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 七、新用人觀(2)

作者 ︰ 松林

**這本書相當的十分的好看,這是一本精彩的書,精彩連載就在,如果您有什麼觀點,留個評論吧**

周成建雖然成了「光桿司令」,還有「囊中羞澀」的尷尬,這位農民出身的「小裁縫」沒有氣餒,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他依然挺直了腰板,大膽地去面對,積極努力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即「穩兵之計」,比如給員工買商品房等等,他希望借此重建自己在員工中的信用,讓他們信任和認同自己,這樣企業還是有希望的。在他的一系列努力下,終于成功地邁過這道關,從1998年開始,周的企業就進入了發展快車道。

第三次人事震蕩發生在1999年5月,副總楊熊飛離開了美邦,但是幾年後他又回到了美邦,現在依然在美邦任職,雖然比原來副總的職位要低。這很令人費解,也許是因為他走時周成建周成建擺了兩桌酒送他有關系。

第四次人事震蕩發生在2002年,19位經理人相繼離開,這次人事震蕩發生的原因,是新招聘的人才和企業在磨合上出現問題。2002年年初,美特斯邦威集團大規模招聘高素質人才,補充到管理層。他們加入邦威後,在企業內形成了一股新生力量。新加入員工和老員工構成兩股力量的對抗,在新員工和老員工、新員工和周成建、新員工和企業的磨合過程中,出現了互相不能適應的情況。

這19個人涉及商務總監、總經理行政助理、設計中心主設計師、財務總監、招聘專員等重要崗位。比起老員工,這些人的教育背景、職業經歷更引人注目,大多有比較高的學歷,有外資企業工作背景,有的是「海歸」。他們相繼離開美邦,在當時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第五次人事震蕩發生在2004年,總經理吳建鋒離任。吳建鋒來到美邦前,曾任地方某局局長,有一點官方背景。他順應經濟改革的潮流,下海經商,當時周成建給了吳總經理的位置,但沒有給他相應的權力,是吳後來走掉的根本原因。當然這與周成建用人方面欠思考也有關系︰吳建鋒在來到美邦之前,是搞管理的,但是現在讓他搞銷售,所以他無法勝任。吳建鋒是從邦威出去的經理人中職位最高的一位。

第六次人事震蕩發生在2005年7月,陶衛平、鄧力等人離開了美邦。他們在溫州一家名叫「拜麗德」的休閑服企業︰照搬美特斯邦威集團的渠道體系、物流體系,例如新設了原先沒有的部門「貨品部」負責物流,各部門負責人的職務稱呼也學邦威改叫「部長」,原先它與多數企業一樣叫「經理」。這幾個人離開美邦的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合久必分」的自然規律,有的說2005年是中國企業發展最為關鍵的一年,離開是為了自己尋找更大的發展空間,尋找更多的發展機會。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最新章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文閱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