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宋帝国 正文 第四十三回 迎娶皇后

作者 : 婺州客

第四十三回迎娶皇后

这次改制几乎全面颠覆了以往的政府模式,表面看似乎部门更多,实则总的官员人数反而少了,一些职权重叠的机构大多被合并、裁撤,使各部门的办事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很多混日子的官员纷纷被清退出去。臃肿的国子监、中那些翰林学士被送进各大太学担任教员,有的则自己去开书院去了,还有些则进入国家档案局进行文字工作或从事文史研究。

当然这种改制还是会有一些反弹和副作用,这种反弹经历了五六年之后才慢慢平复下来。但我对皇族宗室的态度赢得各宗室子弟们的一片叫好,特别是当了皇家事务大臣并封为福王的赵崇惠这支宗室的子弟,以及被推举为贵族议会议长的梁王这一支,这两支都是当时子孙最多的宗室,杨太后也因为两个侄子被封官而显得十分兴奋。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纷纷向我示好,而表达方式就是为我选皇后。这时我已经二十四岁,作为皇帝身边是不缺女人的,而且目前已经有了两个妃子。再说我也不是老实人,而且身边不乏一些机灵鬼孝敬,就是沈复这小子也给我送来了两个漂亮妞,不过因为出身低微,是拿来给我降火的,没什么身份。我也一直没有册封皇后。而且由于皇宫的规制,皇后册封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对于国家更是安定民心的大事,随着我帝位的稳固,此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杨太后的的人选是18岁的谢道清,据说本来皮肤黝黑,眼睛旁有一黑痣,后来一场大病后居然变的皮肤白皙。她很小就进宫了,当时是以杨太后养女的身份住在宫里服侍杨太后,看起来面色是有些苍白,为人谨小慎微,除了杨太后,基本不和别人说话。她家对杨太后有恩,当年就是他爷爷一手把杨太后推上皇后位置。去年杨太后把她送给我当妃子,我虽不怎么见她,但觉得她是比较本分的人,并没有仗着杨太后飞扬跋扈。现在杨太后推荐她一为了报恩,二肯定也是为自己插手政治找个跳板,所以我一开始就在心里否决了谢道清。对杨太后也更生厌恶,我对她家如此眷顾,这老娘们还这么贪得无厌、利欲熏心。

福王和济王的意思是现在比较得宠的贾妃,贾妃是原淮东制置使兼京东、河北节制使贾涉的女儿,贾涉在我即皇帝位没多久就挂了,贾涉抗金有功,史弥远就把贾涉的女儿送进宫给我当妃子,以此笼络贾家。贾妃长得不错,人也乖巧,我的确比较喜欢她,但她是贾似道的姐姐,对这个后来的“蟋蟀宰相”贾似道我凭着后世的记忆,心中不免有点不放心,因此也否定了。不过福王和济王的意思看得出来,只是看我喜欢贾妃,想借此拍我马屁而已。

郑清之还是有点知道我的胃口,他了解我对女人还是有点喜新厌旧,他的人选是建设部水利司司长黄万里的女儿黄滟。他说黄万里是个办事尽则的,公私分明的人,以后不会仗势越权、胡作非为;他女儿面容秀丽、知书达理,有大家闺秀的气度与风范;还有她家就这一个女儿,黄万里是四代单传,以后没有外戚之忧。

老实说,我不在乎相貌,漂亮的身边有一大把,我一担心皇后飞扬跋扈,不容其他妃子,弄得后宫鸡飞狗跳,让我不得安宁。二怕诸多外戚个个来我这里敲竹杠,或者在民间狗仗人势,坏我名声。我让郑清之多了解点底细,尽量把他女儿的性格脾气弄清楚。看我动心,郑清之显得很高兴,马上去办了,他经过多方了解,又找人测了生辰八字,觉得一万个合适。而且还了解到一点,黄万里的父亲黄伯洲,祖父黄敬孙都是浙江有名的大儒,黄敬孙在故乡婺州创办天宁书院,可谓桃李满天下。现在朝廷很多官员曾在天宁书院受过教,这个书院教授的东西很杂,连种田、木匠都教。

在大臣议会一干人的提议下,我决定迎娶黄滟,福王是皇家事务大臣,份内该管这事,由他和媒人郑清之一同前往提亲。没想到黄万里提出的条件是,娶他女儿要优先给水利司批十万担水泥。

原来当时江西水泥产量有限,只能暂时满足前线防御工事和道路建设需要,而大理那边运上来成本太高。因此,水泥采购需要郑清之的批条,否则有钱都买不到。而调拨给建设部的水泥大部分被路政、工程两司瓜分。水利司现在有几个关系到农田灌溉的工程,因水泥缺乏迟迟没能完工,再不完成会影响到秋收,不但水利司急,农林部也急了,差点没一状告到监察院和政务部去。还好黄万里人缘好,事情被压了下来,不然真一状上去,被监察部追究,水利司一年辛苦的政绩很可能白费了。好在郑清之这个大家长了解情况,均衡了部分供应,几个紧要的工程得以如期完工,但还是有几个工程处于停工待料状态。毕竟水泥这玩意方便好用,不但工程质量上去了,造价也降低不少,动用的人力也少很多。

现在有这等好事上门,黄万里自然要敲郑清之的竹杠,郑清之听了哈哈大笑,满口答应,于是,大宋帝国的皇后以十万担水泥成交。其他妃嫔送进宫我就能用,娶皇后可是的礼仪就复杂了,皇家事务部顿时忙开了。这是皇家事务部成立以来第一大事,各部门纷纷动员起来,得到消息的商会财主们也忙乱起来,纷纷定制礼品准备参加婚礼普天同庆,顺便拍拍马屁。因为他们已经得到消息,工贸部又有几样新产品出炉,准备开始第二次招标,而且,第一届大宋帝国商品交易会将在皇帝婚礼结束后就召开。

婚礼准备了整整三个多月,宝庆四年九月底,秋高气爽温度适宜,运河码头和新落成的钱塘码头舟楫交错,大小船只往来穿梭,码头上更是人头攒动,来自各地的商人们大呼小叫,把两个码头都挤得水泄不通。临安城中的客栈早在两个月前就被定满,有些机灵的临安居民把自己家临时归置一下,开始无照经营起客栈业务。

交易会筹办人沈复早在陈窈建议下,在涌金门外买下了数十亩地,如今已背靠西湖盖起一座大花园,取名宝庆园,花园中遍布亭台楼阁,如今这里大部分楼阁已对外开放,接待来自各国客商,而理藩院也把国宾馆住不下的一些使节安排在这里。为此,内务部特地安排了部分警备军在周围,以保护各国使节的安全。余天锡则对临安的治安军进行分工,安插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全宗亮则问我要了一个团的皇家近卫军供他调遣,问他干什么他就是不说,还说只要人不需要带武器,看他笑得神秘稀稀的我也不问了,估计是好事,就给了他一道手谕让他找醒言要人。

虽然这几年税收不错,经济呈现比较高的增长率,但各地的基本建设是相当花钱的,加上军火制造的庞大开支,财政压力还是很大。我可不想因为婚礼拖累财政部,就让陈窈把岱山岛小金库的财宝挪出一部分交给福王使用,福王处于对我的感激自己也贴了一部分,这场婚礼居然没花到财政部什么钱,焦头烂额的财政部长陈守业暗暗松了口气,深感如此帝王必能中兴大宋。

宝庆四年十月初九,整个临安陷入一片狂欢中,这天皇帝迎娶皇后,是大宋最吉利、最和谐的日子。我早上先去太庙祭祖,回宫再给太后请安,然后就在宫里和邓若水下棋,迎亲是不用我去的,为表示隆重,福王、荣王陪郑清之一同前去迎亲,两个王加上总理大臣,这可给足了黄万里的面子。因为迎娶要讲究时辰,下午申时初刻新娘才上轿,申时末刻进入皇宫。又经过一番折腾,等到御花园大宴群臣之时,已经过酉时四刻了(接近晚上六点)。十月的天这时已经黑了,可御花园里却不见一盏灯,我正纳闷,很多大臣心里也直嘀咕。主婚人梁王笑嘻嘻站起来喊道:“皇上驾到,开灯。”

突然整个御花园一片雪亮,只见众人头顶上亮晶晶布置了百来个灯泡,让我突然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几乎以为回到了未来。这实在难以置信,我心中的震撼甚至远远过了那些来赴宴的宾客,因为我知道,这些东西包含的科技含量。看着笑眯眯站在一边的全宗亮,我几乎有种要哭出来的感觉,远处隐隐传来的轰鸣声更让我激动,这里面包含太多的信息,太多的振奋,我知道,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这天晚上我喝的很醉很醉,据说那天晚上宗亮、醒言、陈窈都喝醉了,我们抱在一起号啕大哭,说了很多没人能听懂的话,把在座宾客吓了一跳。之后洞房中很多礼仪都是在那几个彪悍的宫女服侍下才得以完成,皇后被弄的颇为尴尬。

第二天郑清之宣读了大赦天下的诏书以庆贺皇帝大婚,并宣布从此不再强征百姓劳役,以后的劳役将采用雇佣制。皇家事务部奉旨宣布,册封黄滟为皇后,谢妃、贾妃升为贵妃。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建大宋帝国最新章节 | 重建大宋帝国全文阅读 | 重建大宋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