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郭京 真命大帝 第九章 真假皇子

作者 : 玉无点

杨康改元之后,对孟太后临终嘱托颇为“在意”。开始在众赵姓王族后代中筛选“合适”人选。条件有两个:一、和自己儿子杨过年龄相仿。二、容貌有些相近。还真让他找到一个满意的――赵匡胤七世孙,秀王赵?的儿子赵?。

由于越州地处偏僻,多为山地,漕运不便。大批官员、军队集中此地,物资供应无法得到保证。相比之下,杭州地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基本可以满足国都的需要;而且自唐、五代以来,杭州经过了长期的开建设,已经一跃成为繁华秀丽的“东南第一州”。

杨康为妻儿来了之后,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自己脸上也更有光采,决定先移都回杭州。杨康初步打点好后,暗地里派宫中心月复,带上自己书信,去江西接玉儿及杨过。秘密接到宫中后,将赵?也召来养育。赵?刚入宫中,就被杀害,抛尸入井。杨过从此替代了他的身份。由于杨过、赵?都未满5岁,冒充非常方便。因为人长大后,容貌总要变化的,与幼时有区别也很正常。在与世隔绝的深宫中,做好保密工作非常容易。等杨过长大后,再让他去见外头的人,谁能分辨出这是假的。杨康偷天换日,李代桃僵,为儿子铺好了通向帝王之位的路。大宋江山已悄然旁落。风水易位,天意使然。

杨康本也有雄心壮志,想凭一身本事,北上灭金。不料道行被废,无法如愿。杨康自己琢磨出一套新的功法,以胸部檀中**作为真气运转中心,替代被破的丹田**。这套功法有异常规,杨康将其取名为“葵花**”。虽然名字叫得好听,其实修行效果很差。而且练久了胸部隆起,形似女性。幸好龙袍宽大,无人识出。

杨康于是心灰意冷,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了儿子杨过身上。用心教,传其道法技艺。却现杨过是个千年难遇的奇材,聪慧灵敏,根骨不凡,修炼度远常人。他年极有把握成仙证道。杨康满心欢喜,渐渐也忘却了自身残缺的痛苦。

妻子玉儿修炼也有4、5年了,虽然因为并非自幼修炼,进度颇慢,也能帮上杨康(**体格身骨已经定型固化,这时才开始修炼,成果要大打折扣)。杨康爱屋及乌,对她十分照顾,锦衣玉食,安享荣华。杨康也想着什么时候可以把她推上台面。毕竟她老公是现任皇帝,儿子是将来皇帝。若是能公开身份,也是母仪天下的主。

因为杨康寄希望于杨过练好本事,灭亡金国。加上金国兵强马壮,与之作战,讨不得便宜。轻则穷兵黩武,民不聊生;重则国力耗尽,丧地亡权。便一方面重用岳飞、韩世忠等武将保疆卫土,一方面任用秦桧为宰相,谋求与金议和,行缓兵之计。在他看来,一旦杨过功法大成,金国唾手可得,何必急于一时。

公元1137年徽宗克死他乡。同年杨康任命秦桧为主持与金国议和。经过艰苦的谈判到公元1139年终于和金朝达成和平协议。史称“绍兴和议”,和议的主要内容:“宋帝向金称臣,宋每年交银25万两,帛25万匹。金归还伪齐刘豫统治下的河南、陕西部分地区,并送还宋钦宗及宋徽宗梓棺。”

年,兀术撕毁和约,再度领兵侵宋,遭到刘?、岳飞等宋将反击。短短时间几度大战,双方国力都遭到了巨大削弱。虽然兀术战败撤退,但宋军也赢得不轻松,包括岳家军在内都受到了严重损失。

秦桧提议乘胜再次议和。杨康考虑到北方平原地带,确实不利于己方作战。金人虽然由于轻敌,连遭大败,但后方实力犹在,骑兵众多。宋军多为步兵,在江南水田遍布,骑兵处处陷马之地,还可大展手脚。到了北方开阔干硬之地,劣势明显。那些地方适宜大队骑兵驰骋机动,忽进忽退,射箭搏杀都是得心应手。把自己所剩无几的实力全部投进去,万一到时败了,恐怕再无能力守住江南,而且失败的几率起码有七、八成。就命岳飞乘胜收兵,免得到时金人喘过气来,要走都难了。

岳飞大胜之后,难免骄纵,对皇上意见持有疑义。杨康连下十二道命令,岳飞抗旨十一道,最后在友军已经撤退,无论是进是留,都是孤军奋战,死路一条的情况下,只好回撤了。岳飞虽然抗旨不遵,但杨康念他是个人才,得胜却退兵,心里有想法也正常,并不为难他。

其实南宋将领撤军后,兀术很快得到后方补充的大量兵力,重新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只是因为有前次的教训,也不敢轻举妄动。

1141年,这天负责与金人议和的秦桧,来御书房见杨康。

秦桧先跪下说:“微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康回道:“爱卿平升。”

秦桧起来说:“陛下,臣有机要之事禀告。”

杨康让旁边的人全部退下,然后说:“爱卿请讲。”

秦桧从怀里掏出一封密报,说:“金越国王宗弼(兀术)有密报送来,请陛下过目。”

杨康说:“让朕看看。”边说边接了过来,想着这个老朋友又有什么新花样。杨康看了,微微变了脸色,当看到“欲和议,先杀飞。”再也读不下去了,将密报扔回给秦桧。

秦桧说:“陛下,以为如何?”

杨康说:“这人信不得,我们与金人好不容易定下的和约,就是被他撕毁的。”

秦桧说:“这次不一样,他知道我朝厉害了,所以真心想议和。”

杨康说:“岳爱卿是朕的左膀右臂,怎可除去。这种和宁可不议。”

秦桧说:“岳将军狂妄自大,不服号令,他日必成大患呐。”

杨康说:“岳爱卿忠心耿耿,这次得胜却要退兵,闹下情绪也属正常。朕对他放心。”

秦桧说:“皇上,岳将军确实忠于朝廷,忠于国家,但他不忠于陛下。”

杨康说:“此话怎讲?”

秦桧说:“他若真忠于皇上,就不会抗命不从。此人若留在世上,只怕有一天会对皇上不利。”

杨康突然想起了当年的苗傅,于是说:“你的话有些道理。但不能凭推测,就定一个人的罪。更何况是有功之臣。”

秦桧说:“皇上,您不是一直希望议和吗?”

杨康说:“议和只是拖延之计。为的是保存实力,修养生息。而现今形势变了,金人几年内想再次南下,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这和,议不议,结果都一样。”

秦桧说:“皇上,您没把信看完。结果很不一样。”

杨康说:“朕不想再看了,你给朕说说,上面还写了些什么?”

秦桧说:“宗弼许诺归还宣和太后,以及先帝梓宫。”

杨康说:“这事朕需要好好考虑。”

秦桧说:“皇上若拿不定主意,臣倒有一个好办法。”

杨康说:“哦,说来听听。”

秦桧说:“全凭天意来断。”

杨康一听大感兴趣,因为他知道自己当皇帝也是天意。忙问:“怎么知道天意呢?”

秦桧说:“臣取一枚铜钱,掷起三次。如果落地后,皆为正面朝上,那么就是天意决定要议和。如果有一次是反面朝上,那么就是天意决定不议和。”

杨康说:“那你扔扔看。”说着走下御桌,防止秦桧作假,明明是反面朝上,说成正面朝上。秦桧见皇上走到边上,取出一枚铜钱就扔,连扔两次都是正面朝上。秦桧刚想扔第三次,杨康说:“慢,这最后一次,我来扔。”杨康接过铜钱,向上一抛,铜钱一落地,马上赶上前去看,只见仍是正面朝上。

杨康觉得不可思议,又拿起,连扔两次,都是正面朝上。

杨康也不捡那铜钱,长叹一声说:“岳爱卿,不是朕要杀你,是天要绝你啊。”心想,岳飞毕竟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要杀掉还真是不舍。但天意都定下了,自己又能如何。

秦桧上前捡回铜钱,说:“岳将军的事,臣一定办好。”

杨康说:“那就交由你处理。你先下去吧,朕要好好静一会。”

秦桧来到宫外,展开右掌,那枚铜钱安然躺在那里。他用左手将铜钱上下一翻,嘴边露出一丝奸笑。只见铜钱的上下两面印的图案是一样的,都是正面。

御书房内的杨康却在生闷气,其实他信不过秦桧,拿铜钱在手时,已经由指端触模得知铜钱果然有诈,两面都是印字的。但考虑到一旦揭穿,势必将追究秦桧的欺君之罪,所以故作不知。现在乃是朝廷用人之际,他已有心牺牲岳飞,总不能连秦桧也除了吧。和金人议和,打理朝政都靠着他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大侠郭京最新章节 | 大侠郭京全文阅读 | 大侠郭京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