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宋帝国 正文 第三十回 调整政策

作者 : 婺州客

第三十回调整政策

我回宫后就下旨授徐曦稷继任淮东制置使,令他屈意安抚李全。可李全这小子蹬鼻子上脸,他得刘庆福的报告,一面传牒原刘二祖部的彭义斌,称许国谋反,已伏诛,尔军并听我节制。一面自青州至楚州,佯责刘庆福不能压制忠义军的内讧,迎徐曦稷入城。

徐曦稷按我的嘱咐对李全以礼待之,总算方相安无事。

而彭义斌对李全的行径极为不满,杀李全派来的送牒人。李全率兵攻打恩州(今河北武城北),被彭义斌所败。彭义斌一直坚持抗金兵、御蒙古,对李全不顾全局扩张个人势力的行为十分痛恨。彭义斌打退李全的进攻后,又出兵向南进攻金真定府,败金将武仙,部众扩大到数十万人。他致书沿江制置使赵善湘,欲剿平李全,然后出兵收复中原。

赵善湘对李全也很感冒,他连夜派人把彭义斌的书信送到临安,在和大臣们商量后我没有同意他去剿李全。我下旨召彭义斌入朝,准备对他进行安抚解释,没想到彭义斌却以为我要对他不利,一怒之下率众向北拓地,攻克真定,经西山(太行山),与蒙古将孛里海等军相望,可是不久就被蒙古军围困在内黄(今属河南)五马山,情势岌岌可危。

得知彭义斌摔军北上,赵善湘还算有良心,不但立即向我报告,还多次写信让彭义斌南撤。我闻讯立即让醒言率近卫军一个步兵师和两个炮团从水路沿运河北上,又从禁军第一军调了一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由醒言节制随后跟进。

朝廷方面,史弥远在给我支招时的那些话也提醒了我,我现在手头的心月复、臂膀太少了,即便是对郑清之、魏了翁他们我也是将信将疑地使用,这不仅让我处理各种问题时疲于奔命,而且也挫伤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史弥远提醒我,现在各地官府对朝廷的对抗没有爆出来,情况还有转圜的余地,并写了我一份目前朝廷官员的履历清单,上面有的还写了该官员的性格、长处、缺点等,这对我太有用了。

我把郑清之他们找来,温言向他们询问目前朝廷政策的得失,一番忸怩之后,洪咨夔说出了他对户部改革的担忧并建议廉正公署的行动需要温和些,看我点头,他大着胆子说出了几乎和史弥远一样的话,我的改革步骤不对,有待改进。看来过去我对他们是不够信任啊,这些人确实非常有眼光和见地,整整两天,我耐心听取了他们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并整理成文字,又把各部尚书,侍郎都叫来,让他们对方案进行补充,再用几天时间进行修改整理,最后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政策方案。

先,将各级税务机关的管辖权交回地方长官,就是各地税务机关向当地地方长官负责,税收的政策、种类和税率等依然由财政部直接管辖,但各级政府可以按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浮动,我对浮动的范围做了一个弹性较大的规定。这项政策一出台,立即得到各级官吏的积极响应。

再则,把陈窈调到工贸部协助全宗亮,把宋慈从廉正公署调到刑部任郎官,并抽走部分精干人员进入礼部各部门,把廉正公署合并到了御使台下面,成为一个专门负责查察贪污的小部门,这个动作可以说让各级官吏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纷纷上书夸皇帝圣明烛照。

军队改革的动作就比较大了,枢密院长官仍由右丞相兼任,但枢密院的组**员增加了较多懂军事的人员和将领,枢密院成了后来的最高军事委员会。

兵部的名称没变,但扩大了权限,仍向枢密院负责,成立骑步军司、水军司、军械司、军事统计局(军事情报机构)。兵部负责训练兵马、指挥军事行动等,由洪咨夔担任尚书,而洪咨夔不懂军事,实际上兵部的实权在兵部侍郎胡醒言手中,他老子在他手下任军械司主事。

礼部改组就好办多了,把那批从廉正公署调过来的安排成为各级主官的副职,这批人从廉正公署过来,因查贪污得罪不少人,除了抱着我的大腿,他们没别的出路。另外还明令天下,各地书院、学馆除较授儒学外,还要增设算学、医学、农学、工学、星象(天文学)等,事实上当时很多书院早就有在教授这些东西了。只是学这些不能通过科举入仕,因为科举不考这些,这些人入仕完全靠运气或通过书院那些有影响力的学者推荐。

而我则明令天下,今后科举不但要考儒学,还要考其他各种学科,只要学有专精,不论出身,我同样给进士身份,同样有机会入仕,宝庆三年的恩科就要考这些。这道明旨一下,再通过报纸一宣传,这可炸锅了,报纸投书倍增,反对的和支持的都有,总的来说,支持的占有大多数。连在金国的一些人得到消息都偷偷跑过来想考,由于当时报考要在原籍报名,防止出现某地考生过于集中,杜绝舞弊现象,这些人是变着法贿赂各个地方官,以求得一个户籍证明,这是我没想到的。这个以后再说。

而对吏部和各地官员的调整,我则进行得比较隐蔽,每期报纸只刊登一些各学科的论述文章,文人间的打嘴仗文章,招商广告等,对各地官员的调动只字不提,所有官员的升迁任免只是由吏部按惯例个例行的邸报了事。在很多官员眼里,轰轰烈烈的肃贪运动已经无疾而终了。

他们的看法就目前而言的确没错,迫于现实,我的确低头了,甚至我在收到举报利州东路转运使贪污和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贪赃枉法的举报信后,都没有彻查此事。而是把信抄录了一份,上面批示道:你的手下都看不下去了,你是不是该收敛一点呢?然后把信直接寄给了他们。这么做一是保护举报人,二是离间他们和亲信、幕僚们之间的关系。果然,他们收到信一面上书请罪,一面开始调查自己的手下,弄的手下人人自危,开始互相提防。

尽管肃贪行动不彻底,甚至可以说是失败,但值得欣慰的是多少起到了震慑作用,**现象有所遏止。而且,从中现和起用了不少人才。尽管政府机构因改革显得有些混乱,新旧体制的并行也闹出不少笑话,但至少危机得以缓解,我赢得了喘息的机会,改革也没有停滞,社会正在悄悄的生着变化。

而我去和史弥远聊天的次数也多了起来,报纸上偶尔还会出现:太师偶染风寒,皇帝急令太医前往诊治;太师新府邸落成,整个府邸高大气派(近六米高的水泥围墙,当然高大气派);太师搬回新居,但依然闭门谢客;皇帝亲自上门给太师贺寿等消息。一切迹象表明,太师在皇帝心目依然很有分量,这让那些史弥远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心里好过多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建大宋帝国最新章节 | 重建大宋帝国全文阅读 | 重建大宋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