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彌兒 第十節

作者 ︰ 盧梭

^^一起來看書,一起來聊書,天天陪著您,打發寂寞無聊的時間,和作者一起暢游無限的想象空間^^

第十節盡管這段文章同我論述的問題沒有關系,但我還是禁不住要把它抄錄在這里,我相信,在讀者當中是不會有人表示反對的。不論你使孩子們采取哪種攝生法,只要你使他們養成了吃普通的和簡單的菜肴的習慣後,你就讓他們愛吃多少就吃多少,愛怎樣跑和玩,就盡量去跑跑玩玩,你可以放心,他們絕不會吃得太多,也不會患消化不良癥;但是,如果你使他們有一半的時間是在挨餓,同時他們又找得到逃避你的監督的辦法,那麼,他們就會盡力追補他們的損失,他們將一直吃到發吐,一直吃到撐破肚皮為止。我們的食欲之所以過度,只是因為我們沒有使它遵循自然的法則;我們經常在規定或增減我們的膳食,但無論是增是減,都由我們的手做天平,而這個天平的衡量標準是我們的想象而不是我們的胃。我往往要舉我看到的一些例子。在農民的家里,菜櫥和果箱隨時都是打開的,然而無論孩子或大人並不因此就患消化不良的病。如果真的有一個孩子十分貪吃(我相信,采用我的辦法以後,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情形的),那麼,只要拿一些他所喜歡的游戲就可以極其容易地分散他這種貪食的心思,而且到最後能在他不知不覺中消除他的營養不良的現象的。象這個又可靠又容易的辦法,怎麼會所有的教師都沒有想到呢?希羅多德描寫呂底亞人在食物極端缺乏的情況下,曾經發明了一些游戲和其他的娛樂,來解除他們的饑餓,因而竟然整天把吃飯這件事情都忘記了。你們這些學識淵博的教師也許把希羅多德的這段記載看過一百遍,然而沒有想到可以把那些方法應用于孩子。在你們當中也許有人會向我說,一個孩子是不會自動離開餐桌去研究他的功課的。老師,你說得對;不過,我說的是他們的游戲而不是他們的功課。嗅覺對于味覺,就象視覺對于觸覺那樣,它先于味覺,它告訴味覺這樣或那樣東西將對它發生影響,告訴它按照我們預先得到的印象去尋找或躲避那種東西。我听說,野蠻人的嗅覺的感受跟我們的嗅覺的感受完全不同,他們對好的氣味和壞的氣味的判斷也跟我們完全兩樣。在我,我是很相信這種說法的。氣味就其本身說來,給人的感覺很輕微;它所觸動的,與其說是人的感官,不如說是人的想象力,它使人聞到的味道,不如它使人嘗到的味道的影響大。這個假定如果成立的話,那麼,某種人由于他們的生活方式而產生跟別人極不相同的味覺之後,必然對味道的判斷也是截然相反的,從而,對顯示味道的氣味的判斷也是截然相反的。一個韃靼人聞到一匹死馬的一塊臭肉,其愉快的心情,也好象我們的獵人聞到一只半腐的松雞。稀微的一些感覺,宛似沾滿花香的東西一樣,對那些忙忙行走、無心漫步的人和工作雖然不多但無暇偷閑的人說來,是無所謂的。經常挨餓的人,對那些不預示有什麼吃的東西的香味,是毫無興趣的。嗅覺是想象的感覺,由于它使神經受到了一種很強烈的感染,因此大大地激動著人的頭腦;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它才能一時使我們感到興奮,往後又漸漸地使興奮的心情完全消失。它在我們的愛好中起著顯著的作用。化妝室的芬芳氣味並不是如大家所想象的是一個沒有多大用處的香餌;如果一個聰明而感覺遲鈍的人聞到他情人胸前所戴的花的氣味心里動都不動一下的話,我不知道我們是應該對他表示稱贊還是表示惋惜。所以,嗅覺在童年時期不應當過分活動,因為在這個時期,想象力還沒有受到欲念的刺激,因而還不易于為情緒所感染,同時,在這個時期我們還沒有足夠的經驗憑一種感官的印象預料另一種感官的印象。這個事實也是完全經過研究而證實的,可以肯定地說,大多數孩子的嗅覺都很遲鈍,而且幾乎等于是沒有。其原因,不是由于孩子們的嗅覺不如大人的嗅覺靈敏,而是因為它們沒有同其他的觀念相聯系,不象我們的嗅覺這樣容易受到一種快樂的感覺或痛苦的感覺的影響,因而從其中感到愉快或痛苦。我相信,只須對我們自己的身體進行研究,用不著對兩性的身體做比較的解剖,我們就能知道為什麼婦女們對氣味的感受一般都比男子靈敏。有人說,加拿大的野蠻人從青年時候起就把他們的嗅覺鍛煉得這樣的銳敏,以至雖然他們都有獵狗,但在打獵的時候都不用它們,因為他們自己就可以當他們的狗用。因此,我想,如果我們培養孩子們象獵狗辨別獵物那樣辨別他們的飲食的話,我們也可以使他們的嗅覺達到同樣的靈敏程度;但是,如果這不是為了使他們明白嗅覺和味覺的關系,我的確認為,這樣做是沒有多大用處的。大自然已經注意到要使我們了解這些關系了。它使嗅覺器官和味覺器官緊鄰在一起,因而使味覺器官的活動幾乎同嗅覺器官的活動不能分離,它在口腔中布置好使它們直接相連的通道,所以我們嘗到什麼味道的時候,就不能不聞到什麼氣味。我只希望大家不要為了欺哄一個孩子就去改變這種自然的關系,例如用一塊香甜的東西去掩蓋藥物的苦澀;因為這兩種感覺很不協調,所以是瞞不住他的;比較強烈的感覺將消除另一個感覺的效果,因而他吃起藥來還是感到一樣難吃;這難吃的味道將同時傳遍受影響的一切感官,稍稍有一些感覺,就會使他想到其他的感覺;非常適口的香味,在他看來也成了一種難吃的味道了;所以,正是因為我們采取了不周到的辦法,才使我們愉快的感覺遭到犧牲,而不愉快的感覺有所增加。我留在以後的篇幅中談的,是第六個感覺的培養;我把這第六個感覺稱為共通的感覺,其所以這樣稱法,並不是因為人人有這種感覺,而是因為它是由其他的感覺的很好的配合使用而產生的,是因為它能通過事物的種種外形的綜合而使我們知道事物的性質。因此,這第六個感覺並沒有一個單獨的器官,它只是存在于人的頭腦里;這種感覺完全是內在的,我們可以稱它為「知覺」或「觀念」。我們的知識的廣度,就是以這種觀念的多少來衡量的;人的思想是否正確,就是看這種觀念是否清晰和精密;我們所謂的人的智力,就是把這種觀念互相加以比較的藝術。所以,當我說感性的理解或孩子的理解時,就是說它把幾種感覺組合成簡單的觀念;當我說理性的理解或成人的理解時,就是說它把幾個簡單的觀念組合成復雜的觀念。現在假定我的方法就是自然的方法,而且在應用這個方法的過程中也沒有發生什麼錯誤,那麼,我們帶著我們的學生已經通過種種感覺的領域,走到了孩子的理解的境界;我們跨出這個境界的第一步,就是成人的步伐了。但是,在進入那個新的境地以前,讓我們回顧一下我們剛剛走過的地方。每一個年齡,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它適當的完善的程度,都有它特有的成熟時期。我們常常听說「成人」,但現在,且讓我們來看一看一個「成熟的孩子」,也許這個人物對我們來說是比較新鮮的,還不至于令人感到有什麼不高興的地方。有限的生命是這樣的空虛和短促,以至當我們只看到它現在的情景時,我們是一點也不感動的。我們常常把幻想加在真實的事物上,如果我們的想象力不給那些觸動我們感官的東西加上魅力,則我們從其中得到的樂趣便沒有什麼意義,只能算是感覺器官的享受,至于我們的心,則仍然是冷冰冰的。秋天,大地裝飾著種種的珍寶,展現出一片富麗的景色,讓我們的眼楮欣賞;但是,欣賞並不等于感動,因為它發端于人的感想而不是發端于人的感情。在春天,田野上幾乎是一片荒涼,沒有長一些東西,樹林也沒有陰影,草地不過是剛吐葉兒,然而我們的心卻為這景色所感動。看見大自然重返大地,我們覺得自己的生命也為之復蘇;我們周圍都是一片愉快的情景;那歡樂的伴侶,同溫柔的感情時時相隨的甜蜜的眼淚,已經是涌到了我們的眼皮邊上了;可是,收葡萄時候的情景卻是那麼的歡騰和熱鬧,我們盡管是看到了它,但始終沒有流一滴眼淚。為什麼會產生這種不同的心情呢?這是因為看到春天的景色的時候,我們的想象力就連想到隨這種景色而來的季節,當我們的眼楮看見那嬌女敕的幼芽時,我們的想象力就會給它加上花、果實、葉蔭,有時候還加上葉蔭之下可能出現的神秘情景。它剎那間就把一個接一個的情景連在一起,它所看到的,不是事物的將來的樣子,而是它所想望的樣子,因為這一切都是可以由它選擇的。在秋天則相反,我們只能看到現有的景致。如果想到春天,則冬天阻擋了我們的道路,我們不活躍的想象力就會消逝在一片霜天雪地之中。童年的美之所以比成年的圓熟更能引起我們的沉思,就是因為它有這種迷人的魅力。我們在什麼時候才是真正愉快地觀察一個成年人呢?那就是在我們回憶他的行為,從而追溯到他的一生的時候,才真正是懷著愉快的心情看他的,因為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說是又把他少年時候的光景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了。如果我們要按照他現在的樣子或老年的樣子去看他的話,則晚年衰老的觀念將使一切喜悅的心情為之消失的。看著一個人大踏步地向著墳墓走去,那是一點也不愉快的,死的形象使所有一切都變丑陋了。但是,當我想到那麼一個十至十二歲的孩子,長得又健又壯,以年齡而論是發育得非常之好的時候,我無論對他的現在或將來都是不會產生什麼不愉快的感覺的。我看見他蹦蹦跳跳、活活潑潑的,沒有什麼勞心的焦慮,沒有什麼痛苦的遠憂,實實在在地過著現實的生活,充分地享受著那似將溢出他身體的生命。當我預想他長到另外一個年歲,能夠運用他的感覺。他的思想、他一天天發達起來每時每刻都在增加的體力的時候,如果我把他看作一個孩子,我心里感到喜悅;如果我把他想象為一個成人,我心里尤其喜悅;他沸騰的血溫暖了我的血,我相信,我可以借助他的生命而生,他活潑潑的樣子使我返回了青春。鐘聲響了,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啊!他失去了眼楮的光輝,他失去了臉上歡樂的容顏,再也不能游戲,再也不能蹦蹦跳跳地玩了。一個嚴峻而怒氣沖沖的人抓著他的手,莊重地對他說︰「走吧,孩子」,接著就把他帶走了。在他們進入的房間中,我隱隱看到了一些書。書!就他那樣年齡的人來說,是多麼累贅的東西啊!那可憐的孩子一任那個人把他拉著;他用依依不舍的目光把他周圍的東西看了一下,就沉默地走了,他眼里充溢了眼淚不敢哭出來,他心里充滿了怨氣不敢發出來。啊,你這無所恐懼的人,你這生命中沒有一個時刻曾感到過煩惱的人,你這白天不憂晚上不愁、盡過著快樂的時光的人,來吧,我聰明可愛的學生,快離開那個憂郁的人到我們這里來安慰我們吧;你快來吧……他來了,在他走近我的時候,我感到了一陣愉快,我看見他也同樣地感到一陣愉快。在這里等著他的,是他的朋友,是他的游玩的伙伴;他看到我的時候,深信快樂的時光不久就要到來︰我們彼此並不是互相依賴,而是相處得非常和諧,我們跟任何人都不曾象我們兩人在一起這樣的友愛。他的面貌、舉止和表情,說明了他的自信和高興;他容光煥發、身體健康;他穩健的步伐表明他很有精力;他的皮膚細女敕而光潤,沒有一點松軟的樣子,空氣和太陽已經在它上面印上了男性的可敬的標記;他的肌肉豐滿,顯示了一種正在成長的生理的特征;他的眼楮雖沒有燃起感情的火焰,但至少還流露著天真的明靜;即使是長期的憂郁,也絲毫不能使它們黯然無光,他的臉上從沒有過無止無休的哭泣的淚痕。在他矯捷而穩重的動作中,你可以看出他那樣年紀特有的活潑、獨立自恃的信心和多種多樣的鍛煉經驗。他的態度是多麼的開朗和大方,沒有一點傲慢或虛浮的樣子;由于我們從來沒有叫他把頭埋下去啃過書本,因此他決不會把他的頭低垂到他的胸前︰我們用不著對他說︰「抬起頭來」;他沒有什麼可羞可怕的事情使他低下頭去。現在,讓我們把他放在大庭廣眾之中;各位先生,請你們來考一考他,毫不顧忌地問他,別擔心他硬要你們做這個或做那個,不要擔心他會胡言亂語或提出什麼不適當的問題。不要害怕他糾纏著你們,不要害怕他企圖叫你們都為他一個人而忙碌,因而使你們沒有辦法應付。可是,你們也不要等著他說什麼好听的言辭,或者告訴你們說我教了他些什麼話;你們只能從他口中听到不加修飾、杜撰和浮夸的天真樸實的實話。正如他坦率地告訴你他做了些什麼好事一樣,他也將告訴你他曾經做了些什麼壞事或想做什麼壞事,並且還不因為他這些話對你產生的影響而感到不安︰他的話是怎樣想就怎樣說的。有些人歡喜預卜孩子的未來,然而往往听到孩子說一連串的蠢話,就把從一些愉快的相迂中同孩子們談話所產生的希望完全推翻,結果是深為難過。雖說我的孩子很難滿足人家的這種希望,但他絕不會使他們感到那樣難過,因為他從來不說一句廢話,絕不嘮嘮叨叨胡言亂語地講他明知別人不听的話。他心中的觀念為數不多,然而是很明確的;雖說他記憶的事情很少,但他從經驗中學到了很多的東西;雖說他讀書沒有別的孩子讀得好,但他對自然這本書的理解卻比其他的孩子透澈;他的智慧不表現在他的舌頭上,而是儲藏在他的腦子里;他的記憶力不如他的判斷力強;他只會說一種語言,但是他懂得他所說的語言;雖然他說話不象別人說得那麼樣好,但他做事卻比他們做得高明。他不懂得什麼叫成規和習慣,他昨天做的事情,絕不影響他今天做的事情︰他絕不按老一套的公式辦事,絕不怕什麼權威或先例,他覺得怎樣合適,就怎樣做,怎樣說。所以,你休想听到他說別人教他說的話,休想看到他從書上學來的舉止,他的話句句都忠實于他的思想,他的行為完全是出自他自己的心意。你發現他也有一些關系到他目前狀況的道德概念,但關系到成人時候的道德概念,則一個也沒有。既然一個小孩子還不是社會中的活動分子,那麼,這些概念對他們有什麼用處呢?向他講自由、財產以及契約,他也懂得;他知道他的東西為什麼是他的,不是他的東西為什麼不是他的;超過這一點,他就不明白了。同他談到義務和服從的時候,他听不懂你說的是什麼意思;你命令他去做事情,他是不理睬你的;可是你對他說︰「如果你把這件事情做得令我滿意的話,我有機會也要做得令你滿意的」,他立刻就會想法子做得使你滿意,因為,他覺得,能擴大他的活動範圍,能從你那里取得不可破壞的權利,是再好不過的事了。也許,他也不會拒絕你讓他佔一個位置,充一個數,當作人物看待;但是,如果他有最後這個動機的話,可見他已經是月兌離了自然,你沒有堵好所有一切虛榮的關口。從他自己來說,如果他需要幫助的話,他第一個踫到誰,他就不加分別地要求誰幫助,他請求一個國王幫助,同請他的僕人幫助是一樣的︰在他看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你從他請求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他並不認為你是應該幫助他的;他知道他請求的是你的好意。他也知道人情厚道是會使你給他帶來好意的。他說的話很簡單明了。他的聲音、目光和態度表明,無論別人是滿足他的要求或拒絕他的要求,他都是處之泰然的。這種表現,不能說是奴隸似的畏縮或順從,也不能說是主人似的盛氣凌人的樣子;這是對同伴的衷心信賴,是一個自由、聰明而體力柔弱的人要求另外一個自由而親切、強壯的人給他幫助的時候應有的高尚和藹的態度。如果你答應他的要求,他也不謝你,不過他覺得他是負了一項債。如果你拒絕他,他既不埋怨,也不堅持,他知道這樣做是沒有用處的;因此,他絕不說︰「人家拒絕我了。」他將說︰「這是不可能的。」正如我所說的,只要他看出那是必然的事,他就不會逆著它去做的。讓他一個人自由自在,你一言不發地看他活動,觀察他要做些什麼和怎樣做法。由于他無須表明他是自由的,所以他不會僅僅為了顯示一下自己能憑自己的力量活動就鹵鹵莽莽地去干︰難道他不知道他始終是自己的主人嗎?他機警、靈敏、神采奕奕,他的活動充滿了他那個年齡的活力,但是,你看到的那些活動沒有一個是漫無目的的。盡管他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但他絕不做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因為他對他的力量做過試驗,所以是有很好的估計的;他的方法始終適合于他的意圖,他沒有成功的把握就絕不行動。他的眼楮仔細注意地看,因此,他不會看到什麼就蠢頭蠢腦地去問別人;他要親自觀察,要先弄清楚他想知道什麼東西之後,他才發問。如果他遇到什麼意外的困難,他煩惱的心情也不象別人那樣嚴重;如果遇到危險,他也不感到害怕。由于他的想象力還處在停滯的狀態,同時我們也沒有使它活躍起來,所以他只能看到現實存在的情景,只能按危險的真實程度去估計危險,因此他的頭腦能夠始終保持冷靜。自然的需要壓在他的身上,他是無法違背的;他一生下來就受到了需要的束縛,現在,他對這種情況已經是習慣了;他在任何時候都是胸有成竹的。要他工作或要他游戲,在他看來都是一樣的;他的游戲就是他的工作,他覺得兩者之間是沒有差別的。他做一切事情都是興趣盎然,令人歡笑,而且動作大方,令人一看就感到喜悅;從他所做的事情就可以同時看出他的心理的傾向和知識的範圍。當你看著一個眼楮靈活、態度沉著、面貌開朗而帶著笑容的漂亮的孩子高高興興地做最重要的事情或者專心專意地嬉樂游戲的時候,豈不感到高興、心里樂洋洋的嗎?你現在要不要對他做一個比較的觀察呢?叫他同別的孩子混在一起,他愛怎樣做,就讓他怎樣做。你馬上就可以看出哪一個孩子長得真正的好,哪一個孩子長得最接近他們那種年紀的完善境地。在城里的孩子中,沒有哪一個孩子的動作比他更敏捷,而他則比他們當中哪一個孩子的身體都長得結實。在鄉下的孩子中,他的氣力和他們的氣力是一樣的,但手腳的靈巧則勝過他們。對孩子們所能理解的一切事情,他比他們都更善于判斷、推理和預測。說到運動、跑、跳、搖晃東西、抬運重物、估計距離、發明游戲和爭奪錦標,我們可以說,連大自然都在听他的命令,因為他知道怎樣使一切事物都服從他的意志的指揮。他所受的教育就是為了去領導和管理他的同伴的︰他的才能和他的經驗,可以代替他的權利和權威。隨你給他穿什麼衣服和取什麼名字都可以,沒有什麼關系;他到任何地方都可以超群出眾,都可以成為他人的領袖︰他們都覺得他比他們優秀,所以,他雖不發號施令,他實際上是眾人的首領,而他們雖不認為是在服從他,但實際上是在服從他。他長大為成熟的兒童,他過完了童年的生活,然而他不是犧牲了快樂的時光才達到他這種完滿成熟的境地的,恰恰相反,它們是齊頭並進的。在獲得他那樣年紀的理智的同時,也獲得了他的體質許可他享有的快樂和自由。如果致命的錯誤來毀掉我們在他身上所種的希望的花朵,我們也不至于為他的生命和為他的死而哭泣,我們哀傷的心情也不至于因為想到我們曾經使他遭受過痛苦而更加悲切;我們可以對自己說︰「至低限度,他是享受了他的童年的;我們沒有使他喪失大自然賦予他的任何東西。」這樣的兒童教育,實行起來是要遇到許多麻煩的,因為只有眼光深遠的人才懂得它的意義,而在一般庸俗的人看來,花這樣多心血培養起來的孩子不過是頑皮的兒童。一個教師考慮他自己的利益的時候比考慮他學生的利益的時候多;他所注意的,是怎樣證明他沒有浪費時間,證明別人給他的薪水他是受之無愧的;他把一套易于表現的本領教給他的學生,隨時都可以拿出來夸耀于人;他不管他教學生的東西是不是有用處,只要能顯示于人就行了。他要他的學生毫無分別和選擇地在腦子里亂七八糟地記住一大堆東西。在考試孩子的時候,老師就叫他把那些貨色擺出來。炫耀一番,而大家也就感到滿意,此後,他把他的東西收拾起來就走了。至于我的學生,可沒有這樣富裕;他沒有什麼可顯示的東西,他除他自己以外,沒有別的東西可以拿給人家看的。一個小孩或大人都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看透的。哪里去找一眼就能看出他獨特之點的觀察家呢?這樣的觀察家有固然是有的,不過是很少的;在成千上萬做父親的人當中,也許連一個也找不到的。問題問得太多了,誰都要感到厭煩的,尤其是小孩子是更要感到厭煩的。幾分鐘以後,他們的注意力就分散了,根本就不細心听你那些重三復四的問題,因此只是隨隨便便地回答罷了。這樣的考試方法是迂腐無用的;有時候無意中說出的一句話,往往比長篇大論更能表示他們的心情和思想;不過要注意他那句話是不是別人教他的或偶然踫巧說的。你自己必須要有很深刻的判斷能力,才能評價孩子的判斷能力。我曾經听到已故的海德爵士說,他的一個朋友在意大利呆了三年之後回來,想考一考他那個年紀只有九到十歲的兒子的學業。有一天傍晚,他同老師和孩子一起到一個空曠的地方去散步,那里有一些小學生在放風箏。父親邊走邊問他的兒子︰「風箏的影子在這里,風箏在哪里?」那個孩子連頭也不抬一下就立刻回答說︰「在大路的上空。」「不錯,」海德爵士說,「大路是在太陽和我們的中間。」那位父親听見這句話,就吻他的兒子,考完以後,也沒有說什麼話就走了。第二天,他送給老師一張錢票,在他的薪俸之外還給了他一筆年金。這位父親是多麼賢明!他的兒子是多麼有出息!那個問題正適合于用來問他那樣年紀的孩子︰他的回答雖然簡單,但是你可以從其中看出那個孩子的判斷是多麼準確!亞里士多德的學生也是這樣馴服那匹任何騎師都無法駕馭的名駒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愛彌兒最新章節 | 愛彌兒全文閱讀 | 愛彌兒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