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 七、新用人觀(3)

作者 ︰ 松林

[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翅膀。]

經歷了幾次人事震蕩,周成建在反思自己,他在反思自己在用人方面的「得與失」。自己在用人方面最大的失誤恐怕就是自己的脾氣。自己的脾氣太壞,相當的霸氣,而且還經常罵人。後來他總結說︰「因為我只懂得做衣服,不懂得和人打交道,不懂得人的管理。對于部下,要求他們通通只能按照我的思路來做事。這樣,沒有能力的人自然無法發揮,有能力的人往往也發揮不了,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集體跳槽。」此外美特斯邦威集團曾被人評價為典型的「嚴密契合型」企業,就是說企業的員工要麼非常適合這家公司,要麼根本不適合。這也許和周成建的脾氣有很大關系。在周成建這里,不是黑就是白,根本沒有其他顏色。過于絕對化,使一些人在感情上疏遠了他。對經理人來說,除了待遇、企業發展前景、個人上升空間等因素外,還特別需要獲得尊重。周自己是一個工作狂,對企業全心投入,因此下面的人犯一點小錯誤,也會讓他難以忍受,大為光火。▔▔bk

周成建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在逐漸改變自己。所以有人說︰企業規模大了,老板的脾氣小了。

經理人從美特斯邦威集團離開,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兩種情況。一是企業規模在擴大,周成建不斷向前跑,有的經理人不跟著跑,或者沒跟上周成建的速度,那就會走掉;二是有的情況下,經理人跑得太前面了,對當時的周成建和美特斯邦威來說,還不需要那麼國際化,不需要那麼超前,太超前的經理人也不是企業當時需要的,也要走掉。「過猶不及」,歸根結底還是一個適合的問題。

這幾次人事震蕩,在當時可能是讓周成建痛心疾首,但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在聯系美特斯邦威現在的發展的影響,似乎也不完全都是壞事。

有的企業可能因一次人事震蕩而從此頹廢,一蹶不振,但美特斯邦威集團並沒有,而是逐漸強大起來。它從一個小作坊,做到現在的狀態,不同的階段需要的人才是不一樣的,在這個過程中人才需要不斷更新,至少人才觀念要逐漸更新才能適應這個發展的步伐。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美特斯邦威以往的經驗型的經理人已經不適應公司發展的現狀,而一些專業型人才卻成為必需,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企業向前發展的動力。其實這也是適應企業發展潮流的大勢所趨。社會在前行中必然要吐故納新,善于揚起。「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無論美特斯邦威還是周成建,都是在不斷改善過程中逐漸完善的。經歷了六次人事震蕩後,周成建真的從一個鄉村「小裁縫」變成了「企業家」,他的思想逐漸變得成熟了,對企業的管理似乎也變得更為職業了。其實他在處理人事震蕩的方式方面,有幾點值得肯定。首先他善于學習。他不斷從人事震蕩中總結經驗,反思和改變自己。規模變大,脾氣變小,這是很難得的。其次他為人很大度,並不像有些人那樣,對逃離自己的人懷恨在心,相反他對離職人員很客氣。最後他能正確找準自己的定位,在關鍵時候能為企業準確把脈,發現企業經理人不適合自己時,活著不能再助企業發展時,他能當機立斷,大膽舍棄。這一點近似無情,但是做大事業就需要這種魄力。

經歷了六次人事震蕩的考驗,美邦逐漸壯大起來。周成建在總結過去的同時,也在設計自己的未來,在管理企業、轉變觀念、選用人才方面都積累一定的經驗,在以後的時間里,他拒絕第七次人事震蕩。這標志著這周成建從管理企業到管理人方面的成功轉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最新章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文閱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