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宋帝国 正文 第三十一回 一战成名

作者 : 婺州客

第三十一回一战成名

彭义斌舌忝了下干裂的嘴唇,艰难地站起来看了看四周,出时带来的十余万人马如今已经不足两万了,经过几天激战,现在这点人马几乎都有伤在身。彭义斌带的大部分是步军,和蒙古骑兵一接触就吃尽苦头。蒙古兵开始并不和你正面交锋,眼看大队骑兵迎面冲了过来,彭义斌立即让步军支起长枪,刀盾手举盾提刀预备迎接骑兵冲阵。可蒙古骑兵队眼看快到枪阵时突然从中一分为二,向两边散开往两翼而去,彭义斌正要调整阵型,蒙古骑兵一通乱箭齐射后迅掉转马头,甩开死伤惨重的枪阵绝尘而去。过了一会,整理好队伍又同样来一次,几次下来,彭义斌这边伤亡惨重,人心惶惶,把彭义斌气的直跳脚。当彭义斌把弓箭手放在前面准备和蒙古兵对射时,蒙古骑兵就直接冲阵,旋风一样冲进人群,挥舞着战刀在人群里马踩刀砍,要不是金国降将武仙率骑兵冲击蒙古兵侧后,恐怕那一战就溃败了。

接下来几仗,蒙将孛里海虽然兵力不占优,但依靠骑兵强大的机动能力和灵活的战术,彭义斌被打得丢盔弃甲,不得已听从武仙建议退守五马山固守待援。他没指望南军真的来救,他只是个热血汉子,不甘心故土沦陷而奋力抗击。他已经做好了战死的准备。

看着周围那些筋疲力尽但仍然在顽强抵抗的士兵,彭义斌决定要突围了,现在粮食已经耗尽,这些跟随自己多年征战的好兄弟们,能让他们跑出去一个是一个。还有那个武仙,虽然是投降自己的,但他是个好样的,他带来的骑兵作战也很勇敢,可如今也伤亡惨重。

彭义斌看见山下的蒙古兵开始慢慢退了下去,知道这一轮的进攻算是挡住了,他冲几个副将喊到:“鞑子退了,大家抓紧时间休整下。”边说边观察着周围地势,心中又盘算起突围路线和时间。他看了看山下的蒙军营寨,寨子里冒起了青烟,看来蒙古人正在烧烤准备开饭了。

突然“轰”的一声,一个大火团从蒙古兵营冒了起来,过了一小会,一连串的“轰隆”声传来,整个蒙古军营被瞬间笼罩在一团团大火球中,里面夹杂着凄厉的惨叫声。彭义斌呆住了,他不明白怎么回事,有些蒙了,武仙似乎想到了什么,站起来问:“是不是援军来了?”彭义斌摇摇头,有些个眼尖的士兵喊起来:“是援军,看,那是南军的金龙旗。”

天空中飘着一支风筝,下方有面金龙旗在风中飞舞着。

胡醒言率军增援彭义斌,一路上风餐露宿,这次因为是救援战,要求尽可能快,因此没带重型炮,全是小型步兵炮,轮子是木头制的可以拆卸,每门炮配5个兵两匹马,行动起来度不慢。一边乘船前行,一边派出探马不断打探彭义斌的状况,渡过长江,会合了第一军派出的一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后,稍做休整就继续前进。这时探马已经逐渐把消息传了回来,情况不太妙,彭义斌已经陷入重围了,被困在了五马山上。醒言立刻加快了行军度,并增派游骑兵在运河两侧各五十里范围内巡逻警戒,以防被偷袭。好在目前运河一线在李全、杨秒真的控制下,没出什么岔子。

探马带回了好消息,彭义斌被包围在五马山,蒙古人想逼迫他投降,但彭义斌的人马很顽强,一直在坚持着。胡醒言明白,彭义斌估计是坚持不了多久了,因此没到济南就离开水路从6路急进。皇家近卫军因平时严苛训练而来的素质此时充分体现出来了,队伍并没有因长途跋涉而混乱,依然保持着完整的队形默默地快步前进,没有人因此掉队。第一军的士兵就要狼狈些了,胡醒言让第一军的步兵师殿后,把粮草辎重甩下由这个师护送前进,其他人马带上三天的干粮轻装前进,经过一天一夜急行军终于在中午时分赶到五马山下。

高低起伏的五马山的确犹如几匹奔腾的骏马,游骑兵报告,蒙古军在身后只放了少量侦骑,现在已经被他们解决了,还带回个活的。审问后得知,蒙古军还不知道身后已经出现了一支宋朝的队伍,本来围困五马山有七万人,昨天有两万骑兵随孛鲁往东去,现在山下有两万步兵和三万骑兵由孛里海统领。

醒言纵马上了一个高坡,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周围地形,五马山不高,山势高低错落,而且整座山几乎没什么树木,都是嶙峋的石头。彭义斌虽然是仓促上山,没有建立起什么象样的防御工事,只在匆忙间用石头堆砌起了一道石墙,但这样的地形对防守还是有利的,因此坚持了这么久。山下蒙古兵的营寨倒也有模有样,栅栏、拒马、营帐等整齐有致。

望远镜中,彭义斌倚仗地形,在用石头和弓箭招呼着蒙古兵的进攻,蒙古人看来的确不善于攻坚,这么个小山头居然进攻了这么多天还没拿下。醒言回想起在军校学的那些战例,蒙古军的轻骑兵战术的确天下第一,而每次的攻坚战、攻城战都是打得惨烈之极,基本是靠长时间的围困来达到目的,很少有直接攻击得手的战例。

醒言估计彭义斌还能撑一段时间,他下令部队抓紧时间吃点东西,休息下。然后带着炮团团长去选阵地,回来后把几个师团长叫到一起,在地上堆了个简易沙盘,安排了各团的阵地位置,让大家按部署去构筑工事,把骑兵作为预备队留在身边,并对游骑兵连做了一番安排。

安排完一切,醒言又低头看了看沙盘,脑子里把整个战斗部署重新梳理了一次,觉得可以了,这才找个树阴坐下吃了点东西。信号兵跑过来报告,各团已经构筑好工事,等待攻击命令。醒言点点头,拿起望远镜,看见蒙古兵已经退下山了,他轻蔑地“切”了一声,命令信号兵通知炮兵准备,蒙军营寨一冒烟就开炮。信号兵跑向高处,掏出红绿两面小旗熟练地打着旗语。

为得到最佳射击效果,两个炮团的阵地被分别安排在两个斜坡上,作为预备队的骑兵师就在山坡下为他们提供保护。骑兵师的师长是原来的京北禁军统制许有福,他们军还没配备大炮,只听别人说起过大炮有多厉害,他今天就特地跑上来看大炮了。其实这次醒言带来的都是步兵炮,口径不大,射程也就四里多左右,弹药虽已经过改良,但仍然是黑火药,威力不是很大,但这个缺德的在火药里掺了些东西,是一些受热会释放出有毒物质的化学品。近卫军还有个重炮团,因不适合这次任务没有带来。

“冒烟了。”正在用望远镜观察的参谋长许崇茂兴奋地喊了声。

“开炮!”炮团团长王清风恶狠狠地命令道。

“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炮弹在敌营中开花,这是颗测试弹,为炮群修正射击参数提供指标。紧接着,两个炮团近六百门火炮一起喷射出灼热的炮弹,这些炮弹犹如冰雹般撒向蒙古军的营地。蒙古军大多正围在篝火边吃东西,第一炮弹落下来后,他们还在纳闷生什么事,但紧接而来的是冰雹一样的炮火,火山喷一样的爆炸,他们已经无暇去想怎么回事,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逃。

游骑兵一听见炮声就纵马放起一个悬挂有金龙旗的风筝,金龙旗是宋朝的标志,意在通知彭义斌军队援军来了,接着又一面大风筝升起来了,风筝上面有三个字“别下山”。果然,看到金龙旗后彭义斌人马士气大振,正要冲下去配合,看见那三个字的连忙叫住其他人,醒言就怕他们一高兴冲下来造成误伤。

彭义斌没有想到南军居然会派援军来,心中真是五味杂陈,悲喜交加。

乱做一团的蒙古军营一片混乱,人踩马踏炮弹炸,到处都是尸体,有些运气好的抓了匹马骑上就冲出军营,没跑多远就被子弹射成马蜂窝了。由于孛里海在第一轮炮击时就被炸死了,整个蒙古军营一直处于混乱状态,根本没人能控制得住这个场面,好不容易有两千多人在几个百夫长率领下冲出营寨向西面的开阔地跑去。突然,前方地面上响起密集的枪声,一下子倒下数百人。这伙人急了,后面有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在炸,前面也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在响,反正怎么着都是死,冲吧。突然,从前方的壕沟里飞出一个个白色的瓷瓶,还冒着青烟,接着又是一连串的爆炸声,有一个正好落在一个骑兵的怀里,那个倒霉的骑兵被炸得肠子都流了出来。接着,一排排密集的子弹配合着白色的瓷瓶把这些人严密地包裹起来,不大会工夫,这两千多人全被消灭了,少数没死的正痛苦地躺在地上哀号。

尾随这批人后面冲出的数千人看见眼前的惨像掉头就跑,结果一头扎进了另一个伏击圈,只有数十人连滚带爬跑了回去,还有数千人抱着脑袋往五马山上跑,被彭义斌的人用弓箭和石头给轰了下去。

炮击还在持续,炮兵在观察手的指示下时不时地调整下射击参数,专找人多的地方轰。整个蒙古军大营已经火光冲天,五万蒙古兵死伤过半,活下来的人龟缩在大营的一角。醒言示意停止炮击,让游骑兵上去喊话,投降不杀,否则立即剿灭。醒言有些得意,如果现在蒙古人投降,那将开创一个奇迹,几乎零伤亡消灭二万多蒙古兵,并俘虏二万多。望远镜中蒙古人似乎在争执,突然,一群蒙古士兵扑向几个千夫长模样的人,将他们扑倒在地绑了起来。

五马山上,彭义斌呆呆地看着这一切,折磨了自己十几天的这支蒙古军队居然在不到两个时辰中就灰肥湮灭了,天那,这是支什么军队啊。

战斗结束时,第一军负责押运辎重的那支步兵师还在四十里外,骑兵师在整个战斗过程中都在边上看热闹,许有福离炮兵阵地太近,炮声一响把他的马惊了,战马驮着他往炮兵阵地冲去,还好他当机立断,一刀砍下马头才没闯出大祸。

打扫战场后,醒言带着彭义斌的人马迅回撤,仍然走水路回去。对于俘虏,残废、重伤的一律不管,丢下让他们自生自灭,其他的全带走,这批俘虏后来全部分散到一些矿山当矿工。粮草、物资、马匹能带走的全带走,不能带走的烧掉。

《大宋京报》用了整整一个版面报导了这次胜利,虽然这个零伤亡有些侥幸,主要是对手不知道、不了解这支部队,战法也是前所未见,那些蒙古兵直到被俘虏也没弄明白为什么宋军火炮如此厉害,还有,那种看不见的箭是怎么回事。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大宋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胜利,醒言和皇家近卫军一战成名。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建大宋帝国最新章节 | 重建大宋帝国全文阅读 | 重建大宋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