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一卷:大西洋 第十八章:回到主题(三)上

作者 : 红色猎隼

在位于大西洋中部的圣赫勒拿岛之上,在法国国防部长阿里奥-玛丽抵达之前,由欧盟27个成员国和18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代表已经抵达了大半。此刻他们正在由欧盟联合机动部队严密保护之下的朗伍德别墅之内,等待着即将开始的那一场最终决定整个欧洲命运的会议。

朗伍德别墅曾经是岛上最早的一批开拓者―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员工宿舍。其离詹姆斯敦港约有4英里的路程,坐落在海岛迎风面的高处,后有高不可攀的悬崖。英国人最早将员工宿舍安排在这里,或许是为了防备荷兰人可能的偷袭。但是那些早已作古的建造着,显然不会想到在数百年之后,这座房子的保卫竟会由一群荷兰人来负责,在乘坐上早已在野战机场之上等待自己的专车,驶向朗伍德别墅的沿途,阿里奥-玛丽都可以看到荷兰海军6战队第2营士兵的身影。

荷兰海军6战队历史悠久,独具特色。除了那句后来为世界各国同行所引用的非常著名的座右铭:“让6地尽量地延伸”之外,这支创建于1655年―第二次英荷战争最激烈之时的荷兰军队少有的快反应部队,更由于其在国内的多次反恐行动之中的优异表现,而被荷兰国民们骄傲地称之为“和平女神”。在近几年的欧盟联合机动部队北翼集群的各种演习中,荷兰海军6战队第2营官兵更以其出色表现,夺得了多项演练科目的冠军。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海6空三栖机动能力,全体队员过硬的军事素质,荷兰海军6战队第2营自然而然的成为圣赫勒拿岛核心会场的防卫力量。

“将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提醒大家,整个欧洲曾为了反抗同一个暴君而战吗?”艰难的走过极为陡峭的斜坡后来到了朗伍德别墅之时,阿里奥-玛丽恰巧听到自己的“老朋友”―意大利国防部长伊格纳齐奥.拉鲁萨对着其他与会者说的俏皮话,和那位习惯了率性而为的意大利男人―贝卢斯科尼一样,拉鲁萨也是一个欧洲政坛有名的大嘴巴。就在一年之前,在罗马举行的反抗纳粹侵略65周年的纪念活动上,身为意大利国防部长的拉鲁萨就曾因为强调了二战中那些抗击盟军的意大利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而遭到意大利民众舆论的围攻。

拉鲁萨所指的暴君无疑就是法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拿破伦。伦敦对这位欧洲最让人憎恨的战犯的警戒十分严密,即便是在孤悬大洋深处的圣赫勒拿岛之上,英国还是将被软禁的拿破伦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别墅四周12公里内。以防止任何营救被剥夺自主权的皇帝的计划和行动生。

英国政府不会让这类事有任何生的可能性。事实上,不久之后,伦敦就从西班牙驻华盛顿特区大使处得到消息:1816年6月,约瑟夫.波拿巴曾预谋带领6只装有近名外国雇佣兵的船队前来营救自己的弟弟拿破仑.波拿巴。这一消息使伦敦方面加强了圣赫勒拿岛驻军的力量。他们得到的和平来之不易,筋疲力竭的欧洲绝不能因镇守圣赫勒拿岛不力而破坏了来之不易的安宁。

不过即便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朗伍德别墅也很宽敞,而且拥有一个十分漂亮的花园。英国政府当年还曾考虑到了皇帝是否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提出苛责,而命人将大批木料、石料运上山来,准备按照拿破仑的意见修筑宽敞的房屋,但遭到了皇帝本人的谢绝。但是法国人还是告诉欧洲公众英国对这位伟人所施加的折磨:其居住条件极为恶劣,房间狭小且被狂风吹得摇摇欲坠,残暴的英国人还让皇帝及其随从挨饿,对他们十分冷酷凶残。

其实英国人对拿破伦的待遇还说的过去,至少英国人对待他没有像他曾对待英国战俘那样――将他们关在巴黎寺院的地牢里并用铁链绑在墙上。相反,拿破仑的待遇很好,有家具、佣人、仆役甚至还有他自己的法国厨子。他不但没有挨饿,相反,他们每天能得到7o磅的牛肉、羊肉和7只鸡,而且还有自己的酒窖。他们还有银餐具可用。

倒是拿破仑对英国总督出的晚宴请帖中将“拿破仑皇帝”写成“波拿巴将军”;怒不可遏的拿破仑将此事视为奇耻大辱,在回复中将对方称作是他的“刽子手”,并对他在朗伍德行动范围所受限制以及在岛上被军队看守大牢骚。当然英国未曾承认过“帝国”或“皇帝”,因此按照伦敦的要求,只能称拿破仑为“将军”。

“我想如果没有那位暴君先生的话,意大利或许还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吧!”阿里奥-玛丽用一种很法国的方式还以颜色。这话虽然刻薄,但却不无道理。11世纪诺曼人入侵意南部并建立王国之后。曾经诞生过罗马帝国的意大利半岛在第12-13世纪曾分裂成许多王国、公国、自治城市和小封建领地。正是由于法国同第一次欧洲国家联盟的战争之中,担任法**队意大利战区统帅的拿破仑.波拿巴,大胆翻越阿尔卑斯山脉,接连击败了撒丁、上下西西里王国等意大利半岛的割据势力,在罗马帝国之后第一次将意大利半岛统一在同一面旗帜之下―至今意大利国旗依旧出自于拿破仑的手笔。1796年拿破仑的意大利军团在征战中曾使用由拿破仑本人设计的绿、白、红三色旗。

斗嘴归斗嘴,事实上在欧洲防务一体化的问题,意大利不仅是举足重轻的大国,更是法国的重要盟友之一。在世纪交替之时,北约和欧盟相继实行大规模东扩计划,欧洲的两大防务机制扩大到原华约集团的中东欧地区。1999年北约接纳了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个原华约集团成员,之后又相继接纳了其他中东欧国家,把绝大多数原华约集团的欧洲国家纳入本集团范围。4年和7年,欧盟两次实现东扩,欧盟现有成员国为27个。北约和欧盟的疆域都大幅扩大,但是国家数量激增并未强化了这两大国家集团的联合防务力量。

北约扩大后,不仅欧盟核心国与美国的矛盾加深,而且中东欧国家紧随美国,与北约中的欧盟核心国公开作对。伊拉克战争充分暴露了北约内部的分化,并导致北约在伊拉克战争中无法直接采取军事行动。不仅由于成员国扩大导致利益的分化,而且冷战后北约的重新定位和转型也导致北约何去何从这一难题的一再提出,使冷战时的纯粹防御性军事同盟无法顺利转型为新型政治与安全组织,以应对多极化和非传统安全突出的时代。特别是美欧矛盾成为影响北约转型的主要问题。在冷战后,美国与以法德为主的老欧洲之间,就如果构建世界新秩序而产生了根本的分岐。

鉴于北约联盟体制的内在规定和欧洲盟国的掣肘,美国有意抛开北约的“集体安全与联合防御”精神,实施“自愿者联盟”的原则,以联合单个北约成员国的方式,而不是以北约的名义,实施对外军事行动。而法德等欧洲盟国力图展以欧盟为主的欧洲集体防务,对北约采取不信任、不积极态度。美欧双方对北约的忽视与冷淡为北约联盟体制的改革笼罩了阴影,使北约难以应对新时期欧洲安全形势的严峻挑战。

欧盟扩大后新老欧洲的矛盾开始出现,欧盟内部的分化加深,新老欧洲的矛盾和老欧盟内部的矛盾使欧盟的集体防务建设困难重重。先,政府间主义使决策困难。欧盟虽然力图增强其防务臂膀,并已成立了相应的机构,采取了必要的行动,但是,由于欧盟的防务合作属于第二支柱,是政府间合作,不属国家机制,成员国仍是主要行为体,重大决策必须全体一致通过,而在目前拥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中,决策需要全体一致通过是何等困难。

其次,欧盟27个成员国在防务领域各有各的算盘。就安全与防务问题成员国被分成三派,一派为亲美派,一派为亲欧派,一派为中立派。亲美派主要以英国为,包括荷兰、西班牙、部分北欧国家、大多数中东欧国家;亲欧派主要为法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等核心欧盟成员;中立派为意大利、爱尔兰、奥地利、瑞典等原中立国家。亲美派希望把欧洲的防务委托给美国承担,它们一度只相信美国的军事实力,否认欧盟自身力量。而同时担心德国和法国主导欧洲防务,从而强化欧盟内部的法德合霸,因此希望欧洲的安全仍主要由美国负责,借助美国外力来平衡欧盟内部的法德轴心。

而欧盟两大轴心国法国和德国,则希望能够整合欧洲内部的防务资源,形成以欧盟为主的安全合作机制,以便在美国和北约无暇顾及的领域维护欧洲的安全利益,并把加强欧盟防务联合作为抗衡美国主宰北约的一种手段。那么要想在欧洲范围内压倒亲美派的力量,亲欧派的便必须要力争绝大多数中立派的支持。

奥地利、爱尔兰、瑞典是传统中立国,在他们眼中担心欧盟的“军事化”无意是洪水猛兽。其他的一些小国只关心本国及周边邻国事务,对欧盟防务合作不闻不问。因此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便成为了法国、德国所必须争取的力量。否则成员国之间的相互猜忌、美国的不合作、经济的衰退、欧盟扩大后的消化等,都将为欧盟的防务合作前景带来无尽的困难。

3年4月,法国、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等亲欧派国家曾试图冒险,宣布将在布鲁塞尔之外再建一个独立于北约的军事指挥中心。但是,美国驻北约大使伯恩斯于同年9月16日表示,美国希望法国和德国不要在北约以外另设一个欧洲军事指挥部,称那是耗资巨大的重复设置,也将影响北约的团结。在此后近5年中,欧洲军事一体化处于停滞状态。

但是3年11月,欧盟那不勒斯外长会议决定建立和展欧洲独立防务,并将其列入《欧盟宪法条约》草案,并在设立独立的欧盟司令部问题上取得一致。“过去那些笼罩在欧洲国家之间恩怨都已经远去了,我们都已经来到了这里毕竟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保卫欧洲。”身为今天这次欧洲防务局特别会议的主持人―来自英国的欧洲防务局任局长―尼克.威特尼不得不出面。

而随后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已任命英国国防部国际安全政策司司长尼克.威特尼为欧盟防务能力展、研与军备机构筹备小组组长。欧盟理事会虽然没有给这个军事机构正式命名,但是规定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是这个机构的脑,各参与国的国防部长或其代表组成这个机构的最高决策会议,并任命一名席执行官。

而这一筹备小组最终成功的说服了欧盟所有成员国的国防部长与外交部长一致决定组建欧洲防务局(),负责统一协调成员国的防务关系,促进成员国在武器研、军工生产等方面的合作,协调欧洲范围内武器系统的采购和承包,加强欧盟内部军备资源的整合,从而使欧盟防务一体化进程开始具备物质基础。从空中楼阁到豁然开朗,所有的转折其实全部缘于一个国家态度的变化―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曾一直反对建立欧洲军事指挥部,认为这是法国削弱北约的一个“阴谋”。英国政府曾不止一次的强调说:“英国政府坚信,北约始终是欧洲防务的基石。”但是英国国防大臣赫顿却在欧洲防务局强调说:“在军事上,法国是我们最亲密的盟友之一。如果能支持,那我们就应该支持。”他还说,在军事任务上与欧盟的盟友合作是“完全明智的”。

虽然英国的媒体随后便批评赫顿,认为英国的安全应该由美国主导下的北约来维护。作为反对党的保守党也公开抨击赫顿的这番讲话,认为不能将英国国防大臣赫顿支持欧洲防务一体化计划的言论,视为英国政府的最终政策。但事实证明,英国国防大臣赫顿的意见不仅不是空**来风,更以空前的行动落实到了英国政府的行动中去。

当然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不过是英国政府在以此要挟美国,以迫使美国对正逐渐浮出水面的金融危机承担更大的责任,或者在建立国际新次序方面更多的考虑英国的利益。但是最终一切的猜测都在英国政府在欧洲防务局的建设中的不遗余力而被彻底推翻。英国不仅是单独的“转换车道”,更带动着荷兰、西班牙、以及大不列颠的北欧盟国一起转向。在欧洲大6之上,亲美派与亲欧派第一次走到了一起。

在尼克.威特尼的努力之下,7年5月份欧洲各国国防部将着手修改相关规则和准则,以形成一项共同的《防务技术与军工基础文件》(),尽管这项工作需要多年才能完成,而且还将涉及到大小国家之间在军工和军事方面艰难的讨价还价。但是至少作出了如下政治保证:欧洲防务局的27个成员国将改变思路,尽可能地进行泛欧洲、跨国界的合作。促使相关国家的防务部门摆月兑停滞不前、四分五裂的状况。

如果从国防开支角度来看,向来精明英国人的选择是明智的。从1998年欧盟防务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算起,欧盟防务开支总额到7年才仅仅增长了16%,其中部分原因还是由于东扩增加了1o个新成员国。相比之下,美国在1998年到7年期间防务开支增长了66%。1998年时,欧盟15国的防务费总额是美国的67%,到7年时,欧盟25个成员国的防务费反而只相当于美国的47%。如果不与欧洲国家展开合作,最终英国人将不得不在全盘放弃自身的国防工业,成为美国的附庸或与美**队在装备方面越拉越远之间作出选择。

而扣除了由于欧洲各**事机构之间的众多重叠,而对庞大军费产生的实际效果所打的折扣。7年,欧洲联盟27个成员国的军费总支出已经有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55万亿元),仅次于美国的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2876万亿元),在全世界排名第二。

而另一则消息或许更能说明问题:美国宇航局在8年1o月宣布欧洲防务局正在悄悄涉足军事太空领域,向欧洲民用航天机构提供未来民用地球观测和空间态势感知项目的军事需求清单。虽然美国宇航局也尚不清楚欧洲防务局会向军事太空领域投入多少精力,但是诸如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长期以来便坚持由一个民间研机构负责开民用和军用航天技术。法国航天局()的经费就是由法国科技部和国防部提供,为两个部门效力。但是,欧洲其他国家和欧洲航天局依然将他们的角色严格地限定在民用航天领域,理由不外乎这些国家政府对军事航天没有野心。但是现在这一局面将得到彻底的改变,这些国家的政府同意,可经由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航天局通过欧洲防务局开那些具有明显军事用途的太空项目。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龙的力量之天狼最新章节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文阅读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