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 五、虛擬管理的兌現(1)

作者 ︰ 松林

歡迎來看書,我們竭力為您推薦精品,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我們的努力更新在于您的熱情參與

五、虛擬管理的兌現

26、代工的成功

周成建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生意人,但是他不走尋常路,卻闖出一條致富之路。他之所以能夠成功,如果仔細剖析原因的話,大概能羅列出很多,但是其核心部分,便是能夠準確的去把脈市場,模準行情,以敏銳的洞察力去思考自己的事業,雖說是「虛擬經營」,但是卻邁出了穩妥的第一步,這就要歸功于他代工的成功。

「虛擬經營」並非周成建首創,在國際上早有先例,耐克便以此經營之道去賺全世界的錢,周成建在中國卻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其實周成建後來回憶自己所走的路時,他總結說很多事情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所謂創新也是被動的,找別人代工更是如此。

企業代工並非中國改革開放的獨特產物。他的誕生要追溯到很遠。

據資料記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美成熟的商業企業和品牌經過戰後修整和重新組建,在此後短短20多年時間里經過了一個飛躍發展的過程,在20世紀50∼70年代相對和平的世界局勢下,西方經濟體迎來了20世紀的第一次繁榮期,這時在紡織服裝等產業上逐步形成了歐美品牌主力軍。

時間在飛速地前進,不知不覺中進入了60年代至80年代,歐美企業中不斷高漲的人工成本,促使他開始尋找低廉的加工貿易伙伴,這時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如日本、韓國以及香港等地區便逐漸出現了品牌代工,而這些地區也成為這些品牌代工的主戰場,歷史上出現了首次代工潮中,在這次代工潮中,被稱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新加坡、台灣、香港迅速崛起,經濟迅速騰飛,代工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樣這些地區便逐漸成為歐美品牌亞洲消費的主流市場。這對中國市場形成一個很大的沖擊波。

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的80年代,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已將其自主品牌帶進了全球經濟發展潮流中,隨著日、韓、香港、台灣等企業品牌在全球範圍內銷量的不斷擴大,這些品牌企業的產能短板和高漲的人工等成本在蠶食著他們的利潤,如果企業想繼續發展,就必須另闢蹊徑,所以轉產成為這些企業繼續發展和升級的迫切需求。于是中國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他們的目光在中國市場逡巡,試圖找到更為廉價的人工成本。

那個時代,中國剛剛決定將國門打開,物質極為匱乏,正經歷著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人們頭腦中剛剛萌生一種商業意識,尤其是農業人口,他們更多地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紛紛來到東南沿海地區,找工作,進小工廠當工人,成為廉價的勞動力。人工成本低廉,招商引資條件優厚,使中國成為歐美、日、韓及香港、台灣等經濟體實現低端產業鏈轉移的最佳對象。沿海經濟就在這樣的人工低成本,用地低成本以及稅收低成本中高速發展起來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最新章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文閱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