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 二、把企業做大,首先把心態擺好(36)

作者 ︰ 松林

歡迎來看書,我們竭力為您推薦精品,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我們的努力更新在于您的熱情參與

中國作為傳統的服裝大國,服裝行業雖然生產工藝優良,但是還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所以想找優秀的生產加工商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說這種模式在理論上應該具備獲取超額利潤的可能。事實上,生產外包不是周成建的首創,他在發展過程中與耐克模式不謀而合,所以他能夠成為日後所有品牌服裝企業效仿的對象。另一方面,從另外一個角度說︰設計和銷售的經濟附加值相對較高,而生產環節經濟附加值最低,周成建將經濟附加值最低的環節外包而自己掌握附加值高的部分,專注核心業務,這樣同等資本投入可以獲得更大的產出。

這就告訴我們︰周成建所作的一切,並非沒有經過大腦,而是在充分考慮後做出的抉擇。

此外生產外包還可以保證旺季能滿足供貨,淡季又不用為市場不景氣而發愁。一旦市場行情有變化,只需要打破原有的供應鏈條,組成新的虛擬經營鏈條,就可以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從1995年至2003年,美特斯邦威的專賣店從幾十家飆升到1100多家的時候,周成建似乎也意識到自己走得太快了,所以告訴他的手下「緩一緩」。

生產外包,周成建以較小的投資換取了龐大的利潤。美邦公司先後與廣東、上海等的服裝商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截至2008年3月31日,公司共有登記在冊面料供應商96家、輔料供應商84家,成衣廠310家。

雖然當年給美特斯邦威代工的那家廣東中山的工廠已經倒閉了,但美特斯邦威的合作廠家已經發展到250多家。這些企業具有年生產2000多萬件(套)的生產能力,而如果完全依靠自有投資則至少需要超過10億元的成本。這個數字式驚人的,至少也令一般的小企業家瞠目了。

自創品牌何其難,用周成建自己的話說,「當時是落後的管理,有限的資本,可謂心比天高,手比地矮」。基于這種實力,所以才有如此作為。「輕資產」實際上是「沒資產」或者是「資產很少」,這在當時確實是非常窘迫的問題。

有人說周成建在初創生產外包的模式時,不自覺中運用了順應時代的「e」和「特許連鎖」方式,那麼現在,他是主動學習其他企業的先進經驗,而且大膽追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內力前導的精神品位,而這能夠讓他非常穩健地走好每一步。他經常舉的例子是「貨品流轉率」,國外是50天,而中國則需180天,美特斯邦威為80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最新章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文閱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