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七章一家人哭哭啼啼祭奠亡人靈魂去

作者 ︰ 金石聲

劉相公夜里給郝先生守靈,第二天,天還沒亮,張羅人已經陸續來到了。綠色小說廚子捅開火,弄點簡單飯菜擺上,讓家里人和張羅人吃上早飯,然後,先生的親人們又開始哭和燒紙了。

太陽已經升高,吊孝的人絡繹不絕,凡是女人前來吊孝的,一進村就哭上了,一直哭到家門口,「看門狗」看到吊孝的來了,就吹打起來,主家听到鑼鼓聲,知道有吊孝的來了,迎了出來。然後是雙方個說個該說的客套話。

來的親戚朋友越來越多,正式開席了,夠三桌開三桌,夠兩桌開兩桌,流水兒的席,人隨來隨走,隨走隨來。

劉相公岳父是先生,家里又有幾十畝地,在村子里也是足不愣兒的主,席面豐盛,比紅事也就少了茶食(點心茶水)。

天氣已過午,「畫匠」給送來了「紙活」,「紙活」是主家,為亡故的人,按照陽間使用的東西用紙糊的,有金童、玉女、搖錢樹、馬拉的轎車子……,糊的「紙活」有說有講,如果死的是女人,必須要糊頭牛,因為牛能喝髒水,「紙活」也有高、低、貴、賤之分,如果家里真有錢,可以把「紙活」做得和真的一樣,「紙活」下面裝上木頭 轆,「送路」的時候,可以雇幾個小孩子,每個小孩子拉一個「紙活」在街上走,而一般平民百姓,到不了這個檔次,做的紙活沒 轆,送路的時候,家里的人一個人舉著一個紙活,舉不了的,倆人抬著。

看來甭管什麼時候,甭管是死人還活人,只要有錢,都會享受到不同的待遇,都會有可心的事兒等著他。

天已漸漸黑了,最後的一次「廟兒」已報完。

死人「報廟兒」,要到「五帝廟兒」里去報。

舊時村村都有「五帝廟兒」,「五帝廟兒」供養著十殿閻羅中的第五殿——閻羅王,按佛教說法,人活在世上歸皇帝管,死了歸十殿閻羅管,陽世,積德行善的人死了,一殿秦廣王,保舉亡者或上天堂或托生到富貴人家,善惡參半的人,受些刑罰後,可到五殿閻羅王處報到,再轉世投胎做人,而那些十惡不赦者,自然要在地獄中受酷刑,而永遠不能超生了。

既然轉世投胎,到人世來,是五殿閻羅王派出來的,人在陽間死了,靈魂月兌離了**,月兌離了**的靈魂,就應該還到五殿閻羅王(閻王爺)那兒去報到。

從人一咽氣到「送路」這三天中,一共要報七次廟兒,「報廟兒」這個活兒一般是大孩子帶著小孩子去完成的,五帝廟兒都是在村邊,座北朝南,一間房,迎門有一個大供桌,這個大供桌是可這一間房東西的尺寸做的,供桌上面的牆上畫著閻王爺、判官和拿著勾魂索的小鬼兒,東西兩側的牆上畫著轉世投胎的故事。

據說,亡人的魂靈,被勾魂鬼勾走後,先到五帝廟兒駐足,魂靈依附在五帝廟兒的牆上,報廟兒領頭兒的大孩子,手里拿著一張白大錢(用白紙裁的)挨著牆來回找這魂靈,嘴里不停的念叨著「爺爺或女乃女乃」拿錢花來,說來也怪,有時那張「白大錢」會「撲兒」的一下子被吸到牆上,白大錢被吸到哪兒,說明魂靈就在哪兒,孩子們的任務就算完成了。有時,這張「白大錢」怎麼也吸不到牆上,孩子頭兒就會想出個騷主意,把抹牆的花秸從牆里摳出一截,然後把「白大錢」插在上面,或者把「白大錢」沾上點唾沫沾在牆上,孩子們也算完成了任務,孩子們這種行為純碎是惡做劇,也是無奈之舉。

我記得,我們村的五帝廟兒,在村南頭兒,門口有兩棵兩摟多粗的大槐樹,樹離地面一尺多高的地方有個小窟窿,平時濕漉漉的,有時會從里邊流出水兒來,一到流水兒的時候,天就要下雨了,很是靈驗,流出的水還可以治眼病,如果暴發火眼,抹上點兒,紅腫就會退去,這兩棵樹後來在五八年大躍進時放了。

一棵樹,農具改革,做了土機械;一棵樹,給學校的學生做了桌椅。

接著,小廟也拆了,從那以後,再也沒人報廟兒了。

報廟兒,是給送路做準備工作的,一是看看魂靈,是否在五帝廟這兒候著,二是安撫魂靈一定要在五帝廟靜心的等待著。

太陽一落山,就該準備送路的事了,早有人把一個大火盆給準備好了,兒子脊梁後頭背著綁著「領魂紙」的小「幡兒」也給準備好了,郝先生由于沒有兒子,背小幡兒的任務就落在了劉相公身上。

劉相公背上小幡兒,在郝先生棺材前左轉三圈,右轉三圈,隨著,用長杠子抬著的大火盆子,走出了家門,穿白戴孝的親戚朋友,緊緊隨在了後邊。

前面抬著的大火盆子,走有三丈、五丈,就要停下一次,在大火盆子上點燃紙錢,在地上燒一堆兒,這樣繞村一周,又回到了自家門口,有人自言自語,念叨起,自己應該對亡人的稱謂,或言爹,或言伯伯,或言舅舅等等,「坐車走啊!坐車走啊!」

鼓手們吹打著哀婉的樂調,劉相公悲悲切切呼喚著︰「爹呀坐車走!爹呀坐車走!」

「送路」的隊伍,在劉相公的引領下,走出了村口,到了五帝廟兒前,「送路」的人們都齊刷刷的跪下,人們把紙糊的車馬,拿到跪著的人們面前,用火點燃,跪著的人號啕大哭了起來,鼓手們吹打得也更加厲害起來了。

五顏六色的彩紙,糊的車馬,隨著熊熊大火轉瞬變成了一堆無遮無攔車馬的骨頭架子——秫秸桿子,「送路」的那些拿車馬的人,又拿起攜帶來的桿棒,鐵鍬,砸塌那些秫秸桿子,秫秸桿子繼續燃燒,等它們著完,再在上面澆上一桶水,「送路」也就結束了。

鼓手們不吹也不打了,人們也不再哭了,魂靈就這樣隨著那沖天大火去了他們該去的地方。

靈魂這個東西究竟有沒有呢?反正佛教認為是有的,佛教說︰「靈魂不滅,能轉世投胎,今生今世做好事,下輩子投胎到富貴人家;如果做了壞事,下輩子要有各種不同的懲罰,變蟲、變鳥、變走獸,罪大惡極的被打入十八層地獄,連變蟲,變鳥,變走獸的資格也不會再有;不但如此,在陰間還要受到各種刑法,上刀山、下火海,小鬼推著石磨把不做好事的人研成肉醬,不守婦道的人會被鋸成兩半,給生前她相好的男人每人分一半兒。

這些故事,听了讓人毛骨悚然,誰听了誰害怕,所以陽世間的人,寧可陽世受些罪,不敢越雷池一步。

佛教對于現實生活中的不平等,和貧富不均,有著他的解釋,這輩子享福是由于上輩子積了德,這輩子受罪,是由于上輩子缺了德,受了這樣的思想燻陶後,人們力爭去做好事兒,而不去做壞事兒,因此社會犯罪率降低了,社會和諧程度提高了。

但也有不信那一套的,也有誓與命爭的,陳勝、吳廣、劉邦的起義不就如此嗎?

但是成功的自然就步入了天堂,而失敗的就打入了十八層地獄。

佛教的那些說法究竟是正確呢?還是不正確呢?這里沒有正確,也沒有不正確,既然中國的老百姓信奉了它兩千年,那麼它本身肯定有著它存在的合理性。

在這里還要提及的一個事兒是,送完路後,還有兩樣事需要去做,一個是「轉燈花」,一個是「佈罐兒」。

燈花是用白紙做的,把裁白大錢的白紙,絞成十乘五公分的長方型,再從對角兒線處把它一破兩半,從絞開的紙尖處,往下一剪一剪絞許多小口兒,從沒絞小口長十公分的直角邊往里捻,把紙捻成卷兒,尖朝上,偎個座,浸在食油里,燈花就做成了。

所謂轉燈花,就是亡人最親近的人,圍著棺材跪一圈兒,在棺材臉兒前有一位在喪葬中執事的人,把吸足了油的燈花點燃放在小碟里,遞給他右邊跪著的那個人,跪著的人用雙手接過小碟兒,把燈花舉過頭頂,然後再傳給下一個人,下一個人重復著第一個人的動作,這樣,逆時針依次傳下去,到最後那個人把沒燃盡的燈花,倒進一個盆子里讓它慢慢燃燒。轉燈花的數量是據亡人的歲數而定,一歲一盞,郝先生六十六歲,一歲一盞是六十六盞,再加上敬天一盞,敬地一盞,主家要準備六十八盞燈花。

轉完了燈花,是佈罐兒,佈罐兒,是把供桌上的菜和點心,從每個盤子里搛出一些,放進一個瓦罐子里,用紙把口封嚴,等第二天出殯,由一個人抱著送到墳地,放到棺材臉子前面,讓亡人在陰世去享用。

郝先生辦的是三天的「事兒」,頭一天把魂靈送走了,第二天就該送肉身了。

天剛蒙蒙亮,忙活人都到齊了,「杠房」的人也來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