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妻靓妾半生缘 第021章 味道好极了 四

作者 : 仙人岛

p>言归正传。这几年搞改革发展,农村突然有了电灯,让那些喜欢看书学习的孩子有了不少希望。但是由于供电不正常,电灯经常在晚上前半夜罢工,所以真要学习目前还离不开煤油灯。然而正是因为通了电有了电灯,市场上反而没有煤油卖了,蜡烛倒是偶尔有,一毛一根,一般家庭不舍得买。

建忠支书为了带头发家致富,率先投资三千多块搞了一幢土制的烤烟房。白天,大姑娘老媳妇的帮着栓烟叶儿、解烟叶儿的或者归类整理的以图为支书家有个贡献,同时多多少少拿到一点报酬。而到了晚上,往往就是有空的爷们儿过来出炉装炉的卖点劳动力。一般情况下,卖他半天一晚上大约七八个钟头可以挣到四毛工钱。

这烤烟房也叫土法烟叶烘干炉。炉子的基本结构是,建一座方形的大房子作为烤烟室,地板下面和四周墙壁埋着许多空心烟道便于散热通热,空间里使用木梁做成许多匀称的格档,以便均匀地挂晾烟杆烟叶,顶端分别建有两个排湿口和通风口通过烟道进行空气交换。烟室外部一端深挖两米左右建一烧煤的炉膛,烟囱接入烟室。这样,用细绳儿将从坡里收来老熟泛黄的生菸叶儿打结栓挂到竹竿上(叫“栓烟叶儿”),送进烟室散挂起来。一般经过三昼夜不间断烘烤,喷香焦黄的烟叶儿便可出炉,然后经过选级整理即可向专业烟站售卖。利润率不好计算,但毕竟能够获得现金流进流出的不是?

烟叶烤制的生产时间一般是五月到十月之间。期间烤制过程中比较适合女人干的主要有“栓烟叶儿”、“解烟叶儿”和“品级整理”三种活儿。栓烟叶儿是指取一长度一米五直径两厘米左右的竹竿,两端固定一条细绳儿,然后再用另一条活绳儿每两片鲜烟叶儿打一活结拴上竹竿。通常情况下,挂满一竿一般需要二百结扣儿;解烟叶儿就是把经过烘烤以后的烟叶儿经过一段时间的潮湿软化以后从竹竿上解放下来;品级整理就是根据烟叶儿大小、黄度、厚薄以及是否发生破损等品相程度进行分类归整。

想当年,生产队里也有集体烤烟炉。那时女人们做栓烟叶儿和解烟叶儿的都是包工包件儿的,前者每栓五十竿可得一个日工,后者每解一百竿可得一个日工。

都英的妈妈常玉婵在生产队里参加劳动是一把出了名的好手。不过,譬如刨地整垄、锄草薅苗、浇水施肥等等大多数吃大锅饭的活计都是大呼啦的大帮哄哄,虽然人人都知她干得多贡献大,可工分总是大家一样多。但是,当她做栓烟、解烟这种类似包产到人的活儿时,劳动效率可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一般妇女一天栓到四十竿,玉婵可以栓到一百五十竿没的半点问题。解烟叶儿呢,大家都是三四点钟起来下手,别人最多解到七八十竿,玉婵却能解到二百竿也是不留半点悬念的……

当时的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常常高呼口号向她取经、向她看齐、向她学习。她却总是笑而言道,不知为什么,总是觉得身上充满了使不完的劲儿……这不,现在玉婵有时还到建忠支书的烟炉子那儿帮工挣点散碎,即使拖着病体效率大不如从前,但是工作量还是比那一般妇女多很多……

说到这儿,玉婵还有一手更加出彩的绝活儿,那就是打麦场时“梳麦秆”。芒种季节小麦成熟收割以后运送到打麦场上,首要的工序就是把麦穗从麦秸上割下来。麦穗晾晒以后通过打麦机进行月兑粒获得麦粒和麦糠;麦秸经过人工梳理,去除枯萎败叶成为麦秆。麦秆是修房盖屋的必备材料,即将其均匀地散屯到房顶上利于保温和防雨。梳好的麦秆一般要求按照三十公分的直径捆扎好,形成一个个整齐漂亮的“麦秸辊子”。

那些年,整个生产队里就数玉婵是个梳麦秆的能手快手。人家一天梳三四十个“辊子”就不错了,而她则能梳出二百多个……

这天,下了一夜半天的雨刚刚停下不久,沉沉的阴霾又要堆积起来,天上地下一丝风儿都没有。晚饭之后,都英本计划看会儿书的,但是没电。隔着后窗望出去,支书家的烤烟炉那边汽灯贼亮,不少爷们出出进进走马灯似的,在那卖工干着先出炉再装炉的活儿。

汽灯的工作原理是在装满煤油以后向底座油壶里打气,让其产生一定压力使煤油以汽化状态沿着一根油汽管儿喷到上方的燃烧罩上。煤油汽化燃烧时射出的光芒亮度非常高,一盏汽灯可以把周围几十米的范围照得天地通明。在农村,汽灯价格贵使用成本也高,一般人家是没有的,即使有也是在比较重要的夜间活动或劳动场所。汽灯在其使用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故障是汽管儿的被油中杂质堵塞导致突然熄火儿。

都英捏着两只拳头荡悠悠转过来,烟室内外,除了懂一点烤烟技术的都舜大哥在那有时指指点点,有时跟在人家三公子华富强后面吆吆喝喝,还有都风、都山、都俊、抹子、都龙和华胜利、华解放等等一帮华氏爷们壮劳力,烟室里汽灯照得通亮,温度也很高,里面的人全都月兑光衣服还热得满身大汗,外面的则人相对舒服。人们一边干活儿一边吹牛聊天,活儿倒是干的稀松一拉半儿的。

都英凑上前把着门口向里一望,看到华都风光溜溜的果体洗桑拿一般,不得了,今晚月亮从底里出来了。都风抹着满脸汗水骂道:“坏蛋,不是考学么,还是进来烤乳猪吧。今回儿双份儿工钱啊,小富给五毛,抹子给五毛,快来快来!”

外面的抹子拍着猪八戒一样的肚皮向都风喝道:“哼哼,老三快草鸡了,拿钱来!”

原来,一般情况下操持这种热装炉的活儿需要每隔半小时轮换一次。都风明知抹子肥胖体质差,就主动跟他打赌,只要抹子在里面坚持到底就把自己的五毛钱输给他。抹子不知是计,他以为自己不行都风也就不行,所以来了个翻转,只要他老三坚持到底,就把工钱输给他……

十点多钟,烟炉装完。都风果然坚持到底,抹子看着小富把自己的工钱计到都风名下,心里疼得眼泪都要出来了,大伙儿还要讽笑人家傻鼻俩窟窿。

都英突然想到“白虎吃西瓜”的故事,不禁戏骂老三不像话,缺仁缺德不仗义,专门拣着同一老实人照死里坑……

“就是,就是,都英兄弟最说公道话……”抹子万分感激,频频点头,都风倒是笑而不语。

活儿干完了,都舜大哥熄灭一盏汽灯,刚要熄灭另一盏。都英突听旁边一棵大柳树上偶有一声蝉鸣,就要过汽灯,提到树下放好了,俯身捡起一根浸满雨水的半截光腚秃头的扫帚把子,“轰”的一声抛向树冠。随着一阵噼里哗啦的声响,突然就有无数睡梦中的知了一边吱啦叫乱,一边纷纷撞到汽灯这儿……那些人们都来捡拾,一共收了大半脸盆!

一群一年半载捞不着一星半点儿肉末末的穷汉子,突然有了这么多好东西,直接就把那脸盆拿到炉火烤……嘿,喷香酥脆的知了真乃佛家仙品,丁点儿油盐不施,半点儿调料不用,每人抢着吃了十几二十个,个个吃得满嘴黑灰,口唇如墨。有人说味道直美极了,也有人直着脖子嚷嚷吃得不过瘾。

都舜忽然提议说,老槐树上知了一定不少,不如到那碰碰运气或许再次打打馋虫?大家摩拳擦掌,除了都舜留下看炉,抹子提着汽灯,其他人有的提着水桶,有的端着脸盆,还有人腋下夹着一条麻布袋。大伙儿全都乱哄哄围着汽灯前行,以免不慎踩到烂泥坑里,脏了裤子不打紧,就怕泥浆子嗤的一声飞得满脸还渐到眼睛里。

到了老槐树,不幸的是,树干太粗树冠太高,晃又晃不动,往上扔东西又打不到那么高。有人说,最好有能者爬上去……爬?谁敢啊?反正都英不敢……所以最后没有得到任何收获,真太令人失望了。大家不免有些沮丧。这时不知哪个咧咧说,公墓那边树茂草深,人迹罕至,没准儿可以弄来一麻袋知了,不知多恣儿哩!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美妻靓妾半生缘最新章节 | 美妻靓妾半生缘全文阅读 | 美妻靓妾半生缘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