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瓶邪种田文 第四十三章 丰收

作者 :

我们几个做了大半个月的“烧砖工”,累死累活总算是有了成果,烧了两窑的青砖,还结识了好几个爽朗忠厚的村里汉子。我现在每天早上起床就是看看小院外围堆得满满的砖块,仿佛已经可触模到我们以后四合院的青砖围墙了。

不过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还不能直接开始盖房,因为村民们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农忙时期到了。

田里的水稻早就熟透,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水稻的茎干,捻几粒放在手掌心,讨喜的稻粒散发着诱人的金黄色光芒,凑近了一闻,还可以嗅到稻粒散发着谷物特有的清香。我只有感慨造物主的仁慈,是他让大自然的给予我们丰富的馈赠,让我们可以如此心满意足地生活。

我从前只知道在复杂的社会中钻营,即使出去旅游也难以开怀。没办法,心事多。只有在现在这个时空,在这个心思空灵,无所顾忌的时候,我才感受到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美好,似乎整个人的心都变得柔软了许多。

“天真,别愣在那发呆了!快来帮忙,他娘的,胖爷我就这两天可以掉个十斤肉!”胖子戴着凉帽,背对着太阳,对我喊道。

我这才回神,心想我现在怎么越来越像闷油瓶了?整天就爱发呆,不过,难道他发呆的时候也是跟我一样,是在感激大自然么?还是在想今天的宫保鸡丁里放的是哪几个料?

我被自己这个宫保鸡丁的想法逗笑了,理理被风吹到嘴角的头发,心想今天回去就给他做一道宫保鸡丁得了,反正家里材料挺全。这么想着,我脚下也不耽搁,把闷油瓶和胖子用镰刀割下的水稻捧起来放到牛车上,寻思着这些东西又该怎么处理。

说实话,我不太稀罕这些水稻,毕竟卖粮食赚不了什么银子,我们现在也不缺钱。斜倚着车辕看天,我心想不如把这些水稻屯在家里算了,一想到古代饥荒流行,指不定哪天就有个蝗灾、水灾、旱灾的,到时候有钱也买不到粮,不如把这些稻谷放自家存着,等到哪天有了灾乱,我们也可以在这祸乱中不至于饿死成为“路有饿殍”之一。

闷油瓶这家伙有武功基础,割稻也开外挂,比符家村最厉害的劳动能手还要快。众人只见他一手揪住稻杆,一手挥舞镰刀,凡是他经过的地方,就像是飓风刮过,稻杆清一色倒下。我咋舌,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辣手摧稻”嘛……搞得那些村民频频回头往我们田地里看,边看边啧啧称奇,说我是救了个宝回来。我一听就乐了,真好像自己在路边捡了个大元宝似的。

收稻其实很辛苦,我们仨每天劳作完回来,草草扒拉完了晚饭,就去石溪洗个澡,上床倒头就睡。别说,胖子指不定还真能瘦个十斤肉。我想如果让现代那些有失眠症的人在这里割几天稻,保证所有病症也会不治而愈,沾到枕头就睡着,比催眠药都好使。

孩子们也很兴奋,小忆和其他三个孩子,在子文这个半大少年的带领下一起捡稻穗,每天都跟在闷油瓶和胖子后面捡拾零散的稻穗。一个个手里拿着小布兜,弓着腰,就像两只老母鸡后面跟了一群小鸡。每次我看见这幅场景都要笑到岔气,但是胖子问起来我都打死不说,靠,小爷要是说了他们俩像老母鸡,我以后的日子就不要过了。

不过幸运的是我们那十亩左右的稻田有那三个孩子的父母帮衬着一起收,所以我们家的稻田比别家的早两天收完,稻子都整整齐齐码在院子里,看了就喜气。

接下来我们就在村里一些大嫂大妈的带领下学习打谷,其实就是把稻杆抱起来用力在半桶上打(就是一个正方体半米高,一米多宽,未封顶的木桶),把稻谷打出来是一个非常痛苦和枯燥的过程,我一边机械地抽打稻杆,一边听着那些大妈们扯着嗓门话家常,真是无限怀念现代社会的柴油机或汽油机等动力装置。如果这个圆柱体可以自己转动,带动一个像狼牙棒样子的铁,那我就可以握着一把水稻不动,直接就可以把谷子打到木桶里了。

剩下的活计更加累人,要晾晒和筛选谷子,这两道工序完全依赖天气,天气好可以好好晒,但是一下雨还得把谷子收到一起用油布遮起来。筛选要等有风的日子,而且面对的又是一堆老大妈,我觉得再这么下去我耳朵都要被吵出茧子。

所以相较而言我更喜欢砻谷,这里有首儿歌还唱到了砻谷,我只听过前四句“砻谷窸嗦!大婆踏粄。无粄分,分个拦身襟。塘里洗,井里荡,荡得一条大鱼王。”还是小森唱给我听的,我好奇得很,就问他这歌谣唱的是什么意思。

小森很奇怪我居然不懂这个儿歌的意思,小脸一歪,大眼睛忽闪忽闪地一脸不解的样子。小忆也觉得奇怪,回头问道:“吴邪哥哥你小时候没听过这个儿歌吗?”。

我心道不好,可别露出马脚,要是知道了我不是这里原版的吴邪,还不知把人家倒霉孩子吓成什么样……

我赶紧微咳一声,讪讪一笑装作开玩笑的样子掩饰过去:“我怎么会不知道,我是在考你们俩啊!小森你说说看。”还好小森年龄小,也没怀疑我,就开始朗朗说道:“我当然知道啦,吴邪哥哥……”

这时候正好萍嫂从屋子里出来,听见小森说话,就笑眯眯道:“小森现在胆子可比以前大多了,还从来没在其他人面前唱过歌呢!”由于我们家没有“砻”,所以砻谷的时候只好跑到萍嫂家里来借用了,正好小森和小忆两人关系好,两个孩子就跟我一起干活,顺便萍嫂和其他几个村里的大婶也会帮帮忙。

小森听见萍嫂这么一夸,脸蛋又不由自主地红了,萍嫂继续笑眯眯地说道:“不过这个儿歌可不是你们听到的那么简单呢……”“是吗?萍婶婶,还有什么深层的意思吗?”。小忆这个好奇宝宝发问。

“当然有了,”萍嫂边把米粒装袋,边絮絮叨叨:“你们小孩子不知道那么多,这首儿歌啊,是个小妾的孩子唱的,大婆是指他父亲的正式夫人。‘大婆踏粄。无粄分,分个拦身襟’,就是说庶出的孩子总是比不上嫡子,处处受欺负。所以说啊,那些大户人家三妻四妾的臭男人,真是该死!”旁边的几个大妈也应和着表示同意。

“这样啊,那我以后肯定不会三妻四妾的!”小忆举起小手,好像在宣誓般,一旁的小森也正色地点点头,惹得那些大妈们都哈哈大笑起来,颤得米粒都洒出了粮袋。

我无语地扭头继续干活,没想到这儿歌还有启蒙儿童思想的作用啊,农村妇女们居然可以用这种办法告诫她们的儿子不要三妻四妾?

“我说吴兄弟,你看你也不小了,怎么还不定门亲事?就看你这一表人才的堂堂相貌,又是一肚子墨水,不知道到有多少人家的闺女惦记着呢!”萍嫂又开始拿我开涮,然后周围的人也开始起哄,纷纷说要帮我说媒。这深村里的妇女受礼教约束很少,平时也是奔放得很,口无遮拦惯了。

“我……?!”我一时成了众矢之的,竟是无法辩驳,心里直骂娘,靠,要是这会胖子在就好了,他最会满嘴跑火车,应付这些调笑话最是在行。

“我……我还在守孝,现在不该谈这些事情,而且,男儿当是志在四方,我不立功名不成家!”我急中生智,赶紧搬出些孝道、读书、功名之类的古人最是重视的东西来,就不信堵不住她们的嘴。

果然,萍嫂也收起了调笑的神情,正色道:“吴兄弟不愧是读书人啊,就是识大体,以后哪家小姐能够嫁给你,真是有天大的福气哟!”

我赶紧谦虚几句,心里长舒口气,还好搪塞了过去,不然以后媒婆踏进家门,我还不知道怎么跟闷油瓶解释。

我一愣,怎么自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了,谁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我自己老是乱七八糟瞎想,人家却是一淡定“瓦片哥”,一棍子也打不住半句话……要是有个媒人给他说亲,我倒要看看他还是不是那副淡定的样子。虽然只是这么想着,但是我心里忽然就觉得不舒服起来。

他娘的,谁要是敢来给闷油瓶。不,给我们俩说亲,我就叫闷油瓶一棍子打死,算小花的!

这么一顿乱想我又惦念起在京城的小花来,不知道他在这个时空过着怎样的生活,做戏子会被人欺负吗?看样子他混得不错,但想必一开始也吃了不少苦吧……他娘的,我现在还去不了京城,无奈的感觉让我的心情稍微有些低落。

小忆和小森见我还在发呆,就乖乖地把我们已经砻好的大米装进袋子,我回过神,拎着这五十多斤的大米准备回家。五十斤吃不了多久,但是要吃的时候再来砻也挺方便的,还新鲜,平时那些谷子就注意多晒,放在家里才不会发芽。我一路闷闷不乐地往回走去,小忆很知趣地没说话,跟在我后面默默地玩着狗尾巴草。

忽然,一道被夕阳拖得很长的影子出现在我脚下,紧接着我手中的米袋就被人接过,我错愕地抬头,闷油瓶那张万年不变的扑克脸映入眼帘。

“小哥……你是……来接我的?”我有些惊讶。

“嗯。”他轻轻嗯了一声,拎着米袋就转身往回走,也没再说话。

我站在原地,有些感动,有些错愕,还有些莫名其妙地小小的骄傲。

……靠,你也不知道等等我?我疾步上前,和他并肩走在小路上,嘴角忍不住上翘的弧度,身后忽地传来小忆轻快的哼歌声。我嘟囔,这死孩子,什么时候这么会察言观色……

----------------------------------------------------------

注释:

1、砻谷:在现代碾米技术未出现之前,将稻谷月兑壳、去米皮的工具叫做“砻”(音long),形状有点像石磨,多以竹木材料制成。砻谷,即将稻谷变成米的劳动过程。

2、这首儿歌是客家人的一首儿歌,放在这里是暂时引用了一下,并非杜撰。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悠然瓶邪种田文最新章节 | 悠然瓶邪种田文全文阅读 | 悠然瓶邪种田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