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師 第十二章教辦主任1、查缺補漏

作者 ︰ 祥雲飄飄F

在母親去世半年前,嚴明離開了紅旗鄉,通過縣教委調回六和鄉教育組任專職教研員。

為了方便照顧癌癥晚期的母親,本來他是申請調回馬鞍小學任教的。他希望上級能體諒體諒他,照顧一下,待將母親送上山後,要調他去哪里都行,條件再艱苦也心甘情願。新任教育組長楊凡表示︰「可以,沒問題。」

此前,六和鄉教育組剛剛進行過重大調整。除保留一兼管基建老會計外,教育組長、師訓專干、成教專干、出納員全部重新選配,尚有教研員崗位空缺。

嚴明申請調回六和並沒有想到會被安排到教育組,楊組長也沒有向他作什麼說明,只能服從。他並不認識鄉領導,和楊組長也不熟識。新任教育組長楊凡直接讓他到教育組任教研員,這是楊組長極力舉薦的結果。

一個部門從負責人到大多數工作人員被調整,一定有其必然的緣由,或工作局面破爛不堪,或發生了重大問題。六和教育組的大調整,即是因為廣大教師對教育組統籌全鄉教育教學工作的不滿意與日俱增,參加全縣小升初統考成績倒數第一名,群眾意見大,不得不進行大調整。

地方黨政領導對新任命的部門負責人推薦的人選,通常是比較支持的,期望盡快改變現狀,打開工作被動局面。這個時候,新任負責人往往說調誰就調誰,沒有個不準的。

教育組長楊老師的頭上寸許長的黑發一塵不染,圓潤的臉上,鼻直口闊,一雙睫毛很黑的眼楮,雖然不大,卻藏鋒臥銳,流露出一種自信、機敏、堅毅的神采。楊老師常年穿一款做工考究的中山裝,服裝的顏色或深或淺,選料或厚或薄,隨季節、場合而變化。雙腳常箸擦拭得程亮的寬底平跟黑色皮鞋。

他人到中年,渾身上下,透著精明。

新人新氣象。

楊組長頻頻向鄉黨委請示匯報協調工作,包括到黨委領導辦公室和將領導請到小鎮飯店,自家餐桌上,重新調配優化組合各學校教師,修改完善日常教育管理制度,帶領嚴明和師訓專干、成教專干、基建管理人員,或騎自行車或步行,到各學校開展听課評課等教研活動,重點與各村公所協調解決普及初等教育工作驗收學校有關軟件硬件達標尾欠的問題。

幾年前,六和鄉還有許多適齡兒童沒有入學,有些學生,特別是女童沒讀完小學就失學,教師的學歷達標率比較低,校舍破爛失修。「黑屋子,土台子,里面坐著個泥孩子」是六和鄉農村小學的真實寫照。首先解決校校無危房,班班有教室,學生人人有課桌椅「一無兩有」問題是擺在鄉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通過全鄉上下的不懈努力,現在基本做到了「一無兩有」,適齡兒童入學率,在校學生鞏固率,教師的學歷達標率都有大幅度提高。

按照教育部、滇省關于普及初等教育基本要求的規定和實施意見,古城縣普及初等教育相關工作將于年底進行檢查驗收,只有不足一年的時間了。

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在校學生的年鞏固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畢業班學生的畢業率,條件較好的農村地區達到百分之九十左右,其他地區達到百分之八十左右;在十二至十五周歲少年兒童中,初等教育的普及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這是教育部面向全國提出的基本要求。

圍繞這些基本要求,嚴明和他的同行們已經奮斗了快七個年頭了,大多數工作是民辦教師在做。

民辦教師是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力軍。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國務院決定將全國一百三十六個邊境縣的八萬余名中小學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開始至今十年,特別是一九七八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通過整頓教師隊伍、中師招收民辦教師、「民轉公」等形式,六和鄉近百分之三十的民辦教師已逐年轉正。但一些素質偏低,年齡偏大的民辦教師,作為歷史遺留問題,多年來一直未能妥善解決。

老民辦教師逐步減少的同時,新民辦教師在不時增加。各級三令五申,嚴禁新聘民辦教師,但不得不默認鄉鎮新聘用民辦教師,因為教師嚴重缺編,不新增民辦教師不行。

普及初等教育除了上述基本要求之外,還有校舍建築面積、生均使用面積、校地、課桌椅、教學試驗儀器、教師文憑達標率等等具體指標。

教師素質普遍低下、教育經費嚴重不足是當時教育特別是農村基礎教育的尷尬。

在貧乏的財政下,幾位公辦教師帶著一群民辦教師,圍繞普及初等教育的軟硬指標,絞盡腦汁,或抓好教育教學管理,以提高入學率、鞏固率,或挨家挨戶動員適齡兒童入學文盲參加掃盲,或是纏著村公所干部動員群眾捐資助學投工投勞「人民教育人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實在不行,又不能「拖全省的腿」,就只有弄點虛作點假,反正在現有條件下,我等「教書匠」已經竭盡全力、問心無愧了!

楊組長帶著嚴明他們一早來到馬鞍小學。

走進這曾經學習工作過十年的校園,嚴明感覺到的是無比的溫馨和莫名的失落!

那開著菊花矮矮的花壇,千百次走過的碎石路,還有土木教室,是那樣的親切和熟悉。我回來了,我的校園!

從辦公室里忙出來打招呼的是柳承先校長。四年前,柳副校長接替已調走的丁校長任馬鞍小學校長。

隨後走出玉容、孟凡、英英和兩位年輕的女教師。

玉容、孟凡是老民辦教師了,他們和楊組長、嚴明寒喧著。兩位年輕的女教師怯怯的和楊組長、嚴明一行打招呼。英英是嚴明的初中同學,是馬鞍小學新聘用的民辦教師。見到嚴明,英英的嘴角微微下垂,眼瞼一動不動,不經意間表現出驚訝和不安,嚴明感覺有些耳熱。

「她們兩位是剛從煤縣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分配的時候教育組領導照顧到馬鞍小學來。感謝領導,她們工作很努力,都不錯!」柳校長客氣著介紹道。

「我叫淑嫻,她叫錦霞,」叫淑嫻的女老師指著另一位女老師,「我們是煤縣師範一個班畢業的。以後還要請領導多多關照!」

「好,好,只要努力工作,能照顧的會盡量照顧。」楊組長高興地答應著,「現在缺少的就是你們這樣受過專業培訓教育,工作踏實的年輕教師!」

才離開馬鞍小學不到六年,除了故人柳校長,其他老師都是陌生的。有的是民辦教師轉正後從其它學校調來的,像淑嫻、錦霞則是從師範學校畢業分配的。

嚴明有一種恍然如夢、物是人非的感覺和無比的失落!是因為「回子大哥」、胡聯超生被辭退,近三十年教齡的陶老師每月領著三十六元就回家,還是曾經熟悉的環境漸顯陌生,他不知道。

下午,學校召集全體教師開會,包括「一師一校」的周韋,還請來了村公所的黨支部書記老張。

楊組長說明會議的議題,主要是上級對古城縣對六和鄉普及初等教育檢查驗收時日已進入百日「倒計時」階段,各村各學校要利用三個月時間,查缺補漏,順利通過驗收,

不拖古城乃至滇省普及初等教育的腿。

柳校長詳細匯報了學校所做的「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明確責任;高標準,嚴要求,很抓落實,教學‘普初’兩不誤」等等工作,順便感謝村公所特別是張支書對‘普初’工作的重視和對學校教師的關心支持。

「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入學率、鞏固率都達不到要求,畢業率沒問題;關于實驗室、閱覽室等幾大室,只有騰出村公所的三間宿舍,再把村公所會議室隔做四小間,用縴維板吊一下頂,再用石灰刷一下內外牆,布置好,面積不夠實在沒有辦法了;掃盲班辦得停三歇五,無法堅持,很難辦,到時候只有動員學員堅持參加三五天。」

柳校長匯報完了,老張附和道︰「是這樣,是這樣,我們沒有更好的辦法了。請楊老師支持五六千塊錢,買縴維板、刷牆,村公所有點錢添置五十套課桌用完了,實在沒有辦法!」

老張說的是實話。村公所沒有收入來源,平時幾位干部輪流來村公所點一下卯,幾乎不在村公所過夜。招待上級來人的幾套行李還是從鄉民政辦發給貧困戶的過冬棉絮中挪下的,沒有錢雇人,一年多沒有洗了,來客只能和衣而眠。那股汗臭味,誰也受不了!

「教育組也沒有錢。這樣,你們先做好工作,我去想辦法幫你們解決二千五百元。入學率、鞏固率不達標的問題從盲、聾啞和弱智兒童方面考慮,適當多報幾個;實驗室、閱覽室等幾大室,掃盲班的問題,就按你們的意見辦。」

「好,謝謝楊老師!」柳校長和老張異口同聲表示感謝,為二千五百元,也為楊老師同意作些假,應對檢查驗收。

事實上,楊組長不同意又有什麼辦法呢!

雖然學校的軟硬件建設離上級規定的驗收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但是有具體目標總比沒有強,起碼讓我們知道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啊!嚴明是這樣想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民辦教師最新章節 | 民辦教師全文閱讀 | 民辦教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