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宋帝国 正文 第四十回 宝庆科考(三)

作者 : 婺州客

第四十回宝庆科考(三)

相对文科,武科就简单些,考官全部来自兵部,考生先进行文字考试,通过考试后还要到皇家近卫军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训练,然后才进行其他考核。通过考核的进入新成立的军事学府—皇家军事太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训练,毕业后进入禁军担任军官。

而在这之前,枢密院已经会同兵部对兵制进一步改革,正式成立四大军校并完善募兵制,使军队走向职业化。四大军校分别为在平江府成立的皇家海军学院,在建康府成立的皇家炮兵学院,在临安府成立的皇家6军学院,以及最高军事学府--皇家军事太学。前三家军校每年七月向全国征召学员,年龄在十六至二十岁之间,学习时间为两年,毕业后进入各军种担任军官。进入军队后服役期最少为十五年,退役后朝廷负责安排相应的地方职务,如果因功晋升到将军则可终身从军,将军自请退役或因年龄退役均可领取朝廷的终身俸禄。

作为最高军事学府的皇家军事太学只接受来自各军种的军官培训,以后只有在皇家军事太学毕业的军官才有资格晋升为中将以上军衔,或者担任师以上军官。

而募兵制则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从军年龄规定在17只3o岁之间,服役期为五年。士兵过35岁如非必要必须退役。新募兵制的士兵待遇则有所提高,使其收入略高于一般百姓的收入。而军队的训练已经由皇家近卫军的骨干们挑起大梁,目前正由他们进入各军进行训练和指导,醒言则把精力集中到了军校建设方面来了。

其他科目的考生也6续抵达临安,医科考试安排在太医局附近,工科、农科安排在百果庄。医科考试波澜不惊,除了部分欺世盗名的庸医被剔除出来,其他均授予太医局颁的资历证明,评出最优异的十名赐予进士出身,并在兵部辖下成立军医局,在各路治所成立皇家医药局,将这批人分别安排到这些地方,准备逐步建立起一套初级的医疗体系。然后由他们在全国各州县设立官办医疗点,如何实施则由各路官府进行落实。太医局已经着手编撰一部专门的医学教材,为以后开办相应学校,培养后备人才做准备。

农科考试看似复杂,其实是最不用**心的,作为一个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历朝历代已经形成一套系统而完整的农业建设和管理体系,这次农科考试基本由农林部独立完成,考试的目的是为农林部下属各司提供人才。各科考试的前三名均赐进士出身,前二十名均授农秀才,这些人全都补充到农林部下属各司。这史无前例的做法居然是遭到最少反对的,让我深感意外,后来我才想明白,古代农民虽穷,但社会地位并不低,起码比工商界要高很多。

工科考试是由全宗亮、陈窈具体负责,考试目的是对大宋目前的工业技术水平进行一次模底。毕竟过去这方面被长期压抑,到了大宋一朝才得到有限的解放,目前到底展到怎样的水平实在心中无数。

工科考试的结果着实另人振奋,那一千多考生绝大多数都交上来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比如有水力驱动的纺织机图纸,其驱动结构和陈窈的车床驱动结构有异曲同工之秒,也是齿轮传动,只是他用的是木齿轮;有我国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使用的人力水车;有制作极为精巧的套版印刷机,部分结构比目前宝钞印刷机还要先进、合理;更妙的是四川一个考生把“卓筒井”(一种钻井技术,最早应用于吸卤的盐井)扬光大,称自己的卓筒井能打数十丈深,打出了可以生火的气井和石脂井(天然气和石油),我的天,太牛叉了;还有一台报时机器人,这玩意每隔一刻钟就会有个会报时的机器人(铙神),自动出来击铙8下报时;其他还有拉杆活塞式风箱、装甲船、藤舟、风磨等等,很多近代科技的雏形都出现在答卷中。

综合了创造性、实用性、普及性等各方面,拉杆活塞式风箱的明人江西考生童孜友被授予工科状元、进士出身。这种风箱轻便省力而且功效高,正逆行程都作有用功,每行程中一端排气鼓风,一端同时吸取等量空气,因而能提供连续风流,提高鼓风效率,是鼓风技术上的重大进步。水转大纺车的明人广东考生程相和授予工科榜眼、进士出身。这种纺车主要用于加工麻纱和蚕丝,是当时最先进的纺织机械,一昼夜可纺纱多斤。探花也是广东考生,叫廖锦言,他的明的是船只的低重心流体减震装置,船在每个舱室底部都有一个带盖的小孔,船舶技术专家称之为“水眼”,航行中,雨水或溅落在船上的浪花,可以通过“水眼”流入船底一个连通的夹层舱室,夹舱中的水降低了船体重心,使船行驶更加稳定。由于夹舱中水的惯性和内摩擦,会部分抵消由于风浪产生的船体起伏晃动,这一明对大型远洋船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他有近半数以上的考生获得工科秀才的功名,从这些人中筛选出一百多名充实到工贸部下属各司和几个造办部门,其他人则进入工科太学学习。沈复还特意在这期间召集了很多工坊主、大地主,举行了一个技工招募活动,那些没得功名的工科、农科考生多数被各工坊主、地主招募。

我和宗亮正为这次考试带来远远出预期的结果而高兴,一场风波却来临了,宝庆四年正月二十日,以真德秀为,朝廷各部一百多名各部官员联名上书弹劾右丞相魏了翁、考试院长洪百农、礼部尚书邓若水等人,列举了他们欺君惘上、篡改圣意、违背祖讯、侮辱斯文等等罪状,我看了下,足足有大罪二十条。意思很明白,明着弹劾魏了翁他们,实则反对新科举,更让人恼火的是真德秀居然捧着孔子的牌位在殿前跪着。

由于这次考试是在年尾结束,榜是在正月二十五,这段时间左丞相郑清之正忙着和各部统计一年的收入、开支,并为来年做出预算等工作,基本没参与到考试的事情上来,因此才没被弹劾。但他作为当朝相,见了这情形却颇为难堪,手下各部这么大的举动自己居然毫不知情。

其实郑清之、魏了翁他们也不是对此次考试完全赞同,他们几个都有奏折给我,对科考的事情以书面形式向我提出过意见和建议,我也为此专门和他们进行过交流,并互相达成了妥协,但真德秀是一直莫不做声,现在突然来这么一下子,让我不由得无明火起。

我强压怒火问他们:“你们弹劾这几位大臣可有什么证据?”真德秀站起来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从太祖的说到高祖,高祖说到宁宗,从孔子到孟子再到朱熹。说了半天其实一句话:如此科考误国误民,将陷大宋于万劫不复,要求取消这次考试结果。

取消结果,开什么玩笑,那以后我这个皇帝的话还算数吗?考前你干什么去了,如果考前来这手,我可能还会和他们谈谈,在某些地方做点让步,现在都要榜了来这手,简直没把我放在眼里,这是在戏弄我,想看我笑话。

郑清之、魏了翁他们几个都奇怪真德秀是怎么了,为国举贤是为臣的本职,虽然这次考试方式他们也认为有很多地方值得诟病,但也的确现了不少人才,真德秀在史弥远当权时可从没这么强硬过啊,他想干什么啊。

我可是真火了,冷冷说道:“谁都知道这一切都是朕定下的,和这几位大臣无关,你真德秀早可以直接给朕上书,指出哪里做得不好,现在你这么做,想置朝廷的威信于何处。还捧着孔子的牌位上朝,你这是在要挟朕吗?”

“从靖康之难以来,由于权臣作祟以至于到如今只剩半壁江山,难道是我朝无人吗?不是,莫说高祖当年的中兴四将,就是现在也有孟珙、胡醒言、何宝胜这些足以万人敌的青年将领;是我朝不够富足吗?也不是。去年我朝一年的收入就达到九千余万贯,比金国、蒙古加起来还多。可为什么大宋会到今天这样,只能在草原民族的鼻息下过活,那是因为朝廷里很多人失去了进取心,只知道偏安而居,只考虑自己的得失,朕真没想到你真德秀枉为士林领袖,也是这样的人。朕现在就是要改变一直以来的培养、选拔人才的样式,给朝廷补充点新鲜的血液。”

我站起来说道:“既然你真德秀不和朕一条心,而且朕也能猜你今天这么做背后定有文章,朕不去追究你的幕后是谁。你致仕去崖州吧,朕不想再见到你,你们这些联名的,想一起去的都可以去,朕一律准了。三天后离京,朕会让海军送你们去,你们的俸禄朕照给,你们看着朕如何让人在五年内改变崖州面貌。”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郑清之等正要求情,我挥手拦住他们说道:“崖州之事过几天朕自有旨意,其他不必再议,散朝。”这场风波被我强力压了下去,三天后除了一些立即表示悔过的官员,其他数十人连同家属全部由第三舰队官兵的押解前往崖州。此事一时间谁也不敢轻易议论,但对此次科考的非议却没有停止过。

这次科考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后人对“宝庆科考”也是褒贬不一,即便若干年后这届考生逐渐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仍然有民间学者对此持反对态度。而因反对科考被贬的贞德秀一干人,很多同情者也时不时在为他们鸣不平。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建大宋帝国最新章节 | 重建大宋帝国全文阅读 | 重建大宋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