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宋帝国 正文 第二十九回 问计

作者 : 婺州客

第二十九回问计

正当我为改革的进行暗自高兴时,很多不好的消息通过一些渠道到了我的手中,我改革之初的一些措施在反对派看来只是改改官名而已,权利还在那些人手中,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根本利益,也就没有和我爆正面冲突。但之后的很多措施,比如拆分户部、工部和即将进行的礼部、刑部的拆分,已经触及到这些人的既得利益,这些人明显开始不满了,而廉正公署的出现,使得这种不满被激化。坦白说,贪污几乎是当时整个朝野的风气,我如此大张旗鼓地进行肃贪,那就是向整个朝野宣战。现在反对派的主力不是朝廷中的大臣们,而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脑,封疆大吏们,但这些人也和大批朝廷大员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这些人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行政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如果一起和朝廷对抗,那能量是极其巨大的,其破坏力足以动摇整个国家的基础。更令人忧心的是某些人手中还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队,这些军队虽然都是些地方保安部队即所谓的厢军,其战斗力虽然远不是中央禁军的对手,可真要闹将起来,那将国无宁日,到时我天天剿灭内部叛乱得了,不用蒙古兵动手,自己就垮了。而全国四十余万直属禁军,除已经改编的京城周边二十余万,其他二十余万分散在淮水一线到四川北部的主要州府,防御着来自北方的入侵。那些部队除孟珙手头的一万多兵马完成所谓的改编,其他兵马都没动,还是原先那些制置使、安抚使在统领。而山东李全那些个军阀我基本无法控制。

更郁闷的是,山东又传来很不好的消息,自许国任淮东安抚制置使后,压制北军,凡北军与南军(即中央禁军)有争执,无论曲直都归罪北军,朝廷犒赉北军的物资常裁扣十之七八。李全当时驻青州,不肯参谒,许国数致厚餽,邀李全议事。等李全前往参谒,许国又倨傲自大。许国的幕僚章梦先也对李全手下的大将刘庆福傲慢无礼,使李全等人极为不满。李全返回青州后(李全与杨妙真分驻青州与楚州),决意除掉许国。于是遣刘庆福还楚州,与忠义军统领王文信计谋,在许国早上上班的时候带人包围许国办公室要杀他,许国在亲兵的护卫下登上城楼,缒城逃命,家眷全被杀害。刘庆福把许国的幕僚章梦先亲手宰了,报前日无礼之仇,放火烧了官府,又纵兵抢了官仓。得到消息的许国知道回来也是一死,在途中就自缢了。(按宋史,此事生在理宗即位前,yy小说,懂史的请勿深究。)楚城事件,给朝廷带了极大震动。

如何处置李全,这实在很费周章,我和郑清之他们商量,可他们有的建议用兵剿灭李全,有的认为现在派兵只会激化矛盾,建议安抚,可派谁去剿灭,如何剿灭,让谁去安抚,如何安抚又没人说得出个方案来。

我狠狠给了自己两个嘴巴,恨自己对这方面的历史了解太少了,人长得不帅,还怕死,不能象别的穿越者一样,不但小小年纪就深入敌境,收服诸如李全、耶律楚才等这些猛将,而且魅力十足,妙舌莲花,直接就能把杨秒真搞上手,没有便宜李全那个土匪。

郑清之是从国子监上来的,魏了翁、真德秀他们学术了得,政治斗争,行军打仗可不靠谱,不能怪他们。怎么办……我挥挥手,让郑清之他们先回去,我自己静一静。

现在只有宗亮在京,醒言下部队去了,陈窈在福建没回来,找宗亮商量下吧。现在与芮在全国各地到处跑,荣王府里关着史弥远一家,不能没有人镇守,因此宗亮一直住在荣王府。

荣王府里有间专门的化学实验室,到处都是瓶瓶罐罐,几盏马灯把整个房间照的雪亮。宗亮正在认真地写着什么,边上几个助手在做着各自的实验。看我来了,都停下来要上来磕头。我忙示意安静,让他们继续,宗亮写完转身把资料交给助手的时候才看见我,朝我笑笑说:“我现在进展神啊。”心情相当不错。

我点点头,示意他出去说话,宗亮嘱咐了那几个助手几句,和我来到院子里,我边走边把最近收到的一些情况和烦恼告诉了他,问他有什么主意。他听后呵呵笑道:“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不过有个人一定知道,去问问他啊。”说着朝关着史弥远的那个院落努努嘴。

“他会教我?”我有些质疑。

“他现在也能看到报纸,何况他就是想翻天也没机会,他也清楚你不会杀他,可落在别人手上,他就不一定能有这么好过了。去看看他吧。”宗亮拍拍我的肩膀鼓励我,他知道多年来史弥远在我心中多少会有些阴影。

这个院子除了围墙特别高外,和其他院子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院子四角都有一个角楼,每个角楼里随时都各有两个持枪的士兵盯着院子里外。除了自由,史弥远几乎享有一切,有专门的厨娘、婢女、仆人。夏天有冰供应,冬天有暖炉伺候,吃的虽没以前的奢侈,但我能吃到什么他就能吃到什么,隔三差五还有太医来给他检查身体,一年多没见居然胖了一圈。

我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倚在榻子上看报纸,戴着眼镜,点着马灯,嘴里吃着爱妾林氏喂的水果,那叫一个惬意(脖子上的那个铁圈在四个角楼建好后就取下了)。我微笑着问道:“太师身体无恙否?”史弥远的身子抖了下,抬头看见我,猛的爬起身跪在榻上,嚎啕大哭起来,边哭边说道:“罪臣以为再也见不到官家了。”

我安慰了好半天他才止住哭泣,我示意其他人出去,跟着我的两个卫士在史弥远的小妾和婢女都离开后,也退出去关上门守在门口。

我也不罗嗦,告诉他我遇到难题了,是来向他来讨主意的,并把最近遇到的麻烦告诉了他。因为这些都是不能在报纸上说的,所以他也是刚听说。史弥远静静地听我说完,也皱起眉头,沉吟着道:“李全之事不难,派徐晞稷继任淮东制置使,让他对李全善加安抚即可,徐晞稷此人八面玲珑,在北军颇有人缘,足以应对李全。现官家诸事未定,切不可操之过急以致再生变故,先息事宁人,事态平息后再做定夺。”

“至于变法,容臣斗胆说一句,管家顺序错了,变法须得先礼部,再吏部、台谏,后户部,官家现在倒过来了。”

“此话怎讲?”我疑惑道。

“礼部主管天下士人入仕之基础,乃是培植官家心月复、臂膀之所在,以官家之睿智,整理出一套选拔心月复、臂膀的策略应该不难,手头有人了,自然好办事了,而且礼部看似光鲜,但却是个清水衙门,也没什么实权,那些外官不会对此位置感兴趣。再说管家现在手头最缺的是心月复、臂膀,所以要从礼部入手。”

“吏部主管天下士人之进阶,也是调整,调动官员之咽喉,抓住吏部,模清各级官员之脉络,给那些封疆大吏来个釜底抽薪,把他们的得力手下动动位置,那样他们想不听话也得看看时辰了……”

那天史弥远的精神特别好,直到天亮了我才离开。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建大宋帝国最新章节 | 重建大宋帝国全文阅读 | 重建大宋帝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