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孩子一生的18种习惯 §§第6种习惯宽容

作者 : 未知

从最广博的意义讲,宽容这个词从来就是一个奢侈品,购买它的只会是智力非常发达的人――这些人从思想上说是摆月兑了不够开明的同伴们的狭隘偏见的人,看到整个人类具有广阔多彩的前景。

――(美国)房龙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每一个人成就大业必备的素养。宽容是坚强,不是软弱。宽容是以退为进,是一种积极的应对。要宽容得对待我们身边的人,我们就会感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感觉和“化干戈为玉帛”的喜悦。

当年,曾经有人问大发明家爱迪生,让他说说对小时候那位打聋他耳朵的列车员的看法。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爱迪生并没有指责那位列车员,他没有用自己的声望去压倒那位列车员,相反,他却用幽默而机智回答了别人的提问:“我非常感谢他,感谢他给了我一个听不到喧嚣的环境,让我能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完成更多的试验和发明!”爱迪生不仅宽容地对待了那位列车员,而且他也在那次不幸中找到了发明创造的动力和源泉。

所以有人说,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善待了自己。宽容是成就事业的基石,也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更是利己利人的法宝。

穿梭在茫茫人海之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报以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真诚的歉语,得到包涵的谅解,这就是宽容。在人的一生中,可能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一件小事,甚至是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让人产生不理解或不被信任的感觉,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一定不要苛求任何人,要以律己的一颗心来宽恕别人,而这也是宽容。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境界,一个人如果能够真诚地宽容别人的过失,那么,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级;一个人学会了宽容,就等于找到了一种提高自我的有效方法。

有一天,歌德在公园散步,迎面走来了一位批评家,他曾经对歌德的作品提出过尖锐的批评,他站在歌德面前高喊:“我从来都不给傻子让路!”而歌德却微笑着回答:“我正好相反!”歌德一边说,一边从容地让在一旁。就这样,他以幽默和宽容的方式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同时也显示了他的大度和忍让。

宽容能别人感到松弛,也能让自己感到宽慰。宽容是金。做人如果能够宽容一点,那么我们的生活便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只脚落在了紫罗兰上,踩扁了它。紫罗兰却把花香留在了那脚后跟上。”这,便是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人善于宽容,他的人格才会像海一样伟大。宽容看似退缩,却扩大着我们心灵的外延。

生活中需要有宽容,宽容后面是阳光,它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强者积极接纳生活的一种乐观态度。

应该记住哲人们的话,没有对小溪的宽容,就没有大海的浩瀚;没有对风雨的宽容,就没有雄鹰的潇洒;没有对严冬的宽容,就没有春天的灿烂!

有一个男孩不懂得宽容,常常无缘无故的地发脾气。于是有一天,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带钉子,并且告诉这个小男骇,说:“每当你发脾气的时候,你就在后院的篱笆墙上钉一根钉子。”

第一天这个小男孩就在后院钉下了37个钉子,第二天钉子的数量有所减少,一天一天的下来,慢慢的小男孩每天钉在篱笆墙上的钉子的数量都会比前一天少。孩子也发现他控制自己脾气的能力越来越强了,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而乱发脾气了。

小男孩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父亲,父亲告诉他:“那你从现在开始,每当你能够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你就把你钉在墙上的那些钉子拔下一根。”这样,一天一天的又过去,钉子越拔越少,最后男孩告诉父亲他终于把墙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听了孩子的话,拍着孩子的肩膀说:“好,孩子,你做的很好。来,你跟我来。”说着父亲就把孩子带到了后院的篱笆墙跟前。他对孩子说:“孩子你看看,那些围墙上的洞,这些洞可能都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了,你发脾气时所说的那些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给别人留下了疤痕。你想想,如果你舀刀子刺别人一刀,然后又拔出来,不管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都永远不能改变那个伤口。其实,你只要学会宽容,这些事情都是可以避免的啊!”

宽容可以消除心中的怒火。如果我们都懂得宽容,心中自然也就少了一份可能给别人给自己都带来伤害的怒火。宽容是人生难得的佳境,是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学会宽容,就意味着不会再患得患失。

宽容不是无端的退让,不是怯懦的容忍,不是无原则的和稀泥。宽容是饱含自信的微笑,是面对他人的从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态,是一种难得的处世佳境。

宽容能铸造孩子心胸宽广的人生,但愿我们的孩子都拥有宽容之心。

现在的孩子很少有宽容之心,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其实,一句“对不起”,一句“没关系”,就完全可以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就可以培养起孩子宽容的精神。

宽容是现代人必备的个性品质,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宽容。孩子一旦有了宽容的品质,他就能容纳不同的意见,就会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就会允许别人人犯错误并给人改正错误的机会,就会与人和睦相处。孩子有宽容之心也能较快地接受新生事物,并适应事物的发展变化,就会表现出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习惯呢?

建议一:父母自己要有宽容之心

要培养孩子宽容的品质,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有宽容之心。我们要以身示教。试想,如果我们自己就心胸狭窄,不懂宽容,无视他人意见,习惯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为一点小事争执不休、斤斤计较,孩子又怎么能学会宽容呢?孩子活在我们的影子中,只有我们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容的品质才会再现在孩子身上。

我们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单位的同事的缺点,这样无形中就给孩子一种不好的影响。孩子可能就会想,爸爸妈妈的同事怎么有那么多缺点呢?我的同学是不是也有很多缺点呢?这样容易让孩子对他的同学过于挑剔,在心中形成对同学的偏见甚至有偏激的看法,这样不利于孩子宽容心的养成。

相反,如果我们尽可能地发现他人的有点,比如单位同事的优点,孩子的小伙伴的优点等,孩子可能就会明白,原来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所以,当同学或小伙伴做的事情有让他不满意、不高兴的时候,孩子就会想到人家的优点,于是就会原谅同学或小伙伴,这样就有利于孩子宽容品质的培养。

我们的宽容之心不只是对外人,也要学会对自己的孩子宽容。我们学会宽容孩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宽容是建立在孩子做了错事的基础上,我们以一种宽大的胸怀接纳孩子的过错,从而使孩子的内心受到自责,感到悔恨,促使孩子改正错误。

我们学会宽容并用宽容的心影响孩子,要比对孩子无休止地唠叨和斥责所收到的效果强得多。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一点,宽容孩子,绝不等于放任或纵容孩子,放任和纵容的态度只能是害了孩子。

家庭生活中,各成员之间也应该相互宽容,彼此友爱。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宽容的家庭氛围,才可以让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得到熏陶。孩子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步形成稳定的宽容忍让的良好品质。

可以想象,这样的家庭氛围是多么和谐,多么幸福!和谐和幸福来源于是宽容和忍让。那么,从这样的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会没有宽容的品质吗?

建议二: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

理解是为了宽恕,理解一切也就是为了宽恕一切。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人人都有缺点和不足,只要不是特别过分,就应该理解和宽容。

看蔺相如,他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置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并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他非常理解廉颇当时的心情,所以,蔺相如尽量回避、忍让,避免与廉颇发生正面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略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后来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上面的故事是说明理解别人的重要性。所以,让孩子学会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别人,真正理解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只有学会理解别人,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宽容的意义。

一个不肯理解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理解的时候。要让孩子在与同学或小伙伴的交往中学会理解他人。

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理解和宽容比自己强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以及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强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为难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真正做到理解同伴,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向比自己强的同伴学习,帮助比自己“差”的同伴,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孩子也只有通过交往,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验宽容带来的快乐。

建议三:教孩子善待他人

让孩子明白,他人是自己的影子,所以说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对他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其实就是支持和帮助自己,如同中国有句古语说的那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不知道回声是什么回事。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个大笨蛋!”立刻又从山上传来“你是个大笨蛋”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孩子怒气冲冲地回到家,他对母亲说了这件事。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恭恭敬敬地对它说话,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孩子说:“那我明天再去那里说些好话。”“这就对了,”他的母亲说,“在生活里,不论男女老幼,你对人好,人便对你好;如果我们自己粗鲁,是绝不会得到人家友善相待的。所以,你一定要记得,只有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你啊!”

这位母亲非常聪明,她恰到好处地教会了孩子怎样待人。孩子一旦学会善待他人,就学会了宽容别人,因为孩子已经有了一颗友善的心、宽容的心。那么,自然地孩子也就懂得了容忍他人,宽容他人了。

建议四: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

大自然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可以培养孩子宽容的品质。因为大自然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和神奇,是最生动的教科书,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教科书。

很多学者都说过,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山水虫鱼、无不蕴含着美的因素。大自然的博大与雄浑可使人心胸开阔,性格开朗,心情愉悦,进而促人产生宽容之心。

所以,如果有条件,我们应多带孩子到郊外,让关在钢筋水泥世界中的孩子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另外,尽可能创造条件,带孩子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河流、秀丽的湖光山色陶冶孩子的心灵,开阔孩子的视野和胸襟。

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应该利用节假日或周末带孩子到附近的公园里玩一玩,这样也算是亲近一下“小自然”,也会对孩子宽容品质的养成有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改变孩子一生的18种习惯最新章节 | 改变孩子一生的18种习惯全文阅读 | 改变孩子一生的18种习惯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