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三章一朝天子一朝臣民國縣長李金剛

作者 ︰ 金石聲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多少年來老人傳下來的話兒。1911年10月10日為中華民國的誕生日,實際此時清朝皇帝還在,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才宣布退位。

清朝皇帝退位了,清朝的官兒們也跟著一窩風似的下台了。直隸省宣化府延慶州降級,變成了延慶縣。中國的總頭兒滿族的宣統皇帝下了台,換上了漢族的袁世凱大總統。那麼跟袁世凱沾上邊兒的,都飛黃騰達了。

天津有個多年閑居在家的秀才「李金剛」听說袁世凱當了大總統,通過關系找到袁世凱,想謀個官作,這袁世凱听說「李金剛」是天津人,就來了精神神兒,問李金剛家住離「小站」多遠,李金剛言︰「我家就是小站的。」

「當年我在小站練兵,你可知曉?」

「總統小站練兵世人皆知,如雷貫耳,我自然也知曉,營里的操練之聲我在家能听得真真的,可惜當時我小,听著營里操練,我們幾個孩子,拿著棍棒在村里也跟著‘操練’如果我那時夠歲數,也許我現在就是總統麾下的一名將士了。」

袁世凱越听越高興,模了模前腦門言道「你有何學歷啊?」「不敢滿總統,小的只謀得了個前清的秀才。」

「是真秀才還是假秀才啊?」

李金剛瞠目結舌不知所措,引薦李金剛的介紹人回首對李金剛言道︰「總統問你的意思是,你的秀才頭餃是捐的,還是真才實學考上去的。」

「回總統話,是考上去的。」

「好啊,比我強,我在前清,還沒有秀才頭餃哪!不過這秀才頭餃也太小了點兒,委派你個大官,恐不伏眾,你就去當個縣知事吧。有了好的政績再升遷,中華民國,百廢待興,正是缺人之際,年輕人,好好干,前途是大大的有啊!」

于是這李金剛,就被委派到了原來的延慶州,現在的延慶縣當了縣知事。

臨從家里上任之時,李金剛是大宴賓朋,李金剛,原來那些好的厚的,沾得上邊的,沾不上邊的都來了。李金剛在酒席宴上,當然得說幾句話,言道「三老四少,哥們爺們,在下托中華民國大總統的福,此次到直隸省延慶縣任縣知事,以後有用得著兄弟的地方,到延慶去找我,我必盡力,願為諸位效犬馬之勞。」

李金剛1913年,到延慶縣上任半年,一天,在大堂之上正與秘書閑話,有人來報︰「報告縣知事,衙門口外有二位人物,要求見縣知事。」

「是何人?」

「他們說是天津縣知事老家來的︰」

縣知事向坐在一旁的秘書努了努嘴言道:「有勞秘書到門口問個清楚。」秘書出去一會兒回來,言道︰「門口來的一個是您的表弟,一個是他的朋友。」

「好,你去讓他們進來吧。」

,一會兒,秘書領了倆人進來,都有三十幾歲,穿著長袍,戴著禮帽,白淨面皮,一看就知道沒受過風吃雨打。

頭前走的是李金剛表弟,後邊跟著一個陌生人,李金剛表弟看到李金剛,言道︰「真是侯門深似海啊!傳來傳去,才讓我們進來。」「李金剛言道︰「你以為這是在咱們老家呀?不用通稟推門就進?這是衙門,衙門就應該有衙門的規矩!我問你,我這兒好找吧?」

「還算好找,我們從天津坐上火車,在北京倒了回車,在康莊下火車,雇了個轎車子,這不就到了你們衙門了嗎。」

李金剛問道︰「這位是誰?」表弟回道︰「這是我的一個至交,多少年的哥們啦!我說到延慶看你,他說沒來過延慶,他也就跟我一道兒來了。」

這朋友給李金剛深鞠一躬,言道︰「這想必就是李大人了。」李金剛言道︰「民國了,不講大人小人啦,當官的是人民公僕。」這朋友言道︰「可我怎麼著也不能直呼其名啊?」

「那倒也是,我看這麼著吧,既然你是我表弟的至交,我表弟叫我哥哥,你也叫我哥哥吧。」

那天津來的朋友巴不得這樣,言道︰「那我就攀大了?」

「沒有什麼,咱們又都是天津人,這麼稱呼倒方便,我也不當你公僕了,也不當你大人了,咱們就扯平了。」

表弟言道︰「我們今天可不走了。」

「大老遠來的,豈能讓你們走,我這還有公事,你們就到後邊歇息去吧。」

秘書把二位帶入縣衙後宅歇息。

這天,衙門沒有太多公事,秘書跟縣知事說︰「您家里來戚,您就早一點下班吧,我在這兒多盯一會兒,如果有緊要事,我再去後宅找您。」

如此,縣知事也就由人勸下班了。

縣知事來到後宅,和表弟與那朋友分賓主坐了。那來的朋友從懷里拿出極精致的一個小盒,言道︰「大老遠的來躁擾哥哥,也沒有什麼補償的,給哥哥拿來一塊懷表,也不知哥哥是否喜歡?」

縣知事還來不及思想,那朋友已把懷表送到縣知事眼前的桌子上。懷表殼子金光燦燦奪人眼目,看那殼子上還有幾個洋字碼子,縣知事愕然,言道︰「這是為何?萬萬使不得!」

那朋友言道︰「這東西不是我買的,我們家開著鐘表鋪,隨手拿來一個供哥哥玩耍,萬望哥哥不要蒼我臉。」

「就是你家開著鐘表鋪,那鐘表也不是大風踅來的,來就來了,非要花錢!

雖然這李金剛嘴里說這樣埋怨的話,但看這隨表弟一塊兒來的朋友,出手大方,心里不免增加了幾份愛惜之情,言道︰「跟這兒多住幾日吧,不要著急走。」

「是的,我們是要跟這多住幾天哪!他家還開著火柴公司,原來木材都是從東北進,听我說您在這里當了縣知事,他這次來還想考察一下咱們延慶有沒有森林資源,如果有,就不上東北采購木材去了。」

李金剛言道︰「我來這里時間淺,這方面還這不知道,要說啊,這延慶北面全是大山,不應該沒有樹啊,等明天上班,我問問秘書就清楚了。

第二天上班,別的事是什麼也沒辦,李金剛張嘴第一句就問秘書,咱們延慶地面有沒有大樹林子啊?這句話把秘書問得丈二和尚模不著了頭腦,怔了一怔

言道︰「您要大樹林子干嗎呀?是觀賞還是納涼?」

「我不觀賞也不納涼,我是要把樹放嘍。」

「啊?把樹放嘍?敢問縣知事大人,那樹一沒招您二沒惹您,您放它有何用?再說,自古都要求植樹造林,沒有上了任的縣官就要放樹的?」

「自然我不是無端去放它,你知道昨天來的我的那表弟,和他的那個朋友吧?我表弟的那個朋友是天津火柴公司的,他想在咱們延慶找一找森林資源,如果咱們延慶有森林,他就不到東北去拉木材了,我想這也是好事,即給咱們縣增加了收入,又支援了咱們民族工商業,這不一舉兩得,

「啊!是這麼回事!」秘書點了點頭。秘書略一沉思,言道︰「離咱們延慶縣城西北三十里地有座大山叫松山,那里人跡罕至,針葉,闊葉,各種樹木遮天蔽日,清朝嘉慶年間,對那地方有「松柏蔥翠,黛色橫天」的碑文記載。」

「真有這樣的所在呀?」

「當然有,可有一樣,,道兒可不好走啊!」

「那咱們就不用管了,前門大街好走,可沒有那麼多大樹啊!」

李金剛喜不自盡,立刻把表弟和他那朋友叫進縣衙大堂,把秘書告訴他的話如實告知,表弟和那朋友自也是高興非常。那朋友跟李金剛說︰「那就有勞大哥派個人帶我們到那松山去一趟吧。」

「好,陳秘書,有勞你帶我這兩個兄弟去一趟松山吧。」

于是乎,陳秘書帶著這哥倆出了縣衙,一直往東,出了東門,在東門外雇了三頭毛驢,一人騎了一頭毛驢,直奔松山而去。到得松山腳下,太陽已經擦山,找店住店,在小店住了一宿無話。

第二天,當地找了一個向導,夠奔大山,進了大山,道路越走越窄,山坡之上已有稀稀拉拉樹木,及至爬上一座山梁,往北一看,漫山片野,黑壓壓烏森森皆覆蓋著參天大樹,天津來的哥們,哈哈一笑言道︰「京師亦有這樣寶藏,何必舍近求遠!」

秘書言道︰「這里行否?」

「自然是個好的所在!」

「這樣的道路,如何往下運輸?」

「這你就不用發愁了,這里,離天津還多遠啊?而且康莊還有火車,比上東北拉木材可省事多了。」

秘書一行三人從松山打「馬」而回,向李金剛匯報,李金剛听說天津朋友選中了松山這個所在,自然也是大喜,言道︰「這里是咱的一畝三分地,咱說了算,這里假如有事,有哥哥給你兜著,你就放心大膽的干吧,」

大堂之上有許多不方便之處,到了傍晚,天津的朋友,又拽了李金剛表弟,到李金剛居室造訪,天津朋友跟李金剛言道︰「以後咱就常來常往了,我在延慶公事,會時常躁擾大哥,我這兒有一點兒小意思,萬望哥哥笑納。」說著從懷里拿出了一張銀票遞與李金剛。」李金剛連連推卻,天津朋友言道︰「大哥不要見外,這是您應該拿的,以後咱們見了效益,這里邊還會有您那一份哪,您如果不拿這一份兒,我跟這里干著也不踏實,如您願意讓我跟這里干,您還是把這一點小意思收下吧!」

話說到這份上,李金剛言道︰「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與地方也有好處,這是我應該支持的事,你卻非要這麼多禮,好吧,我就先收下替你保管著,你用時再到我這里來拿,你的事我也不懂,你就大膽的去干吧,有需要我出面時我再出面」

有了縣知事一句話,自然萬事就可放開手大膽的去干了。

天津來的朋友,在松山的山溝口,壘砌了牆,了大門,門口掛了大牌子,牌子上白底黑字寫著「天津火柴公司松山木材廠」

松山木材廠,在五里鄉村,招民工開山修路,有錢能使鬼推磨,兩月有余,路修到了山梁之上,這些民工願意留下的就跟著伐木,運輸,木材需用馬車運到康莊火車站,再從康莊裝火車運到天津,天津火柴公司在這里伐木,比跟東北買木材省了不少錢,松山附近的百姓,有了打工的處所,確實也得到一些實惠。

可那松山,可背了姓了,長了多少年的參天大樹,頃刻間被撂倒了,天津火柴公司的老板看了並不心疼,他剌哪兒的樹也是剌,他心疼的就是錢,哪兒的樹省錢他剌哪兒的。李金剛也不心疼,他跟這當幾年官兒,過幾年還不定再上哪去哪?

離松山不遠有個下營村,村中有個頭面人物,叫袁湛恩,深謀遠慮,他看著那幾摟奘的大樹,源源不斷的被拉走,異常心疼,想到,照他們這麼折騰,幾年之內還不把山伐個溜溜光,村子啊,山哪,有點兒樹,才顯著有油性,有風水,如果沒了樹,這村子也好,這山也好,就顯得沒大看頭兒嘍!他又去找馬莊村一個摯友王珍,倆人一商量,覺得這事非同小可,不能等閑視之,可這事仨倆人也驚不動,他們一鼓動,又一串聯,聯系了延慶縣城西,四十八個村子的村民,拿起橛頭,三尺,鐮刀,斧子,到嵩山天津火柴公司拼命,阻止天津火柴公司往走運輸木材。

四十八村,村民,人多勢重,天津火柴公司,只得停止了往走運輸木材,說盡好話,把四十八村,村民糊弄走了。

天津火柴公司當然不能就此罷休,連夜去延慶城里,找縣知事李金剛,李金剛心里想道,「真是啊!磕瓜子磕出來一個臭蟲,難道我一縣之長,有國家作靠山,剌幾棵破樹,還得經過草民批準?難到我還治不了幾個草民?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對秘書言道︰「傳我的命令,請下營村民袁湛恩與馬莊村民王珍到縣衙議事。」

沒有半日,把那袁湛恩與王珍傳到,李金剛親自接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言道︰「民國政府發展國民經濟,獎勵工商,使國家昌盛,再不受洋人欺負,凡是國人都應該支持,不應該掣肘,你二位都是深明大義之人,更應該支持本縣知事工作,使民國復興有望。」

那袁湛恩言道︰「大人所說之事小人一概不懂,小人只知道,我們祖祖輩輩看著那樹,可大人勾搭外來之人把樹伐了,眨眼之間,那綠油油的大山就要變成荒山禿嶺,破了我們四十八村的風水,,我們四十八村的村民就要背姓。」

李金剛言道︰「民國了,已經不講風水了,風水那一套是迷信了,我看這麼著吧,你們二位是極義氣又是極忠義之人,你們帶頭破除這個迷信,你們二位我作主就到天津火柴公司去上班,說是上班,你們也不用干活兒,只到那里轉轉就行啦,工錢嗎好說!」

那王珍言道︰「我們是四十八村,村民代表,只負責和縣知事談關于停伐松山林木之事,其它之事,我們無權也無有理由談判。」

李金剛不免噌的火起,心里暗忖,「這要是在大清國的時候,你們得跪著跟我說話,現在是民國了,讓你們坐著和本老爺平起平坐說話了,你們不知珍重,卻得村進尺,羊上樹,越說越來勁,真是啊!刁民啊!就是刁民!不給他點兒顏色看看,你們也不知道馬王爺三只眼!」隨後大聲喝道︰「來人哪!把這兩個大膽刁民綁了押入牢房,听候發落。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