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師 第十一章自己動手粘起碎了的心3、滇西行

作者 ︰ 祥雲飄飄F

轉眼一年過去了,還是沒有妹妹的音信。拉牛牛

為了對余強好歹有個交代,無論听到疑似妹妹的任何消息,嚴明都信以為真,騎著笨重的自行車,懷揣幾十元人民幣,找遍了周圍數十公里範圍內鄉村里新娶親的人家,哀求人家的新媳婦出來見面,看看是不是妹妹。因為和妹妹類似的情況很多,都是為了掙月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追求所謂婚姻自由的良家女兒,或自己離家出走,或受人蒙蔽,一旦走出家門,無論前面是天堂還是地獄,便義無反顧。她們一氣下嫁的人,往往不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下知根之底的人。這就好比一場受人操縱的賭博,拿到好牌的概率少之又少。

仍然沒有消息,余家卻仍然例行公事似的三天兩頭找嚴明要人。慢慢地,嚴明算是看出來了,余家已經明白事情不是他們起初所想象的那樣,懷疑父母將妹妹另擇婆家,確實是妹妹自己的行為。言語間流露出不再等下去,希望做個了結的願望。事情到了這步田地,嚴明只好請來媒人和余家,將數年來妹妹接到余家的衣服、鞋帽和平時來往接受的散酒碎茶一一清算,用現金賠還。

「不開親是兩家人,開親就是一家」。說來有趣,沒有裂痕時,禮尚往來自然而然,大家彼此都無所謂。一旦出現了問題,就錙銖必較。這個時候,媒人作為中介,說曾經轉手送了女方家什麼就是什麼,不容置疑,爭辯無效,好像男方家是受害者、弱者,受了欺負似的,女方家是強者、害人者,必須承擔所有的一切。什麼子虛烏有的物件說送過就是送過,最終牛打馬算,定期賠償。

嚴明還能說什麼呢,只能擔當,別無他路。

光陰荏苒,秋去冬來。

寒風「呼呼」地咆哮著,用它那粗大的手指,蠻橫地亂撓早行人的頭發,針一般地刺著人們的肌膚。鄉親們將能御寒的衣物往身上加了又加,還是冷得縮著脖子瑟瑟顫抖。干脆,到地里去干活,「呼哧呼哧」,劇烈運動能使身子發熱,部分抖落身上的寒意。

和余家了斷不久,終于有了妹妹的準確消息。這消息是從妹妹發來的電報確認的。

「我在保山楊柳平掌村速來」,十一個字冰冷地躺在鄉郵電所郵遞員送來的電報紙上,給嚴明帶來的是左右為難和莫名其妙。

全家人天天盼著妹妹的消息,一旦得到這樣的消息,卻讓人無法高興起來。

父親去世半年,欠下的債還沒有還,母親的病一直不見好轉,要去這麼遠的地方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速來」干什麼?發生了什麼事?!

無論父親在不在,既然有了妹妹的消息,作為兄長,嚴明不能不管。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嚴明在一個寒冷的早晨迎著呼呼吹來的風,開始了滇西之行。

從茶花箐到保山市隆陽區楊柳白族彝族鄉平掌村近九百公里路程,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去滇西的嚴明真不知道需要幾天才能到達目的地。

好不容易搭上了一輛陳舊的三十二座長途班車,因為沒有了座位,只好一直站著。沿著遍體鱗傷已不再年輕的213國道,一路顛簸,一路揚灰,一路走走停停,到省城時,北京路華燈已初上,匆匆忙忙尋到省農墾招待所住下,寒冷伴隨著蜷縮在單薄舊棉被下的嚴明直到次日拂曉。

購票坐上一輛車況比昨天搭乘的那輛稍好的長途班車,剛找到座位坐下,汽車音響開始播放遲志強的囚歌專輯《鐵窗淚》。男歌手帶著哭腔朗誦「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于失去自由;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失去親人和朋友」,離開了滇省省城。

當時,《鐵窗淚》、《鈔票》、《十不該》等錄音磁帶已唱遍全國的大街小巷,許多人為求一盒而不得。因為這些歌曲的演唱者是曾經因主演電影《小字輩》而出名,後來又因犯了所謂「流氓罪」鋃鐺入獄的歌手遲志強。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遲志強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在電影《小字輩》中將一個消極落後、滿月復牢騷、毛毛躁躁的公交車售票員小黃演得惟妙惟肖,令人捧月復。後來和十一人獲得「文化部優秀青年演員創作獎」,受到了中央領導人接見。可以說,他的事業正如日中天!

據說後來在南京拍攝影片《月到中秋》時,與七八個男孩和女孩經常在一起玩,听著鄧麗君的《甜蜜蜜》,跳貼面舞,看內部小電影,還和一個女孩發生了關系而入獄。出獄後演唱出版發行了囚歌系列。

長途客車一路西行

泥土路、砂石路、彈石路,一路舞蹈不停;爬上山峰,滑至谷底,駛過橋涵,穿過隘口,處處險象環生;坡地、水田,身穿民族服飾的男男女女,多姿多彩;一平浪、楚雄、祥雲、下關,一路西行,一塊塊路牌被拋在車後

這條路叫滇緬公路。

滇緬公路,這條穿過了中國最堅硬的山區,跨越了中國最湍急的河流,蜿蜒上千公里的運輸干道,在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對于中華民族的生存是一條不折不扣的生命線。

嚴明走一路看一路感嘆一路。太多的問題驅走了旅途的疲憊,他沒有絲毫睡意。

一老一少兩位客車駕駛員輪流駕車,老的近五十歲,少的二十七八,嚴明覺得幸運的是兩人都很健談,比專業導游不差絲毫。他們一路向乘客講述著滇緬公路昨天的故事

嚴明抽出一支「金沙江」牌香煙敬上,同時從衣袋里掏出不到一元一只的「廣州」牌101汽油打火機準備給老駕駛員點煙,「 嚓、 嚓、 嚓」火星四濺就是不冒火苗。「用我的。」老駕駛員從汽車儀表盤下面模出一「五星」牌進口汽油打火機,「 嚓」一聲打著火點燃香煙後,很愜意的吸了一口,然後用左手中指和食指夾住香煙往車窗外彈著煙灰,右手握住方向盤前行。

見身後稚女敕的嚴明是個不錯的听眾,老駕駛員告訴嚴明到保山有五百七十九公里,明天下午才能到達。

滇緬公路,起點就是滇省省城,終點是緬甸臘戌,全長一千四百五十多公里。從省城至瑞麗畹町口岸出境,國境內全長為八百五十公里。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大半國土相繼淪喪,直屬國民政府的港口很快都落入了日軍的手中,只剩以香港和越南海防等第三國港口轉運之通路。為了避免剩余的兩條轉口線被封閉,當時的滇省主席龍雲向蔣介石提出「修改滇緬公路的計劃」,建議各修一條通往印度洋的鐵路和公路,蔣介石非常贊同。一九三七年十月,國民政府與滇省政府協商,確定滇緬公路由滇省省城經下關、保山、龍陵、芒市、畹町出境,在緬甸的臘戌與其中央鐵路接通。

一九三七年底,國民政府向國際招標工程,有數家國際性大型公司表示若中國能提供先進設備,于六、七年內便可開通,但當時中國缺乏先進機械,日本侵略戰爭的進程決定了不可能有六、七年時間去等待。

自己的事情不能指望別人,于是決定自己修建。

一九三八年一月,滇緬公路成立總工程處,公路測量工作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展。由于當時缺乏受過訓練的專業技術人員,在滇緬公路總工程處中對因戰禍遷往滇省省城的一些無業知識青年進行速成培訓。這批青年後來成了滇緬公路的技術骨干。

1938年春節前,滇緬公路沿線近三十個縣的勞工約二十萬人被征集來到公路上。勞工中大部分是老人、小孩和婦女。由于當時機械缺乏,他們只能依靠手工作業。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難題是缺乏機械設備,這使工程更加依賴于數以萬計的勞工的手工操作。因為時間緊迫和戰局惡化,最初的建設工程不得不用最原始的方法。在幾乎所有的路段上,勞工們都是用這種螞蟻搬家似的方法,用自己家里帶來的背簍來搬運泥土和石塊。很多艱苦、危險的工作幾乎都是由婦女、兒童來完成。原定三個月初步通車的工程幾經推遲,終于在年底實現初步通車。

嚴明听著想象著,不時插嘴提出心中的疑問

在長達千公里的路段上,各種各樣的民族,穿著藍色土布制作的衣服,大多數是婦女、老頭、兒童,孩子們甚至帶著自家的寵物︰狗、雞和長尾巴的小鸚鵡,還有猴子來到工地上。這是一道獨特的風景,這是一首不屈而悲壯的敘事長詩

長途客車離開滇省省城向西行三百余公里,在暮色中喘著粗氣來到了大理州祥雲縣的清華洞歇宿。清華洞被譽為「滇西第一洞」,有古詩「萬古何人鑿混沌,此間勝景毓青華」對此進行了真實的寫照。遺憾的是,投宿晚,明天天不亮就要離開趕路,到保山城還有近三百公里路程,嚴明未能一睹清華洞優美的環境,感受這里的厚重底蘊。

天還未亮,「包子、饅頭,包子、饅頭」的叫賣聲和尖細的二胡聲從停車場傳來,嚴明立即起床洗漱對號找到長途客車。人們打著呵欠,提著不多的行囊各自找尋自己昨天乘坐的客車。一個民間藝人身上挎著一敞口鐵皮盒子,盒子里已有不少的零錢,擋在即將發動的客車門口,手里拉著二胡,嘴里不停對著登車的乘客祝福著「願你一路平平安安。空手出門,抱財歸家!」之類。他並沒有乞求,但每個人都往鐵皮盒放進五毛、一元零錢。大清早的,誰都希望即將開始的長長的旅途順達。似乎放進鐵皮盒子的不是錢,而是平安和希望!

客車沿滇緬公路向西行進八十余公里,到大理加油後繼續前行

嚴明問年長的駕駛員︰昨天您講的滇緬公路,那時候有多少汽車?拉了多少東西?很幼稚的問題,也許沒有人知道呢。

「那時候,西南運輸處有運輸大隊10多個,汽車據說有近一萬輛。他們主要運輸武器彈藥、車輛機械、汽油、日常用品和軍用被服等等軍用物資。在這條線上日夜跑著的還有國民政府有關單位的數千輛卡車。具體拉了多少物資,我還真不知道。不用懷疑的是這條路是中國西南後方的一條歷時最久,運量最大的國際通道,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戰爭初期的抗戰。當時,大批內地的政府機構、工商企業、大專院校和無數的難民撤退到大後方,使滇省省城迅速地發展起來,各國政府也紛紛在昆明開設領事館,這個古老平靜的城市一下子變成國統區內最繁忙、最國際化的大都市。」

嚴明再也提不出新的問題了。看樣子,對于滇緬公路,這位不知名的老駕駛員很少有不知道的事。

「滇緬公路從一開始,日本人就千方百計要把滇緬公路切斷,達到斷絕中國的物資供應,迫使國民政府投降的目的。為此,日軍還專門成立了「滇緬路封鎖委員會」。到了一九四○年,日軍佔領越南後,便以越南為基地,轟炸滇緬公路全線。听說從一九四○年十月起,在不到半年時間里,日本人就出動飛機四百多架次,專門轟炸公路橋梁。每次轟炸之後,駐守在橋邊的工程搶修隊就及時對大橋進行搶修。有時空襲還沒有結束,他們就要冒著彈雨開始搶修」

快到保山了,老駕駛員終于告訴嚴明︰「我就是滇緬公路運輸正如火如荼的時候出生的,父親是新加坡華僑,當年曾響應時任「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的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的號召,報名參加南洋華僑機工回國參戰。最近滇省政府已經決定了,要在滇池邊的西山公園修建‘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唉,三千多名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卡車司機及汽車修理工機工們的浴血奮戰終于可以讓後人銘記了!我們的雄心和馬達共鳴,我們的隊伍向祖國前進;我們的血汗作勝利保證,在我們面前永遠是光明。這套好身手到今天顯出救國本領,馬達快開動」這位華僑機工的後代說到最後情不自禁,眼里閃著淚光輕輕哼唱起來,他說這是機工們當年自己譜寫的進行曲——《馬達進行曲》。

保山到了,告別了可敬的汽車駕駛員,嚴明若有所失看著長途客車繼續西區

買好明天早晨去平掌的短途車票,嚴明找到旅社住下,不到下午四點鐘,嚴明信步來到位于保山城西的太保公園。

建在保山城中的太保山森林公園大門掛有一幅對聯雲︰「臨早登高岫,隨曲徑通幽,听野鳥爭喧,千頃松濤響天外;倚晚迎皓月,傍花枝弄影,看星光垂地,萬家燈火舞人間」,描寫的是登臨太保山所能看到的景致。

沿著七百余級台階登上山頂,保山城及保山壩子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山頂是一個五六十畝的大平場,建有為紀念三國蜀漢名相諸葛亮而建的武侯祠,祠共三殿兩院,典雅壯觀。兒童樂園,亭台樓宇亦掩映在蒼松古木之中,是游覽及娛樂的好去處。

森林公園面積一千五百多畝,森林覆蓋面達百分之九十,以松、柏、栗、樺為主,林木蔥蔥,空氣清新。許多古建築都隱蔽在山中,山半有玉皇閣、會真樓、狀元樓、玉佛寺等。玉皇閣為明代建築珍寶;會真樓是當年徐霞客游歷保山的下榻之所;狀元樓則是大學者楊升庵落難之際遮風蔽雨的「獨居」。

最有趣的是玉皇閣第二層的字匾。玉皇閣為二層重檐斗拱建築,建于明代洪武年間,樓內彩繪裝飾精美,繪有玉皇太帝天宮壁畫,外觀飛檐翹角,氣勢雄偉。第二層的字匾,上面所寫的字從正、左、右三面看內容色彩各異︰從正面看是「至誠元息」朱黃色大字;左邊看是「龍飛鳳舞」紅綠色大字;右邊看則是「海晏河清」褐紅色大字。

天色已晚,嚴明來不及細細觀看公園的美景,匆匆游覽後加快腳步下山。

他想起了此行的目的,明天他不知道將要面對的是什麼

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新的一天已經來臨。

客車沿著保山至楊柳白族彝族鄉的縣鄉公路行駛大約兩個小時,嚴明下車一路打听著找到了妹妹所在的山村。

山村位于大山腰部,離公路直線距離不過千米,卻因陡峭而無路可走,只能從離村子較遠的地段下車,順著羊腸小道一路下坡,進入一個宛若人的手掌斜放著,凹下的掌心即是村莊所在地的村莊。村里居住著約六七十戶人家,大多數是彝族。

此時從家家戶戶的草屋里飄出了裊裊炊煙和午餐飯菜的香味。嚴明順著村民的指引,走進了妹妹的家門。眼及之處,有大大小小四五間兩層草房,大概是這里氣溫較高的緣故,草屋的底層幾乎都只用木桿木板裝嚴實了作牆,第二層則用安裝稀疏的木桿隨便遮擋著。

妹妹抱著一兩歲多的女孩,看不出發生了什麼事的樣子。她的公公婆婆,還有一小姑一小叔,厚道熱情,張羅著招呼遠道而來的不速之客。妹夫去山上打鳥玩沒有在家。

看得出來,這里的民風淳樸,可是這樣的民居卻很不安全。與妹妹的公公閑聊時,果然在二十余年前,村里發生了一場火災,將民居全部燒毀,縣里的消防車趕到這里只能停在公路上俯瞰著滾滾濃煙慢慢消失,幸好沒有傷到人。這樣的房舍重建也相對簡單,只是這一次,人們汲取了教訓,相互之間盡可能保持距離,避免一點點火星就殃及全村。

可憐的妹妹並沒有特別的事,只是想親人了,所以才去發電報。見到了日夜牽掛的親人,嚴明並沒有再責怪什麼,因為說什麼都已經沒有意義。只是看著年幼的孩子和似乎還不太懂事的妹夫,嚴明不知道今後妹妹的日子咋過,相距這麼遙遠的路程,今後想見親人是否還是這麼不懂事的去請人發個加急電報,就要讓人鞍馬勞頓長途跋涉?

也許,世間的事物自有定數。誰注定了要欠誰的,無論用什麼方法,無論遲早都是要還的。這也是緣份!

眼下嚴明能做的只有安慰妹妹,拜托妹夫一家人。告別了不停流著眼淚的妹妹,一路心情沉重,再走滇緬公路返回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民辦教師最新章節 | 民辦教師全文閱讀 | 民辦教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