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大革命 187 楚庭

作者 ︰ 碎葉城最後一個漢人

()數日後,邗華終于回到了村子里,隨著他一同到來的,還有一千多名軍人,他們扛著江東軍所需要的貨物。當然,這只是一小部分。

縛婁國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能夠使得江東看得上眼的東西太少,選來選去,邗華只找到少數幾種可以用于交換的東西,糧食,黃金和水晶。但後兩者都是礦產,對于本地而言出產也很低,于是糧食被作為了主要的交換物品。而相比起兵器,這些糧食實在是太便宜了,一把兵器,它所換來的糧食就是本事重量的幾千倍。計算下來,一千多把兵器,所能獲得的糧食重量達到了數十萬擔。而這也算是縛羅國多年的積蓄了,除了糧食之外,黃金和水晶也有一部分。黃金是貴重金屬,作為天然貨幣,在北方已經開始流行,完全可以去別過變成實在的物質,也便于運輸。而水晶,則是重要的奢侈品,也是江東制造望遠鏡的重要材料。

如此之多的糧食根本無法裝上兩首船去,相比起這麼多的糧食,船顯得運力太小太小了。

于是乎,商下令發動全部士兵和村民制造木筏,準備將糧食運抵香港島上去。再那里儲藏起來,然後再作其他的打算。

在此次談判中,羅人很慷慨得將這一百多楚人送給了江東軍。這些人也就變成了既定的江東香港島移民。雖然大家很喜歡這里的田園生活,但現在已經不再屬于這里了,也便只有逆來順受得跟著新東家了,但所有人心里對此也很有些期待,到底新的生活會有多美好呢。

經過幾天的準備,大量的木筏在江東軍和羅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制作完成了。將十多天里越人遠遠不斷的糧食送上木筏之後,羅人得到了江東貨船里所有的各式兵器,幸福的合不攏嘴。而他們知道,在幫忙之後,在江東軍到達香港之後,這批木筏將會成為他們的利器。這是一筆意外之財。

香港在地圖上,是被姬雲做過標注的,因為某些特殊的原因,也因為這里有世界三大深水良港。江東獲得了此時尚未命名的兩座大島嶼和周圍的小島,已經可以算得上是有了落腳的地方。

兩座島嶼面積並不大,但對于不足五百人的隊伍而言,面積已經很大了。在大嶼山上還有以漁獵為生的越人,他們則被安排在楚人之前所在的村落,從漁民變成了農夫。

來到島上,鄧燕為首的村民其實並不怎麼樂意,在村落里生活雖然辛苦,但日子相對很安穩,種田的事情大家都十分熟悉。而到了這里,安全的問題很顯然是需要大家自己來考慮了,而且對于海上捕魚,他們算是門外漢。但即使再不滿意,又能如何,對于這一切,他們毫無主權可言。私自接洽陌生的外來者,已經觸犯了羅人的大忌,他們不可能被信任。

但很快很多日就開始拋棄了悲觀的念頭。到達香港島之後,雖然一切都從頭開始,但開始也其實是間很愉快的事情。江東軍用兵器所換取的糧食很多,因此米飯敞開供應,所有人都吃到了有生以來最飽的白米飯,而且是頓頓吃。江東的大船在海上轉一陣子,回來甲板上就是一堆魚,每天吃飯大家都能吃上魚肉,這種日子過去不敢想象。

在開始的幾天里,江東士兵們將自己的宿營帳篷留給村民使用,並且規定孕婦和孩子可以不參加勞動,一樣管飯。

能吃飽飯,大家的精神狀態都很好,干活也很賣力。其實對所有人而言,干活還是間是否愉快的事情,挖地基使用的是工兵鏟輕快靈活仿佛充滿了音樂感,拿在手中越用越有愛,伐木根本就不必要什麼斧頭,一把把鐵鋸兩個人輕松的拉來拉去就能將參天大樹放到,然後修建房屋更是快,一根根鐵釘子輕松將木板釘在一起。不過幾天,一個嶄新的家園就出現在了。

房屋有了大家可以擠一擠,然手隨著時間推移,房屋會修建更多,讓所有人都能有單獨的房屋居住。眾人落腳的地方就在後世的灣仔區。距離對岸的陸地不超過兩公里,隔著海峽能清晰得看見對面的一切。

兩座島嶼上野生動物倒是不少,不用江東軍說,這也成為了村民們的一大收入來源。而江東軍將幾口大鐵鍋送給了村民們,他們用來煮海鹽,比起這個事情流行的陶罐效率要高很多。而這,也使得對面的越人煮鹽業務徹底破產,因為村民們的海鹽煮得更快,而且還會進行一次雜質過濾,比起越人自己的鹽要好很多,因此聰明的越人覺得用魚肉和大米換取食鹽比起自己煮鹽更加劃算些。從楚人到達香港島的第一個禮拜起,這種煮鹽業務就開始興旺了起來。煮鹽使得對面的越人收益,他們購買而來的鹽擊敗了其他的對手,開始在珠江口東岸的縛婁國流行起來。

在村民們定居下後,江東的一艘船就使入了珠江口,而另外一艘船則不斷地在島嶼四周巡視,繪圖作記錄。既然這里會城江東的領土,自然要對他了如指掌。

就在香港島一片欣欣向榮的時候,商和邗華確在楚庭踫到了釘子。

珠江流域另外另個國家番禹和兜歡,他們和楚庭的名字緊緊聯系在一起。楚庭在後世的人們而言,就是廣州最早的名字,相傳在前887年時楚國派出使者前來這里,設置楚庭,對這里進行遙控管理。這很類似後來漢唐成立的西域或者北庭都護,但實際上楚國因為南嶺阻隔,根本就沒喲多少力量來加強這里的管理。而楚庭從來也並不重要,甚至可有可無,它的管理者也一直都以世襲為主。楚庭是一個近乎獨立的單位,他的生存來自于楚國的強盛威懾力,嶺南各國其實更像是小部落,只要有些理性,就不敢去踫一踫楚庭,因為大家知道惹不起。

楚挺能在周邊獲得擁戴,還有另外的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懂得籠絡人心,獲取自己該有的位置。楚庭的楚人以自己是純正的楚人自居,很少喝外來者通婚,他們在血統上保持很高的獨立性。這使得他的群體發展很緩慢,因此沒有呈現出強大的殖民力量,雖然他們到處時擁有著不凡的科技力量。楚庭人是嶺南最早的文明者,他們帶來了青銅冶煉技術和指套和漆器制作,在楚庭建立了自己的市場,而這個市場,就成為了嶺南臣服的部落所賴以生存的重要場所。長期對市場的依賴,使得周邊的許多部落自己的生產技術沒有絲毫進步,完全以商業交換來滿足自己的工具需要。楚庭真正控制番禹國和兜歡是因為商業的力量。

最近的幾年里,楚人大規模難逃,使得許多不利于楚庭的流言開始四處蔓延起來,這對于楚庭而言,並不好事情。因此楚庭為了維持楚國強大的影響,極力否認和排斥這些流民的身份,將之定義為楚國的賊人,因為楚國國泰民安在楚國混不下去了才來這種荒野之地討生活。不僅不收留,而且落井下石。也正是因為如此,到達此處的楚人,只能投靠和楚國有敵對關系的部落,比如縛羅國和和山越部落。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他們被有條件的接納。

正因為如此,在楚庭的言論中,郢城暴亂,江東君都是子虛烏有的事情,雖然他們自己比別人更加清楚。這個謊言之所以可以騙過很多人,原因有三點,一,交通閉塞,二,越人渡海作生意,也習慣于狐假虎威,說自己很強大,自然不會告訴南方的野人我們被江東欺負國,你可以趁火打劫,第三,對于嶺南諸多部落而言,這些都是遙遠的事情。

但謊言突然間遇到了極大的挑戰,因為一天,一首巨大的船只出現了在了楚庭的江畔碼前,楚庭的碼頭管理著帶著職業微笑走上前去迎接大客戶,卻被船上的將領告知,他們是江東君所派來的使者。來人的要求覲見楚庭庭長。

碼頭官吏心中驚恐不安,但他也是聰明人,發現對方不過一首船而已,于是立刻答應下來,希望江東軍在船上等候,自己前去匯報前情況。于是乎,他命令手下人監視好敵人的動向,自己以平生最快的速度奔赴楚庭長的官邸。

這艘船就是商和邗華乘坐的福船,在整個嶺南,此時根本間不大比之更大的船只。在整個碼頭上,周圍的小船堆里,讓他格外顯眼,這首福船出現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這里,不少人從岸上遠處的市場奔赴這里,來觀看這難得一見的奇觀。

眾人在看船,船上的眾人也在打量著碼頭和遠處的楚庭。

「這個地方看上去還真是不錯。」商嘆道︰「沒想到我們楚人在此居然已經有了這麼大的市場,你看那邊的人真多啊,看來我們要在這里賣什麼東西,都不用操心到處去找買家了。」

「我們還是楚人嗎?」邗華笑道。

「廢話,君上說過,楚是族名,也是國名,而國外的名字姓羋,可不姓楚。楚國是楚人的,我們現在還楚國的江東人,日後去郢城滅了楚王衣錦還鄉,楚國就是我們的了。」

「那里來了好多帶兵器的家伙。」

「我看見了,我們好歹是將東君的使者,必要的場面他總要準備的吧。」

「都有近千人了,你不決定有點多嗎?」邗華疑問道。

「這可是楚國第一次派船到這里,完全是給楚庭長臉,他難道會不熱心。」商不以為然。

邗華是邗國後裔,祖上更早是吳國人,他對吳人楚人的身份歸屬認同不強,也並不熱血,他只承認自己是江東人。在他看來,楚挺派出近千人的隊伍過來,不像是心懷善于。

「那就把戲演好,我們也要表現我們的威風。」邗華對商道︰「讓大家各就各位,把氣勢做出來吧。」

商表示贊同「你說的是,全體听令,所有人進入戰斗崗位,保持警戒姿態!」

一個時辰後,一千多名楚庭武裝出現在了碼頭上,並沒有擺出歡迎的隊列,而是嚴陣以待的樣子。

「船上乃是楚國的賊人流傳至此,眾將士听令,攻下此船,重重有賞,殺!」

還沒等周圍的看客和船上的人反應過來,底下一千多多名楚庭士卒已經喊「殺」聲四起,如潮水般向停靠在碼頭上的福船沖了過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國大革命最新章節 | 戰國大革命全文閱讀 | 戰國大革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