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第二十四章

作者 : 樊荣强

从大的方面来讲,演说者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强弱与他的讲话水平高低息息相关。♀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具体而言,一个人思维的高度、广度、深度、速度、准度,它们从根本上决定了演说者口才的好坏。

真正能够反映出演说者思路清晰与否的演说形式,并非是照着稿子读,而是即兴演说。因为即兴演说不仅可以展示演说者平日的知识水平,更是对其思维的高度、广度、深度、速度、准度的测评。

例如,在以“学历和能力”为话题的演说中可以通过利用“五度”进行思维发散。

一、高度。

“过分追求学历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现状,客观来说,学历确实是判断一个人受教育水平和知识深广度的一大标准,然而学历和能力之间却并不能直接划等号的。学历高并不能证明能力高,没有学历不一定没有能力,有学历也不一定有能力。如果将两者简单地相类比,最终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受到的教育程度的差别,而真正决定能力的因素却是专业素养和事件领悟。”在这里打破了原有的“学历至上观”,给听众设定了一个较高的思维理解标准。

二、广度。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没有读过大学,凭借着投身革命活动而写出了《我的大学》;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我学习成绩中等,按学校的标准,我算不上好学生。不过后来我发现,忘掉在学校的东西,剩下的才是教育。’;比尔?盖茨曾被人问起过是否愿意继续回大学学习拿到哈佛的毕业证书,他只是报以微笑;丁肇中回清华大学演讲时说道:‘在获得诺贝尔奖的90多位物理学家中,没有谁在学校经常考第一,常考倒数第一的,倒有几位。’”为了能够全面地分析问题,可以从横向上对中心思路进行展开,如此避免了看问题过于狭隘的弊病。

三、深度。

““虽然学历与能力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但是两者的关系始终难以界定,在职场应聘中,一些单位一方面打出‘英雄不问出处’的旗号,另一方面却又将入职门槛设定的过高(例如,一些翻译行业明令提出博士、硕士、海归者优先),一些求职者甚至连免薪实习的机会都争取不到,这种自相矛盾现象着实屡见不鲜,致使一些有特殊技能的人才被埋没,用人单位也为‘天下无马’而叫苦不迭。实际上,学历和能力绝不是‘水涨船高’式的绝对的对应关系,用人单位在斟酌人才的时候应当注重因人而异,具体分析,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能够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问题,如果上文所述,能够从学历与能力的关系联系到实际工作中的种种冲突,这样思路就显得更加深邃。

四、速度。

“如果说学历是能力的充分条件,那么能力则可以被视为学历的充分必要条件,用这种关系形容二者最为直观化。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恰当的学历,他的能力也难免会被人忽视;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和阅历,再高的学历最终也抵不过社会的淘汰。”在演讲中需要注意详略得当,对于一些事物的关系,如果较为复杂,不便阐述,可以用众所周知的关系来比拟形容,这样避免了长篇大论的阐述,能够增加演说的速度,满足“当略则略”的要求。

五、准度。

“乔治王巧克力公司总裁弗斯?贝里被称为巧克力之父,他有着高达98亿美元的资产,在同行业中名列首位,这位富豪几乎没有进过学校。弗斯?贝里的公司于2003年登陆我国,当时收到400多份自荐信,大多是即将毕业的学生,贝里在喜出望外后却在心头升起一层犹豫之云:这些学生近80(百分号)是高材生,70(百分号)曾任职学生干部,但他隐隐约约感到其中还缺少了一些东西。至于缺少的是什么,他下发了400多份问卷进行调查,题为‘问题:用最简洁的话,回答以下著名人物到底说明了什么?而这四位人物便是上例种的爱因斯坦、丁肇中、比尔?盖茨等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能够准确地把握住问题是什么,二是能够针对问题给出清晰而有条理的答案,三是在表述的过程中选择词语需要准确。如此以来,演说者的表述既有重点,又有层次,同时也体现了思维的严密。

演说者可以充分利用“五度”来激发自己在演讲中的思绪,争取给听众营造一个广阔、深渊的意境,思路打开后,话题的阐述才能够畅通无阻。

形成下结论的习惯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最新章节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全文阅读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