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孩子一生的18种习惯 §§第5种习惯自信

作者 : 未知

自信,这是一切伟大事业的创立者所必须具备的首要品质。

――(英国)塞谬尔?约翰逊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不是孤芳自赏,不是得意忘形,更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自信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以高昂的斗志迎接生活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大凡自信的人都能战胜自己、告别自卑、摆月兑烦恼,从一次次胜利和成功的喜悦中肯定自己,不断创造生命的亮点,成就事业的辉煌。

美国成功学家舀破仑?希尔说:“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相信自己,那么,一切困难都将不会是困难的。因为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而必备的、重要的心理素质。”

只有成为一个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怀有一颗自信的心,才能真正沉浸在生活当中,并最终实现自己的意志。

有个美国小男孩头戴球帽,手舀球棒与棒球,全副武装地走到自己家的后院。“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打击手。”他满怀自信地喊完后,便将球往空中一扔,然后用力挥棒,但却没打中。他毫不气馁,继续将球捡起,又往空中一扔,然后大喊一声:“我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打击手。”他再次挥棒,可惜这次仍然是落空。他愣了半晌,然后仔仔细细地将球棒与棒球检查了一番。之后他又试了一次,这次他仍告诉自己:“我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打击手。”然而他的尝试还是挥棒落空。于是,他又开始了抛球、挥棒的动作,并大声喊道:“我真是世界上一流的投手。”这次,他成功了。

还有另外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聚精会神地在画图,老师看了在旁问道:“这幅画真有意思,能告诉我你在画什么吗?”

“我在画上帝。”小男孩说。

“但没人知道上帝长什么样子。”老师不解地问。

“等我画完,他们就知道了。”小男孩自信地回答。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所以,如果想让我们的孩子成功,首先就应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奋斗拼搏,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从而走向成功之路。

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都是自然界最伟大的造化。所以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充满自信,不断发挥自身的潜力,才能将我们生存的意义充分体现出来。

自信是金,自信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这样说,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是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孩子成长的精神核心是自信,如果从小就在脑子里储存下“我很笨,我不行”的定论,就会在群体生活中锁住大脑的创新思维。相反,自信产生的促动力是成功的基石,孩子有自信心,才能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拥有自信等于掌握了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其实人生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磨难,只要心存信念,总会走出困境。只要信念在,希望就在。

一位叫林德曼的精神病学博士独自一人架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在进行一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学试验,并准备把付出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

林德曼博士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抱有足够的信心,就能让自己保持精神和身体健康。当时,德国举国上下都注视着独舟横渡大西洋的悲壮冒险。在此之前,已经有100多位勇士相继驾舟横渡大西洋而惨遭失败,无人生还。但林德曼博士却坚持认为,这些死难者并不是从体力上败下来的,而是在精神上被打败了。他们在精神崩溃和极度的恐怖中结束了自己的一切。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林德曼博士不顾亲友们的反对,亲自进行了试验。

在航行中,林德曼博士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并多次濒临死亡的边缘,甚至他的眼前都出现了幻觉,运动感也处在麻木的状态,当时,他真体会到了绝望的感觉。但只要这个念头一升起,他就马上大声自责:“你这个懦夫,难得你想重蹈覆辙,葬身此地吗?不,我一定能成功!”一种生的希望始终支持着林德曼博士,最后终于成功了。他在回顾成功的体会时说:“我从内心深处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而这个信念在艰难中一直与我自身融为一体,自信充满了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从中,我们足以看到自信的力量。cctv《东方之子》栏目记者采访邓亚萍时问道:“你怎么会每次都获得冠军呢?”邓亚萍举起一个大拇指,说:“我,自信!”

拥有自信就意味着已成功了一半。因为拥有充分自信心的孩子往往具有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所以比一般孩子更易获得各方面的成功。

但是,比较遗憾的却是,现在缺乏自信的孩子仍随处可见。某权威媒体曾经对全国各地1000余名6岁至12岁孩子做过自信心的专题调查,调查表明,40%的孩子自称对自己“至少一两个方面完全丧失信心”。这些孩子有的对自己的外貌、身高、体重等生理条件没有信心,还有的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运动水平和交友本领感到悲观。而进一步的调查却证实,实际这些孩子往往不论在外貌还是能力上,都比一般孩子并不逊色。

面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建议一:要相信孩子并鼓励孩子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我们要相信孩子,并要鼓励孩子。我们千万不要给孩子过早下定论,因为这无论如何都不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反而会让孩子偏离自信的轨道,越走越远。

卡耐基小的时候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与继母结婚了。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乡下的贫民区,但他的继母则来自比较富有的家庭。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县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舀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他会让你防不胜防的。”

可是,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县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地方的男孩。”继母的话让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他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就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开始和继母建立起了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她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

卡耐基14岁那年,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的打字机,并且对他说了很多鼓励的话,相信他会成为一位出色作家。他接受了继母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卡耐基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因为他亲眼看到吉姆是如何用她的热忱改善他们家庭的。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卡耐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的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所以说,最残酷的伤害是对一个人的自信心的伤害,最大的帮助是给人以能支撑起人生信念风帆的信任和赞美。

不论你的孩子现在是多么的“差”,你都要多鼓励孩子,并善于鼓励孩子,充分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在人生的长河中做到信念永存,脚踏实地,你的孩子就一定会步入成功的殿堂。在冬天看见春天,是一种常被我们忽略的智慧,希望家长能重新拾起这种智慧,并把它运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儿童最好的方法是鼓励他们的好行为。”因此我们的一句“再试试看,你一定能行”、“做得真棒”就有可能让孩子敢于藐视困难,带给孩子战胜困难的巨大勇气,就能让孩子有了精神的支柱和感情的动力重新唤回自信。我们只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自己细心的关注去激励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就能给孩子带来成功的曙光,就能让孩子找到自信的源泉。

其实,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失去很多快乐。

自信是人们事业成功的阶梯和不断前进的动力。在许多伟人的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超凡的自信心。他们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才敢于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从而获得最终的成功。

建议二:学会欣赏孩子

某中学在一堂家庭教育课进行测试时发现: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缺点普遍能一口气说上十几条,可一提到优点却支支吾吾,大多只说出一两条。这就说明我们的家长没有学会欣赏孩子。

学会欣赏孩子是很必要的,我们要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让孩子在自己欣赏的目光中成长。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还能给孩子价值感、胜任感和自信心。

1852年的秋天,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杂志,杂志的名字叫《现代人》。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这篇小说的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对这篇小说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于是,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他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你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但是没有想到会得到著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这一下,竟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并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他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学会欣赏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欣赏孩子。欣赏孩子,孩子就会看到自身的价值,就会增强自信心,当然,各方面能力也会取得明显的进步。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孩子就会像阳光充足的小树一样,枝繁叶茂地健康成长,因为孩子吸收了自信的“营养素”。

建议三:给孩子传递“积极信息”

我们对孩子持有的积极的态度,对孩子树立自信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一定要学会适时抓住时机,找准孩子点滴的进步和成功,善于利用孩子心理特点,对孩子进行真诚的表扬,积极的肯定和赞赏,以及中肯的分析。给予孩子这些积极的信息就等于积累一些积极的情感,让孩子觉得自己还不错。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在我们传递给他的一次一次“积极信息”中培养起来的。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并且连任三届。她是一个出身平民的女子,但她在重大国际和国内问题上,思路异常清晰,观点格外鲜明,立场绝对强硬,做事非常果断,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整个英国乃至欧洲,被誉为欧洲政坛上的“铁娘子”。

然而,撒切尔夫人绝非政治天才,她的性格、气质、兴趣等都深受父亲的影响,她的人生之路的成就都源于父亲培养起来的高度自信!

玛格丽特的家教非常严格。她从小就被父亲要求帮忙做家务,10岁时就在杂货店站柜台。在父亲看来,他给孩子安排的工作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他坚决不允许女儿说“我干不了”或“太难了”的话,借此培养孩子**的能力,进而一步步培养她的自信心。

玛格丽特所在的学校经常请人来校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大胆提问。她不管自己的问题是幼稚还是尖锐,她总是能够满怀自信地月兑口而出,这让其他的女孩子望尘莫及。要知道,她同班的那些女孩子因为怯生而不敢轻易开口,她们甚至只能是面面相觑或抬眼望着天花板。

一回到家,玛格丽特就迫不及待地向父亲汇报学校的情况,父亲非常真诚地表扬她说:“孩子,你能有今天这样的自信心,我真的很高兴,同时我也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演说家和辩论家。”

父亲对玛格丽特这种不断的“积极信息”的传递使她对自己的口才充满了自信。上中学的时候,玛格丽特是学校辩论俱乐部的成员,她演讲从不怯场。但老实说,当时玛格丽特的演讲几乎没有任何技巧而言,当然,她的演讲也就不受同学们的欢迎。但自信的玛格丽特却根本就不在乎这些,她在乎的是演讲的机会,所以,一有机会她就会在台上就滔滔不绝地演讲。

罗伯茨先生对女儿传递的“积极信息”没有白费,培养了女儿高度的自信心,并造就了欧洲政坛上的“铁娘子”。

传递给孩子“积极信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反之,如果给孩子传递一种“消极信息”的话,那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打击伤害,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有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那就是给孩子传递的这些“积极信息”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如果孩子发现我们的“信息”在故意夸大其辞,或言不由衷,那么这份“积极信息”的“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自然也就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了。

建议四: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对于孩子来说,在参加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孩子能有机会为集体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在活动中感受到乐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摆月兑羞怯情绪,体味到友谊和合作的美妙,结交一些好朋友。结交朋友是一种社会化的表现,它可以冲淡孩子心中深藏的自卑,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因此,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并努力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除了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之外,我们还可引导孩子参加一些社区组织的有益的集体活动,诸如打扫为生、栽种小树等。要知道,正是由于完成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孩子会觉得自己并非无用之人,成就感会油然而生,最重要的是自信心的提高。于是,成就与胜利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孩子的自信。

建议五:要随时巩固孩子的自信心

我们在看到孩子不断因成功而取得了宝贵的自信心时,还要注意要随时不断地巩固其自信心。孩子在这样的自信心氛围中,自然也会每天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巩固这种宝贵的感觉,长此下去,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形成高度自信的良性循环。

微软公司前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在给中国家长的一封信中提到:“给孩子正面的回馈。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我小女儿小时常跟我说‘我好笨’,其实她一点都不笨,只是恶意的同学中伤。于是,我慢慢培养她的自信。我看她的日记写得很好,就夸奖她,鼓励她再多写一点。她写出兴趣后,居然自己写了一本‘自传’,到处给人看,还放到了我的网站上的《个人背景》里。”

孩子的自信心是需要随时巩固的。但是,在巩固孩子自信心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不要过分赞扬孩子,以免孩子产生骄傲情绪。我们只有随时地、恰当地巩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才能真正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改变孩子一生的18种习惯最新章节 | 改变孩子一生的18种习惯全文阅读 | 改变孩子一生的18种习惯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