魇宫 第四章 后氏传说1

作者 : 老路在路上

()“眼宫?那是个什么地方?里边的人全是三只眼?”超哥接着达叔的话茬。

“是梦魇的魇。”达叔解释道。

“梦魇?”这个词我是知道的。

“犹疑在波涛,怵惕梦成魇”,“梦魇”二字有据可查的最著名出处,是在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诗中。

关于这个“魇”字,在我的知识储备库里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就是“噩梦”。这个噩梦,并不是普通的噩梦,它是噩梦中最恐怖、最绝望的一个片段。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个很可怕的梦境即将醒来的前一刻,我的意识已经处于清醒状态,但是我的四肢却无法动弹,我的嘴巴张不开,我的喉咙里“咯咯”作响却无法发出任何的声音。那种感觉,就像是有千斤的重物挤压在你的胸口。面对这种情况,拼命的挣扎是我唯一能做的、却又是徒劳无功的选择。最后,伴随着一声歇斯底里的喊叫,我的四肢突然被“松绑”,从床上坐起之后通常总是满头大汗。这种现象,通常被老百姓称为“鬼压身”,而在我们本地域的民间则被老人们称之为“招了魇貔狐”,它的意思是:你被通灵的狐狸jīng施了妖术给“魇”住了。

还有一种说法,那是我从神怪小说中看来的。它的大概解释是:如果人在死的时候处于极大的愤怒、仇恨和恐惧之中,死后怨恨就会久久不能消散。于是,有些怨力大的能生成厉鬼,而有的怨念更强的则可化为“恶魇”。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有“九魔一魇”的说法,它的意思是在世上能生成九个魔,也不一定形成一个魇,而九个魔的凶厉,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魇。魇之所以难成形,主要因其生成需要苛刻的外界条件:首先必须是人员大规模的惨死,比如战争和屠杀,才能保证足够份量的怨念凝聚不散,而且,死者尸体必须原样保存,不能有腐烂和风干,也没经过其他处理,凶灵才能附到自己的身体上形成“魇”。

“魇宫,是一座宫殿吗?”我问道。

“是的,它是一座庞大绝美的梦幻之城。”达叔回答了我的疑问。

“达叔,您还是继续往下讲吧!”超哥急于知道后边的故事内容。

“没有了,讲完了。”达叔看着我们。

“讲完了?!”我跟超哥异口同声的表示惊讶。毕竟,故事听到这里好像刚刚进入正题。

“是的,我的故事已经恰好回答了你的两个问题,一是三只眼的人,二是关于那个洞。”

“可是,清远道长没跟“冯鞋帮子”继续讲下去吗?清远道长有没有进过“魇宫”?”我很不甘心的追问道。

“没有继续讲下去。冯爷爷当时给我讲这些故事的时候,他已经80多岁了,可能是因为年纪大的原因吧,有些话他说的很让人弄不明白。他说在清远道长告诉他“魇宫”之后没几天,便悄然离开不知所踪了。”

“达叔,您老再仔细想想,“冯鞋帮子”,哦不,是冯老爷子还有没有说过啥?”超哥的好奇程度不比我低。

达叔端起茶杯啜了一口茶水,“哦……好像是说过……对了,说过魇宫主人的姓氏,也是当时清远道长最后提到的!”

“姓氏?魇宫的主人?姓什么?”

“姓后”。

从达叔的屋子里出来,天已经擦黑了,雨也小了很多。

谢过了达叔的接待,我和超哥出了五帝庙开车往回走。脑门上的伤口感觉不痛了,那种火烧火燎的感觉轻了很多。开了半小时,我们俩坐在车上谁也不说话,车上只有雨刮器摩擦风挡玻璃的声音。

车停在超哥家楼下,他下车临关车门前有把脑袋伸了进来:“就这么算了?”

“你说呢?”我反问道。

“跟你想的一样。”超哥把车门一关扬长而去。这厮狡猾狡猾地。

搭档了这么些年,他知道我的秉xìng,有些事情搞不明白我是不会放过的,脑门儿上的血坚决不能白流的。

回家吃完饭,打开电脑挂上QQ,超哥的头像开始闪烁,点开一看,他给我发过来一个网络链接。看来,他回家后也没消停,甚至比我还积极。

打开链接后,我看到的是关于“五帝庙”的一段网络查询资料。

“五帝庙,始建于明洪武初年(1370年),位于城区27公里处,东依黄龙岭,西邻白虎山,风光秀丽景sè宜人,有诗曰:“三伏炎夏无暑气,静坐鸟语松涛声,晴空树下降仙露,神松古柏chūn意浓”。古时据传此处常现奇异蜃景,琼楼玉宇美不胜收,然咫尺天涯可望而不可及。民间百姓众说纷纭恐为jīng怪,堪舆之士遂集资建此五帝庙,供诸神法身与纯阳真人于此,以避邪祟。庙成,蜃景不复。特殊时期期间,五帝庙内塑像均被拆毁,1985年由当地百姓集资再塑吕祖法身……”

我正在阅读着五帝庙的资料,QQ再次闪烁起来,对话框里跳出了几个字:“蜃景?魇宫?”我心中一动:“对啊!刚才我也看到过蜃景这句话,怎么就没能把它跟传说中的魇宫联系到一块儿呢?”。

古人所指之“蜃景”,就是现代人所说的“海市蜃楼”。

“蜃”,乃是传说中形似大牡蛎一样的海怪。它体型庞大相貌骇人,平时匿形于深海之内,在chūn天和夏天时会从海中吐气形成楼台幻境。在我国渤海南岸的蓬莱县(古时又叫登州),就常可看到庙岛群岛的幻影。宋朝时候的沈括,在他的名蓍《梦溪笔谈》里就有这样的记载。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睹。”这就是他在蓬莱所看到的蜃景奇观。

在明朝陆容的《椒园杂记》中也曾有过相关记载““蜃气楼台之说,出天官书,其来远矣。或以蜃为大蛤,月令所谓雉入大海为蜃是也。或以为蛇所化。海中此物固多有之。然海滨之地,未尝见有楼台之状。惟登州海市,世传道之,疑以为蜃气所致。苏长公海市诗序谓其尝出于chūn夏,岁晚不复见,公祷于海神之庙,明rì见焉。是又以为可祷,则非蜃气矣。”

其实,“海市蜃楼”只不过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光学折shè物理现象。现代研究表明:海市蜃楼常在海上、沙漠中产生,它是光线在延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shè造成的结果。“海市蜃楼”的种类有很多:根据它出现的位置相对于原物的方位,可以分为上蜃、下蜃和侧蜃;根据它与原物的对称关系,可以分为正蜃、侧蜃、顺蜃和反蜃;而根据颜sè又可以分为彩sè蜃景和非彩sè蜃景等等。

它的出现原理,现代科学解释起来其实并不复杂。

当光线在同一密度的均匀介质内进行的时候,光的速度不变,它以直线的方向前进,可是当光线倾斜地由这一介质进入另一密度不同的介质时,光的速度就会发生改变,进行的方向也发生曲折,这种现象叫做折shè。当你用一根直杆倾斜地插入水中时,可以看到杆在水下部分与它露在水上的部分好像折断的一般,这就是光线折shè所成的。

空气本身并不是一个均匀的介质,在一般情况下,它的密度是随高度的增大而递减的,高度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小。当光线穿过不同高度的气层时,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引起一些折shè,但这种折shè现象在我们rì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所以不会觉得有什么异样。

在夏季,白昼海水温度比较低,特别是有冷水流经过的海面,水温更低,下层空气受水温影响,比上层空气更冷一些,所以就会出现“下冷上暖”的反常现象(在大气中的正常情况是下暖上凉,海拔高度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会降低0.6℃左右)。下层空气本来就因气压较高密度较大,现在再加上气温又较上层更低,密度就显得特别大,因此空气层下密上疏的差别异常显著。

假使在东方海平线下有一艘轮船经过,一般情况下我们是看不到它的。如果由于这时空气下密上稀的差异太大了,来自船舶的光线先由密的气层逐渐折shè进入稀的气层,并在上层发生全反shè,又折回到下层密的气层中来;经过这样弯曲的线路,最后投入我们的眼中,我们就能看到它的影像了。由于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直线方向的,因此我们所看到的轮船映像比实物是抬高了许多,这就出现了所谓的“上现蜃景”。

说一个最初级、最常见的“蜃景”,相信很多人都曾经亲身遇到过:炎炎夏rì里,当我们驾驶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时,白花花的太阳光炙烤着路面,只听见风的呼啸和马达的轰鸣,思维似乎停止了。突然,路面前方不远处好像浮现出一滩水,正在我们前方行驶的汽车也好像在水中映出一个清晰的倒影。但随着汽车的行驶,那滩水始终在前方,最后它会慢慢的消失。这是在高速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的光学折shè现象。

曾经,有人还尝试着做过一个人工形成微型“海市蜃楼”的实验。

在一间不通风的屋子里,把一块长1.5米宽20厘米的平滑铁片横放在几根用铁管(或用木棍代替)做成的小柱子上,在铁片上撒上薄薄一层沙,做成沙漠型的表面。用深sè的纸剪成树和骆驼,贴在一块毛玻璃(rǔ白sè玻璃)上,把玻璃板放在铁片的一端,和铁片垂直,使树和骆驼露在沙层上面。在玻璃板后下方,用一只手电筒向上照shè,在铁片的另一端看去,好像树木和骆驼后面衬托着明亮天空一样。然后,用小的煤球炉三只,放在铁片下面来加热(或用一只长型的炭盆,有条件时用长型的电炉加热最为理想)。加热时,要注意铁片各处加热要均匀,特别是靠近毛玻璃一端三分之二的地方。

这样,当加热一定时间以后,用手靠近沙面,感到很热时,开始沿薄铁片往毛玻璃方向观察。你就能发现在沙面的下方出现了树木和骆驼的清晰倒影,就好像树木和骆驼旁边有湖水时所形成的倒影一样。

这“海市蜃楼”解释起来并不难。可是,我所知道的五帝庙既不是处在沿海地带,又不是位于沙漠戈壁的月复地,而是处在鲁中山区的丘陵地带。并且周边植被茂密,并没有任何大型的湖泊河流,在古代怎么会“常现奇异蜃景”?而且,这“蜃景”又总是“琼楼玉宇美不胜收”?据我所知,大气或是水面对于光线的折shè与反shè充满了偶然xìng,“海市蜃楼”每次出现的景观是不会相同的,有时会是亭台楼阁,有时会是高楼大厦,甚至有时候还出现过悬浮于空中的钻井平台,但为什么五帝庙的记载中偏偏反复地只出现“琼楼玉宇”?

我的思绪还在“海市蜃楼”里转悠,超哥又在对话框里发过来一个地址,点开一看是“后姓百度百科”,他还真是比我忙活。不过,他总是能把问题考虑到点子上,对于这一点我很是佩服。

百度百科里对于“后”姓的解释很冗长乏味,我晕头转向地看了很长时间也没看出有什么与“魇宫”相关联的线索,再一看对话框里又有一个小黄脑袋在朝我招手,超哥睡了。算了,我也决定不熬夜了,等明天见面再商量研究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魇宫最新章节 | 魇宫全文阅读 | 魇宫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