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彌兒 第九節

作者 ︰ 盧梭

111您有什麼好看的書想要和書友們一起分享呢?可以試試上傳一個吧,注意要txt喔,上傳優秀書籍會獎勵不少積分的111

第九節如果我要量一個六十度的角,我便以這個角的頂點為中心,畫一個整個的圓形而不畫一個弧形;因為,對孩子們是不能采取什麼不言自明的含蓄作法的。我發現這個角的兩條線間切取的那一部分圓是整個圓形的六分之一。畫完以後,我又以這個角頂為中心畫一個比較大的圓,我發現這第二個弧形仍然是它的圓形的六分之一。我又畫第三個同心圓,我在這個圓上又做了同樣的試驗,終于使愛彌兒對我這種愚蠢的做法大吃一驚,于是就告訴我說,這個角所切取的每一個弧,不論大小,都是圓形的六分之一,等等。這樣一來,我們馬上就懂得半圓規的用法了。為了證明三角形三角之和等于二直角,別人是畫一個圓來證明;而我則相反,我先使愛彌兒在圓周內看出這一點,然後對他說︰「如果把圓周去掉,留下這幾條直線,這幾個角的大小變沒有變呢?」等等。一般人對作圖的準確性是不大注意的,認為可以假定它是準確的,因此,就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于怎樣證題。我們的做法則相反,我們所關心的,不是怎樣證法;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畫線要畫得很直,很準確,很均勻;畫方就方,畫圓就圓。為了證明圖是不是畫得精確,我們就用所有一切可以覺察得到的特征去檢驗它;這樣,就使我們每天都有發現一些新特征的機會。我們按一條直徑把一個圓摺成兩個半圓;按對角線把一個正方形摺成兩半︰我們把兩個圖形加以比較,檢查哪一個圖的邊摺得最準確,因而把那個圖分得最好;我們要討論一下在平行四邊形和不等邊四邊形中是不是也能夠分得這樣平均,等等。我們有時候在沒有做試驗以前就要預言一下是否能做得成功,並且要盡量找出其中的道理,等等。對我的學生來說,幾何學只不過是一門怎樣掌握使用尺子和圓規的藝術;千萬不要把它跟圖畫混同起來,他在畫圖畫的時候是不用這兩種器具的。應當把尺子和圓規都鎖起來,不要輕易給他使用,而且,即使使用,用的時間也要很短,以免他習慣于拿它們去亂畫;我們可以在散步的時候把我們所畫的圖帶在身上,好談談我們應該怎樣畫或者我們打算怎樣畫。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件事情︰我在都靈看見過一個年輕人,他小時候,老師每天拿出許多各種各樣幾何形狀的女乃油薄餅,叫他把其中等周形的薄餅都挑選出來,想通過這個辦法教他學會周長和面的關系。因此,這個小小的貪吃鬼就把阿基米得的藝術做了一番透澈的研究,以便去尋找可以多吃幾口的餅。小孩子玩羽毛球,可以鍛煉他的眼楮看得準,手打得穩;他抽陀螺,可以增長他的氣力,但是他不能從其中學到什麼東西。我有時候問人家,為什麼不給孩子們玩大人所玩的需要技巧的游藝,例如網球、槌球、台球、射箭和足球。他們回答我說,在這些游藝當中,有些是他們的體力玩不了的,而另外一些,由于他們的五官和四肢發育不夠,所以還不能玩。我認為,這些理由是不對的,這無異是說,一個孩子沒有大人那樣的身材,就不能穿大人那樣的衣服。我的意思並不是要他們拿我們玩的大棍子到一個三?高的台子上去打彈子,也不是要他們到我們的運動室去打台球,或者要他們的小手使用網球拍子;我的意思是要他們在一個大廳里玩,大廳的窗子可以用東西擋起來,叫他們在里面先只玩軟球,按他們的進度開始用木拍子,然後用皮拍子,最後才用腸線繃的拍子。你認為他們最好是玩羽毛球,因為它不那麼使人疲勞,而且也沒有危險。你這兩個理由都是錯誤的。羽毛球是婦女們玩的東西;沒有哪一個婦女見到皮球滾來時不逃跑的。她們白女敕的皮膚經不住撞擦,她們的臉不能打傷。可是我們,生來就是要成為身強力壯的人的,難道說不吃一些苦就能成為這樣的人嗎?如果從來沒有受過打擊,又憑什麼力量去抵抗打擊呢?老是那樣有氣無力地玩,即使是笨一點的話,也不會出岔子;一個羽毛球掉下來是打不傷人的;然而正是因為要用手去保護頭,所以才能把我們的手鍛煉得異常靈活,正是因為要保護眼楮,所以才能鍛煉我們的眼楮看得準,看得明。從大廳的這邊跳到那邊,判斷那跳在空中的球將落到什麼地方,又狠又準地用一只手把球打出去,這些游戲雖不適合于大人玩,但可以用它們來培養孩子們的本領。人們說,孩子的筋骨太柔女敕!他們的筋骨氣力雖差,但是卻比較靈活;他們的胳臂雖然沒有勁,但總是一條胳臂;應當比照其他的器官加以適當的鍛煉。人們又說,孩子們的手中沒有掌握什麼技巧;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我才希望教他們學一些技巧。一個大人如果同他們一樣地沒有經過很多的鍛煉,其動作也是不會比他們的動作靈巧的。我們只有在使用過我們的器官以後,才懂得怎樣去運用它們。只有從長期的經驗中我們才能學會充分發揮我們本身的能力,而我們要真正學習的,正是這種經驗,所以,不能不趁早就開始學起。凡是我們能做的,都可以教他們去做。誰都看到過身子靈巧的孩子,做起事來手腳的靈活和大人是一樣的。我們差不多在所有的市集上都看到過他們表演金雞獨立、雙手走路和花樣跳繩。這些年來,有多少兒童劇團把觀眾吸引到意大利喜劇院去看他們的芭蕾舞啊!在意大利和德國,誰沒有听說過著名的尼科利尼啞劇團?哪一個曾經講過,同成年的舞蹈家相比,那些兒童的動作沒有那樣熟練,姿勢沒有那樣優美,耳朵听音樂沒有那樣準確,舞蹈沒有那樣柔和?誠然,首先,他們的指頭粗短而不靈巧,手也肥大,不太拿得穩東西,但是不是因此就使其中的幾個孩子不會寫字和畫圖呢?要是別人在他們那樣的年紀,也許連筆也不知道怎樣拿法咧。全巴黎的人現在都還記得,有一個英國女孩子年紀只有十歲,卻能彈一手好鋼琴。在一個市長的家里,我曾經看見過,大家在餐後用茶點的時候,把他的一個漂亮的八歲男孩放在桌上演奏大提琴;他站在桌上,宛如站在高台中央的一個塑像,而大提琴的個兒也差不多同他的身子一樣高,可是這孩子演奏的美妙,竟使提琴家也為之吃驚。我覺得,以上這些例子和許多其他的例子都證明,大家認為孩子們笨而無力,不宜做我們所做的運動,只不過是想當然耳;如果說你們還沒有看見過他們把這些運動做得成功的話,那全是因為你們從來沒有要他們練習的緣故。也許有人會說,我在這里談到兒童的身體時,又犯了我在談到兒童的心靈時所譴責的過早地培養的錯誤。這兩者是大不相同的;因為,在這兩種進步中,有一個只是表面的進步,而另一個則是真正的進步。我已經論證過,孩子們表面上看起來好象有心思,其實他們是沒有心思的;反之,他們看來能做的事,他們是能夠做到的。此外,我們始終要想到的是,所有這些只不過是或者只能是游戲,才是大自然要求他們的使一切活動能舒展自如的辦法,才是使他們的娛樂變得更有趣味的藝術,以便使他們不感到有絲毫的勉強,不至把娛樂當成了苦役。因為,歸根到底,如果我不能夠使游戲在他們看來是一種教育人的辦法,他們又從哪里覺得游戲是很有趣味的呢?即使我不能做到這一點,只要他們玩得高興而不出什麼毛病,同時又消磨了時間,則目前他們在各方面能否取得進步,是無關緊要的;反之,如果照你們所想的,非要他們學這個學那個不可,那麼,就不能不最終使他們感到束縛、憤恨和煩惱。我對我們經常不斷地使用的最重要的兩種感官所說的話,也可以用來說明我們應當怎樣鍛煉其他的感官。視覺和觸覺對靜止的和運動的物體都同樣能起作用;但是,因為只有空氣的振蕩才能觸動我們的听覺,只有運動的物體才能發出聲音,所以,如果萬物都靜止不動的話,我們就永遠也听不到什麼聲音了。在夜里,我們只有在高興的時候才活動,所以我們對一切動的物體總是感到害怕的,因此我們的耳朵必須要靈,要能通過它听到的聲音判斷發出聲音的物體的大小和遠近,以及它的振動是很猛烈還是很輕微。動蕩的空氣是往往要受到反射的,一有反射就要產生回音,因而使我們听到的聲音有所重復,覺得那發出聲響的東西是在別的地方而不是在它本來的地方。在平原和山谷中,我們如果把耳朵貼著地面,就比我們站著能听到更遠的腳步聲和馬蹄聲。由于我們已經把視覺同觸覺做過一番比較,所以也須把它拿來同听覺比較一下,以便知道從同一個物體同時發出的兩種印象,哪一個最先達到接受印象的器官。當我們看到大炮的火光時,我們還可以進行躲避,但一听到了爆炸聲,那就來不及了,因為炮彈已經到了我們的跟前。我們可以根據閃光和雷聲之間相隔的時間來判斷那一聲霹靂是從多遠傳來的。你們要使孩子們懂得這些經驗,要使他們就他們的能力所及去取得這些經驗,並且能舉一反三,歸納出其他的經驗;不過,我倒是一百個情願他們對這些經驗一個也不知道,而不願意由你把這些經驗告訴他們。我們有一個同听覺器官相應的器官,那就是發聲器官;但是我們沒有同視覺器官相應的器官,我們不能使顏色象聲音那樣反復出現。我們對听覺器官也有一個培養的辦法,那就是使主動器官和被動器官互相地進行鍛煉。人有三種聲音︰說話的聲音或音節清晰的聲音、唱歌的聲音或有旋律的聲音、感傷的聲音或高昂的聲音,感傷的聲音是感情的語言,它使人的歌唱和說話富有蓬勃的生氣。小孩同大人一樣,也有這三種聲音,然而也同樣不知道把這三種聲音加以結合。他也象我們一樣,能笑、能哭、能感嘆、能叫喊、能申吟;但是他不知道把這些聲音的音調變化同其他兩種聲音配合起來。完美的音樂是把這三種聲音結合得非常之好的。孩子們是不會這種音樂的,他們唱的歌沒有情感。同樣,在說話的聲音中,他們的話也沒有聲調;他們叫喊,但他們不能音節分明地叫喊;正如在講話中沒有抑揚一樣,他們的叫聲也不洪亮。我們的學生講起話來聲音還更單調,因為他的情感還沒有喚發起來,所以還不能把感情的表達同他的語言結合在一起。不要教他去背誦悲劇或喜劇角色的台詞,甚至象有些人所主張的教他朗讀,我認為也是不必要的。他的腦子再好也不會好到能有聲有色地說他們一點也不懂的事情,或者有表情地發抒他們從來沒有體會過的情感。教他說話的時候要聲調勻稱而清楚,要咬清音節,要吐字準確而不故意做作,要懂得和按照語法規定的重音和韻律發音,要有足夠的音量,讓人家听得清楚,但是絕不要把聲音提高到超過需要的程度——在公立學校受過教育的學生一般都有這個毛病;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有過分的多余。同樣,在唱歌的時候,聲音也要唱得準,唱得穩,唱得柔和而響亮;他的耳朵要听得出拍子和韻調;但是,做到這一點就夠了,不要有過多的要求。擬聲音樂和舞台音樂是不適宜于在他那樣的年紀時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辭,如果他要唱的話,我就盡量拿適合于他年紀的有趣的歌辭給他唱,而且歌辭的意思也要象他的思想那樣簡單。有人以為,既然我不急于教他識字,我也不急于教他認譜。我們要避免使他因過分用心而仿害腦筋,我們不要急于使他的心思專注于那些死板的符號。我承認,這看起來好象是很困難的;因為,正如不識字也能說話一樣,在起初即使不識樂譜也是能唱歌的。但是,其間有這樣的區別︰說話是表達我們自己的思想,而唱歌則是表達別人的思想。為了能表達它,就必須認識它。但是,第一,即使不認識樂譜,我們也可以听出來,而一支歌子我們用耳朵去學總是比用眼楮去學更學得準確的。此外,為了更好地理解音樂,僅僅會唱,是不夠的,還必須能自己作曲;這兩方面要同時學習,不這樣,就永遠不能精通音樂。起初,教你們的小音樂家練習寫很通順的、念起來很鏗鏘的句子,然後用很簡單的調子把它們連起來,最後用正確的音符標出它們的不同的關系;只要好好地選擇一下音韻和休止的時間,就可以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絕不要做荒唐怪誕的歌,歌中絕不要有感傷的辭句。一個優美的歌調總是樸實易唱的,總是以主弦的音起唱的,而且還那樣清楚地表達了低音,所以容易听,也容易合著它唱;因此,為了訓練嗓子和耳朵,最好是合著大鍵琴唱。為了更好地發音,就要在發音的時候把音吐清楚,因此我們采用了以一些音節表示的字音唱歌法。為了區別音階,就需要定出那些音階和它們固定的間隔的名稱;因此才產生了各種音程的名稱,產生了標示琴鍵的字母和標示音階的音符。和a表示兩個固定不變的音,始終由一定的鍵發出來。ut和la的情況則不同。ut始終是大調的主音或小調的中音。la始終是小調的主音或大調的第六音。所以,字母所表示的,是我們音樂總譜中各關系之間不變的間隔,而音節所表示的則是不同音調的相似關系的相似間隔。字母表示鍵盤上的鍵,音節表示調式的音階。法國的音樂家把這些區別搞得一團混亂;他們把音節的意思和字母的意思混為一談;他們在琴鍵上使用了雙重的符號,這完全是多余的,而且,正是因為對琴鍵使用了雙重的符號,所以才沒有給表示音弦的符號留下余地;結果使ut和在他們心目中始終認為是同一個東西;實則不是那樣的,也不應該是那樣的,因為,如果是同一個東西的話,有什麼用處呢?同樣,他們的字音唱歌法也是非常之難的,而且也沒有什麼用處,因為在采用他們這個方法的時候,既然象ut和i這兩個音節能同樣表示大三度、小三度、增三度或減三度,所以也不能使我們的心靈獲得一個清楚的概念。恰恰在這個產生了許多優秀的音樂著作的國家里,學起音樂來反而更困難,這到底是怎樣一回怪事呢?我們要采取最簡單明了的辦法來教我們的學生;我們只教他學兩種調式,這兩種調式的關系始終不變,而且始終是由同樣的音節代表。不論他是唱歌還是彈奏樂器,都要教他把調子定在可以作為基音的十二個音的一個音上,同時,不論是轉到d調、調、g調或其他調子,都要按調式的不同把結尾落在ut或la上。這樣做,他才能明白你的意思,才懂得為了要唱得準或彈奏得準,心中要常常想到調式的主要關系,才能演唱佳妙,進步迅速。法國人所謂的「自然唱譜法」,實在是荒謬極了;它模糊了事物的真實概念,而代之以令人迷惑的奇怪的概念。只有改變調式的「變調法」才是最自然的。以上就音樂問題所談的話已經是夠多了;只要你始終把它作為一項娛樂,你愛怎樣教,就可以怎樣教。以上,我們已經清楚地了解到外界物體在它們的重量、形狀、顏色、硬度、大小、距離、溫度、靜止和運動方面對我們的身體的關系。我們已經知道,我們對哪些物體可以接近,對哪些物體應該遠離,以便采取必要的辦法克服它們的阻礙,或者抵抗它們可能給我們造成的傷害;但這還是不夠的,因為我們的體力在不斷地消耗,所以需要繼續地使它恢復元氣。雖然我們有把其他物質變成我們本身的物質的能力,但對物質不能不有所選擇,因為,並不是所有的食物都是適合于人吃的;由于一個人的體質和他居住的地區、他的特殊的性情以及由他的職業所決定的生活方式不同,所以,在人能吃的東西中,有些很適合于他,有些則不那樣適合于他。如果說為了選擇適合于我們的食物,就必須等到取得了辨別和選擇它們的經驗之後,才去選擇的話,那我們就可能會餓死或毒死的︰最仁慈的上帝已經把可以感知的生的樂趣造成了保存生命的工具,使我們能夠根據我們的口味知道哪些東西適合于我們的胃。在自然狀態下,對人來說,最可靠的醫生莫過于他的食欲;我毫不懷疑的是,只要他按照他原始的食欲覺得最可口的食物,就一定是最有益于健康的食物。不僅如此。造物主不只是為他賦予我們的需要提供食物,而且還為我們自己產生的需要提供食物;正是為了經常使我們的**同需要相適應,所以他才使我們的口味隨著我們的生活方式進行改變。我們愈月兌離自然的狀態,我們就愈喪失我們自然的口味,說得更確切一點,就是習慣將成為我們的第二天性,而且將那樣徹底地取代第一天性,以至我們當中誰都不再保有第一天性了。由此可見,愈是自然的口味,就愈為簡單,因為這種口味是最容易改變的;但是,如果我們常常拿怪味的東西去刺激它的話,到它形成了一定類型的口味以後,就不再更改了。一個人如果尚未浸染一個地方的飲食習慣,則他對任何地方的習慣都可以毫不困難地適應的;但是,一旦他有了一個地方的飲食習慣之後,就再也不能適應另外一個地方的飲食習慣了。這一點,我覺得,就所有的感覺來說都是對的,特別是就所謂的味覺來說,更是如此。我們的第一種食物是女乃;我們只是逐漸逐漸地才習慣于強烈的味道的,而在起初,我們是挺不喜歡它們的。在原始人看來,水果、蔬菜、草以及烤熟的肉,雖沒有放調味品和鹽,但已經是盛饌了。一個野蠻人第一次喝酒的時候,一定要現出縐著眉頭的樣子,把酒吐出來;即使在我們中間,一個人只要活到二十歲都還沒有嘗過發過酵的飲料的話,是再也不會養成喝這種酒的習慣的;所以,如果不是在童年時候別人拿酒給我們喝過,也許我們全都會成為滴酒不嘗的人的。的確,愈是簡單的口味,就愈是我們人人共有的口味;而大家所不喜歡的,正是那些五味俱全的菜肴。反之,誰曾經看見過哪一個人不喜歡水和面包呢?這是自然的意圖,也是我們的規律。盡量讓孩子保持他原始的口味,使他吃最普通和最簡單的東西,使他的嘴經常接觸的是一些清淡的味道,不要養成一種愛好過于厚重的味道的習慣。我在這里並不是探討這種生活方式是不是更有益于健康,我不是從這個角度來研究它的。我的目的,只是論證這種方式最合乎自然,最易于適應其他的方式,因而是最可采取的。有些人說,應該使孩子們習慣于他們長大以後所吃的食物;這在我看來,是沒有道理的。當他們的生活方式是那樣不同的時候,為什麼吃的東西要相同呢?一個大人由于工作的勞累和心思的焦慮,所以需要味美汁多的食物,給他的頭腦帶來新的元氣;可是,剛剛才跳跳鬧鬧地玩了一陣的小孩子,他的身體正在成長,所以需要很豐富的食物,以產生大量的乳糜。再說,一個成年人已經有固定的社會地位、職業和家庭;而小孩子,誰說得上他將來的命運是怎樣的呢?因此,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使他形成一種刻板的方式,以免在必要的時候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更改。不要使他不到處帶一個法國廚子跟著走,他就會餓死,不要使他將來對別人說只有法國人才做得出好吃的東西。順便提一下,這樣的矜夸,實在是可笑的!恰恰相反,在我看來,只有法國人才是唯一不懂得飲食之道的人,因為他們需要一種特殊的藝術才能把菜做得合乎他們的胃口。在我們的各種感覺中,味覺對我們的影響往往是最大的。所以,我們在判斷那些補益我們身體的東西時,比之判斷形成我們周圍環境的東西關切得多。有千百種東西,在我們模到、听到或看到的時候,都覺得無所謂的;但是,幾幾乎還沒有哪一樣東西在我們嘗到的時候不引起我們的注意。此外,味覺的活動又全是**的和物質的,只有這種感覺才是不能憑想象解決問題的,至低限度可以說,就我們所有的感覺而論,味覺中所摻雜的想象,其程度是最輕微的;反之,模仿和想象往往使其他感覺獲得的印象摻雜有精神的成分。一般地說,心地柔和而貪戀**的人,性情急躁和真正敏感的人,雖易受其他感覺的影響,但對味覺是相當淡漠的。從這一點看,似乎味覺同其他感覺相比是次要的,而貪圖口月復的傾向是可鄙的;但是,我從這一點得出的結論正好相反,我認為,撫養孩子最合適的辦法,就是要通過他們的飲食對他們進行教育。貪食心比虛榮心好得多,因為前者是一個自然的**,是直接由感官決定的;而後者則是習俗的產物,每每為人的輕浮行為和各種惡習所左右。貪食是孩童時期的欲念,然而這個欲念是不能同其他欲念相匹敵的,一遇到其他的欲念,它就會消失。啊!請相信我說的話,不用太久,一個孩子就不會再對他吃的東西花許多心思的;當他心中裝的事情太多的時候,他的嘴就不會再叫他用腦筋了。到他長大的時候,千百種強烈的感情將轉移他貪吃的心,使他產生貪圖虛榮的欲念,因為,唯獨這種欲念能憑借別的欲念而滋生,而且最終將把所有一切其他的欲念全都吞沒。我曾經多次觀察過那些考究美食的人,他們一醒來就考慮當天要吃些什麼東西,對他們所吃的一頓飯,其描述之詳細,一如波利畢之描述一場戰爭。我發現,所有這些所謂的成年人,無非是一些四十歲的孩子而已,既沒有氣力,也長得不結實,真是「徒耗地力的人」。貪食是意志不堅決的人的一種惡習。一個貪圖口福的人的心思,完全貫注在他的一張嘴里,他一切都為了吃;他愚蠢無能,只有在飯桌上才有他的一席地位,他只懂得品評菜肴;我們就把這件事情毫不惋惜地交給他辦好了,對他來說,這件事情也比其他事情更為適當,對我們和他都有好處。擔心貪食的惡習在一個有出息的孩子身上札下了根,這是見識短淺的人的一種?憂。在孩童時期,我們心中所想的只是吃;到了少年時期,我們就不想了,所有一切在我們看來都是好吃的,何況還有許多其他的事情要我們去做哩。然而,我並不希望大家把這樣一個十分低級的動機加以不明智的利用,也不希望用美味的食物作為對良好行為的鼓勵。我不明白的是,既然整個童年只能是或者說應當是玩耍和嬉鬧游戲的時期,為什麼不可讓純粹的身體鍛煉得到適當的物質代價。當馬召爾卡上的一個小孩看見樹頂上掛著一只籃子,就用石弓把它彈下來,如果他因此而得到什麼好處的話,難道說有什麼不應該,難道說不能吃一頓美好的早餐去補償他用來獲得那只籃子所花費的氣力?一個年輕的斯巴達人冒著挨一百皮鞭的危險,輕手輕腳地溜進廚房偷了一個活生生的小狐狸,當他把它藏在罩衫里帶出廚房的時候,它用爪子抓他、咬他,使他的血都流出來了,然而這個年輕人因羞于被人家捉住,即使痛斷肝腸也不變神色,甚至叫都不叫一聲,象這樣,最終由他享用他的擄獲物,在被狐狸咬了一頓之後,由他來吃它,難道說不應該嗎?絕不應當把一頓盛餐看作為一種報酬;但是,為什麼有時候不能把它作為一個人為了獲得這頓盛餐而花費的心力的結果呢?愛彌兒是絕不把我放在石頭上的那塊點心當作給跑得好的人的獎品的;他只知道,要獲得那塊點心,唯一的辦法是比別人早先到達那塊石頭。這同我剛才就菜肴要怎樣簡單所講的原理並不矛盾,因為,為了使孩子們的胃口好,問題不在于怎樣刺激他們的肉欲,而在于使它得到滿足;只要我們沒有使他們養成考究味道的習慣,那麼,用世界上最普通的東西就可以滿足它的。由于身體成長的需要而造成的胃口常開的現象,就是一種調味的作料,有了這種作料,就可以代替許多其他的作料。只要有水果、乳制品、比普通面包稍為精致一點的糕點,尤其是有慎重調配這些食物的藝術,即使把一群群的孩子帶到天涯海角去游歷一趟之後,也不致于使他們變成嗜好厚味或味覺遲鈍的人。對肉類的嗜好,並不是人的天性,關于這一點,例證之一是,孩子們對肉制的菜都是很淡然的;他們全都喜歡選蔬食類的東西吃,例如乳制品和水果等等。因此,重要的是,不要去改變他們這種原始的口味,不要使他們成為嗜肉的人,這樣做既無損于他們的健康,也有助于陶冶他們的性情,因為,不管你怎麼樣解釋,都不能否認酷嗜肉類的人一般都比其他的人殘酷和凶暴,這種情形,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時候都是一樣的。英國人的野蠻,是人人皆知的;而高盧人則相反,他們是人類當中最溫和的人。所有的野蠻人都是很殘酷的,其所以如此,並不是由于他們的性情使然,而是由于他們的食物。他們去打仗,就象去打獵一樣,他們把人也當做熊看待。在英國本土,屠夫是不能當證人的,外科大夫也不能當證人。大惡棍歹徒殺了人還喝人血,因此他們的心變得十分冷酷。荷馬把食肉的獨眼巨人描寫得十分可怕,而把食忘憂樹的果子的人則描寫得那樣可愛,只要同他們一度來往,就立刻會忘掉自己的家鄉,願意同他們生活在一起。「你問我,」普盧塔克說道,「畢達哥拉斯為什麼不吃獸類的肉;可是我,我倒要反過來問問你,第一個人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把打死的獸類的肉拿到嘴邊,才能用牙齒咬碎那垂死的動物的骨頭,才能在面前擺著死了的動物,吃那些尸體,而且把片刻之前還在叫、在吼、在走、在看的動物的肢體吞到胃里去。他的手怎能把一塊鐵器插進一個有感覺的生物的心髒?他的眼楮怎能忍心去看那殺戮的情形?他怎能忍心看那可憐無助的動物流血、被剝下了皮和被肢解?他怎能忍心看那顫動的肉?它們的氣味怎麼會不使他感到惡心?當他去清除那傷口上的污物,洗滌那凝在傷口上的污血時,他怎麼會不感到厭惡和害怕呢?剝下的皮在地上跳動,火上燒烤的肉在哀鳴,吃肉的人不能不戰栗,听見它們在月復中訴泣。當他第一次違反自然,做這樣一頓可怕的膳食時,心中的感觸和想象一定是這個樣子,當他第一次看見一個活活的牲畜而感到饑餓的時候,當他想吃掉那還在吃草的動物的時候,當他叫別人把那只正在舐他的手的羊羔戮死和砍成碎塊烹煮的時候,他心中是一定有這種感觸的。使我們感到驚嚇的,是那些最先享用這種殘忍的盛餐的人,而不是那些拋棄這種盛餐的人;不過,起初享用這種盛餐的人雖然野蠻,但還有幾分理由,而在我們,是沒有那種理由的,因此說明我們比他們還野蠻一百倍。「吃這種盛餐的原始人向我們說道︰神所喜愛的人啊,把我們當時的情形同你們現在的情形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出你們是多麼幸福,我們是多麼可憐!新形成的土地和霧沉沉的空氣還不听從季候的使喚;河水的流向無定,到處沖毀了它們的河堤;池沼、湖泊和深淵大澤中的水泛濫于地面上四分之三的土地,而另外的四分之一,則滿是荒蕪的樹木和叢林。地上不出產好吃的果實;我們沒有耕作的器具,我們不懂得種地的方法;不播種的人就沒有收獲。所以,我們無時不忍饑受餓。冬天,苔蘚和樹皮就是我們常吃的食品。小慈姑和石南樹的綠根,在我們看來就等于珍饈;當我們找到櫸子、胡桃和橡子的時候,大家就高興得圍著一株橡樹或櫸樹跳舞,唱著調子簡單的歌曲,稱呼大地為養育我們的母親;這就是我們唯一的節日,我們唯一的歡樂,除此以外,我們一生都過的是艱難和痛苦的日子。「當荒蕪不毛的土地不再供給我們任何東西的時候,我們為了保全生命就只好違背自然,吃掉我們可憐的同伴,以免跟他們同歸于盡。可是你們這些殘忍的人,誰在強迫你們去殺人害命呢?看一看你們周圍的東西是多麼豐富!大地給你們出產了多麼多的果實!田野和葡萄園給你們帶來了多少財富!有多麼多的牛羊拿它們的女乃來滋養你們,拿它們的毛給你們做衣服!你們還要什麼呢?當你們財豐物阜有吃有穿的時候,怎麼會狂暴到去殺了那麼多的人呢?你們為什麼要說我們的母親——大地的謊話,責備她不供給你們吃的東西?你們為什麼要侮辱那神聖的法則的發明者賽麗斯,為什麼要侮辱人類的安慰者、豪爽的巴考士?難道說他們豐厚的禮物還不夠用來保存人類!你們怎麼忍心把他們甜美的果實和那些骨頭一起放在你們的桌上,怎麼忍心在喝女乃的時候又喝給你們女乃吃的牲畜的血?你們稱之為猛獸的獅子和豹子,按照它們憑力量的本能去傷害其他的動物,以保持它們的生命。可是你們比它們還凶猛一百倍,你們的違反本能,不是出于什麼需要,而是為了貪圖那殘酷的享受。你們所吃的那些動物,它們並不吃別的動物;至于食肉獸,你們不但不吃它們的肉,反而學它們的樣︰你們用來充饑的,是那些性情溫和的無辜的牲畜,這些牲畜不但沒有傷害過任何一個人,而且還依依不舍地陪伴在你們的身邊,替你們作工,可是它們辛勞一陣的代價,就是被你們吞食。「啊,違反自然的凶手!如果你硬說大自然之所以生你,就為的是叫你去吞食你的同類,去吞食象你一樣活生生的有感覺的有骨有肉的生命,那就把大自然使你對這種可怕的食物感到的恐懼心情完全拋棄,親自去殺那些動物,我的意思是說,不用刀斧而用你自己的手去殺那些動物,象獅子和熊一樣,用你們的指甲把它們的皮撕下來,把一條牛咬成碎塊;把你們的手指插進它們的皮;把一只羊羔活活地吃下去,趁它的肉還熱氣騰騰的時候就吞進肚里,把它的靈魂和它的血都吞下去。你戰?!你不敢用牙齒去咬那活鮮鮮的還在顫動的肉!可鄙的人呀!你先把那個動物殺死,然後才把它吃掉,這樣做,好象是為了叫它死兩次。這還不夠,死肉還依然使你感到厭惡,你的腸胃接受不了,必須把它拿在火上做過,煮過,烤過,用藥材調配味道和改變它的形象;你要屠夫、廚工和炙肉師替你消除屠殺的恐怖痕跡和烹調那死了的軀體,以便讓味覺在烹調技術的欺瞞之下不至于對那些奇異的味道感到難吃,而且還津津有味地品嘗那目不忍睹的尸體。」

ΣΣ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愛彌兒最新章節 | 愛彌兒全文閱讀 | 愛彌兒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