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師 第二章山村夜話1、山民之樂

作者 ︰ 祥雲飄飄F

「立秋處暑八月天,棉花整枝煙短剪,白薯翻蔓秋蕎播,拔草捉蟲保豐產」,處暑節令過後,滇東北「一場秋雨一場涼」,雖有些許涼意,山村的夜晚並不寂寞。閑不住的孩子三下五除二將碗中的飯扒進嘴里,慌忙著去往常他們集會的地方玩躲貓貓、老鷹抓小雞的游戲,一直要瘋到母親們此起彼伏呼兒喚女回家睡覺的聲音想起,伴隨著幾聲湊熱鬧的狗吠聲,才會慢慢安靜下來。

嚴明沒有絲毫睡意,信步來到村里他稱為二叔的二先生家大門外,听到里面二先生在拖聲曳氣地清唱︰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治乾坤。

幾朝皇帝多有道,幾朝無道帝王君。

君王有道民安樂,天作雨來地作池。

人在中間如魚樣,恐防閻王作釣桿。

閻王放下金鉤釣,不知來早與來遲。

為人還是存心好,哪有惡人在得長。

不信請看此件事,起心用心害自身。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

這是唱書《金鈴記》的開篇。嚴明曾听過《金鈴記》、《蟒蛇記》、《柳蔭記》、《大孝記》、《白話張四姐》這類古典長篇敘事唱書。這些古典長篇敘事唱書通常采用說唱相間、夾唱夾說的形式,或纏綿悱惻或催人淚下或令人扼腕,根據起伏跌宕的情節,用五字調、七字調、十字調或蓮花落來表現。內容均為曲折離奇、悲歡離合、因果報應的傳奇故事。

茶花箐村雖然就在國道旁,但已開通五十余年的國道似乎沒有給小山村帶來什麼變化,人們依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千余畝瘦地散落小山村村間、四周,以其少得可憐的產出,緊張地應付著數百口子人常顯饑餓的腸胃,小山村依然貧困著閉塞著。還沒有通電,在農閑時節,一張方桌,四五個人,一盞油燈;翻開唱本,其聲悠悠,其樂融融。老人小孩,圍坐一堂,姑娘繡花,男兒烤薯,看火花冉冉,听書聲朗朗,此鄉民之樂也。以至目不識丁的村夫,未見世面的農婦,談吐之間有文韻,笑罵之時口成章;辨善惡以行事,從忠孝而為人。說是這些唱書之功也不為過。

嚴明輕輕敲門,屋里的唱書聲停止了。二先生正在公社上初二的三小子拉開木門銷,叫著︰「嚴老師來了,快進來!快……」將嚴明往堂屋讓。

「咋今天就回來了,是不是有什麼事?」三小子是嚴明在馬鞍小學送走的第一屆畢業生,初考成績是第一名,他很喜歡這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就關心地問道。「老師,今天是星期六,我回家來拿點錢。」嚴明一哂,「哎喲,我忘記了!」嚴明心想,因為大隊文書不蓋章讓自己去參加財政干部招收考試,鬧心!連周末也忘記了,這是什麼事呀!

堂屋靠門左首牆角的火塘邊,一張方桌上燃著一盞「綠葉」牌墨水瓶做的小煤油燈,不太明亮的燈光下,二先生戴著老花鏡蘸著唾沫翻看著唱書,男女老幼七個人圍坐在火塘邊,有二先生的妻子秀珍二嬸,還有已經另立門戶的老大老二,村東頭的「白大先生」嚴甫,正在等待著因嚴明進屋而打斷的唱書聲重新響起。

嚴明說︰「咋不唱了?二叔,接著唱!」

三小子從櫥櫃上拿下一個瓷杯,二先生從火塘里端起小茶罐,將被火烤得咕嘟咕嘟沸騰冒著熱氣香氣的炕茶倒入瓷杯,送到嚴明面前,「喝茶,……听說財政招干又沒有蓋著公章?算了,好好教書算了。馬鞍小學這幾年已經有兩個人轉正了,你只要努力,還是有希望的哩!」二先生繼續說道,「只要苟文書在位一天,你就別想蓋著章,你不知道這是有原因的。喜歡偷腥的苟文書因為和村里的‘朱大婦人’長期苟合,差點被人‘打黑棰’,苟文書以為是你父親指使的,其實壓根和你父親沒有一點關系。你記住我的話,除了教書,你目前沒有其它路好走,苟文書卡定了你。別‘狗慌三泡屎,最後一泡也落不下’呀!……」

二先生話糙理不糙。

二先生姓陶,名敬明,崇拜陶淵明之意。少時讀過《中庸》、《大學》,用鄉民們的話說「讀過老章書」。特別是能寫一手漂亮的歐體楷書,將歐體險峻刻歷、剛勁挺拔;清雅秀麗、瘦健俊美;規矩端正、一絲不苟;大小有法、錯落有致的特點盡顯六寸筆下。可惜二先生生不逢時,因為家庭出身「地主」,屬于「地富反壞四類分子」,不但自己要夾著尾巴做人,而且殃及讀書成績優異的老大老二只上完小學,連初中的門檻都沒有進就只能回家務農了。

好在二先生為人友善,會寫字,懂甲子,會看陽宅陰地,逢年過節幫左鄰右舍寫寫對子,鄉民們閨女出嫁兒子娶親幫著擇擇吉日什麼的,在「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中並沒有受過多少刁難。現在按照上面的「摘帽」政策,二先生的「四類分子帽子」被「摘」了,這意味著二先生可以享受應有的公民權利了。

嚴明平時喜歡到二先生家串門。一是因為二先生有文化,二是二先生雖然六十多歲了,但思維清晰,觀念不老,看問題準,常常能從二先生對形勢的判斷,世事的洞察,人生的感悟中受到啟迪。

二先生也挺喜歡和嚴明這個難得的「忘年交」談天說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民辦教師最新章節 | 民辦教師全文閱讀 | 民辦教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