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 二、把企業做大,首先把心態擺好(19)

作者 ︰ 松林

至于他退出妙國寺,退出西裝主流,創品牌,更是一種不尋常之舉。後來有人歸納,說他不按常規出牌。其實這種種都是他不走尋常路得表現。

不走尋常路,來源于不同尋常的思維方式。「如果按照老路走下去,我必須有大量的資金擴大工廠才能滿足市場急劇增長的需求」,此時的周成建,已經在服裝行業模爬滾打十幾年,他非常清楚制衣行業根本事沒有核心技術可言,都是相互模仿,稍加改動,根本沒有自己獨立的款式。而國外服飾能夠打開中國大門,並在內地獲得一定的市場,靠的一是品牌;二是周期越來越短的營銷前導周期。這一次周成建又找到了企業生命的「拐點」,于是大膽出招,不走尋常路︰把制衣和銷售環節統統100%外包給其他企業,自己僅留最核心的部分,包括「美特斯。邦威」這個品牌、產品設計、品牌推廣和少量的直營店,充分調動其他企業和加盟商的積極性,以達到「共贏」的目的。這種「」去掉兩頭,只留中間的做法為他贏得了巨額的利潤,不同尋常的道路,不同尋常的轟動效應。┬┬

周成建說,「不在乎企業自身有多少資源,而在乎這個企業有多少能力去整合資源,這是核心問題,世界的都是我的,我的都是世界的。」當初創立品牌時只有400萬元的周成建很快在全國不斷復制著美邦,並始終專注于為年輕消費者提供個性時尚的服飾產品。這給他企業的生命再度增添奇異的色彩。

周成建總是說自己是個「喜歡將簡單事情復雜化的人」。其實這是他「不走尋常路」的思維方式的最合理的解釋。不安分的想法接二連三地在自己頭腦中形成。本來做的是服裝批發的生意,後來覺得每天復制一大批衣服,然後再批發銷售出去,三四年的時間,周而復始,周成建又覺得沒意思了︰這批發服裝怎麼就像菜市場賣菜一樣,一天一個價格,如果改做零售是不是更有意思呢?于是便開始零售。穿著名牌回家,吸引了部分人的眼球,于是又一個不安分的想法誕生︰「我穿一個名牌大家一看就知道,而且這衣服比同質量的沒牌子的要貴兩倍以上。」于是乎品牌意識在他頭腦中形成,于是誕生了美特斯制衣公司誕生,生產「邦威」品牌的服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最新章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文閱讀 | 服飾之王周成建:從小裁縫到百億富翁的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