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師 第十三章鄉黨委大院1、改行了

作者 ︰ 祥雲飄飄F

悄悄然地,不知不覺地春天已經來到。桃花開了,在桃花怒放的季節里,或許是受到了笑盈盈桃花的感染,人們會笑得更燦爛些。

在這陽春三月,嚴明想到了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春日》詩︰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詩歌敘述詩人外出河邊尋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覺到處煥然一新。因為天地間吹開了和煦的東風,東風催得百花齊放,百花為人們捧出了萬紫千紅的春天。詩人贊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時也道出了「東風」是萬紫千紅春天的源頭這個道理。

朱熹作這首詩,目的不在于詠春,而是以理學家的眼光在講一番深刻的道理。詩中的「泗水濱」代指孔子儒學;「尋芳」則是指探求聖人之道。泗水尋芳就是到孔子那里去尋找真理,這就是詩的主題。詩的後二句意在啟發、引導人們認識到︰孔子儒學的要義,一旦廣為普及,被大家欣然接受,並取得新的認識,便會領略到「聞道」的樂趣,從而給社會的各個方面帶來蓬勃的生機和嶄新的氣象,發生巨大的變化,產生深遠的影響。

作為一個鄉鎮的教育管理者,嚴明在思考著並不時問自己︰六和的教育之道是什麼?擺在面前的是亟待改善的辦學條件,教師的嚴重缺編,教育經費的匱乏

教是引導,育是培育。教育就是引導方向,激發興趣和潛能,並培育成一種「學」的能力,以德貫穿始終。

孔子最會搞教育,他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玩,「玩索而有得」。玩中有學,學中有玩,玩中有習,習中有玩,玩中有思,思中有玩。

老子在《道德經》里主張「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這是對所謂「聖人」的要求而言。意思是︰萬事萬物是有一定法則的,法則並不在遙不可及的地方。就在人們心中。所以人們應該去私欲,順天道。天人合一,便可不出戶,知天下,就像做生意一樣有興衰時期,這就是規律。不需要你打開窗戶向外看,即可知道大自然運行法則。做到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唯見于空。走出去越遠,知道得越少。所以聖人可以「不出戶,知天下」,不見而知來龍去脈,不為而順勢而成。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這好像把學和習分離開來,有點生而知之的意思。這樣的思想由主張治理國家無為而治的老子提出來倒是很不奇怪了。

學是讓你知道什麼是對的,習才能讓你把事情做對,就是要實踐。所謂︰讀萬卷書,還須行萬里路!嚴明始終認為鄉鎮教育是基礎教育,只有現在讓學生扎扎實實打好基礎,才能讓他們將來讀更多的書,行更遠的路!

嚴明還未來得及踐行六和鄉的教育之道,鄉黨委政府班子換屆工作開始了。

鄉黨委動員嚴明去新一屆黨委任委員、紀委書記兼黨政辦主任。其實黨委的意圖主要是讓嚴明去做黨政辦主任,因為老主任已經退休了。

此前,嚴明並沒有過離開教辦的想法。其它鄉鎮有沒有老師調到黨委政府工作他不知道,六和鄉倒是有兩位老師佔著教師的編制,領著教師工資,人卻在鄉黨委政府打雜幫忙,說是屬于鄉黨校,另一塊牌子掛的是鄉「成人技術學校」,服務對象據說主要是村組干部和農民。沒有看見他們在黨校上過多少課。村社以上的干部每年都有到縣委黨校參加培訓的機會。小組干部和農民大多數不願意參加,他們只關注自己土地里的莊稼,不太願意放下活計哪怕是到鄉黨校呆一天。再說了,黨校教師除了文化水平高一點,會照本宣科講一些村組干部反反復復听過,過後又連一個問題都復述不清楚的一些理論之外,農業科技方面的能耐不一定有村組干部強。鄉黨校培訓班沒有辦過幾期,倒是各類群團組織的牌子一塊塊往黨校門上掛。鄉鎮黨校成了無所不能、無所不包的「超級陣地」。

這樣一來,黨校教師的工作基本就是為鄉黨委政府撰寫一下文件,搞搞收發,布置一下會場什麼的。

嚴明覺得沒勁,他不想去。

大概是對教育工作較熟悉或是沒有過高追求的緣故,他不想離開教辦,去當什麼紀委書記、黨政辦主任。不,應該說從一個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再到教辦主任,他千辛萬苦腳不點地已經走過了十二年,嚴明感覺似乎實現了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端上了「鐵飯碗」,成了「公家人」,他不願意舍棄自己熟悉的工作。

是嚴明胸無大志,還是因為起點太低,他感覺自己該滿足了,知足常樂嘛。假如起點再高一些會怎麼樣呢?不知道。要麼嚴明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工作激情和工作能力,起點高就有吃有喝有資本,似乎用不著努力工作繼續學習,自找苦吃了。要麼就追求更高更好的去處,為自己的改行、升遷「跑」開了。

許多城里人剛開始工作就千方百計托關系、走後門,拼命把自己留在城里,混上三年兩載就想方設法跳槽改行,反正不願意繼續教書育人的工作。如果城里暫時不好安排,就到鄰近的鄉鎮去呆上三兩年,然後再想辦法調回城里。一句話︰工資是分文不能少,工作是得混且混。

嚴明雖然佩服這類人的關系和能耐,但他看不起這樣的作為。他認為,既然國家培養了你,讓你領著工資,就應該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和所服務的對象。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樣的想法沒有什麼不對。但是因為少數人的不良行為會讓大多數人對自己原本正確的意識產生疑問,進而影響今後的作為。

當負責找嚴明談話的鄉黨委楊凡副書記第二次找嚴明做思想工作的時候,嚴明想起了《淮南子》里「塞翁失馬」的故事,他答應了楊副書記,去鄉黨委工作。

是啊,很少有人能在一個地方、一個崗位就到老。組織安排人找自己談話,無非是走走程序,一旦需要,一紙文件就可以讓你干什麼就干什麼。就像同行們平時調侃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無論什麼時候,服從就是最大的政治。

六和鄉黨委政府的換屆工作會議在鞭炮聲中如期舉行,用了三天時間,「圓滿完成了會議確定的各項議程」,走完了所有該走的程序,所有等額選舉的人員都以高票當選,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實現了「組織意圖」。順利選舉出了由邵波任書記,兩位副書記、紀委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等七人組成的六和鄉新一屆黨委班子,與新當選的人大主席、政府領導組成了六和鄉新的黨政領導班子。

楊凡副書記當選新一屆黨委副書記、政府鄉長。

只有一名副鄉長候選人落選,這也沒有出乎組織預料,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私下大家都把落選候選人參與選舉叫「陪選」。為了確保組織圈定的人員成功當選,一般由組織出面說服動員與組織需要當選的候選人相比,明顯處于劣勢的人員「陪選」,這叫差額選舉。黨委書記、鄉鎮長、人大主席這類「重要崗位」則不搞差額選舉,而是采用等額選舉的辦法進行。據說各地都是這麼做的。

當然,還有一些確保選舉任務圓滿的輔助措施。比如,讓候選人到參會代表駐地親切看望參會代表,候選人要放段,與代表們零距離接觸,要噓寒問暖。成立臨時組織,先在小範圍內召開「打招呼」會、「吹風」會,將本次會議需要確保選舉的人員告訴大家,再讓大家分別告訴全體代表,確保參會代表思想、行為的高度統一。這樣一來,代表們的投票結果驚人的一致。選舉沒有不成功的。

有人把選舉的過程叫做「走過場」!

其實,鄉鎮作為基層政權,它的領導者們大多數都是農家子弟,從前下鄉靠走路或騎自行車,幾乎每天都和機關工作人員、村干部,甚至農民群眾在一起,了解農民的疾苦,知道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心與心沒有太大的距離。而且,鄉鎮財政資金特別緊,能勉勉強強保證行政事業人員的工資,維持各項工作運轉就不錯了,滋生奢侈**的空間並不大。說白了,做鄉鎮領導沒有多少「油水」可撈,因此,換屆選舉幾乎沒有發生賄選的情況發生,通常都能順利選出組織確定的人選。

讓人渾然不覺的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財政體制有利于鄉鎮的改變,鄉黨委大院里的小汽車慢慢在增加,領導們乘著汽車往城里請客吃飯的次數越來越多了。挎著印有「為人民服務」字樣,騎著自行車下鄉的鄉鎮干部的身影漸漸離農民遠去

嚴明與新的教辦主任交接完手續後,正式到鄉黨政辦任紀委書記、黨政辦主任去了。

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相反,離開自己苦苦奮斗了十二年的崗位,離開了朝夕相處的同事們,嚴明感覺到了重重的失落。

面對前途,嚴明的眼前有些迷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民辦教師最新章節 | 民辦教師全文閱讀 | 民辦教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