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大革命 186 縛羅國(三)

作者 ︰ 碎葉城最後一個漢人

()縛羅國看上去顯得更加務實,沒有太多排場的東西,羅王召見的大廳,其實在中原看去,那不過是撿漏的大屋子罷了,外表卻是裝飾品,完全以實用為主體。大廳應該也是舉行朝會的場所,許多成排擺放的案幾都常年放置在兩側,後面的竹塊涼席鋪地,也許宴會也會在這里舉行。在上首,便能看見年老的羅王和分列左右的幾名重要人物,其中最為年輕的,便是帶領自己前來羅浮山的那位將軍。

羅王看上去更像是一名農夫,衣著樸素,除了頭上戴著的黃金制成得縛發王冠,身上的一件白色的玉牌,看不出有何貴氣,他皮膚粗糙,膚色有些黑,看來時常親自進行體力勞作。只有在他那滿是皺紋的臉上一雙瑞利而深邃的眼楮,才能真正將王者的氣度體現出來,讓人知道,他並不是鄉下的土財主。

「你真如你所說,是江東人。」羅王眯著一安靜問道,他仔細得打量著眼前的年青人。「江東不听楚令,等同一方諸侯?」

「這個自然,這些年楚王屢次興兵于北方諸國征戰,屢次敗北,死傷慘重,為興兵而不斷增收稅負,加重遙遠,民已經無法生活下去,我君起兵反王,是為了生存。我們補課能斗得國一個偌大的楚國,因此只能出此下策。」

「你這次來,有什麼目的?」在這之前,羅王肯定已經從他的兒子口中得到江東的一些情況。

「我君此次派我們渡海南來,是為了開拓商業航線,尋找可以作行商的對象。這次拜訪江畔的村落得知貴國。貴國作為一國,人口眾多,自然有希望能成為我們銷售商品的市場,因此前來覲見大王,目的很簡單,表達我們的善意,同時看看貴國有沒有什麼我們可以提供的商品。一言之,就是希望和貴國在未來實現商業往來。」

「我們羅族在此立國百年,很少喝周邊各族往來,你可知道是為什麼?」羅王問邗華。

「因為鄰國多是敵人。」

「不錯,這是一個理由。西面有楚庭,北面有干越,東面是閩越諸多部落,多以我為敵,我羅國遷徙到此時間比起楚挺和閩越諸部晚,比起干越早,因此原來的部落覺得我們是威脅,而干越新來,卻是因為我們四面樹敵,最好對付,想要奪我之地。四面樹敵,多戰事,自然交往甚少。」羅王笑盈盈得看著邗華︰「但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們從來沒有缺少過什麼,我們羅人在南方,冶銅,制器,產糧,醫藥,樣樣精通,都不用求助于他人,我羅國地大物博,人才甚多,所求之物,都能自給自足,因此,我們也並不需要和周邊來往,以我們優勢的出產來換取他部落劣質之物,反倒不美。」

羅王的眼中有些嘲諷︰「你一個小小的江東,又有什麼東西,能和我們交換?」

邗華笑了,笑得很開心。

羅王和眾人有些莫名其妙,而他的那個兒子,卻是一臉苦笑,表情甚是尷尬。

「你笑什麼?」羅王身旁的臣子問道。

邗華並不回答,向眾人問道︰「敢問大王,羅國又多少人口,多少軍隊?土地又有多大。」

「我羅國人口近十萬,可征用之兵近萬人!」回答者是羅王身旁的一名臣子,臉上有些傲慢,但他單薄的身軀讓他的傲慢顯得有些讓人感覺沒有力度。「之于國土有多大,你幾日橫穿我國,依然能夠知曉了吧。」

邗華笑道︰「如此,縛羅不可稱之為大國。」

眾人顏色有些變化,有些人看來,這是對羅國的蔑視,更有些卻是疑惑不解。

「當今天下,大國都在中原,有七國可以稱為大國,齊楚燕韓趙魏秦。就以最小的大國韓國而言,其國野之民總數近一百五萬人,最多的時候,帶甲之士有二十余萬。再說距離我們最近的楚國,有近五百萬之民,如今除卻我們江東的百萬人口,它也近四百萬之眾,可有六七十萬民夫可供于兵役。相比而言,羅國,不能稱之為大國。」

幾位大臣臉上都有震驚之色。

「吹吧,這怎麼可能,天下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國家!」生活在嶺南旮旯里的羅人,完全就是自大的夜郎國,對于中原的大國,根本就沒有想象力,難以想象的東西,人們總是會覺得不真實。

「大王可能對當今天下的形式有些陌生,我這里有付地圖可以供您有直觀的了解。」

羅王不知道地圖是什麼東西,但肯定作用不小。「拿來看看!」

邗華伸手到自己的懷里,取出那張姬雲所繪制的中國地圖。這張圖是姬雲在出發前給他的,地圖有一張報紙的東西,地圖上的標注根據實際知道的情況而詳略不同,上面有戰國各國大概的疆域位置和一些山脈河流,邗華以為這是船隊最寶貴的東西,一直把它揣在懷里,現在他已經把地圖的每個細節都琢磨透了,刻在了腦子里。

地圖放在羅王面前的案上,眾人都不自主得伸長脖子圍了上來,這里的人都是第一次見到地圖這種東西。

邗華用手在地上為眾人指點︰「深色的區域是為大海,起其他的顏色代表陸地,這一塊最大的土地靠南方,便是楚國,楚國地廣人稀,疆域遼闊,這里河流廣布,看這里是江水,這里是嫣地,當年羅國祖上就居住在這里,這里是江枝,然後向下,沿著江水到此就是汨羅將,如今這些地方,都是楚國月復地,人口眾多,曾經羅國就在這里待過,然後向下,這便是九嶷山,這里往下有五座山嶺,然後此處是嶺南,這里是大江入海之處,我們就是從這里登岸,到達貴國的,那麼貴國就在此處無疑。」

「怎麼沒有畫出我們羅國?」

「這是因為之前對羅國存在這里,並不知情,嶺南之地太過偏僻荒涼,中原人知之甚少啊。不過如今我們到過此地,日後自然會添上。」

「啊,想不到北方的國家如此之多,土地如此廣闊啊。」

「大家看,此處便是我們的江東,在江水入海之處,當年幾乎攻滅楚國的吳國就在此地,後來被于越所滅,三十年前為楚國所佔領,如今落到了我們的手中。這里有吳人七十余萬,加上我們遷徙而至的二十多萬人口,有近百萬人口。我們的南方,便是于越國,再向您便是甌越和閩越諸多部落。我的船隊從鎮江出發,從海上到達此處,順風直航海,也要半月的時間。」

邗華洋洋灑灑的介紹中,所有人的臉色都變了。第一次明吧了自己有多自大。其實他們從邗華介紹起羅人先祖生活的故地時起,就已經相信了他說的一切。

最終邗華停了下來,等待著羅王的反映。

羅王好像受到了打擊,有些疲憊。「說說你們有些什麼貨物吧?」繼續糾結國家大小的問題,會讓他更加沒面子。

「我們這次渡海而來,並不知道貴國在此,因此沒有準備什麼禮物,就從隨船的貨物中拿來一些東西作為禮物,希望大王能夠笑納。」邗華說禮物的事情,也同時表達兩個意思,一是即使你是小國家,我們不會看不起你,第二個意思,禮物很普通但能讓你知道我們有些什麼貨物。

二十多口箱子被抬了出來,打開箱子,所有的禮物都呈現在了眾人面前。結果箱子一打開,沒一樣東西都讓羅國的君臣們興趣盎然。

箱子里的東西,越看越讓人喜歡。

前面的的箱子里是雪白的精鹽,白色,細如粉末,有手指頭沾上一點點嘗一嘗,嘴里滿滿舒服的咸味,很純淨,沒有任何苦澀得味道。這個時代人們吃到的都是煮海鹽,煮鹽中雜質很多,結晶的鹽塊顆粒大小不一,也沒有經歷過處理,鹽里面帶有苦味,吃的多了回月復瀉。貴族一般使用上好的井鹽,但這種資源十分少,在嶺南根本就沒人見過。這麼好的鹽,羅國人從小到大都沒有吃過。

接下來是陶瓷。姬雲作為後世的人,知道許多這個時代尚且不存在的各種經典器型,茶杯,瓷盤,瓷瓶,很多結果是中國幾千年來人們審美長期考驗的形狀,加上瓷器本事光滑如絲綢質感,靚麗常新的外在特質,一呈現在眾人的眼前,就將他們所見過的所有器皿都比了下去。

接下來,一些事物,肉松和肉干,這其實是江東軍的伙食中最好的東西,肉松和肉干在干燥的環境下可以保存很長時間,本事加入了許多香料,味道很好聞,口感自然也很好,即使江東軍來說,這都不是天天能吃到的,屬于限量配給的東西。這里人會作嗎,不會。一個個都留下了哈喇子。

再看看後面的箱子,是農具,全都是鐵器,捏在手中就能很快明白這是好東西,首先是輕,它們都很薄,輕飄飄的,讓人都覺得不真實了,一個大臣用手去揩鐮刀刃,哧溜一下就是一道口子,血流不止,這可比青銅作的刀子強太多了。作為嶺南先進文明的代表,羅國也有冶鐵能力,但所冶煉的鐵,還根本先進不到哪里去,軸座農具幾乎不合用,只能制造一些器皿,還要小心使用,因為雜質都且難以冶煉,因此青銅更加主導但青銅產量也受到限制,因此在很多時候,羅人和嶺南諸多部落一樣,在農具上也會使用一些更加原始的工具,比如骨器和石器。大家知道好農具的意義,但在這個一切都必需先要保證軍隊的時代,多生產幾件青銅農具都是極大的奢侈浪費。這些農具,簡直就不是農具。有大臣嘟囔道,這簡直就是浪費,作兵器不更好嗎。這麼好的材料,去哪里找去啊。

但當後面的幾箱兵器出現在眼前的時候,所有人都不這麼想了。農具是使用熟鐵淬火產生表面鋼化而制作出來的東西主體是鐵,而兵器則是使用復雜的工序繁瑣一些的灌鋼法制造,有硬度有韌性,雖然大部分都是江東軍隊優選之後留下的殘次品,但在外面的市場上,誰還敢說這不是神器。

羅王拿起手中的刀,用力的向案幾一角劈砍下去,案幾一角產生一個齊齊的切開,因為用力過猛,刀子看入了下面的地板中。「好刀,真是好刀!」羅王臉上露出了陶醉的笑容。

一個滿是外患的羅國,最需要的是強軍,而強軍,最重要不是人,而是人手里有住夠的兵刃。而且越厲害的兵刃越好。羅王突然發現,如果打規模外購兵器,那麼他短時間里,將能讓自己的人迅速提升戰斗力,到時候想搶地盤的干越人,還是虎視眈眈的楚庭勢力,都會變成紙老虎。

「你們的禮物我很滿意,我們可以成為朋友。現在,我們就需要一批這樣的兵器。」羅王抑制不住自己的欣喜︰「如果可以我們現在就可以進行交易,我們這里的物產不少,需要些什麼,我們有的,都可以用來交換。」

邗華知道,縛羅國,基本上已經被搞定了。

接下來,很多問題彈起來就簡單多了,邗華告訴羅王,船上有一些武器,大概算下來各種各樣的兵器,至少能武裝一個千人隊。于是,對于羅國人而言,談合作比江東都要積極了。

對于江東所提出的要求,幾乎都是全盤答應下來。

于是,邗華在談判中為江東獲取了領事裁判權,還活得一塊許可的經商租用地,土地的位置就在後世香港的維多利亞港灣,當地的土地並不肥沃,而且大部分是轄區內的越人在居住,因此在羅人眼中,那整個一個荒地,對于港口概念都沒有,更不要說什麼深水港了。為了表示大方,能在後面的交易中博得更好的談價條件,還直接將附近海上的荒島送給了江東。在還未開始談生意前,江東已經獲得足夠多的好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國大革命最新章節 | 戰國大革命全文閱讀 | 戰國大革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