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宋帝国 正文 第四十八回 安南之乱(一)

作者 : 婺州客

第四十八回安南之乱(一)

蒸汽机的出现,对各种产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更由此衍生出很多相关产业,进一步刺激了大宋的科技进步。蒸汽机的制造技术被严格控制,而且能够制造蒸汽机的皇家造办局和有资格使用蒸汽机的各地工坊都处于大宋工贸部和大宋商会的严格监督以及内务部的监视,但这不并不妨碍由此带来的科技创新。

以蒸汽机为动力基础的各种机械设备纷纷出笼,电机更是把一些明创造推向这个时代的极致,虽然电的应用还十分有限,目前只有皇宫和政府机关安装了电灯,一些特批的工厂有专用的电设备,但科技部门对其应用前景是非常乐观的,宗亮、陈窈为的科技研部门已经开始着手水电站的研究、建设工作了,甚至第一座电站的地址都已经选定,就在富春江上游,后世的新安江。这里离临安近,而且水力资源丰富,又有后世的经验可以借鉴。

由于设备的更新,宗亮已经成功地从石油和炼焦的副产品中成功提取出甲苯,并生产出了炸药,不仅极大提高了各类弹药的威力,还对工程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各种道路施工、矿产开中大量采用了爆破方式,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投入,增加了工作效率。为了加强管制,国防部专门成立了一支爆破队伍,工程军提出爆破申请,经国防部批准由他们前去实施爆破。

军工部门也制造出了第一挺仿后世马克沁式的机枪,采用水冷结构,因为重量比较重,还装上了两个轮子以方便移动。手雷、地雷也放弃了陶瓷外壳,采用了铁制外壳以增加杀伤力。平江府的造船厂也开始研制第一代蒸汽动力船,而且进展神。在军工部门的研清单中还有有线电报机、电话机、干电池、照相机、突击步枪、热气球、火车等很多科目,军械局还在庐州秘密设立了一个工厂,开始研制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车辆。这些东西宗亮只把自己手中的图纸、资料和研究方向交给手下的弟子和那些工科的秀才、进士们,自己把主要精力用在了石油加工、提炼技术方面。

尽管振兴元年大宋钢、铁产量总和达到创纪录的十六万公吨(为方便计算,振兴元年我让教育部推广了新的计量单位,增加了公克、公斤、公吨等计量单位),但各行业,尤其是军工行业对钢铁、煤炭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宋目前的钢铁产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火车、铁路的研制工作已经展开并取得进展,但建设它犹如镜花水月一般遥不可及。

而矿产资源都是些不可再生资源,现在的生产加工设备还是相当原始,浪费极大,为后世着想,现在本土资源还是越少开采越好,必须制定一个长远计划,资源开采要先打境外的主意。澳洲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尽管我早就为此做了准备,甚至专门为这个计划成立了第六舰队,但现在还不是时候,路途太远成本太高。就在这时,理藩部来了一份奏章让我喜上眉梢:安南陈朝遣使入贡。我暗骂自己糊涂,安南也有丰富的铁矿啊,怎么把那里给忘记了。

我一面让理藩部部长庆王赵崇德善加款待来使,一边让他找人了解目前安南的情形,很快,原广南西路制置使周光宇奉庆王之命来见我了,他是庆王的丈人,因身体不好刚致仕退休(其实是没有政绩被刷下来的),因家底殷实又有爵位就到贵族议会混日子,他在广西多年,对安南颇为了解。从他那我了解到,现在的安南国王陈煚本来叫陈蒲,是陈朝开国皇帝。他叔叔叔陈守度把持国政多年(看来各国都有权臣)。陈煚被安排侍奉李昭皇(李朝末代女帝),陈煚和李昭皇都是小孩,两人很玩得来,李朝天彰有道二年十月,陈守度得悉陈煚得到李昭皇宠爱后,便决定动政变,“率家属亲戚入禁中,守度闭城门及诸宫门,令人守之,百官进朝,不得入”,然后遍告群臣“陛下(李昭皇)己有尚矣”,随即控制了李朝宫廷,然后逼昭皇退位。昭皇无奈下诏,说自己是女主,无法把政务处理好,“今朕反独算,惟得陈煚,文质彬彬,诚贤人君子之体,威仪抑抑,有圣神文武之资”,并于12月12日禅位给年方八岁的陈煚。陈煚登基后,拜陈守度为“国尚父”,掌理国政,尊父亲陈承为“权摄国政为上皇”。

目前陈朝朝政在陈承则、陈守度把持下,延续李朝的帐籍制度。方法是,国内村庄,有多少文官、武官、书吏、军士、男丁、年老伤残及流落移居者,当地的官员都要记入帐籍。按照帐籍纪录,百姓当中有官爵的,子孙可承荫任官;富有而无官爵的,世代服兵役。安南的南方还有个占城国,也是大宋属国,不过已多年不纳贡了,目前正和安南因领土问题屡屡开战。我拿过地图,周光宇给我指出了两国的大致方位,原来就是后世的南越和北越的大致地理位置,看来后世的南北越早在大宋时代就已经开打了。现在陈朝刚刚建立,政权不稳定,是颠覆它的最好时机,但找什么借口,用什么方式进攻,战争的资金来源,用哪里的军队都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个巨大难题,我找来醒言商量,看他有什么好主意。

醒言听了眼睛一亮,但又皱起眉头说道:“我们知道后世历史,当然觉得有剿灭他的必要,但朝中大臣个个仁信,怕到时大臣议会通不过啊,我提议了肯定得吃瘪。”的确如此,对一个纳贡称臣的属国动手,肯定会遭到反对,这实在不是有德之君该做的事。

正当我们为此苦恼之时,我的福星沈复来见我了,他的到来让我们想到一个好办法。

事实上,自从宝庆科举和戊子更制以来,资本主义在大宋已经不是萌芽,而是实实在在地出现了,各大工厂主、大商家在更制后不但社会地位得以提高,而且已经开始进入统治阶层。而商人的贪婪本性决定了其生来就有扩张性和侵略性,巨大的利益诱惑使其为达到目的会不择手段地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财富掠夺。大宋朝廷和民间对钢铁的需求造成钢铁价格的上涨,但铁是国家专营的,民间不得私自采矿,我执政后加大了对私人采矿的处罚,稍有触犯就会掉脑袋,严重的抄家灭族。但巨大的利益诱惑下还是有人去冒风险,国内不行,他们就打起国外的主意。

有两个广西商人,一个叫黄子骏一个叫魏宏盛,黄子骏做木材生意,魏宏盛原来是大地主,在大宋第一次招商会上买了些图纸,就卖了一部分田地开了一家农具作坊,生意相当红火。他们是连襟,由于财力有限,招商会上他们没有招标到任何东西,但那些中标大商人的雄厚财力着实让他们羡慕。虽然在当地也算富甲一方,但和沈复这些实力派人物相比还是相去甚远,魏宏盛的农具作坊常用到铁,铁从官府那里买是有定额的,常不够用。后来就从安南进口了一些,现安南的铁虽然便宜,但质量远不如大宋,再仔细一了解现安南好几处铁矿山储量丰富,但目前却无人开采,心想如果自己去安南开采、炼钢,然后卖到大宋,那不是很有赚头。但和黄子骏一商量,觉得凭自己的实力显然是做不到的,于是他们找到了沈复,希望沈复帮他们出面,请朝廷允许由他们和安南合作开采铁矿石卖到国内。

沈复也动心了,他知道我目前的难处,但他也没好办法,他不是这方面的行家。这两个广西人的想法虽然大胆,但好像可行,可以解决朝廷的困扰。

沈复向我报告的时候,我和醒言正为这件事苦恼着。听说有商人想到安南开矿我不由心中一动,忽然嘿嘿笑了起来,我提笔写了四个字“借尸还魂”,醒言愣了一下,我说道:派一批人打着恢复李朝的旗号去安南捣蛋,占山为王开采矿石,这样不需要任何战争借口,大宋朝廷也不用负任何责任。这些人可以从那些俘虏中招募一些,甚至从囚犯中找那些不要命的江洋大盗组成军队,告诉他们,事成之后,他们就能得到新的身份,还有不菲的酬劳,足够他们悠闲地过下半生。开矿炼矿的事交给这两个商人去办,出事了就让他们背黑锅。”其他已经不用多说了,醒言完全明白了,这方面他是行家,比我更会来事,他后来制定的计划和行动方案比我的想法更完美更无耻。

我接见了陈朝使臣,接受陈煚称臣并按惯例册封其为“安南国王,加特进检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赐效忠顺化保节守义怀德归仁慕治奉公正恭履信功臣,静海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陈朝使节喜滋滋地回去了。

几个月后,安南北部出现了一股叛军,他们打着恢复李朝的旗号和陈朝对抗,不断袭扰村庄、城镇,掳掠人口,占山为王,并很快建立起根据地,还在这些地方开矿山,办盐场。这伙人打起仗来凶狠残忍,训练有素,如果俘虏重伤他们根本不救,直接补一刀了事,没受伤的就强迫去开矿,乖乖听话就给吃饱饭,稍有反抗就对不起了,一律格杀。他们对掳掠来的百姓也不虐待,只要老老实实干活就能吃饱饭,有时也会接济一下周边吃不饱饭的老人、妇女、孩子,后来这些地方的百姓和他们渐渐相处得融洽起来,有的穷人甚至主动去当矿工,主动去的不但能吃饱饭,有时还有钱。这群人势力展很快,短短数月就占据了北江府以北的大片土地,手下兵马据说有了数万之众,领头的是一个叫李真的,自称是李朝惠宗李旵的私生子,李真在北江府称王,还给那些投降的地方官员封官晋爵,象模象样地当起了国王来了,同时让手下一个叫武鸣鹤的将军带兵向南推进,如今兵马已杀到澜定江边。

陈朝还收到情报,大宋的警备军私自卖军火给这帮人,如今大宋朝皇帝震怒,已经连杀几个警备军的军官。现在大宋朝廷已经致函给陈朝皇帝,责问此事,要求陈朝皇帝立即剿灭叛匪,否则,大宋朝就要自己派兵来了。对于大宋皇帝的指责,陈承则、陈守度虽然心中不忿,但并不敢得罪,因为大宋使者说,叛军国王已向大宋皇帝纳表称臣,表示永远臣服大宋,皇帝因为刚刚册封过陈煚,因此尚未对此表态。要是大宋真派兵来,反手支持叛军,事情就不好办了,到时李朝复辟的话,自己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建大宋帝国最新章节 | 重建大宋帝国全文阅读 | 重建大宋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