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一卷:大西洋 第十八章:回到主题(二)下

作者 : 红色猎隼

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学会了独立行走和保存火种的智人们逐渐了月兑离温暖的襁褓―非洲大6,奔向的全新的辽阔舞台―欧亚大6。这本应是一次人类文明的本质飞跃。因为在为山峦、森林、荒漠和高原所阻隔的全新天地有着太多的无主之地,足够人类这一正逐步成为这个星球统治者的种族繁衍和展。在欧亚大6之上,人类肆无忌惮的展其的狩猎本能,学会了采取、耕作和畜牧。同时也在这片大6之上学会了攻战杀伐。

与欧洲大6相比,乌拉尔山以东的亚洲大6或许幸运的,因为这片土地的富饶足以支撑起一个又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虽然每一次帝国的崛起和崩溃所带来的血腥都足以淹没欧洲大6的那些近邻,但是毕竟在中央集权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下,和平年代的繁荣同样足以创造令欧洲人叹为观止的辉煌文明。而与之相比欧洲的历史之上,同属欧罗巴人种之间的国家彼此之间的争斗却几乎填满了每一寸光阴的缝隙。

从古希腊的城邦时代开始,共同膜拜奥林匹斯诸神的人们便往往会为了几亩葡萄园、贸易权乃至几个人神尽可夫的女人大打出手。只有在大流士们(古波斯帝国的君王)的兵锋渐近,那些健壮的宛如雕塑的希腊重步兵们才会团结在同一面军旗之下捍卫自己的水和土壤,直到不世的战争天才―亚历山大大帝的出现。马其顿人才得以将整个希腊半岛的好战分子投入自己的战争熔炉,驱策他们隆隆向西。但是随着远征印度的失败,空前的帝国版图之上顿时烽烟再起。

古罗马帝国的崛起对于绝大多数的欧洲人来说都是一段值得骄傲的历史,在鹰徽军团到处,大半个欧洲终于迎来了统一和安定。从不列颠尼亚的海岛穿过日耳曼尼黑森林的边缘直到波罗地海沿岸,从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的山峦越过高卢人曾经耕种过的沃土、阿尔卑斯山的风雪直到君士坦丁堡城下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整个欧洲都共同听从着来自帕拉提乌姆山丘之上那“永恒之城”(罗马的别名)的号令。虽然这一庞大帝国的建立过程充满了血腥,而为了争夺那至高无上的荣誉,罗马的贵族们也热衷于指挥着忠于自己的军团互相攻伐,但是毕竟自凯撒结束了他与庞培、克拉苏的前三头政治时期,到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而成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之前,在长达多年的罗马帝国时期里大半个欧洲是统一。

但是随着“第三世纪危机”的爆,罗马军队参与帝位争夺,从此暗杀、内战不已,曾经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开始进入风雨飘摇的垂暮之年。从公元68年,罗马历史上著名的昏君―尼禄被元老院与禁卫军逼迫自杀之后,各行省驻军纷纷拥立自己的将领争位,曾经统一的欧洲大6事实上已经再次陷入了分裂和无休止争夺之中。

而公元2世纪以来,蠢蠢欲动的日耳曼部落便已经成为令罗马帝国头痛的边防问题。而到第3世纪中期,内部危机最终削弱了罗马帝国曾经傲视欧洲军事防卫力量,以日耳曼人为的蛮族最终获得他们梦寐以求的机会―进军罗马。公元166年,一支日耳曼军对突破多瑙河防线,直达意大利半岛的北部,罗马皇帝奥里略穷数年之力才将其绥靖。

而从3世纪前半期起,由于边衅日亟,罗马帝国的边境便少有宁日。高卢人又乘机独立。日耳曼人频繁进出西罗马帝国,如入无人之境。为东方的汉帝国所驱逐的匈奴人更在其领袖―“上帝之鞭”阿提拉的统率之下入侵意大利,大军所至之处片瓦无存;公元455年,连一直被欧洲人所歧视的北非汪达尔人也渡海攻进意大利,大掠罗马城十余日。蛮族的连年入侵,最终令西罗马政府几乎失去防御意志。

西哥特王国、汪达尔―阿兰王国、勃艮第王国和东哥特王国等蛮族国家纷纷在罗马帝国的庞大尸体之上矗立起血腥的旗帜。虽然在罗马帝国的东部拜占庭帝国仍以“罗马帝国”之名,继续屹立于东南欧近千年,但是西欧自此陷入长期的分裂、混乱局面。那些曾为罗马人鄙视的蛮族后裔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忙碌于扩张和火并,他们那些焚毁了罗马人的庄园而建立起来的城堡,最终在剑与火的洗礼之中逐渐展成为近代欧洲各国。

虽然糅合古典希罗文明遗产、基督教文化与日耳曼人的传统,创造出一种全新而活跃的“欧洲文化”。过去罗马人眼中的“蛮族”,终于学会了故作斯文和讲求道义。但是不知道是否是骨子里的好战基因作祟。在古罗马帝国毁灭之后,整个欧洲便一直没有停止过彼此争斗。虽然从查里曼大帝到古斯塔夫(瑞典国王)从拿破伦到威廉二世,欧洲的强权一直在追逐着重现古罗马大一统的迷梦。但是数不清的血腥战役。古老欧洲社会付出了无法估量的惨重代价,生命破碎,财产毁灭,伦理崩溃,甚至于整个文明的衰落。在每一次战争之后,欧洲人都在祈望,这是最后一次,悲剧将不会重演。但是一次又一次现实面前欧洲人所收获的都是失落和绝望。

由纳粹德国为中心席卷整个欧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许是欧洲人历史最为残酷的一次“内战”。在这场战争之中无数的城市被摧毁、数以千万计的生命逝去,而更为关键的是在这场战争的末期,一种足以摧毁人类自身的武器被疯狂的战争之神催生了出来,那就是核炸弹。痛定思痛的欧洲人开始在强大级大国在自己领土之上的危险对峙之中真正的反思自己的历程。在两个“准欧洲”国家―美国和苏联的刺刀之下,一直彼此敌对的欧洲人开始学会了合作。虽然这种合作最初不过是美、苏两大级大国为了更好的驱策这些附庸时所组建的联队而已。

但是习惯了光荣孤立的美国人远没有莫斯科那般死脑筋。在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签订之时,美国就在第五条中明文规定:“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也就是说当欧洲生战争时,美国事实上保留军事卷入的自主决定权,北约除了美国、加拿大之外,其他成员国绝大多数都是欧洲国家。拥有庞大地面突击力量的莫斯科总不能越过西欧便直接把坦克开过大西洋吧?虽然在北约的框架之下但是西欧国家事实上还面临着被华盛顿抛弃的危险。

因此在1954年西欧各国不得不开始着手成立欧洲内部的防务共同体,这个联盟计划由大多数欧共体成员组成,在1948年“布鲁塞尔条约组织”基础上成立。以欧洲防务共同体名义上是为成员国提供安全保证,但是由于彼此之间缺乏信任。这个联盟事实上长期以来一直笼罩在北约的阴影下,其作用仅限于在大西洋联盟的框架内,其意义更象是一个欧洲安全的军事论坛,不过是加强美欧防务联系,从未取得与一个防务机构相称的军事实体地位和挥一个防务机构应有的军事作用。几乎从成立之日起就长期处于沉睡状态

因此,从机制上讲,二战后虽然西欧的安全由北约和西欧联盟两大机制负责,但实质上主要由北约负责,而北约其实就是美**队的欧洲仆从,因此整个冷战时期,西欧在军事上依旧不得不以美国马是瞻。不过随着冷战的结束,欧洲各国经济实力的普遍增强,欧盟各国防务合作开始迅展。

欧共体成立之后,很长时期内一直将经济一体化作为主要内容,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防务合作进展缓慢,毕竟动刀动枪这种事情远比煤钢联合来得复杂。虽然早在1951年4月18日,西德就同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及卢森堡王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当时的法国总理.普利文便在法国国民议会表演说,提出了建立包括联邦德国在内的西欧国家统一的“欧洲军”的计划。此后,在美国参与下,经过漫长而复杂的谈判,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于1952年5月27日在巴黎正式签订《欧洲防务集团条约》。法国希望英国加入,以牵制联邦德国。但是老谋深算的英国人只表示支持和合作,没有参加。欧洲防务集团条约规定,六国要共同组成一支有统一领导的指挥机构、有共同预算的国家的欧洲军。这支军队应与北约组织密切合作,在北约组织范围内参加西方的防务。由于当时法国国民议会的多数议员惧怕联邦德国重新武装,担心法国参加欧洲军会丧失独立防务,于1954年8月3o绝予以批准。原本生计勃勃的欧洲防务集团也随之夭折。

不得已在1957年3月25日,德国又同上述五国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即所谓的“罗马条约”。与煤钢联盟及欧洲防务共同体这些初期的做法不同,《罗马条约》不集中于控制诸如煤钢等从前重要的战争战略工业,或是合并防务力量,其重点更多是通过成员国之间加深合作、促进贸易来展西欧各大经济体。

而冷战的结束,宣告着矗立在东西方之间的铁幕崩塌了,那来自东方的红色铁流的威胁也淡化了。但是欧盟各成员国才不得不开始将防务合作提上议事日程。这一举动看似荒诞,但其实欧洲各国却有着不得已的苦衷。北约本是为冷战而设计的防御性军事同盟,由于美苏之间的核恐怖平衡,使北约在冷战时期一直处于安然无事的状态,从无有机会实施军事行动。这一点对于欧洲各国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但是冷战结束之后,北约却在美国全球战略的指导下,频频出击,欧洲各国不得不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军事打击和战后重建等方面疲于奔命。

2o世纪末的前南冲突本是地区性的事务,欧洲各国对于这个“巴尔干火药桶”的威力早已感同身受,更不愿去招惹正在冬眠期内的“俄国熊”。但是偏偏华盛顿方面一心想在南联盟身上树立自己的威信和霸权。最终在北约的框架之下,欧洲各国不得不出兵影从。科索沃的硝烟并没有散尽,那里仍然是欧洲和平的隐患。而且没有人能开出彻底医治痼疾的灵丹妙药。骚动和不稳定继续出现在黑山、伏依伏丁纳、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等地区。在东南欧以及中亚其它地区,同样潜伏着巨大的危机。欧洲时刻要准备着,应付新的波黑或科索沃战争出现。

欧洲仍然要为它的安全寻找出路,并不仅仅是因为巴尔干半岛危机四伏。北约的轰炸在它与俄罗斯之间炸出了巨大的裂痕,而且有可能是无法弥补的。科索沃战争暴露了美国在欧洲追求霸权的目标,以及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疯狂。俄罗斯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屈辱,不得不重新检讨它对西方的外交战略。莫斯科方面很快就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尽管俄罗斯曾经为拆掉“铁幕”尽心竭力,但是世界政治角逐却没有因此改变它的游戏规则:强权和实力。在西方的眼中,俄罗斯仍然是“危险的野兽”,而且美国现在并不在乎它如何咆哮。

欧洲在冷战后曾经获得一线曙光―实现全欧的联合。科索沃战争使这一前景黯淡无光。南联盟的命运使那些“被排除在北约东扩名单之外的”国家,如白俄罗斯等国,不得不采取新的防备措施,警惕科索沃的悲剧降临。而欧盟也不得不枕戈待晨,因为美国正为了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不惜破坏与俄罗斯在限制和裁减战略武器方面的合作。所有这些都使欧洲国家心惊肉跳。

欧洲国家已经意识到,美国依旧想要控制欧洲的安全事务,而且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会承担相应的义务,付出必要的代价。因此在欧洲必须建立自主独立的防务能力。欧洲应该有自己的技术、有自己的工业基地和职业军事技能,保证在美国不存在或不愿意参与的情况下,自己解决欧洲的问题―诸如东欧地区的领土纷争和种族冲突;难民涌入、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等。

欧洲人从来没有放弃在组织架构、机构建设、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努力。冷战一结束,法国和德国就建立“法德旅”,随即,在1992年又组建欧洲军团。1998年12月,英法两国在法国圣马洛达成《欧洲防务合作宣言》,提出建立欧洲的快反应部队。《圣马洛宣言》后,欧盟决定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之中展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决心在欧盟内部设立相应的军事组织架构,以支持欧盟的自主军事行动。

年欧盟尼斯脑会议决定,欧盟理事会之下新设三个常设军事机构,即政治与安全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和军事参谋部。3年,欧盟赫尔辛基脑会议决定建立欧盟快反应部队:到3年,组建一支6万人的快反应部队,该部队在6o天内部署到位,至少能够维持1年的军事行动。从而使欧盟拥有了一支在北约不直接介入的情况下,独立实施危机预防与控制、维和以及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的力量。

而在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框架下,欧盟也正逐步开展了一系列独立的军事行动。3年3月,欧盟领导下的人的军队接替北约在马其顿执行代号为“协和”的维和行动,这是欧盟领导下的第一次危机管理行动。欧盟部队在马其顿执行维和任务,标志着欧洲次行使安全使命,是欧盟在共同防务方面迈出的重要步伐,具有深远意义。同年,欧盟警察团正式取代联合国国际警察特遣队,开始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执行使命,帮助当地的警察维持波黑地区的治安。

3年6月,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欧盟实施了代号为“阿特米斯”的联合行动。建立了一支由法国指挥的欧盟多国紧急维和部队,进驻刚果(金),平息种族冲突,维护当地秩序。4年6月,北约脑会议决定在4年年底前终止北约在波黑的军事维和任务,该任务由欧盟接管,欧盟为此准备了人的部队。随着非洲局势的动荡,欧盟增加了在非洲的维和行动。5年7月,欧盟表示愿意帮助非盟在苏丹达尔富尔进行维和行动,并且计划在中部非洲建立军事基地,以便更加有效地推进和维护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除了在非洲的行动外,5年9月欧盟还向印度尼西亚派出军事观察团,与东盟5国采取联合行动,监督政府和**武装自由亚齐运动双方执行“谅解备忘录”,这是欧盟军事力量在亚洲的次行动。这无疑表明欧盟的雄心并非只在欧洲,他们所瞩目的是整个世界。

但是维持和平并不等同于战争,欧洲各国都期待用一场实践来检验欧洲防务独立联合的成败。他们一直期待终于有一天,欧洲国家决定动一次军事行动,没有美**队参加,他们曾设想这场战争可能生在巴尔干、高加索或者北非。虽然这可能是采取唐吉诃德式的冒险,但是当欧洲在一次“处女行动”中取得成功之时,欧洲自主独立的安全防务从此昂阔步,欧洲一体化也终于梦想成真,欧洲成为当今世界上名副其实的一极。但是欧洲人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的战场竟会是大西洋的另一侧―南美洲大6之上。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龙的力量之天狼最新章节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文阅读 | 龙的力量之天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