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换届引发组织部政治斗争:中国式秘书3 中国式秘书3 第六章(10)

作者 :

......

黄一平听了,笑道:“教育局这么大个部门,选拔局长又不是挑两斤青菜萝卜,怎么会不慎重不认真!”或者,反问对方:“难道市领导吃饱了饭没事做,会拿整个教育系统的同志寻开心?你认为有这种可能吗?”

有道是,锣鼓听声,听话听音。黄一平的这种回应,很快就让那些打听、试探者听出了弦外之音,并且随之联想、演绎、生发出诸多不同版本的传闻,中心意思只有一个:据接近核心层的权威消息称,本次教育局长人选,绝对未曾预定,选拔完全民主、公开,保证百分百的公平、公正。

赵瑞星与黄一平相呼应,凭借他在组织部工作多年的便利,广泛联络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以及下属有关学校的校长、书记,动员他们响应市委号召,踊跃报名参与局长的竞争,以实际行动接受组织的检验与挑选。他还反复告诉这些人:“你们放心,只要你们以积极的姿态、认真的态度参与其中,相信一定会有机会!这个,我以党性和人格向你们保证!”

那些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学校的校长、书记,大多是符合选拔条件的正、副处职干部,原本认为胡春来接班已经是铁定的事实,现在经过赵瑞星这么一动员,心里的那块痒痒肉又开始蠕动起来。他们觉得,别人说话可以不算数,一个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总不至于明目张胆忽悠人吧。

如此一来,教育系统一潭原本还算清静的水,很快就被搅得近乎沸腾且浑浊不堪。

水浑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有很多人开始找关系、通门路,希望冲击教育局长位置。这些人中,不仅包括教育局的那些党组成员、副局长,而且还有阳城师范、中专、农校以及几所省重点中学的校长、书记,甚至连督导室主任都蠢蠢欲动。教育系统外部,也有些官员瞄准了这个把缺,他们中有市委、市府联系教育的副秘书长,几个部的副部长,有关委、办、局、室和下边县(市)、区的副职,好多人打着曾经做过教师、管过教育的名号。阳城中学的毛校长,不知通过什么关系,竟然打通了省委梁副书记夫人的关节,梁夫人又找到廖夫人苏婧婧,后者再将国际长途打给黄一平。阳城中专书记老丛,将关系通到北京某部,又通过部里找到龚书记,省里电话径直打给了廖志国。没想到,一个局长位置的空缺,很快便形成群蜂逐花的效应。不几天,机关里就传出一些风声,教育局长人选由胡春来接班的一边倒倾向,转而变化为多种可能并存。

黄一平、赵瑞星设计的第一步目标初步实现——既然胡春来不再是局长的当然人选,那势必就成了其余众人的竞争对手。俗话说,官场如战场。官场上的竞争,有时往往会比战场更富有血腥味与戏剧性。阳城教育局长之争,很快就转化为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而且大家的攻击目标首先就是胡春来。攻击的办法,无非与对待廖志国大同小异——明处有枪,暗处有箭。于是,一批批匿名举报信雪片般飘洒开来,上自京城、省城的重要领导,下至市委书记廖志国、纪委书记何长来等等,反映的问题从徇私舞弊、贪污受贿到公款吃喝、生活腐化,甚至一直追溯到他担任中学老师期间,曾经将将食堂里的一箱豆瓣酱据为己有。表面看,举报信上的那些内容,掌握得既具体又准确,估计真要查下来,却又不知几成是真事。当然啦,这种信寄给廖志国、何长来,也算是对症下药、处心积虑了。紧接着,就有类似内容的小道消息,“非典”病毒一般在民间传播,把个胡春来说得连地痞、无赖、流氓、恶棍都不如。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市委换届引发组织部政治斗争:中国式秘书3最新章节 | 市委换届引发组织部政治斗争:中国式秘书3全文阅读 | 市委换届引发组织部政治斗争:中国式秘书3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