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燼阡墨 第十七章 【路遙天】

作者 ︰

天子天子,自然是天下最尊貴的人。

路遙天年少時,就已經將目光投注在聖和殿的最高處,那是只有天子才能登及的權勢巔峰。他小心的建立自己的勢力,做出儒雅的樣子去獲得當朝老臣的支持。文人喜好的厚德載物、禮賢下士他一樣沒少做。他會痛心兄弟相峙,會悲憫饑年流民,會誠勉直言上諫。他將自己的野心謹慎的隱藏起來,他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外戚,他只能夠靠自己。

現在,這一切如願以償,他的繼位甚至可以說得上眾望所歸,他是長子,先皇之後無所出,繼承大統名正言順。

這個王朝屬于他。

然,高處不勝寒,只有坐到那個位子上的人,才能體會到那種居高臨下的空曠。

路遙天冠禮未行便不得執政,先皇臨終點選了三位大臣輔政︰大將軍穆申、丞相南晉、皇叔路修寧。

十七歲的路遙天大權旁落,他的母妃早逝,外戚勢力早已被打壓的七零八落,由此,除了皇叔路修寧,這位年輕的帝王毫無所依。但對路修寧,路遙天也是不敢輕信——天家無親。

既然不能掌權,路遙天便娶了鎮守邊域的遠親單威王的女兒,再將太後懿指的柔妃封為四妃之首,大力扶植外戚,堪堪與將軍穆申、丞相南晉在朝堂的勢力相匹。這期間,路修寧則毫無動靜,端的是忠君信臣。

等到路遙天掌權時,外戚勢力過大,柔妃的父親敬國公拉攏了一批外臣,而朝堂則由南晉把持,穆申、單威王和路遙天各自掌控三分之一的軍權。路遙天所掌握的不過是各個城鎮的守軍以及皇城禁軍,而將軍穆申麾下的十萬大軍固守在珈梵,單威王的軍隊亦是戍守敕邪邊陲。

權臣勢大,外戚強勢,路遙天所面臨的家國天下早已不再是開國時的路家天下,其間的勢力錯雜讓初為人皇的路遙天甚為棘手。

恰是在這時,路遙天听聞南穆兩家結親一事。

強娶南姝不過是為了打破南穆兩家的結盟,至于穆君灼與南姝,則是這棋局中至關重要的棋子。若是南姝與穆君灼情比金堅,倉皇逃婚,那麼借著管教不嚴,欺君罔上就可削減二人手中的權利。但路遙天從未企圖借由此事將南穆二人的勢力土崩瓦解,南晉門下芸芸士學,輕率發落難以令人信服,而穆申手中的兵權則是路遙天最大的顧忌。何況,南穆之勢傾頹,必將使外戚獨大。帝王之道在于制衡,只有外戚與權臣相爭,那麼裁決的權利才會歸于皇帝。

這也就是路遙天緣何娶南姝為妃,區區南姝,便是這盤權利之爭至關重要的一步,也是路遙天苦心積慮謀劃的開端。寵愛南姝,將她捧上後|宮至高的地位,驅使南晉不得不與柔妃、安妃身後的外戚相斗,破壞南穆兩家結親,致使兩家相生嫌隙,軍政不得一合,而後,徐徐圖之。

可謂一石二鳥。

所以南姝于路遙天而言——勢在必得!

一個南姝,只有放在後|宮之中才能夠使帝王獲得最大的利益!

而今的大啟皇朝風雨欲來,敕邪秣兵厲馬、虎視眈眈,珈梵十年前一役元氣大傷暫且臣服,但仍需防備,東南各個地方近兩年天災不絕,生產無力,安逸也使得舉國奢靡之風盛行。表面的安穩現世不過是大啟盛世的延續,一旦難以維系,便是整個王朝的顛覆。對于天下,路遙天確是盡心竭力,但是正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現在的局面同樣非一日之寒,一代代的揮霍無度,加速了大啟的衰落,即使路遙天兢兢業業,也不過是杯水車薪,收效甚微。

路遙天的野心絕不在于固守祖宗基業,當天下盡在掌握之後,開疆擴土,建立不世功業就是這個年輕帝王的理想。他想要重現先祖的盛世繁華,想要四方臣服,這一切的實現就只有將整個王朝全部掌控,如臂指使。

南姝的存在使得所有的分化制衡有了切入點,路遙天的圖謀只有迎娶南姝一途方得達成,南姝只有身後牽扯的復雜勢力是路遙天所需要的,至于有關南姝的一切,路遙天都無心理會。

或許是,路遙天認為他會無心理會。

迎娶妃子,皇帝需要做的不過是下達旨意,然後在夜里吉時臨幸,第二天下旨封賞,如此而已。這個建立在謀劃之上的嫁娶,對于路遙天不過只是列入計劃的必經之途,情愛一事于他也僅只孕育子嗣,為帝王家開枝散葉。盡管後|宮稍嫌凋敝,但子嗣尚有余裕,更不論路遙天未過而立,往後必將有更多的妃嬪生育子嗣。

南姝,因為她身後交錯的勢力,則在一開始就失去了生育的權利。路遙天需要的是一個可以樹立在後|宮之中,引得各方爭斗不休的標靶,而不是一個妻子,一個女人。一個有了後嗣的權臣,將會是路遙天收權的最大阻礙。

路遙天未曾見過南姝,那天朝堂之上他與南晉約定婚嫁,過得幾日就有折子遞上來。

上書︰南晉ど女南姝,年方二八,溫淑賢靜,姿容妍麗,德行高潔,通熟詩書,幸蒙吾皇,天賜良緣。其母南夫人育有二女,當朝公主信平,遠嫁奎,繼修舊好……

一道折子絮絮說了許多,亦不過是為南夫人請旨封賞,路遙天一目十行看下來,批閱恩準。他對于南姝的印象也只停留在「溫淑賢靜」四個字上,在後|宮之中,當得起這四字的也只有最為受寵的柔妃寧氏。而南姝,一個罔顧皇命,私自出逃的女子,如何稱得上「溫淑賢靜」?

遣人迎了南姝入宮,特地許了入住德怡苑,以示恩寵。故意不去理會,想要借此瞧瞧後|宮妃嬪作何反映,也想看看這南姝如何應對。示威者有之、示好者亦有之,更牽連著朝中勢力蠢蠢欲動,幾位重臣多次暗示後|宮無主,應選賢良以固基業。不過是怕懼南姝厚蒙君寵,他日臨登後位,攪了別人苦心積慮的暗地謀劃而已,路遙天瞧著底下一眾大臣一臉為國為民的憂心忡忡,將這件事一再延後不提。

而南晉因為南姝入宮一事,有得有失,得于攀龍附鳳,與皇家結親,而與穆家借親結盟一事再無所望,失其臂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繁燼阡墨最新章節 | 繁燼阡墨全文閱讀 | 繁燼阡墨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