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二章北伐軍勝北洋軍蔣介石征繳群雄

作者 ︰ 金石聲

在民國時期,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今天是朋友,明天可能就是人敵人。今天是敵人,明天可能就是朋友。民國如此,看當今世界不也如此嗎?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後,直系打敗了張作霖,直系控制了北京政府,孫中山主動和張作霖聯合,張作霖曾送給孫中山十萬大洋,借給孫中山60萬大洋,關系可謂親密之極。

馮玉祥曾作為直系一員虎將和奉系殊死廝殺,可僅僅過了二年的1924年,馮玉祥從直系吳佩孚中破裂出來,和張作霖又成了好朋友,和張作霖一起打敗了直系吳佩孚,馮玉祥和張作霖握手的溫度還沒退哪,兩個人又反目成仇,張作霖又和昨天的敵人吳佩孚聯合起來打起了馮玉祥,昨天張作霖曾送給孫中山的國民黨人幾十萬大洋,可是剛過了幾天哪?國民黨人又要推翻在北京作江山的張作霖。

張作霖在北京大肆搜捕革命黨,革命黨遭受了重大損失。

當時的革命黨包括,國民黨和**。國民黨是1911年建黨,**是1921年建黨。

國民黨的創始人是孫中山,**的創始人是陳獨秀。

中國人受盡了帝國主義列強的欺負,以為這都是因為清廷鬧的,以為,推翻了清朝,中國人就能站起來了,可是沒想到。清朝雖推翻了,但是中國人不但沒站起來,反而罪孽更加加重了,軍閥年年打仗,使得百姓天天不得安生,每個軍閥都要找個靠山,每個列強在中國都要找一個代理人,軍閥們出賣主權,中國的主權喪失殆盡。中國人的處境更加困苦,情勢更加惡化。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積極向上,有自立于名族之林的決心。可中國老祖宗給中國人留下的孔孟之道斗不過列強們的堅船利炮,中國人對于自己幾千年的文明喪失了信心。年輕人們不斷探索救國之道,

這就出現了孫中山,孫中山推翻了清朝,成立了中華民國,本想驅除了韃虜就可復興中華,可韃虜推翻了,中國依舊,使中國另一部分年輕人對于孫中山的驅除韃虜復興中華又產生了懷疑,從而接納了馬克思主義。

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本來屬于戰勝國。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之一,參加了會議,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撤退外國駐在中國的軍隊和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義要求,但巴黎和會不顧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拒絕了中國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在4月30日,還是簽訂了《協約國和參戰國對德和約》,此消息傳到中國後,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代表,沖破軍警阻撓,雲集**,北京學生群情激憤上街游行,並且要求懲辦交通總長曹汝霖、幣制局總裁陸宗輿、駐日公使章宗祥,學生游行隊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並火燒曹宅,引發「火燒趙家樓」事件。從而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在這樣強大的壓力下,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的簽字儀式。

隨後,軍警鎮壓,逮捕了學生代表32人。

說起五四運動,還得提起陳獨秀,陳獨秀是五四運動的直接領導者,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接受了北洋政府大總統黎元洪的北大校長委任狀。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赴北大上任

蔡元培1月4日到北大上任,1月11日就呈請教育部聘任陳獨秀出任文科學長。當時的北大,被重新分為文、理、法三科,下面再分系;文科學長,相當于文學院院長。

蔡元培與陳獨秀,個性完全不同。陳獨秀鋒芒逼人,而蔡元培卻外圓內方,連疾言厲色都很少見。但是蔡元培看中陳獨秀的,是他的新銳和毅力。蔡是在翻閱了十余本《新青年》後決意聘他的,一旦下定決心,就一趟趟「親顧茅廬」。他去陳的住處拜訪陳時,因陳習慣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門口的一只小板凳上,等待著年齡小他一輪的陳獨秀醒來。

可陳獨秀對蔡元培之舉並為感到驚訝,因為他正在專心辦雜志,而雜志是在上海辦。但蔡的誠意和胸懷最終說服了陳獨秀,使他決定將《新青年》搬到北京來辦,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才有了後來以北京為中心的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在蔡元培引進了陳獨秀後,又引進了胡適進北大當教師。而胡適當時不過是個連博士學位還沒拿到的毛頭小伙子,後來,胡適在他的紀念文章里曾提到,如果沒有蔡元培,他的一生很可能會在一家二三流的報刊編輯生涯中度過。而胡適後來當到了北大校長,中國駐美大使……

據說在蔡元培當校長的北京大學里,既有講**的陳獨秀,又有講仁、義、禮、志、信,梳長辮子教儒學的老夫子,可謂百花齊放。

由于蔡元培把陳獨秀聘請到了北京大學,才使得他的理論更能夠讓中國許多青年認知,由于他到了北京大學,才能夠使他成為了五四的領導人,由于他到了北京大學,才使得他成為了中國**的創始人。1921年7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局書記,其後被選為第二、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第四、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從此後,在中國政治舞台上,就有了兩個大的政黨。一個是中國國民黨,一個是中國**。

張作霖視這兩大黨為洪水猛獸,在北京屠殺了**和國民黨的許多人士。

國民黨的創始人孫中山在1924年逝世後,蔣介石獲得了國民黨領導權,發動了四.一二大屠殺,從此,國共合作破裂,國共從此結下怨節,國民黨想消滅**,**想消滅國民黨。

為了統一全國,中國國民黨政治委員會決議籌組國民政府,于1925年7月1日在廣州正式成立,在張作霖吳佩孚的直魯聯軍和馮玉祥的國民軍在南口打得正酣時,1926年,國民革命軍攻克了湖南、湖北、江西和福建的主要城市,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佔領武漢三鎮。1927年,北伐軍攻克了上海與南京。

國民黨為了統一中國,采用遠交近攻的政策,他不但當初我為了打倒直系與張作霖合作,後來為了打倒張作霖又聯系了閻錫山。

閻錫山,一八八三年出生于一個地主兼商人家庭,九歲讀私塾,後跟隨父親閻書堂經商。一九○二年,十九歲的閻錫山考入山西武備學堂,三年後被清政府選送到日本東京振武學校留學,一九○四年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其間,閻結識了孫中山,曾參加同盟會,五年後畢業回國在山西民軍任職。辛亥革命後,閻先後出任山西都督,閻錫山善見風使舵,閻錫山因先擁護袁世凱、段祺瑞而確立了他在山西的權力和地位。閻錫山實際也是從清軍月兌胎出來的舊軍閥。閻錫山很有政治頭腦,他奉行有權能使鬼推磨的所謂人生哲學。所以在國內派系之間的斗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立于不敗之地。閻錫山一直蟄伏于山西這個米糧倉易守難攻的國中之國待機而發。

國共兩黨實現合作,籌劃進行北伐。國民黨極力爭取閻錫山,1925年,國共合作的國民黨山西省黨部在太原成立。而此時的張作霖也在威脅和拉攏閻錫山,閻錫山對北伐采取坐山觀虎斗的態度。北伐軍于1926年7月誓師後,直指湘鄂,摧枯拉朽,很快打垮了吳佩孚;接著又取得贛、閩、浙、皖、蘇的勝利,孫傳芳潰不成軍。大勢所趨,北伐直指奉張,已是指日可待。閻看到這一形勢,乃于1927年6月6日自任國民革命軍北方總司令,懸掛青天白日旗。國民黨受閻錫山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總司令之職。

1925年底,在張作霖,吳佩孚,張宗昌,閻錫山的大軍壓境下,馮玉祥假借出國考察下野,帶著妻兒取道蒙古訪問蘇聯。

光緒二十八年,袁世凱在保定創設北洋軍政司,開始大規模地編練新式陸軍。保定成為當時全國的陸軍訓練中心。東關外,兵營林立,軍旅陣陣,口號聲、腳步聲、軍號聲響徹雲天。馮玉祥,本是清政府後期成立的練軍淮軍里的一個副教習。淮軍彌漫著的頹廢陳腐之氣,讓馮玉祥十分沮喪,他得到了幾本袁世凱寫的練兵小冊子,大為贊嘆。在同伴帶動下,該年4月,馮玉祥轉投袁世凱門下,成為武衛右軍第三營左隊左哨六棚的一名正兵。憑借著才干、勤奮和不可遏制的進取心,這個大塊頭的年輕人很快月兌穎而出。他接連晉升,從副目、正目、哨長一直到隊官,並在所有的考試里名列第一。他成了軍官爭搶的人才和同伴們妒忌的對象,光緒三十年,馮玉祥所在的武衛右軍改編為北洋「第六鎮」,歸段祺瑞統制。標統,陸建章一眼看出這個年輕人的遠大前程,他把內佷女許配于馮,著力栽培他為自己的親信。憑借著精銳的「北洋六鎮」,袁世凱順利摘得辛亥革命的果子——中華民國大總統。陸建章任命馮玉祥為營長,令他招募、訓練新兵,這是馮玉祥一生創建自己軍隊的開始。1914年,袁世凱稱帝,馮玉祥的部隊被改編為第十六混成旅,他在7年間培養起一支絕對效忠于他的骨干力量。4年後,當段祺瑞試圖免去馮玉祥旅長一職,官兵聞訊大嘩,幾乎釀成一場兵變。段祺瑞只得請出陸建章來收拾僵局,不久,馮重新獲得對他部隊的指揮權。民國初年的政治紛亂,使得馮玉祥和他的軍隊走南闖北,一次一次地經受磨礪,並不斷地壯大。在北洋系的大小軍閥中,他開始聲名鵲起。

1926年9月15日,馮玉祥在國外看到了國內的形勢,馮玉祥一行于8月17日乘火車離開莫斯科動身回國,隨身攜帶了蘇聯大量援助,隨行的有**員劉伯堅、蘇聯顧問烏斯曼諾夫等人。9月3日,馮玉祥一行抵達庫倫。馮玉樣決心收拾殘局,重振旗鼓。

國民軍的流散部隊,听說馮玉祥回國,紛紛攜槍歸隊。馮玉祥于五原召集國民軍將領鹿鐘麟、宋哲元、方振武、弓富魁、何其鞏、石敬亭、孫岳、徐永昌等,以及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于右任開會,商討國民軍大計。決定成立國民軍聯軍,推舉馮玉祥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

9月17日,國民軍在五原城內舉行了誓師授旗典禮,馮玉祥宣布成立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部,並就任聯軍總司令。于右任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的身份授旗並監誓。參加典禮大會的有國民軍一、二、三、五、六各軍官兵萬余人。誓師會上還舉行了易旗儀式,將五色旗更換為青天白日旗。馮玉祥當場宣布︰為表明國民軍忠于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決心出師北伐,國民軍全體將士加入中國國民黨;並鄭重地向全國發出誓師宣言。

宣言中稱︰「玉祥本是一個武人,半生戎馬,未嘗學問。唯不自量,力圖救國,怎奈才識短淺,對于革命的方法不得要領,所以飄然下野,去國遠游,乃至走到蘇聯,看見世界革命,起了萬丈**。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受國外帝國主義與國內軍閥雙重壓迫,我們要解除這深切的痛苦,惟有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解除軍閥之壓迫。」會後,馮玉祥、于右任扛著紅旗,率領全體官兵在五原街上游行。

誓師大會後成立了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部,鹿鐘麟任總參長,何其鞏任秘書長,李興中任參謀處長,陳連富任副官處長,徐廷瑗任軍務處長,張吉鏞任軍法處長,張允榮任內防處長,薛篤弼任財政委員會委員長,石敬亭任政治部部長,劉伯堅任政治部副部長,聘請烏斯曼諾夫為政治軍事顧問。同時,選派政治工作人員分赴各軍,成立政治處。至月底,散駐各地的馮玉祥舊部來投者,已達6萬余人,國民軍準備重振軍威,向陝甘一帶進軍。這就是後來的國民革命軍第三方面軍。

李宗仁,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入廣西陸軍小學堂。1910年(清宣統二年)加入同盟會。1913年于廣西陸軍速成學校畢業,任南寧廣西將校講習所教官。一年後,該所停辦,返回桂林,應聘為省立模範小學高級班軍訓教官。1916年夏,投護**第6軍任排長,參加護國戰爭,後又參加護法戰爭,由排長遞升至營長。第6軍改稱為粵桂第1路邊防軍後,1921年6月升任統領。7月,從邊防軍中率千余人在粵桂邊境六萬大山自圖發展。不久,所部接受粵軍改編,任粵桂邊防軍第3路司令。1922年春,粵軍撤離廣西。5月,改所部為廣西自治軍第2路,自任總司令,積極擴大勢力範圍,先後控制廣西郁林(今玉林)、容縣等7個縣。1923年秋,所部改稱定桂軍,聯合黃紹竑、白崇禧之廣西討賊軍消滅盤踞潯江一帶的陸雲高部,佔據西江上游。

1924年5月,乘桂系軍閥陸榮廷與沈鴻英在桂林交戰之際,與廣西討賊軍采取聯沈攻陸,得手後再殲沈的策略,于6月殲陸榮廷部主力,進佔南寧。隨即兩軍合並組成定桂討賊聯軍,任總指揮。

11月,被孫中山任命為廣西省綏靖督辦公署督辦兼廣西陸軍第1軍軍長。1925年初發動討伐沈鴻英戰役。在粵軍李濟深部協同下先後佔領柳州、桂林等地。爾後,回師南寧,擊退假道廣西企圖進攻廣東的滇軍唐繼堯部。7月,統一廣西,成為新桂系首領。

1926年兩廣統一,桂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7軍,李宗仁任軍長。5月,派所部第8旅先期入湘,增援唐生智部。7月率部入湘參加北伐戰爭,會同第4、第8軍攻佔長沙等地。8月底,參與指揮第4、第7軍攻佔賀勝橋,直抵武昌城下。在第8軍攻克漢陽、漢口後率第7軍入贛,與其他各軍協同擊潰孫傳芳軍在贛主力。

1927年1月,任中路軍江左軍總指揮,率部沿長江東下。3月,攻佔安徽安慶。4月下旬,任國民黨軍第3路總指揮,指揮所部先後攻克蚌埠,徐州等地。8月,與何應欽部相策應擊敗孫傳芳軍,獲龍潭大捷。10月,南京國民黨政府西征討伐唐生智,任西征軍總指揮兼第3路軍總指揮,擊敗唐部,控制湖北、湖南。1928年3月,任武漢政治分會主席。5月,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指揮所部沿京漢鐵路(北京-漢口)北上。6月,進佔天津、北京等地。

1928年6月,張學良帶著奉軍跑回東北了,國民革命軍進入北京,國民政府在15日發表全國統一的宣言

1928年,國民黨北伐成功,北京的北洋政府失敗,國民黨取得了政權,把政府搬到了南京。

說國民黨統一了中國,也就是名義上統一了,北洋政府留下了大大小小的軍閥,這些軍閥還個行其事,面和心不和,國民黨總裁,蔣介石,想用武力逐個消滅,蔣介石想消滅這些軍閥,就發生了和軍閥之間大大小小的戰爭。

在北伐戰爭中,國民革命軍第l、第2、第3、第4集團軍都得到擴充,1928年底,全**隊總數達250萬人。蔣介石以北伐已經結束,需要裁減軍隊,減輕財政負擔為由,一九二八年七月,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在北京小湯山溫泉會商東北問題和裁兵問題,提出編遣方案,但其目的卻是要削弱別人,壯大自己,因而遭到反對。于是,蔣介石便采取逐個削弱的辦法,首先挖李宗仁第4集團軍的牆腳。

1927年8月,北伐軍打到長沙時,蔣介石曾主動提出與李宗仁拜把,蔣為兄,李為弟,「同心一德,生死系之」。剛過一年半,盟兄就要對盟弟動手。1929年初,蔣在湖南培植親信,想奪取桂系控制的湖南地盤,桂系發覺後,立即向湖南增派軍隊,雙方矛盾尖銳化。1929年3月26日,蔣指責桂系威脅中央,下令討伐,親率3個軍指向武漢。

1929年3月27日爆發的,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加深挖桂系牆角,4月1日,何鍵通電擁蔣,月兌離桂系。2日,桂系李明瑞、楊騰輝于前線倒戈,桂軍遂于3日晚放棄武漢,敗逃鄂西。5日,蔣介石命張發奎、朱紹良、夏斗寅率部追擊桂軍,同時又派人招撫桂軍主力將領胡宗鐸、陶鈞、夏威,21日,胡、陶、夏同時通電下野出洋,部隊听候改編,至此,桂系主力瓦解。5月5日,李宗仁在梧州通電組織「護黨救**」討蔣,由白崇禧、黃紹竑率軍分兩路進攻廣州。5月15日,何鍵軍克桂林,隨以主力協同粵軍夾擊梧州。6月2日,粵、湘軍聯合攻陷梧州。12日,蔣介石命李明瑞、楊騰輝兩師南下援粵圍攻桂軍,白崇禧、黃紹竑率軍力戰,屢遭敗績。24日,白、黃敗逃越南。1929年6月,李宗仁通電下野,與白崇禧先後逃往香港,蔣桂戰爭結束。

桂系兵敗後李、白,出走香港。11月,李宗仁返回廣西,任護黨救**總司令。1930年3月,與閻錫山、馮玉祥聯合反對蔣介石,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兼第1方面軍總司令。5月,蔣馮閻戰爭爆發,揮軍入湘,策應馮、閻。

1929年5月中旬,馮玉祥在陝西華**署反蔣軍事行動,蔣、馮第一次軍事沖突開始。蔣、馮軍事沖突起因于山東事件。

3月,日本與南京政府簽訂撤出濟南的協議,按協議,濟南應由負責山東防務的西北軍接收,而蔣介石則急令西北軍不許接收濟南,並通知日方,由中央軍接收濟南。蔣、馮矛盾激化。蔣欲解決馮部,馮亦決計反蔣。

5月16日,西北軍將領發出反蔣通電,推馮玉祥為「護黨救**西北路總司令」,並開始軍事行動。17日,國民政府通電,指斥馮玉祥,隨即下達討伐令。蔣還委任唐生智為討逆軍第五路總司令,拉唐反馮。19日,馮玉祥在陝西華陰召開軍事會議部署反蔣,5月22日,馮玉祥軍將領韓復 、石友三通電擁蔣。

蔣桂戰爭中,韓復 曾奉命率西北軍一部參加進攻武漢。蔣介石佔領武漢後,召韓復 ,當面許韓任河南省主席,贈以數十萬元巨款,使韓投蔣。蔣又派人給襄樊的石友三送幾十萬元,石友三立即表示願意听從蔣指揮。蔣桂戰爭結束後,韓復 將其舊部從陝州拉到洛陽。韓、石兩人和蔣介石親近後,蔣介石為嘉獎他們,分別任命二人為河南、安徽省主席,並獎勵500萬元作經費。韓、石半路撤腿,導致了馮玉祥在與蔣沖突中失敗。

23日,國民黨中央下令革除馮玉祥的一切職務,永遠開除黨籍。馮面對蔣的強大壓力,于27日發表下野通電,蔣、馮軍事沖突結束。

1930年1月13日,前往鄭州參加軍事會議並準備履行國民黨軍副總司令就職儀式的閻錫山在得知蔣介石命令河南省政府主席韓復 逮捕自己的密令後,連夜逃回山西太原,並決定倒蔣

1930年4月,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建立同盟,,與蔣介石在河南、山東、湖南等省進行了大規模戰爭。遂,「中原大戰」開始。

1930年2月閻通電要蔣下野。3月15日,原第2、第3、第4集團軍50余名將領聯名通電討蔣,並推舉閻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馮、李和張學良為副總司令,劉驥為總參謀長。4月1日,閻、馮、李分別通電就職,張則保持沉默。接著,閻、馮、李、石(友三)、樊(鐘秀)等部共約60萬人組成5個方面軍,分別集結于許昌、鄭州、新鄉、順德(今河北邢台)、衡水、歸德(今河南商丘)、全縣(今廣西全州)等地,企圖在河南境內隴海鐵路(蘭州-連雲港)、平漢鐵路(今北京-漢口)沿線取攻勢防御,在津浦鐵路(天津-浦口)沿線和湖南取攻勢,得手後與蔣軍決戰,徹底消滅蔣軍,推翻南京政府。蔣介石對這場戰爭早有準備,先後調集約70萬人組成4個軍團和4個路軍,分別集結于禹城、徐州、碭山、宿縣(今宿州)、漯河、武漢、萍鄉、衡陽、廣州等地,企圖以一部兵力于津浦鐵路沿線先取守勢,集中主力于隴海、平漢鐵路沿線,先發制人,奪取聯系各戰場的交通戰略要地歸德、許昌,與閻、馮軍主力決戰;以武漢行營主任何應欽指揮的部隊圍殲李軍。4月5日,蔣下達討閻令。

平漢路戰場馮玉祥軍(第2方面軍共6個路軍)約30萬人,3月開始出荊紫關、潼關向河南進軍,4月底進至魯山、臨潁、禹縣、鄭州等地,擬先以一部兵力協同駐許昌的第8方面軍9個師組織防御,爾後向武漢發動攻勢。蔣介石為解除平漢路馮軍的威脅,令第3軍團13個師組成左中右三路,于5月11∼20日,分別從淮陽、南陽、確山等地,由東、西和正面北攻新鄭、許昌、魯山失利,雙方形成對峙。5月下旬至****,第3軍團在飛機配合下,不斷猛攻許昌,第8方面軍總司令樊鐘秀被炸死,其守城部隊出現慌亂。馮玉祥及時調整部署,增派兵力,指揮第4、第5、第6路軍和第8方面軍,從正面和兩翼向第3軍團實施反擊,戰至12日,第3軍團向豫南潰退,馮軍跟蹤追至郾城、漯河。此時,隴海路戰場的閻、馮軍受到蔣軍猛烈攻擊,馮有後顧之憂,遂停止平漢路的攻勢,雙方轉入對峙。

湖南戰場5月中旬,李宗仁指揮第1方面軍(又稱桂張聯軍)共13個師3萬余人,由廣西全縣北指武漢。5月27日,攻佔衡陽;蔣軍第4路軍北撤長沙。當天,蔣令第8路軍3個師由粵、桂北上,斷李軍退路。武漢行營主任何應欽調整部署,以第13師固守岳陽,以3個團入湘支援第4路軍,以第6路軍等編為3個梯團置于武漢近郊和萍鄉,阻李軍北進。6月4∼8日,李軍攻佔長沙、岳陽,進至湖北蒲圻縣的趙李橋後,由于平漢路馮軍停止向武漢進攻,更主要是因蔣軍第8路軍9日佔領衡陽,退路被切斷,月復背受敵,遂向長沙撤退。蔣軍第4路軍和部分海軍乘機進攻長沙。15日李軍向醴陵、攸縣、瀏陽撤退。29日∼7月1日,為奪回衡陽與第8路軍進行激戰,因傷亡慘重敗回全州。

隴海路戰場為奪取戰略要地歸德,蔣軍第2軍團12個師,于5月12日開始由山東曹縣向歸德閻軍發起攻擊,至19日佔領歸德、亳縣(今安徽亳州)。閻軍第6路軍3個師投蔣。第5路軍撤退至河南柘城。20∼24日,第2軍團繼續西進,攻佔了寧陵、民權、睢縣等地。此時,馮玉祥指揮所部第1路軍至第4路軍和閻軍約9個師的兵力,由正面和兩翼突然實施反擊,擊敵側背,迂回敵後,從而打破了蔣軍的攻勢。蔣軍敗退定陶、曹縣、歸德。6∼7月,兩軍以寧陵地區為中心展開拉鋸戰。8月4日起,因津浦路的閻軍受到蔣軍重兵壓迫,馮應閻錫山要求,指揮所部及第4方面軍一部向徐州側擊。蔣軍以7個師于蘭封(今河南蘭考)、太康、柘城、歸德間組織防御。馮軍以近戰、夜戰、迂回、滲透等戰法實施攻擊,蔣軍頑強抗擊,爭奪激烈。蔣軍雖傷亡慘重,飛機被毀十余架,但馮軍攻勢未達預期目的,22日後雙方形成對峙。

津浦路戰場5月7∼26日,石友三指揮第4方面軍4萬余人由河南新鄉東渡黃河,佔領考城(今堌陽)、東明(屬山東),企圖協同第3方面軍攻取濟南、徐州。蔣軍第1軍團和預備軍團各一部,分由濟寧、曹縣奪佔考城、東明。第4方面軍適時反擊得手,再次控制該地,為第3方面軍開進創造了條件。27日,閻錫山指揮第3方面軍約20萬人,以第1、第3路軍等由河北館陶,以第2、第4路軍及總預備隊沿津浦鐵路正面,分向山東東阿(今東阿鎮)、齊河(今舊齊河)進擊,準備合擊濟南。蔣軍第1軍團、預備軍團大部撤退濟南等地,一部于6月3日被驅往黃河南岸。閻軍行動遲緩,至25日,其第2、第4路軍等始佔領濟南。蔣軍第1軍團、預備軍團分別向膠東、魯南撤退。閻軍分途追擊。27日至7月上旬,閻軍第1、第3路軍、總預備隊攻佔泰安、曲阜,並一度攻擊兗州。至7月下旬,津浦路戰場的主動權在閻軍一方。但閻為保存實力,停止進攻,撤退至寧陽、新泰一線轉入防守;第4方面軍又消極避戰,失去了會師徐州的戰機。此時,蔣軍已擊敗入湘的桂張聯軍,平漢、隴海路戰場又處于相持狀態,蔣遂從湖南、平漢、隴海路戰場抽調兵力,組成左中右三路向津浦路的閻軍發動反攻。閻軍節節敗退,至8月4日,蔣軍攻佔新泰、寧陽、汶上等地。11日攻擊泰安,雙方激戰五晝夜,閻軍傷亡慘重而敗退。15日蔣軍佔領濟南。閻軍余部由山東向河北撤退,蔣軍跟蹤追擊,佔領德州後停止前進。

戰爭結局津浦路戰場閻軍失濟南,使戰局迅速向有利于蔣軍方面轉化。8月底蔣軍調整部署,集中兵力于平漢、隴海路戰場。9月初開始進攻馮軍。

此時,馮軍士兵因生活苦,斗志低落,在1929年,韓復 、石友三,只是擁蔣還沒徹底倒向蔣,到了中原大戰後期,徹底的倒向了蔣,不但他們倒向了蔣就連當時西北軍很重要的將領都被蔣介石拉攏收買了過去。

中原大戰開始,韓復 與馮玉祥暗中聯系,大有反蔣投馮之意,蔣介石感到情況危急,趁著在徐州召開軍事會議,宋美齡與蔣介石聯袂北上,馬上同前來打探動靜的韓復 單獨會面。

在拉攏韓復 的過程中,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起了很大作用,韓復 說︰「馮先生好比是我的親生父母,委員長和夫人好比是我的再生父母,我不能幫著馮先生打委員長,也不能幫著委員長打馮先生。我本來主張和平,反對打仗。現在看在夫人的面子上,我听委員長的。不過,請夫人跟委員長說說,體諒我的苦衷,就讓我去打閻老西那個王八蛋吧!」宋美齡連連點頭,表示一定向蔣介石轉達他的心情。旋即,徐州軍事會議如期舉行,會上,蔣介石在進行軍事部署時,果然把韓復 的第一軍團調往山東,從正面去阻擊閻錫山的進攻。

18日,原來處于中立的張學良通電擁蔣,出兵入關2個軍,隨即佔領平、津和石家莊,閻軍退回山西,致使平漢、隴海路的馮軍處境孤立,在蔣軍進攻面前節節敗退。至10月底,蔣軍先後佔領河南臨潁、許昌、洛陽、開封、鄭州、新鄭,繼而佔領陝西潼關、西安。馮軍第2、第3路軍投蔣,殘部退入晉東南等地。11月4日,閻錫山、馮玉祥通電下野,部隊由張學良出面收編。

而倒向蔣的人最終都沒得到好結果,韓復 ,後來蔣介石被槍斃,張學良被監禁幾乎終生。蔣介石是不講交情的,是利用主義,用時許與高官侯爵,用過了,就豬狗不如了。

人說蔣介石是面露殺機;閻錫山工于心計,不露聲色;而馮玉祥是喜行于色,怒行于色,多變。當閻錫山跟蔣介石談到馮玉祥時說︰「請你翻開歷史看看,哪個人沒有吃過馮的虧?曹錕多器重馮玉祥啊!他卻把他送進了監獄」曹錕也確實非常器重馮玉祥,曹錕曾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馮玉祥。

而馮玉祥的追隨者們卻這樣說︰「先生思想進步,不墨守成規。」

中原大戰歷時7個月,雙方投入兵力110多萬,波及二十多個省,官兵傷亡30萬余人,耗資巨大,給中原百姓的生命與財產造成嚴重損失,是民國以來最慘重的一次內戰。

**領導的工農紅軍趁軍閥混戰之機在江西發展起來。

1930年10月,中原大戰以蔣介石一方的基本勝利而告終。蔣介石騰開了手,10月,江西省政府主席兼國民革命軍第九路軍司令魯滌平出任圍剿軍總司令,張輝瓚任總指揮,集中十一個師及三個旅約10萬人向位于贛南的中央蘇區發起進攻。第一、二、三、四,圍剿都失敗了,又發動了第五次圍剿,1933年5月蔣介石開始第五次圍剿,中國**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于1934年10月開始了長征,1935年10月到達陝北。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和國民黨聯合起來抗戰,經過八年,日本投降了,**和國民黨又打了三年。

蔣介石在和中國所有的軍閥斗爭中都取得了勝利,他為何能取得勝利,就是因為他在軍事不支的情況下,他用金錢收買,分化瓦解的辦法。他曾說過︰「只要人們要官要錢,我就有辦法。」而**不吃這一套

蔣介石把中國境內的大小帶兵的都打敗了,就沒打過**,國民黨和**打了三年,**把國民黨打跑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結束了軍閥混戰的歷史。

從此後國家不打仗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