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五章為挺胸抬頭過日子劉相公拜師去習武

作者 ︰ 金石聲

自從那次受了混混們的窩囊氣後,劉相公就下定決心要習武,可因在儒學的課程還有一年,沒能如願,好容易盼到這一年學習期滿,劉相公決心要找個師傅好好練習練習武藝。

練武功,講究練童子功,童子功就是從幾歲練起,練偎腰、練劈叉、拿大頂、蠍子爬,再而練小翻、空翻、折跟頭、打把式,這些是軟功,這些軟功練好了,可練躥房越脊,不練躥房越脊,練刀、槍、劍、戟、斧、鉞、勾、叉……拿起這些兵器,會得心應手,非常快的就能入進門去。

而劉相公已是二十多歲之人,胳膊腿骨頭都已經變硬,再練軟功已經不可能,他只能練硬功了。

那年月練武功的比現在要多得多,因為當兵打仗,需要武功;當衙役捕快,需要武功;財主家看家護院,需要武功。練好了武功用場很多,說大了可以為國效力,耀祖光宗,說小了可以養家糊口。

劉相公,經人介紹,在附近村子,找了一個少林寺的俗家弟子,磕頭認了師傅,師傅五十多歲,十多歲時曾到河南少林寺當過雜役,由于本人從小愛武刀弄槍,到了少林寺整天和那些武僧廝混在一起,在少林寺學了一身好武藝,學成武藝回鄉,曾在一個廟會上不出一塊方磚,折三十二個小翻,把人的眼楮都看直了,台下有個財主,此時相上了這個後生,說這個後生將來一定會有大出息,把自己的閨女許配給了這個後生,而且還給閨女帶了十畝地的嫁妝,有人看見過他,一丈多高的牆頭子,一墊腳就能躥過去。而後來,吃糧當兵,當過把總、剿過匪、打過仗,真刀真槍在戰場上廝殺過。

因天性脾氣耿直,無有後台,官職總是原封不動,歲數已大,退休在家,現在交幾個童兒,消磨時光。

劉相公,已經過了練軟功的年齡,師父說︰「你就練硬功吧,甭管是什麼功,你只要是練到位練到家,什麼功都能克敵制勝,人說,這一巧能駁千家,但又說,這一力還能‘降十會’呢!」

新拜的武功師傅姓杜,這杜師傅院中有棵一尺多粗的槐樹,師傅告訴他︰「你每天早上,天不亮,踹這樹二百腳,打這樹二百拳,到晚上天黑後,再踹這樹二百腳,打這樹二百拳,白天你師娘織布,你每天要用眼楮緊緊盯著那織布梭子,多會兒你眼楮能跟上這梭子而不暈了,你再來找我。」

從此以後,他住在師父家里,他撂倒秀才身子,放下秀才架子,照著師父說的,天還沒亮就起來,照那槐樹踹它二百腳,再打它二百拳。

劉相公雖然出身農家,平時幫助爹爹下地干些活計,但是他總歸是以讀書為主,特別是最近三年「做做實實」在州里讀了三年書,哪有那麼硬崩的體魄呀,他照著師父所說的剛做了三五日,弄得他胳膊腿酸痛。

俗話說得好︰「干什麼換什麼勁兒。」如果挺過這陣子,這種現象就會消失,劉相公已是成年人,他懂得這個道理,他咬緊牙關挺了過去。

他練著練著,覺得自己胸脯的兩塊肌肉厚了起來,大腿和腿肚子也粗了起來,覺得渾身有了使不完的勁兒,但他並沒有就此停歇,由每天早起打二百拳而變成了打三百拳、四百拳,由每天早起踹那槐樹二百腳而變成了三百腳、四百腳。

他早起、晚上打那槐樹,踹那槐樹。而白天師娘織布,他就在旁邊觀瞧,瞧那梭子,左右穿來穿去,開始的時候把他弄得眼花瞭亂,頭暈腦脹,他覺得很是乏味,他去找師傅,還沒容他開口,師父先張口說道︰「我讓你練的那兩樣事,你都練好啦?」劉相公說︰「師父讓我看那梭子,不知有何用處?看得我頭暈腦脹。」師父說︰「你如果吃不了這苦,你就回家去吧。」劉相公听師父說話的「牙兒口」,知道師父是生了氣,唯唯而出,從此後,再不敢找師父說旁的言語,師父原來讓他怎麼地,他只能怎麼地了。

轉眼劉相公到杜師父家已有一年。一日,師妹踢毽子,一腳,把毽子,踢到了院中央那棵槐樹枝頭上,在杜師傅這兒學武的幾個小師弟,有的說,上樹去夠,有的說找桿子去捅,而劉相公說︰「不要慌張,大家躲開,看我的。」他走到槐樹前,照著槐樹 、 、 ,連踹三腳,那毽子飄然落地,這情形讓杜師父看見,暗自點頭。

師父把劉相公叫到跟前,劉相公問師父有何吩咐,師父並沒言語,只听他大喝一聲︰「接著!」,說時遲,那時快,師父拳頭瞬間飛到眼前,劉相公眼疾手快,閃身躲過師父拳頭,順手攥著師父手腕說︰「師父,您要干啥?」杜師父仰天大笑︰「哈!哈!」這回我可以交你功夫了。

師父對劉相公說︰「剛才我是試試你的眼力,你的眼力不錯,手勁也有了。」又道︰「這是練功的基礎啊!你的小師哥,小師弟們歲數小,練的是童子功,如果將來跟人打斗憑的是靈活和輕巧,你半路出家,將來憑的是力氣和眼力,練武場,有「一巧」駁千斤之說,又有一力「降十會」之說,如果你力氣大,別人打你一下半下,你能扛得住,可是輪到你打別人,捎著一下子別人也受不了。他再巧,我有千斤的‘宇力’他也奈何你不得。」

劉相公听了師父的話後,恍然大悟,知道了師父過去對自己的良苦用心。

劉相公有了力氣和眼力,就好比上大學,學某個專業,數、理、化、基礎課學好了,專業課就水到渠成了。

劉相公學習武術,身體素質有了堅實的基礎,要力氣有力氣,要眼力有眼力,師父一教套路,很快就入進門去了。

師父教了幾套少林拳,又教刀、槍、劍、戟、斧、鉞、勾、叉……十八般兵器樣樣交過。

人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劉相公仔細琢磨師父教過的套路,不管是嚴冬還是酷暑,天不亮就起來,不練到渾身冒汗決不罷休。

眼看劉相公在杜師父家習武三年已到,劉相公在師父家雖沒學到躥房越脊,飛檐走壁之功,但徒手與人格斗,拿起長短兵器與人拼殺,敢打敢沖,從不怵陣。

一日,師父把劉相公叫到跟前說道︰「徒弟呀,師父所能交你的,也就這些了,如果你再想長本事,那只能另請高明了,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武術這條道兒你究竟能走多遠,那只能看你自己了。」

自此,劉相公拜別師父和眾師兄師弟背上自己的鋪蓋卷兒回臨河去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