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郭京 真命大帝 第八章 屡逢劫难

作者 : 玉无点

杨康重登帝位后,因为本身是个冒牌,加上功力被废,深觉身处险地,如履薄冰。秘密派人送信于师傅王文卿,希望他能到临安助己一臂之力。因为苗、刘废掉自己,扶赵?上位,杨康觉得留着赵?,迟早是个祸患。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至于孟太后,毕竟有恩于他,暂时不想动,准备看以后情况再说。

杨康想尽快除掉赵?,等不及师傅过来,就暗中在他的饮食中下毒,让其“病”死了。赵?死后,杨康假意大哭三天,闭门不出。若有人前来,便按压泪**,啼哭作秀。众大臣感动非常,认定杨康爱“子”情深。

杨康虽然无德,治国之术却比先前的赵构厉害许多。听直言,用贤良。在其精心打理下,宋朝混乱失序的局面得到暂时的改观。上至群臣,下达百姓,多有称颂。

六月中旬的深夜,皇宫大内,灯火寥寥,四寂无声。御书房里,身着龙袍,头戴皇冠的杨康依旧坐在书案旁批阅奏章。忽然一道光华穿窗而入,急掠过。杨康的头颅及皇冠滚落地下,无头的身躯倒伏到案上,鲜血从颈部喷涌而出,溅出三米多远。

下一刻一男一女现身房内,看了看杨康的尸,相互说起话来。那女子说:“方才心急了些,望见他就下了手。现在想想,杀死他真有些不妥当。”那男子说:“是啊。虽说他干过不少坏事,但毕竟功力全无,已成废人。这么杀死他,有失公平。”那女子说:“我下手之时,突然觉得杀的不是杨康,而是当今的皇帝。现在正是国难之际,杀了他,岂不是要天下大乱。”那男子说:“人已经杀了,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难得两位有如此见地,劣徒虽然罪无可恕,却是杀不得。”一位中年道人突然在郭黄两人身后现形,让两人吃惊不小。转身却现其人是杨康的师傅“冲虚先生”王文卿。郭靖说到:“王前辈,适才晚辈出手杀了贵徒,得罪之处还望海涵。”王文卿说:“你不曾杀了杨康,不信你自己看。”说完信手往地上一指。郭黄两人偏头一看,方才滚落地上的杨康头颅,此时现出原形,竟是一个西瓜。那无头尸也变回原状,除了外套的龙袍,内里是稻草木头所扎。两人不禁佩服王文卿的修为高深,不愧是老一辈中的佼佼者。

黄蓉说:“你徒弟杨康恶迹累累,三年前帮助金人残害我汴京百姓,现又弑君谋位、偷天换日,实在是罪该万死。前辈乃是有道高人,千万不能袒护私己,以免其继续作恶,祸害苍生。”

王文卿说:“我徒儿杨康,虽然心性欠佳,但命中注定是真龙天子、万民之主,承天运而生,救黎民于水火。将来可保全宋室半壁江山,不为金人所占。于国于民,都是大有好处。现在你二人若是将他杀了,必定祸及江南。到时流血千里,生灵涂炭,所以两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郭靖说:“我们来时,也听街头百姓,俱是称道他贤能。大有将身家性命寄托其上的意思。罢了,今后我俩不再找他麻烦。容其一人,就能救江南万民,何乐而不为。”

黄蓉说:“天下局势如此,我相公都已经开口了,我也同意。”

王文卿说:“我替江南百姓谢过二位了。”

黄蓉说:“前辈,麻烦转告杨康,让其好好做人。不然因果报应,天理循环,就算我们不找他麻烦,也会另遭横祸。”

王文卿说:“请两位放心,我一定会告诫他修身养性,造福万民,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好皇帝。”

郭靖、黄蓉告辞后便离开了。原来他二人与杨康一战后,有了新的领悟,急忙赶回桃花源闭观修炼。一过就是三个月,等到出关。临安这边已经有了始料未及的大变化。苗刘兵败被杀,杨康重新上位做皇帝,而赵?病故。二人在北方听到消息后,赶赴临安,准备向杨康问罪。不料在皇宫大内遇到了他师傅王文卿,有了这一番变故。王文卿算定郭黄二人会来找麻烦,做下安排,保徒儿杨康一命。若是没了杨康,天下大势就会彻底改变,进而影响整个历史进程。

十月秋收之后,金人依照常例,集中粮草、兵马,展开新一**规模进攻。兀术因攻克扬州有功,加官进爵,此次就由他统领兵马。兀术大破宋军,强渡长江至建康(今江苏南京)。杨康被迫逃往杭州。兀术紧追不舍,连下广德、安吉等地,经湖州攻下临安,又渡曹娥江,克明州,以追击杨康。

杨康本可继续在6地上逃亡,但他看出了其中的危险:兀术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所以紧追自己不放。而自己的一路狂逃,导致本方防守的混乱。自己在军中的话,兵将们会过分注重保护自己,而忽视了抵抗防御。如果自己一直这么逃下去,兀术只要紧跟自己,就可轻易占领大片领土。而且往更坏的方面想,金人骑战了得,奔袭度快。一出疏漏,就会被其追获。两种可能都会导致亡国。

杨康毅然决定乘船出海,以茫茫大海作掩护,与兀术周旋。如果兀术依旧紧盯自己,下海来追。那么本方将士可以乘机收复失地,完备部署。等兀术军到了粮草损耗,精力不济之时,返回6上又没法立足,必败无疑。因为金人来自北方,不善使船,更不耐晕船。较之6上,自己逃生的机会也大多了。真被抓住,也只能叹运气不佳了。到那时只能向兀术表明真正身份,不知道他会不会放过自己。

杨康与一起逃亡的孟太后分道扬镳,让随行军队保护她前往江西。自己则领着众官员乘船下海。兀术怎会放弃就在嘴边的肥肉,扬州一役,让赵构逃了。这次他是铁了心,要捉拿“赵构”回去,与徽、钦二宗一起关押。真的成了,可是绝世功劳啊。他抢了大量民船,领军出海,继续追击杨康。只分出少部人马追击孟太后。杨康在海上与金人玩起了捉迷藏。兀术入海后,分兵搜寻,声势浩大,无奈兵将不习水性,不善用船,船不及杨康所乘的快。好多次只能眼睁睁看着杨康逃离。三个月后,兀术军在海上被折腾得筋疲力尽,回到6上。正值春季,江南阴雨不断,加上沟渠、水田众多。骑兵屡屡陷马,难以施展,吃尽苦头。宋军经过休整后,乘机难。兀术焦头烂额,决定退兵,率十万大军乘船经长江口撤往建康(南京)。一场几乎可以名垂千古、功定乾坤,彻底击垮南宋的战役,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四月,在海上得知兀术退兵的杨康,从温州经明州回到越州。韩世忠赶来,奏请于长江上伏兵截击北归的金兵。杨康也知金人不习水战,就行准奏。韩世忠引水师至镇江,屯于焦山寺,与金兵大战离建康东北7o里处的黄天荡48天。黄天荡是段废弃的江道,开口很广,却是死胡同。金人不熟悉地理情况,误入其中。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击鼓阻金兵,使兀术军无法夺路而逃。兀术向世忠求请,世忠说:“还我两宫,复我疆士,则以相全。”兀术无语。后兀术从黄天荡后方的淤泥中凿渠3o里出江口,以小舟纵火而遁,宋军因无风,帆弱而船舰不能行,使金兵成功撤退。此次战役,世忠以兵大战1o万金兵,著名于史册。

兀术大军刚逃出了韩世忠的包围,抵达建康,又遭遇岳飞率部在牛头山伏击,又被打败,被迫北逃。岳飞收复建康。

孟太后逃往江西后,护送的军队被金兵打散,只能逃入山区,雇农夫抬轿。杨康到达越州后,派人找她回来。孟太后抵达越州后,由于长时间担惊受怕,劳苦过度,患病日重。

这日,孟太后突然派人来传杨康。杨康立即前往。虽然时值盛夏,但由于孟太后生病后畏风避光,越州行宫中她所居的房间,门窗紧闭,阴暗闷热。除了一君一后,其他人都被摒退。卧病在床的孟太后脸型消瘦,肤色蜡黄,身上竟还盖着被子。

杨康请安问好后,孟太后也低声答应,随后便长时间不说话。杨康看孟太后的样子,知她也活不长久了。但是不知道她相召,所为何事。两人一起陷入了沉默。突然孟太后开口了,幽声问道:“哀家快不行了,有句话憋在心里很久了,今天想问个明白,你到底是不是构儿?”

杨康说:“母后也曾辨过,皇儿自然是真的。不知母后何来此想?”

孟太后说:“哀家平生历经风波,早就信不过他人。你可懂得我话中意思。”

杨康说:“母后,您怀疑皇儿什么呢?”

孟太后说:“禀性相差太大,别的不说,单是这次逃命,你让哀家走6道,自己却下海。其实下海更危险,四周都是水,如果被围堵,那就是真的是无路可逃。而且你明明可以逃往福建,你却不去,只在近海游走。别人也许不知,哀家却知道你在用身作饵,以一己拖住金人。这怎会是一个贪生怕死,曾丢下满城百姓逃命的人所能做出来的。”

杨康说:“母后过誉,您误会皇儿了。皇儿当真只是在逃命。”

孟太后说:“其实,哀家根本没有在乎你是真是假。哀家在这里,想嘱托你一件事。”

杨康说:“但凭母后吩咐。”

孟太后说:“从赵氏本姓的旁系皇族中,选立太子,以继承大统。”

杨康说:“母后为何又出此言?”

孟太后说:“哀家留意过,你这么久都没碰过女人。你身上肯定有隐疾。既然如此,不可让皇位旁落异姓。你是聪明人,应该知道哀家所指。”

杨康说:“不瞒母后,以前从扬州突围时,身受箭创,以致不能人道。因为此事关系重大,影响江山稳固,所以未曾向母后明言。”

孟太后说:“哀家所说立嗣之事,你可答应?”

杨康略一沉吟,嘴角露出一丝笑容,答道:“母后放心,皇儿立即行事,绝不耽搁。”

孟太后说:“那哀家的心事就可以了了。你千万要记住今日的承诺。”

杨康说:“皇儿一定铭记在心,办好此事。”

孟太后说:“那就最好,哀家很累了,想休息会。你先下去吧。”

杨康说:“母后保重凤体,皇儿告退了。”说完便转身离开。

杨康边走边想:“立嗣啊,我从前怎么就没想到。当然要立,不过不是立姓赵的,而是立姓杨的。”

过了一日,孟太后归西了。

又过不久,杨康改元绍兴。孟太后一死,杨康就放开了手脚,把纪元都改了,大有改朝换代,以新替旧之意。这年是1131年,史称绍兴元年。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大侠郭京最新章节 | 大侠郭京全文阅读 | 大侠郭京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