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第二十五章

作者 : 樊荣强

如果演说者对自己身边的所有事物,都只停留在知道些表象这一层面,那么他只能算是一个“知道者”,而不能称为“知识者”。♀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总之,要想将自己变成能说会道的行家,演说者必须习惯性地对自己所面对的人、事、物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又可以给出自己的看法、结论与观点。

一、下结论的基本方式:归纳与演绎。

归纳和演绎是逻辑学上两种最基本的推理方法。

1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归纳,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演绎则。也就是说,归纳是从无数的具体的现象中提取其共同的或主要的特征从而形成一个结论。举例来说:

事例1:美国微软公司的董事长比尔盖茨(billgates),大学没有毕业,却成为世界首富。

事例2:钢铁大王戴尔卡耐基学历不高,却为社会贡献了颇多财富。

事例3:著名文学家高尔基11岁开始走向“社会”,但却为后世留下诸多文学精华。

事例4:美国前总统林肯小学没有毕业,但他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

结论:没有学历不代表没有成就。

这就是归纳。

2演绎更像是在某个具体的案例上阐述自己的结论,以这个案例作为引子将事物的特征展现出来。例如:

大前提:很多大学生为毕业后找工作难感到担忧,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小前提:小红为毕业后的工作感到担忧。

结论:小红为毕业后的工作感到担忧,是正常现象。

这里所用的推理方式叫“三段论推理”,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发明的人类最基本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二、结论的形式:原理式、状态式、定义式。

前面讲过下结论的基本方法,那么结论下出来之后主要的形式是怎么样的呢?概括起来,结论的形式有原理式结论、状态式结论、定义式结论三种类型。

1原理式结论。

用一段文字简要地说明事物的运行原理、机制,阐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与条件关系即为原理式结论。例如:

“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基本的规律。科学的原理,由实践确定其正确性,可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也指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巴金《灭亡》第六章:‘她自己也似乎受伤了。因为她所靠着生活的正是这个原理。’孟伟哉《一座雕像的诞生》第一章:‘他们六个人,在没有路的山野里,凭着方向,按直线最短的原理,跌撞疾行。’“

2状态式结论。

用一段文字简要地说明事物的存在形式与状态即为状态式结论,它主要分为描述式与评价式两种。♀所谓描述式,侧重于对事实进行客观描述,例如,“春天来了,东风吹起,百花齐放。”这里描绘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没有掺杂感**彩和评论。所谓评价式,就是在描述式的基础上加入了当事人的主观看法,或者依据通常的标准给予科学、道德等方面的评判,例如,“春天来了,东风吹起,百花齐放,此情此景,简直是太美丽了!”或“春天来了,东风吹起,百花齐放,但我的心绪总是昏昏沉沉,在我看来,不过是春光易逝的前兆罢了。”同一种现象,当事人可以给出不同的评判,因为加入了自己主观的感**彩,便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

实际上,在具体的演讲中,描述式与评价式大可不必划分的过于清晰,两者完全可以结合使用,人们在发表观点时也会不知不觉地将两者加以结合,将状态式结论变得更加完善生动。例如:

“于丹利用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革命导师马克思高度地评价林肯说,他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倒退。’”、“这场大雨下了三天三夜,着实解救了当地农田的旱情。”、“治理环境污染,刻不容缓。”、“陈光标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一个非常高调的慈善家。”等。

3定义式结论。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即为下定义。这是演讲中破题的有效方法,同时也能够帮助听众对演说观点进行深层的理解,以便于和演说者达成共识,如果演说者能够用恰当的方式来进行定义式结论,那么还可以在引起听众兴趣的同时,体现演说者高深的专业功底。

例如,当演说主题为“现代闪婚观”时,演说者可以在开篇为“闪婚”定义:“随着年轻人婚恋观的日益开放,闪婚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所谓闪婚,即男女双方在短暂的相识后,未经过一定时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而确立婚姻关系的一种快速的婚姻形式,多见于2030岁的年轻人中。”下定义的方式不需要过于拘泥,只要能够展开话题,接下来就有话可说了。如果演说者能够保证定义的独特性,听众的热情也会快速被激发起来。

演说者形成下结论的习惯,能够保证演说进行的有始有终,同样能够保证演讲内容的条例分明,便于中心思想的明确,也有助于听众更好地理解演讲内容。

思考和问题链思维

如果对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交流多加留心,不难发现以下词组的出现频率很高:“为什么”、“怎么会”、“怎么办”、“在哪里”、“是谁?”等,这些充满疑问的词组构成了人们谈话中的“问题链思维”。当众演讲也需要依靠“问题链思维”来引发一个接一个的话题。

一、思考就是“提问回答”。

思考是创造的源头,但并非在无凭无据、无风无浪的情况下就能够展开,一个人开始思考,一定是事出有因,而这个“因”绝大多数就是“提问”。如果人们在心中存有疑虑,他便会对这些问题进行反复分析,找到其产生的原因,并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斟酌再三便是思考。

俗话说:“每日三省吾身”、“反求诸己”、“三思而后行”等,这些常游移于耳畔的话道出了思考的表层概念,巴金说:“我在写作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逐渐认识自己。为了认识自己才不得不解剖自己。”思考的过程是对问题探索究竟的过程,包含了寻找、认识和解剖和重组等步骤,提问是思考的前提。

牛顿在树下目睹苹果坠落一景,心中打上问号,“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这个问题打开了他的思考之门,最终研究出“地心引力”学说,这个自问自答的过程成就了其思考的价值。发明大王爱迪生,他的一生都在毫不停歇的思考中度过,为了寻找心中疑惑的答案而将自己的实验地点遍布与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中,“一定有更好地方法,我要把他找出来。”这种“问题解决导向思维”让他的灵感源源不断。用“提问回答”思考而使思路畅通无阻的案例可谓是不胜枚举。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上万个为什么,如果能够潜心对这些脑海中的问号进行分析,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发明家或创造者。可以说演讲者是创造者的一种类别,他们是以创造思想和观念而生的一类人群。演说者的思考过程不外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思维层面,那么如何评价一个演说者思考能力的高低?通常会有以下三个指标:

其一,他是否能够针对某一话题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足够多的问题;其二,他是否能够快速地回答问题;其三,他给出的答案是否正确与有创造性。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最新章节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全文阅读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