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换届引发组织部政治斗争:中国式秘书3 中国式秘书3 第六章(7)

作者 :

康局长家属同意让出职务的消息,是由黄一平、赵瑞星为主策划,也是由他们出面散发,“三剑客”自然不知是计。

据说,“三剑客”得到消息后,额手称庆之余,还专门进行了内部分工:贾大雄盯住组织部这块,坚决不让赵瑞星再钻了空子;苗长林主要负责面上的协调,积极制造有利于胡春来接班的舆论;于树奎则负责出面联络拉票,做些牵线搭桥的工作。由此,足见他们对胡春来这个局长位置的重视程度。

“老赵啊,既然教育局局长位置空出来了,那就马上向廖书记请示一下,抓紧组织对教育局班子和胡春来考察,尽快把该走的程序走了。”组织部长贾大雄连连提醒、催促赵瑞星。

过去洪大光主政时期,这类事情一般都由贾大雄直接汇报。可是,自从赵瑞星担任了常务副部长,总是越过他这个常委、部长,与廖志国进行单线联络。渐渐地,也就养成习惯,他这个部长便被架空了。这次为了胡春来,他只好反过来求赵瑞星。

“好的,我一定将贾部长的意思尽快报告给廖书记。据我估计,这件事操作起来应该非常简单。毕竟胡局长正处多年了,这次由副拨正实际上也不是什么提拔,何况他在局里也主持工作好几年了。这个情况,相信廖书记也不会有什么不同意见。”赵瑞星答应得很爽快,而且一反常态多说了几句。

果然,赵瑞星当天下午就指令党政干部处,赶紧调出康局长与胡春来的个人档案,着手准备相关资料,并草拟好二人的免职与任职报告,以便向廖书记汇报时用。

赵瑞星异乎寻常的快速反应,让贾大雄非常满意。以前,贾大雄几乎从来不进对方办公室,这天却破例踱到赵瑞星办公桌前,拔了小熊猫超长过滤嘴香烟,还聊了些家长里短的闲话。

贾大雄盯紧了组织部,苗长林积极在教育系统制造舆论。

苗长林作为唯一的专职副书记,名义上协助市委书记廖志国的工作,似乎什么皆可过问,也什么皆能管,实际上却没有明确具体的分管部门,更多时候也只是会议主席台上的摆设,或者接待宴席上的陪衬。当然,苗长林不是那种谦虚的角色,凭借官场资历以及在阳城的根基,尤其是垂涎中的市委书记的宝座,驱使他必须主动出击,积极争抢地盘、笼络人心、扩大影响。平时,除了廖志国直接掌控的组织部、军分区不怎么好插手外,其他几个常委负责的条块,他都尽可能见缝插针去过问。

教育这一块,除了市政府那边有专门副市长分管外,按照归口管理的范围,市委这边应该划到宣传口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艳丽是主管领导。所幸,马艳丽年纪轻、资历浅,任职时间不长,对阳城政界的权力斗争还未介入情况,因此对待苗长林比较尊重,很多事情常请示、汇报、讨教,系统内的大小会议也喜欢请苗副书记参加,而且张口闭口苗书记指示如何重要。而苗长林哩,经前后左右一番比较,也给自己找准了定位:政府那边,市长秦众深沉内敛,颇具个人野心,表面和气内心孤傲,不太喜欢别人干预其领地;政法委一块,下边都是执法、司法机关,相对独立,业务性强,随意插手只会引起无端猜疑与非议,容易给自己带来麻烦;纪检一头,也是敏感区域,许多事情同省里直线联系,书记何长来又是廖氏亲信,当然不必过于记挂;也只有马艳丽的这个宣传口子,管理的多是清水衙门,权力不大但社会影响并不小,单位小、结构散却便于插手,故而可以放心涉足过问。其实哩,所谓过问也不过就是平时多跑跑,主席台多坐坐,有些话多讲讲,上边来了人多陪陪。有介于此,苗长林平时与教育界联系就相当频繁。加之,又有胡春来在那里主政,教育系统就更成了苗长林的一块自留地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市委换届引发组织部政治斗争:中国式秘书3最新章节 | 市委换届引发组织部政治斗争:中国式秘书3全文阅读 | 市委换届引发组织部政治斗争:中国式秘书3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