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 第四章. 劉相公初生牛犢不怕虎

作者 ︰ 金石聲

劉相公在州立儒學讀書,平時住宿在學校,雖然只隔八里,已有兩月沒有回家,這一日,有一臨河老鄉,上州里趕集,到儒學來找他,說是他父親有病了,「想他」,望他回去一遭。劉相公听後,找訓導說明情況,說下午回家一趟,第二天早上就可回來,訓導听了,批了他半天假。

劉相公上午上學,中午在學校吃了午飯,下午就抬腿回家了。

從延慶州城去臨河,要從王泉營村中穿過,劉相公走到街中心,老遠看到一群人圍成一團兒,好奇心驅使他走了過去,走到人群外邊,隱約听到有人啼哭和哀求,劉相公欠著腳尖看到人團兒里站著一個滿臉橫肉的壯年漢子,有一個六十多歲的老者跪在壯年漢子跟前作揖哀求。

壯年漢子是當地一「混混兒」,整日游手好閑,不務正業,人以類聚,物以群分,癩蛤蟆找青蛙,烏龜專找大王八。他有他的人脈,他有他的狐朋狗友,他們不做買賣不種地,但整天照樣吃香的喝辣的。

這一天,幾個人在村中小店飲酒作樂,算計東家男西家女,一個小混混兒急匆匆跑來向他報告說︰「村中來了老少爺倆,是打把式賣藝的,正在打場子。」哥幾個听後哈哈一笑說︰「這幾天的酒錢又有了。」

賣藝的打好了場子,老者轉著圈子拱手施禮說︰「在下河北滄州人氏,自幼跟父親學些拳腳,今天借貴方寶地給大家演練演練,望眾位父老鄉親,有錢的幫個錢場,沒錢的幫個人場。」幾句開場白已過,老漢打了一套少林拳,接著又耍了一套少林槍,隨後老漢的孫女上場,給大家耍少林劍。雙劍舞得呼呼做響,把大家看得眼花瞭亂,目瞪口呆,看的人也有扔一個錢兒的,也有扔兩個錢兒的,老漢轉了一圈,盤子里已有二、三十枚銅錢。

正在此時,那幫混混兒,撥開人群,如狼似虎闖將進來,搶過老漢手中盤子,大喝一聲「大膽老兒!你可知道這是誰家的地面?你在某家地面搶某家的錢財,你可知罪否?」老漢看來者不善,決不是講理之人,趕緊上前賠禮道︰「這幾位大爺,小老兒不知道此地是您幾位大爺的地面,請您幾位高抬貴手,小老兒收拾場子走人就是了。」領頭混混兒嘿嘿一聲奸笑道︰「佔了某家土地!搶了某家錢財!你豈能說走就走!你不賠大爺損失,豈肯讓你走得!今天大爺不跟你多計較,你給大爺拿出二吊銅錢,算是萬事皆休!否則的話……」

話說這賣藝之人,一是家中無產業,二是無有大本事,如家中有產業,誰願受這顛簸流離之苦,如有大本事,說大了,可以從軍報效國家;說小了,可以當衙役捕快或為人看家護院,誰願在這世面上讓人擠兌,遭人白眼。賣藝只能是混口飯吃,哪拿得出三吊二吊銅錢,老漢苦苦哀求,無濟于事,那領頭混混兒,看擠壓不出錢財,轉言道︰「你若拿不出錢,我也不難為你,把你這個丫頭留下,正好做我媳婦!」其余那些混混兒七嘴八舌道︰「對,把丫頭留下!當我大哥媳婦!」這些混混兒,邊說邊上前撕扯,賣藝的小丫頭東躲**,無奈這些混混兒人多勢眾,賣藝的丫頭躲也躲不過,藏也藏不了,最後被那領頭的混混兒摟住,狂啃亂咬。

此時在外面看熱鬧的劉相公,實在忍耐不住,不由大吼一聲︰「清平世界,朗朗乾坤,竟敢強虜良家女子,豈知這天下還有王法否?」這一聲喝叫,吼得這幫混混兒不由一愣,定楮一看,原來是個白面書生,不由自主又來了精神,那領頭兒的說道︰「看你說話口音,離這里不遠,勸你少管閑事,哪兒涼快你趕緊上哪兒呆著去!不要惹怒了你家大爺,髒了大爺我的手腳!」

可是此時的劉相公,看了他們剛才這些舉動,正怒火中燒,豈能被他這三言兩語虎倒,也算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他拉著那丫頭死活不放,領頭混混兒看這小子不識好歹,朝劉相公臉上就是一拳,打了劉相公一個滿臉花,打得劉相公後退兩步幾乎跌倒,眾混混兒看見老大動手,跟著就是拳打腳踢,大打出手,正在這危急之時,驚動了一個過路的老者。

這過路老者,七十多歲,須發花白,今日騎上毛驢兒,帶上些銅錢本欲去州里扯些布匹來做換季衣服,剛走進這王泉營村,听得這邊人聲嘈雜,身不由己走近這邊,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走到近前不看則已,一看,不禁把他驚出一身冷汗,「這不是我那剛中了秀才的孫子嗎?」

眾位讀者,您猜這過路之人是誰呢?這本是劉老大剛到臨河村時的東家「馮爺」。這馮老爺子「滾鞍落馬」,三步並作兩步,攔住混混兒高聲叫道︰「大爺住手!大爺住手!有話好說!有話好說!」混混兒頭兒定楮一看,此人七十多歲,衣著得體,紅光滿面,看著像個有錢的主兒。

混混兒們看見有人勸解,住了手就坎兒下驢道︰「呔!你是什麼人?前來多管閑事,你說有話好說,請問怎麼個好說法?」

馮爺道︰「這是我孫兒,他今天如果話有說得不周,和事兒有做得不到的地方,請您幾位大爺看在小老兒薄面就饒了他吧。」

混混頭兒鼻子里哼了一聲,言道︰「說得輕巧,饒了皇上二大爺也饒不了他,他今天如不拿出三吊錢,我們就把他裝在麻袋里扔到南大河喂王八去!」

原來不是要兩吊嗎?怎麼眨眼的功夫變成三吊了呢?混混兒們七嘴八舌自言自語︰「本來兩吊銅錢輕輕松松就會到手,或者給大哥弄到個俊俏媳婦,沒想平地里殺出個程咬金,讓這個楞頭青攪了我們的好事兒,這個小子太可惡了!不能饒他!」

混混兒頭兒跟馮家老爺子說︰「你听見沒有,就是我想饒了他,我的兄弟們也饒不了他,兩條道兒由你挑,你如果要人?就立刻拿出三吊銅錢,否則嘛……你走你的陽光道,我們走我們的獨木橋!」

馮爺看這些混混兒沒有一個省油的燈,知道不拿錢解決不了問題,跟混混兒們商量道︰「這幾位大爺,我今天本想到州里買些布匹,身上只帶兩吊錢,我把這兩吊錢送予幾位,你們就把我這孫兒放了吧。」

混混兒們這回可抓著了有毛兒皮襖,七嘴八舌道︰「少一個子兒也不行!」馮爺看到沒有一點回旋余地,也不再跟他們費話,看到旁邊看熱鬧兒的有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兒,他跟這個小孩兒說道︰「小伙子,你認得這村王有德老太爺家嗎?」小孩說︰「認得!認得!」「那就勞駕你一趟了,你跟王老太爺說,臨河有個姓馮的要急用一吊銅錢,望他立刻給我送來,我在這里等他,拜托你了。」小孩听後,飛奔而去,不一刻,小孩領著王老太爺拿著一吊銅錢來了,老哥倆見面,顧不得寒喧,馮爺接過王老太爺手中銅錢,和自己隨身攜帶的兩吊銅錢一起交給了混混兒。

混混們丟下劉相公和馮爺揚長而去。

這次,他們進了州里,換了大館子,談論著今天的收獲,花天酒地地偷著樂去了。

馮爺簡短和王老太爺敘述了剛才事情的經過,王老太爺執意邀請馮爺到他家一敘,馮爺說︰「您看看我這孫兒被打成這樣,我得趕緊把他送回家去,您府上我改日再去拜訪,今天就不去了,那一吊錢一兩天我給您送過來。」王老太爺言道︰「您說得遠了,錢不著急,您盡管去用。」

馮爺招呼看熱鬧的人,把劉相公扶上驢背,自己拉著毛驢兒往家走,劉相公看著七十多歲的老人,給自己拉著毛驢兒,而自己卻騎在驢上,實是余心不忍,幾次掙扎想下毛驢兒,都被馮爺發現,馮爺勸他說︰「你看你腳脖子腫有多奘了,你走得了道兒麼?」劉相公的眼楮,此時已腫成了一道縫兒,雖然看不到腳脖子腫有多奘,但也能體會到兩腳發木,腳脖子回不過彎來。

馮爺徑直把劉相公送回家去,媳婦看丈夫被打成這樣心痛得不得了,劉老大媳婦听說兒子被馱了回來,也從北屋來到西屋,驚驚乍乍,問是怎麼搞的。

真是禍不單行,劉老大有病還在炕上躺著,如今兒子又被人打了,家里沒個主事的老爺們,急得婆媳兩個團團亂轉,馮爺安慰娘倆不要著急,馮爺出去給請了個先生,先生看過,沒有傷筋動骨,都是些皮肉之傷,開了些活血化瘀的藥,有吃的、有敷的、有洗的。

馮爺跟著先生把藥抓了回來,劉相公媳婦煎湯熬藥,該吃的讓劉相公吃了,該洗的讓劉相公洗了,該敷的讓劉相公敷了。

親朋好友,街坊四鄰,听說劉相公受了傷,都來探望問候,家里整日客人絡繹不絕。

媳婦細心照料劉相公,好在劉相公只是皮肉之傷,腫慢慢消了,劉相公慢慢也就能下地了。

劉相公長這麼大沒有受過這樣的窩囊氣,著實郁悶了些日子。

劉相公原本想,「只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有理就能走遍天下,有理就能挺著胸脯過日子。」劉相公原本想,「自己讀了聖賢書,就能教化人人向善。」可是萬沒想到,這世間的事兒,並不像他想的那樣簡單。世間的人,有的是聖賢書教化得了的,有的是聖賢書教化不了的。

做賊有做賊的道理,做強盜有做強盜的邏輯。

雖然您是滿盤子滿理,但不如人家胳膊大力氣粗。要想挺著胸脯過日子,不但能行文還得要會武。

劉相公想透了這個理兒,往日的郁悶沒有了,精神又好了起來。

劉相公在州立儒學又讀了一年書,他在州立儒學該修的課程已全部學完,以後如果再要進取就得參加鄉試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最新章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文閱讀 | 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人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