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師 第六章寒流之漂2、小學附設初中班︰後無來者

作者 ︰ 祥雲飄飄F

就在**去世的那一年八月,嚴明小學畢業了,開明的父親沒有讓他在家幫忙干活,而是選擇讓嚴明繼續和同村的兩名同學一起到離家十二公里遠的「五•七」小學附設初中班讀書,學校在公社所在地,是公社中心完小。

六和公社中心完小原名六和小學,改叫五•七小學,說是為了響應**的五•七指示。當時,六和公社隨時代風向標而產生的紅旗、紅雲、紅祥、新坪、新慶等等生產大隊名稱,無不體現出革命的意蘊。

五•七指示是一九六六年五月七日**審閱軍委總後勤部《關于進一步搞好部隊農副業生產的報告》後,致**的一封信的簡稱。信中講到,人民解放軍應該是一個大學校,既能學軍事、學政治、學文化,又能從事農副業生產;又能辦一些中小工廠,生產自己需要的若干產品和與國家等價交換的產品。又能從事群眾工作,參加工廠農村的社教四清運動,要隨時參加批判資產階級的文化革命斗爭。信中以此為基礎,做了廣泛的類推,「工人也是這樣」,「農民以農為主,也要兼……」,並且談到對教育革命的設想︰「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可以說,五七指示比較完整系統地闡述了**帶有某些空想成分的社會主義模式。

那一年,中國真是多災多難!

就在嚴明剛剛進入附設初中的時候,新中國的開國領袖**主席逝世了。當時,舉國同悲。天仿佛就要塌下來了,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老師們的臉上沒有了笑容,一個個愁眉苦臉,女同學們聚在一起,首先嗚咽無聲繼而放聲大哭,最後一個個哭得東倒西歪。大概是女同學的情感要豐富一些。嚴明不知道**不在了意味著什麼,還不知道什麼叫「悲痛」,擠出些眼淚,也是受了女同學的感染。

此前,朱德委員長、周恩來總理相繼去世,又發生了死亡二十余萬人的唐山大地震。而針對開國總理周恩來的「批林批孔」運動仍在繼續,針對已經「三落兩起」的鄧小平的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正被引向深入。

初中生們睜著迷蒙的雙眼看不清這個世界。與「批林批孔」、「右傾翻案風」主題有關的詞語、句子常常被同學們詞不達意地反復引用于老師布置的作文中。

在小學校里附設初中班,是文化大革命運動剛結束時特定環境下的歷史產物。有的地方是各生產大隊在小學的基礎上全部辦起了小學附設初中班,五年級的學生畢業後就地全部升入初中班,師資主要來源是本小學的骨干教師,所缺教師再從本村應歷屆高中畢業生中選用。校舍由各小學自行解決。反正是初中班要辦,與之相配套的師資、教室、課桌等等沒有,自己想辦法。

這樣的做法,既降低了中學教學質量,又使小學受到了削弱。貫徹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後,各地糾正並停止了這一做法。

嚴明看到一篇文章里這樣寫道︰「完小附設初中班是我國發展中等教育事業的一個革命的辦法,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個壯舉,它是適應我國的實際情況而提出來的。誰都知道,目前正在農業合作化的大道上奮勇前進的五化農民,迫切要求自已的子女多讀些書;而另一方而,為了使農業生產能與工業生產同時並進,國家也要求農民的社會主義思想更堅定,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更提高,這就需要一批批的‘有社會全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陸續不斷地加人到農業生產隊伍中去。而完小附設初中班正是適應上述情況設立起來的。」

六和公社沒有在所有的小學附設初中班,只在中心完小附設初中二個班,僅此一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恰好讓嚴明他們六十多個同學給趕上了。

嚴明就讀的初中班有來自六和公社七個生產大隊的三十二名同學,因離家遠不能回家吃住的十四名男同學,全部住在一間教室改成的宿舍里,木雙層床下擺滿了小火爐、鍋碗瓢盆和放洋芋、包谷面的木箱。

放學後大家各自生火做飯,宿舍門外雜亂擺著冒煙的火爐和鍋碗瓢盆。只听見同學們低頭吹火的「噗噗」聲和被濃煙所嗆的「咳咳」聲。透過煙霧彼此能看見的是每個人臉上被火煙燻出的眼淚和橫一道豎一杠油煙痕跡。特別是遇到下雨的時候,人人被煙燻火燎,眼淚直流,雙眼被揉得紅紅的,打著噴嚏、咳著嗽做飯。

每天的主食是蒸熱周日從家里帶來的冷包谷飯或現煮洋芋,大家都沒有早點可吃,蔬菜也幾乎沒有。上初中的兩年時間里,嚴明對吃什麼菜好像已經沒有了記憶。因為常常斷食用油,只能用鹽巴和清水將切塊洋芋煮熟,既作菜又當飯。

正在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嚴明們就是這樣冷一頓熱一頓,干一餐稀一餐,生一碗,熟一碗度過來的!

嚴明他們正像一只只小小鳥,懷著忐忑、求知、好奇的心態,慢慢飛離自己的鳥巢,遠離了父母的視線,向未知的天空飛去。不知會飛到哪里,也沒有多少憧憬,只想將來能去當一個領工資、吃國家糧的工人,不要再當農民!

這是那時幾乎所有來自貧窮農村孩子和家長最大的願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民辦教師最新章節 | 民辦教師全文閱讀 | 民辦教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