服饰之王周成建:从小裁缝到百亿富翁的传奇 七、新用人观(3)

作者 : 松林

[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翅膀。]

经历了几次人事震荡,周成建在反思自己,他在反思自己在用人方面的“得与失”。自己在用人方面最大的失误恐怕就是自己的脾气。自己的脾气太坏,相当的霸气,而且还经常骂人。后来他总结说:“因为我只懂得做衣服,不懂得和人打交道,不懂得人的管理。对于部下,要求他们通通只能按照我的思路来做事。这样,没有能力的人自然无法发挥,有能力的人往往也发挥不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集体跳槽。”此外美特斯邦威集团曾被人评价为典型的“严密契合型”企业,就是说企业的员工要么非常适合这家公司,要么根本不适合。这也许和周成建的脾气有很大关系。在周成建这里,不是黑就是白,根本没有其他颜色。过于绝对化,使一些人在感情上疏远了他。对经理人来说,除了待遇、企业发展前景、个人上升空间等因素外,还特别需要获得尊重。周自己是一个工作狂,对企业全心投入,因此下面的人犯一点小错误,也会让他难以忍受,大为光火。 ̄ ̄bk

周成建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在逐渐改变自己。所以有人说:企业规模大了,老板的脾气小了。

经理人从美特斯邦威集团离开,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一是企业规模在扩大,周成建不断向前跑,有的经理人不跟着跑,或者没跟上周成建的速度,那就会走掉;二是有的情况下,经理人跑得太前面了,对当时的周成建和美特斯邦威来说,还不需要那么国际化,不需要那么超前,太超前的经理人也不是企业当时需要的,也要走掉。“过犹不及”,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适合的问题。

这几次人事震荡,在当时可能是让周成建痛心疾首,但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在联系美特斯邦威现在的发展的影响,似乎也不完全都是坏事。

有的企业可能因一次人事震荡而从此颓废,一蹶不振,但美特斯邦威集团并没有,而是逐渐强大起来。它从一个小作坊,做到现在的状态,不同的阶段需要的人才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人才需要不断更新,至少人才观念要逐渐更新才能适应这个发展的步伐。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美特斯邦威以往的经验型的经理人已经不适应公司发展的现状,而一些专业型人才却成为必需,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其实这也是适应企业发展潮流的大势所趋。社会在前行中必然要吐故纳新,善于扬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无论美特斯邦威还是周成建,都是在不断改善过程中逐渐完善的。经历了六次人事震荡后,周成建真的从一个乡村“小裁缝”变成了“企业家”,他的思想逐渐变得成熟了,对企业的管理似乎也变得更为职业了。其实他在处理人事震荡的方式方面,有几点值得肯定。首先他善于学习。他不断从人事震荡中总结经验,反思和改变自己。规模变大,脾气变小,这是很难得的。其次他为人很大度,并不像有些人那样,对逃离自己的人怀恨在心,相反他对离职人员很客气。最后他能正确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关键时候能为企业准确把脉,发现企业经理人不适合自己时,活着不能再助企业发展时,他能当机立断,大胆舍弃。这一点近似无情,但是做大事业就需要这种魄力。

经历了六次人事震荡的考验,美邦逐渐壮大起来。周成建在总结过去的同时,也在设计自己的未来,在管理企业、转变观念、选用人才方面都积累一定的经验,在以后的时间里,他拒绝第七次人事震荡。这标志着这周成建从管理企业到管理人方面的成功转型。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服饰之王周成建:从小裁缝到百亿富翁的传奇最新章节 | 服饰之王周成建:从小裁缝到百亿富翁的传奇全文阅读 | 服饰之王周成建:从小裁缝到百亿富翁的传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