魇宫 第七十六章 明代科普教育

作者 : 老路在路上

()“老路哥哥,你是做什么生意的啊?”看来,怜儿比较喜欢聊天。从小孤苦无依的她应该是愿意与别人交流攀谈的,这应该是她内心害怕孤单寂寞的缘故。

冷不丁被她问到做什么生意,我有点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我总不能跟她说我是个靠照相机讨生活的摄影师吧?

“我…我是做药材生意的”,我忽然记起自己曾经学过一段中医,就随口说到了药材上。

“药材生意?怪不得你身上有股子药味儿呢!”怜儿接话道。

药味儿?我身上有股子药味儿?我抬起左手问了一下,确实有股子药味儿。哦,这味道应该是清远道长为我敷药治疗枪伤时留下的。但我又下意识地问问了右手,不对啊,怎么这边也有一股淡淡的药味儿?我的身上确实散发出一股子药味儿。

这味道,还有些熟悉,我好像在哪里闻过似的。但不像是在五帝庙里,这好像不是清远道长为我敷药疗伤时药膏散发出的味道。

我想起来了!

在上古天冢噩梦里的那二十几万“腊尸”群中,我曾经闻到过类似的气味!

当时由于极度的恐慌,我把这股子味道给忽略了。这到底是什么发出的味道?

为什么我身上带着的气味与那些“腊尸”的气味如此相像?

“老路哥哥,你怎么了?”,见我发呆,怜儿再次停下针线活问我。

“哦…哦…没怎么,七叔公怎么还不回来?”

“不知道。七叔公很忙的,村里的大小事情他都要照顾,有时一出去就是一天”。

“哦,还有件事,怜儿姑娘,这村里有道士吗?”我很想从她的嘴里知道刚才那人是不是清远道长。

“道士?没有。”怜儿给出了否定答案。

“那这村里有庙吗?”

“也没有。”

怜儿的否定答案,让我燃起了一丝希望之火。

我决定静等七叔公回来。那道士是不是清远,到时一问便知。

一直到了掌灯时分,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七叔公依旧不见踪影。

怜儿把晚饭端了上来,是一盘“清炒豆角丝”,一碗米粥和几个小米面的煎饼。

“我们不等七叔公回来了,先吃饭吧”,怜儿把筷子递给我。

“这样不合适吧,咱们毕竟是晚辈,哪有不等他的道理”,在这个年代里,我刻意有心遵从着封建礼数的规程。

“我经常一个人吃饭的。七叔公有很多正事要做,通常在哪家办事就在哪家吃饭了,不要紧的。”怜儿解释道。

听她这么说,我也就接过了筷子,准备开始吃晚饭。

“老路哥哥,你给我讲讲故事好不好?”我刚咬了一口煎饼,怜儿忽然这么说了一句。

“讲故事?你想听什么样的故事?”,看她小孩子样的,我也觉得蛮好玩的。

“你走南闯北的做生意,去过的地方肯定很多,也肯定有很多新鲜好玩的事情吧?讲给我听听呗?我都十九岁了,就去过镇上一次呢。”怜儿咬着筷子尖小声说道。

怜儿十九岁了就去过镇上一次?

听她说出这么可怜兮兮的话,我鼻子都快酸了。

“七叔公不让我出门,只允许我在村子周围转转。他说外边不太平,有很多土匪强盗,我一个女孩子家不准走远。”怜儿边吃饭边说道,她仿佛倒不觉得什么。

“好吧!你好好吃饭,我讲故事给你听”,我答应了她的请求。

我决定让这个生活在700年前的女孩子知道一些他们这个年代里别人从来没有听过、见过的事情,这样才对得起这个十九岁只去过镇上一趟的小可怜。

我的心是好心,只可惜一上来就扯大了。由于情绪一激动,想让她多知道一些,我并没有去给她讲述异地的见闻录,而是直接从太阳系第三行星的起源入手了。

我告诉她:地球是圆的,是围绕着太阳进行公转的,公转一圈是一年,自转一圈是一天。在太阳系里,除了地球还有七大行星。还给她详细讲述了地球生命的起源与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变迁。

怜儿不吃饭了,她一直把筷子尖咬在嘴里痴痴地听我说着。

说完这些,我又把世界地理给她讲述了一遍。告诉她,在这个世界上,大明朝不是唯一的国家,在这个世界上有七大洲四大洋,有黄色、白色、黑色、褐色多样的人种。不知怎地,又把话题绕到“迪士尼游乐场”去了,我给她讲过山车的惊险刺激、4d电影的震撼效果,还有好多好多的卡通人物,它们有多么多么的可爱。

怜儿的眼神里散发着美丽的光芒,这是这个时代的女孩子所完全没有的。她时而瞪大了眼睛,时而开心的哈哈大笑,一副很是快乐开心的样子。

我想起了一句话:她若涉世未深,就带她看尽人间繁华;她若心已沧桑;就带她去坐旋转木马。

“什么事情那么开心,笑成这样啊?”,话音未落,七叔公走进了屋里。

“七叔公!”怜儿看到七叔公回家了,从板凳上跳起来迎上去,拽起了他的胳膊:“老路哥哥在给我讲故事呢!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地球是圆的!”

“什么球?是圆的?”七叔公任凭怜儿晃悠着自己撒娇,但却没听懂这孩子说啥。

“七叔公,您回来了!”,我慢慢起身站了起来,活动还是有一点点不方便,但比刚才好了许多了。

“哦,回来了。看来这小丫头什么都跟你说了,呵呵。你好些了吧?”七叔公在水盆里洗了一把脸,边擦着脸边跟我说话。

“好多了,没事了。谢谢您的照顾啊!”我得再次向老人家表示感谢,客气话必须得说。

“谢我做啥,你昏迷的这几天都是怜儿在喂汤喂水的,你得谢谢这丫头才是”。

听七叔公这样说,怜儿又脸一红,赶忙闪身到厨屋里去了。

“你们刚才在说啥呀?我听见怜儿笑的咯咯的,这孩子好些年没见她这样开心过了”,七叔公问道。

“也没说啥,给她讲了一些我在南洋做生意看到的闲书上的事情”,我遮掩了一下,心里明白那时就算南洋再先进也还没有这些伟大的科学理论。

“七叔公快吃饭吧!”,怜儿从厨屋出来,端着一碗米粥放到了桌上。

“我在祠堂里吃过了。咦,你们怎么光摆着饭菜没有吃啊?”七叔公看着桌子上问道。

我这才发现我刚才讲得天花乱坠,怜儿可这劲儿的听故事,桌上的饭菜和米粥基本上都没动。

“你们快些吃饭吧!”七叔公看着怜儿说道:“别贪玩胡闹,耽误了人家吃饭”。

怜儿撅了撅嘴,坐下开始乖乖地吃东西。

“小兄弟,刚才听这孩子说你姓路?”七叔公问我。

“嗯,是道路的路”,我连忙应声道。

“本地好像没有这个姓氏。你可是山西人?”

“山西人?”,我可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啊,七叔公为什么会问我是不是山西人?

“你是不是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七叔公追问道。

在七叔公的提示下,我脑海中猛然想起了史书上有所记载的一件事,那就是明朝洪武初年发生的大规模移民事件。

众所周知,元末明初刘福通的红巾军、朱元璋的明军与元朝军队连年战争,使全国人口锐减。山东、河南等地黄河数次决口,水旱、蝗灾、瘟疫一并而发,使齐鲁大地出现了“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少人烟”的惨状。《元史》载,至正十八年,“山东大旱,流民四溢,避之大都。”当时,山西却因为地形佑护免于战乱,成为中原人口的重心。因此,在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为发展经济、均衡人口比例,从山西等地大量移民

这次大规模移民事件的主角是山西洪洞县的原住居民,而他们迁徙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在

山东。此次移民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而山西移民的落脚点分布涉及到了山东省内八十多个区县,以至于到今天还有很多山东人说自己的祖籍是在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老鹳窝。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魇宫最新章节 | 魇宫全文阅读 | 魇宫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