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師 第六章寒流之漂3、文明殿堂︰內與外

作者 ︰ 祥雲飄飄F

兩年後,嚴明和女同學阿嬌一同考入離家三十多公里遠的古城一中上高中。

古城一中是古城縣七所完中之一,是古城縣的重點中學。恢復高考制度的第二年,全縣有六十八萬人口,古城一中當年招生四百多人,中考升學率還不到百分之十五。

古城一中設在古城肇啟文明的聖地——文廟內。

史載,康熙五十九年,時任四川總督兼巡撫的年羹堯(古城時屬川轄),向康熙皇帝上《請設學疏》,陳述古城自康熙三十八年改土歸流至今已二十余載,尚無學館,如還不設立,就失去了教養兼施的意義。況且古城周邊兩土府都已設立了學校,而改為流官管理的古城反而沒有瑯瑯的讀書聲,怎麼能體現皇上愛民的天恩雨露呢?他請求皇上按照周邊土府的先例,設立文廟學舍,以便興盛文治,培育人才。至于所需資金,古城知府任俊昉保證動員官民捐資解決,勿須動用國庫銀兩。而文廟每年春秋兩季的祭祀活動經費,可與各府一體支銷。府學教授,可暫由知府兼任。

年羹堯的這個奏章,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批準。

佔地七十余畝的文廟選址于府城南面的靈壁山腳,坐南朝北。康熙六十年動工興建,完成大成殿、東西兩廡及大成門等工程。雍正元年續建崇聖祠,又在崇聖祠的東南面建學署。從康熙六十年開始,每年取文武童生各15名入學。崔乃鏞任古城知府時,增撥辦學經費,擴大招生名額。後任知府,也不斷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滇撫劉藻不無夸張感嘆︰「自此,邊徼之地,風俗人文不難與中土抗衡矣!」

雍正二年,「大成至聖文宣王」——孔子,風塵僕僕,不遠萬里,來到「蠻夷巢穴之域」、「荒服外徼」之地的古城,入住文廟內專門為他修建的大成殿。這是一幢宏偉壯麗的建築,面闊二十一米三,進深一十三米八,檐高八米五。前檐置半裝飾性雲彩斗拱挑梁,檐下懸掛康熙御書「萬世師表」、雍正御書「生民未有」、乾隆御書「與天地參」三塊匾額。

孔子在這座空曠的殿中並不寂寞。

在他的東西兩邊,每邊7位,東邊以曾參為首,西邊以顏淵為尊,恭立著復聖顏回、宗聖曾參、述聖孔伋、亞聖孟軻「四配享」和孔子在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面優秀弟子中的杰出代表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十哲」。

他們依舊玲听著恩師的諄諄教誨,一起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問題,討論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學而時習之」的哲學思想和生活、學習態度。

每年春秋二季第二個月上旬的丁已日,府、縣兩級文武官員、士紳學子,都要在大成殿前的「天子台」舉行非常隆重的祭祀大典,用「太牢」這樣一種祭天的大禮來祭祀給人們帶來文明和智慧的孔子。

大成殿左右兩邊是東西兩廡,各五間,有歷代先賢先儒陪伴著孔子。東廡內是原憲、商瞿等31位先賢,諸葛亮、文天祥等18位先儒。西廡內是澹台明滅,任不齊等31位先賢,範仲淹、歐陽修等18位先儒。他們都是儒家學說的忠實信仰者和杰出實踐者,在他們各自的崗位上創造了輝煌的業績,對歷史作出了永不磨滅的巨大貢獻。

雍正元年,位于大成殿後的啟聖宮落成。啟聖宮的規模體制與大成殿相同,而高處超過大成殿。這是專門為孔子的上五代先人準備的殿宇。也就在這一年,雍正皇帝下詔追封孔子五代先人為王爵,故將「啟聖宮」改名「崇聖祠」,請進了孔子的五代王爵,並請顏無繇、孔鯉、曾點、孟孫激四位先賢陪伴他們。

這樣,孔子一家就在古城安居了。從此,孔子用他無與倫比的偉大思想教化著「侏儷錐結」、蒙昧無知的古城先人,使他們明禮知恥、尊崇王化。

文廟里的建築還有,忠孝節義祠、鄉賢祠、名宦祠、蒼聖祠、文昌閣、魁星閣等等。

置身于莊嚴厚重的學府,嚴明空有崇敬的份。

聖人不食人間煙火,學子們卻不得不面對現實。

在上高中的兩年時間里,難壞了父親母親。

嚴明每月需要生活費近十元,僅僅靠掙工分吃飯穿衣,維持全家人生計的父母親束手無策,無法一次為兒子一次準備一個月或者兩個周的生活費,只能一元兩元東湊西挪應付。這樣一來,嚴明幾乎每周都要回家要生活費。父親一見兒子回家就發愁,常常無法保障生活學習費用。嚴明在學校食堂連二角五分一份回鍋肉也常常吃不起,只能經常在食堂外三分、五分的買一點豬血煮酸菜應付一日兩餐。

父親面對如此窘境,又沒有任何援助,心焦、著急!

更糟糕的是,每周六走山路回家,因為沒錢,周日不能返回學校,周一的課時有耽誤。交通也非常不便,每天只有從古城準時發往鄰縣鄰州的一、二輛「班車」,雖然只需要八毛車費,卻經常因為無錢或客滿無法搭乘,只有步行回家。

十五六歲的嚴明,體質羸弱,只好餓著肚子趕路。

兩年的高中生活,總的感覺是特冷,仿佛700余天都是嚴冬。單薄的衣服、饑腸轆轆的肚月復、空空的錢袋……

不要說一日三餐,一日二餐一旦成了鄉下學生的問題,就無法保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屬于城市居民子女,無論學習成績有多差,都能分配工作。農村孩子考不上中專、大學就只能回家種地,繼續那沒有希望的勞作。

「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楮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里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他回過頭去說,‘水生,給老爺磕頭。’便拖出躲在背後的孩子來,這正是一個廿年前的閏土,只是黃瘦些,頸子上沒有銀圈罷了。‘這是第五個孩子,沒有見過世面,躲躲閃閃……’」

讀著魯迅先生的《少年閏土》,嚴明仿佛看見周圍來自農村同學的未來,包括自己的未來,和聰明伶俐、活潑可愛、有趣的少年閏土的未來不會有多大區別。

可愛的少年閏土在冷酷的社會現實中徹底變了。嚴明的心為自己也為閏土時時產生淒然的感覺。

在艱苦的學習、生活條件下,在不正常的教育教學環境中,嚴明和他的同學們不由自主隨著時而奔涌時而刺骨,不時產生漩渦的寒流翻滾著、漂流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民辦教師最新章節 | 民辦教師全文閱讀 | 民辦教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