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 二、把企業做大,首先把心態擺好(35)

作者 ︰ 松林

(如果您覺得這個小說好看,推薦給朋友們吧,這里是,好書多多,,力求全文字,爭取全txt)

炒作成就了他事業的輝煌,但實干卻是他商業大廈中更為細膩輝煌的一筆。他的炒作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大氣」,在這一點上可以與國際導演張藝謀媲美。但是他從來沒有忽略炒作背後的細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當他說到那些「宏大的炒作」時總是三言兩語,並不以此作為榮耀,在他理解中「適合就是好」。「適合就是好」,多麼樸質的語言,多麼閃光的思想,這是人生的大智慧。過猶不及,很少有人能把握適度。企業做大後,周成建並沒有頭腦發熱,盲目擴張,相反他顯得更加謹慎,亦步亦趨,在別人都忙于多元化經營的時候,他一直堅守休閑服裝業;在大家都要進軍海外的時候,他仍然精耕國內市場。這些他將之比喻為「寧做正確方向的烏龜,不做錯誤方向的兔子」。

龜兔賽跑的故事現在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兔子因驕傲自滿而導致最後的失敗,烏龜因為腳踏實地而獲得勝利,它所給人的啟示無非是︰穩步前行,踏實前進。

周成建本是一個鄉下的小裁縫,一針一線地勞作著,曾經跟著師傅挑著擔子走街串巷,也曾經走南闖北推銷紐扣等。後來因失誤而將所有的西裝袖子都裁短了一截,他將錯就錯,歪打正著,卻因失誤而找準了人生方向。以此為契機,後來在溫州妙國寺市場,做起了「前店後廠」的生意,起早貪黑,完成了400萬的原始資本積累。

這種種跡象表明,周成建是個實干家,他在前進的路上從不吝嗇汗水。其實采用生產外包的形式更是他實干的體現。

400萬的原始積累,可以說是周成建挖掘到的人生的第一桶金。于是他創立了「美特斯邦威」品牌。當他看到當時服裝行業主流的模式是注重生產加工而忽視設計和市場銷售的時候,對于只有400萬原始資本的他來說,要走傳統模式,建立生產基地,買廠房等,這400萬的資金根本周轉不開,而且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高的利潤。這也是他誠實做事的一種體現,他充分地估計到了自己能力的不足。如果他像一些人一樣去銀行貸款,租廠房盲目擴大生產規模,那也就沒有什麼創意了,自然也未必有今天的成就。他想做生意,想干事業就必須去全國各地進行實地考察,而不是坐在家里等著消息。終于他在考察的過程中發現了新的契機,才使他決定摒棄傳統做法,抓住產能過剩的機會,借用外力來實現自己的短期目標,達成跨越式的發展。

由此看來,虛擬經營,虛中有實。在別人看來是紙老虎,沒有什麼實際的本領,實際上是周成建經過縝密的思索,實地考察之後所做出來的極富新意的大膽嘗試。沒有一寸土地,沒有一方工廠,沒有一台機器,沒有招過一個工人,美特斯邦威在市場競爭中橫空出世,創造了奇跡。

這是實力派的非凡之舉,是周成建踏實做人做事的驚世之作。現在我們不妨來剖析一下這種生產外包的經營模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最新章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文閱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