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龍騰 第036章 雷霆(三)

作者 ︰ 雲無風

第036章雷霆(三)

李雲新等人走後,葉玉靈從書房出來,看著鐘毓上前收拾茶杯,走到蕭宸旁邊坐下,問︰「還有人要來?」

蕭宸搖了搖頭︰「今天該是不會有要來的了。」

葉玉靈笑起來,隨手從茶幾邊拿過幾張報紙,指指點點︰「吳城反腐斗爭重拳出擊,規劃局長即將出庭受審,小標題是‘市委書記蕭宸指示相關單位嚴肅處理,市紀委、市檢察院對案情取得重大突破’。」

「這是前幾天的報紙了。」蕭宸呵呵一笑︰「怎麼,要笑話?那就笑吧。」

葉玉靈嘴角勾勒出一絲勾魂攝魄的微笑︰「沒呢,只是第一次看見你的名字出現在這種位置,以前都是看的別人的名字。」

蕭宸呵呵一笑︰「這幾天的報紙上,我的名字怕要更多。」

「為什麼?」葉玉靈下意識地反問了一句。

「因為‘市委書記蕭宸做出重要指示……’、‘蕭宸要求相關單位……’等等。」蕭宸呵呵笑道。

葉玉靈撇撇嘴︰「就像這句,反**要常抓不懈?」她不以為然道︰「多少人說過的老話了,這也算重要精神?」

蕭宸忍不住哈哈笑了起來︰「自然是重要精神了。」看著有些不解的葉玉靈,蕭宸不禁搖搖頭,解釋道︰「中央的重要精神,是中央的重要精神;省委的重要精神,是省委的重要精神;市委的重要精神,也自是市委的重要精神……看似應該一脈相承,甚至一樣,但實際上,是不同的。」

葉玉靈似笑非笑地看著他,小聲道︰「你是說,在吳城,你就是土皇帝了,哪怕中央的精神,省委的精神,都不如你的精神好使?」

蕭宸搖頭道︰「倒也不是這個意思,只是……有時候,畢竟縣官不如現管罷了。」

葉玉靈微微一笑︰「那,你現在就是要貫徹你的精神咯?」

蕭宸呵呵一笑,沒有說話。

葉玉靈點點頭︰「我等著看成績哦。」

蕭宸哂然一笑︰「抓幾個人而已。」

「殺雞儆猴?敲山震虎?」葉玉靈好奇道。

「殺猴儆**,殺雞是儆不了猴的。」蕭宸面色平靜地道。

葉玉靈倒沒覺得有什麼,她在軍委直轄的四總部之一的總裝工作,又是進入的高科技部門,平日里見到的人幾乎都是肩上扛花(指少將以上)的人,那總裝備部里將星閃耀,她父親又是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如今更身兼中央軍委委員(軍委沒有常委制,基本上,委員等同常委),協助總參謀長主持常務工作,她作為在家里最寵愛的女兒,所見真是往來無白「身」,蕭宸就算在吳城打老虎,她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吃驚的。更何況在她看來,蕭宸只怕更不會把即將被打的那些貪官污吏放在眼里,既然如此,打了就打了唄。她卻不知道,地方上和軍方到底是有差別的,蕭宸的背景固然驚人,可再驚人也不能依照某些人的思維所以為的那樣進行「世襲」,也一樣要下放到地方上一步步的鍛煉,一步步地在體制內打磨過來,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外圓內方之說,在華夏決然是一番正理,若外不圓,則平時得罪的人不知凡幾,縱然這些人看似不能將蕭宸怎樣,卻也可以影響他的口碑,做官是個復雜活計,口碑更是相當重要,尤其是對前途遠大的人來說,口碑更是萬萬壞不得,所以蕭宸要做什麼事,也得按照體制內的套路來辦,豈是葉玉靈想得這般簡單的?至于「內方」,也是必要,若是自己的稜角從外到內都被磨平了,那就泯然眾人矣,再也沒有什麼改革改良的心思,也再不會為了國家大事、民族大義或者說百姓福祉而去得罪身邊的同僚,搞什麼反**斗爭——大家得過且過就是了,何必劍拔弩張生死相搏?

這數年的鍛煉下來,蕭宸雖然風頭仍舊盛了一些,但也不是沒有好處,他一直處于重要領導崗位,對于如何培養領導威信,如何培養得力部下貫徹落實自己的施政綱領,如何與既得利益集團相處、相爭……等等這些,蕭宸卻是比過去更加純熟了。

蕭宸知道爺爺肯定是希望他能更溫和一些,盡量用一些春風化雨的手段來解決問題,就像他老人家自己當年一樣。可蕭宸卻知道,自己畢竟不是爺爺,有些手段在爺爺來用,乃是最為堂堂正正的王道之法,可如果在他手里使出來,卻就偏于柔弱,有時未免力有不逮。

就比如此番吳城,蕭宸知道自己此來江東的目的。爺爺縱然已經差不多到了無欲無求的境界了,可爺爺自己雖然可以無欲無求,然則歸于爺爺麾下的老部下、老同志有多少?他們的子孫、門生又有多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多少年的感情,爺爺老了,雖然不想管那許多事,可仍然也要為他們幫襯一些,只是如此一來,也就出現了所謂的「蕭系」。

江東的蕭系力量,一貫強大。莫說江東一省,便是江南、東方等省,蕭系的力量又哪里弱了呢?只是兩江富庶,江東也因此被視為蕭系基業的重要一環。而今江東蕭系正與攜著中央大義旗幟的某些派系在江東互為試探,小心交手,蕭老去年雖然的確是病重了,但在那個時候,他寧可選擇讓蕭宸冒一冒木秀于林的風險,也要將之提拔為江東最重要的經濟基地吳城的市委書記,可見蕭老對江東也是重視的。這一手,蕭老未必沒有表明態度的意思。打著中央旗號的某些派系也因此不得不收斂了下來,不再如先前那般咄咄逼人,須知蕭老固然已經將大權交由中央自行處理,平時根本不管事,可他若真要管事,那也不過就是如南巡同志之前一樣,到處走走,發表一下講話,中央那邊也就只能軟下來,謹遵蕭老教誨。有了南巡同志的前例,中央自然不會再干這種事情,反正蕭老也是最後一位元老領袖了,他終究是有大去的那一天的,有些事情,等到那天過了,再辦也不遲。

但蕭宸來江東,也絕非僅僅表明一下蕭老的態度,吳城是個重要城市,市委書記一職更是重中之重,蕭宸在這個位置上鍛煉,既是培養,也是為日後的履歷做一個完備。而吳城市委書記必然是要掛省委常委餃的,于是王昆省長和游靖副書記在省委常委會上則又會多上一張常委票,這對蕭系力量的鞏固,也有莫大的好處,正是一舉多得。

然而蕭宸卻也有自己的考量。縱然蕭系內部,甚至是爺爺那邊都只是希望蕭宸在吳城這個好地方鍍個金,為日後的升遷奠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但蕭宸自己豈能允許自己一事無成?來到吳城之後,雖然對吳城的情況還算認可,卻也覺得吳城還有更好更大的發展空間,既然如此,為何只能吃前任們的剩食?卻是要再創高峰才是正理。

但混官場不是玩游戲,不是某個人調配在你手下以後,就會如臂使指,任你擺布,說東不往西。這些可都是活生生的人,要他們听命于自己一個三十不到的小青年,這些人心里未必沒有想法。蕭宸想要做到當初在鼎清區做一把手時的程度,任何指示、精神都能迅速地得到貫徹落實,自己的施政綱領能夠得到充分的實施,在吳城還頗有難度。所以蕭宸必須在某些關鍵性的位置上放上自己認為「好用」的人,才能辦到。

好用的概念,可以有很多種理解。在蕭宸看來,有能力是第一步,願意為自己所用是第二步,用了不至于出事——至少不至于出大事——是第三步。只有其他條件,則都是細枝末節了,不提也罷。

吳城有多少這樣的關鍵位置?很是不少。但蕭宸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無理由地調整這麼多關鍵位置,所以他需要一些由頭。

很不幸的,賈映瑜,就是出在一個重要位置上的由頭。

于是,賈映瑜被得了蕭宸授意的李雲新逮到了,然後,賈映瑜開始招供一些別的事情,譬如規劃局內部,除了他之外,還有一些別的問題……

然後,劉大春被查了。

劉大春比賈映瑜倒是能裝,好一段之後,才被紀委抓出幾個小洞,弄到一些信息,從這些突破口,交通局的錢波副局長開始浮出水面。

然後由錢波開始,趙志剛進入到紀委的視野……

再然後,跟趙志剛表現得親密的常務副市長王和的秘書黃平,開始被關注起來。

黃平看起來有問題,那麼,王和呢?他會不會也有問題?

葉玉靈的婚假已經結束,她所參與研究的那個大課題也正好進入關鍵階段,自然在假期結束之後便回了京城,蕭宸在吳城的動作幅度,也猛然大了起來。

紀委書記胡維和紀委副書記李雲新、市檢察院檢察長馬雙喜從市委一號辦公樓的樓上下來,三個人的臉色都極其嚴肅,只是李雲新是純粹的嚴肅,馬雙喜是有些激動,而胡維,則有些陰晴不定。

蕭宸已然下了決心!

此刻,市長任選平、市委副書記杜秋聲、岳邦為還留在蕭宸的辦公室里,正在開書記踫頭會,想來仍然是就剛才蕭宸決定下來的大事在做商量。

要動一位市委常委,而且是這幾年在各地常委會中地位連年提高的常務副市長,即便蕭宸貴為市委書記也得慎重慎重再慎重,不過他畢竟是省委常委,天生有著跟省委方面溝通的良好渠道,既然他能下定決心,任選平和杜秋聲、岳邦為兩位副書記自然也只有支持。蕭宸的第一把火,只要聰明的人都不會去硬抗,更何況又不是燒的自己,想那王和乃是個兩不幫的家伙,人緣雖然也還好,卻也沒有特別親密的,若是順風,送他一程自然無所謂,但若是跟現在這樣逆了風,大家也不會為他說多少好話。

「省委那邊……?」任選平微微蹙眉。其實他還是比較看好王和這個本地干部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任選平也不希望自己走後,市長這個寶座不能被本地官員繼承下來,王和不管怎麼說,始終是實實在在的本地人,而且也有能力,他還是很看好的,至于蕭宸剛才說的那些東西,他也不是不信,卻也不全信,再說他心里也覺得,現在這年頭,到了副市長這個級別,縱然有點小問題,只要大是大非上沒有問題,手上又是有真能力,那也就睜只眼閉只眼過去算啦,搞這麼狠做什麼?尤其王和上頭據說也是有人的,你蕭宸身為省委常委可以不怕,我老任卻是馬上要去省里了,得罪了人家地頭蛇,豈不是要吃虧?

「省委方面,大家不用擔心。」蕭宸很平靜地說道。有一種自信,叫做舉重若輕。

「那既然這樣,我們自然是服從省委的意見了。書記放心,這件事我們這里都沒有問題。」任選平知道挨不過去了,干脆痛快答應。只是心里卻不禁哀嘆,這都到了民主評議的關鍵階段了,王和也是倒霉,怎麼就在這個時候被蕭宸給逮住了呢?現在蕭宸要動手,等他動了一位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那麼下面的人肯定要被他震懾住,然後卻就是自己調離吳城的時候到了,如此一來,人家誰能不產生聯想?蕭宸打了王和,人家都以為王和這個副手肯定是為我跟蕭宸的戰爭買單了,結果沒多久我也「被調離」,那不是表明蕭宸大獲全勝?徹底掌控了吳城?到那個時候,誰還敢在吳城跟他蕭書記說個不字?

出得門來,任選平望著滿天烏雲,慨然長嘆,原以為蕭宸年輕,不過是仗著家世混資歷的大少爺,卻不料他將這時機抓得如此之好,這一切手段,看似全是偶然,可世間哪來那麼多的偶然?只怕全是這位年輕書記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手段罷了,可笑自己先前還存了跟他斗一斗法的心思,若非知道省委向書記都無法左右此人,只怕自己還就真的選擇了跟他斗下去,若真是如此,日後怕不是有一天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這,怕不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吧。

自六月底開始,細心的網民發現,在吳城市政府的官方網站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和的市長信箱消失了。這些網民此時才驚訝地發現,王和最近已經再也沒有在電視和各種媒體上露面,似乎吳城根本就沒有這樣一個常務副市長一般。

各種傳言,開始紛紛出現。但最主要的傳言,自然是王和「出事了」。

王和這個人,在吳城的官聲實際上還頗為不錯,他這一「出事」,各種各樣的傳言中,便也夾雜了一些為他鳴冤的聲音。只是現在鳴冤未免太早,王和雖然行蹤不明,但畢竟沒有對外界宣布消息。

實際上,王和與黃平,都已經被雙規了。

蕭宸在這段時間里,卻是經常去省里,反正他是省委常委,他說去開會,這個理由自然是足夠的,反正省委三天兩頭都要開會,他怎麼都能找到理由。實際上這段時間,蕭宸自然不會真的全都是去開會,更關鍵的還是事關王和這個常務副市長,終究有很多問題只能在省里擺平,畢竟是一個市委常委要被搞下來,不是某個什麼局長,就像賈映瑜,固然他的位置重要,可蕭宸要拿下也就拿下了,但王和不同,他是副廳級實權干部,是吳城的巨頭之一,要動他,省委不點頭是辦不下來的。

10月,一則震驚吳城甚至整個江東的消息傳出︰吳城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和因涉嫌受賄、濫用職權等罪名,被批準逮捕。另有消息稱,王和涉嫌受賄金額之大,已然創下吳城甚至江東之最,多達上億!

消息一出,天下震驚!

而吳城市委市政府的雷厲風行手段,立馬就讓天下再次震驚了!

11月11日,吳城市前副市長王和因受賄上億,一審被判死刑,王和不服,立即提出上訴……

吳城市政府官方網站的網民互動論壇里,當夜出現了一篇文章,叫做《我眼中的王和》。此文一出,頓時引起廣大網民的充分關注。

「這則消息(指王和出事)我早在7月份就已知道,但這個消息對吳城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再說也不是通過正規渠道得到的消息,我當然不可能去報道這一事件。而且,即使寫了稿子,也不可能給發出來。

現在,這件事已經傳得沸反盈天,新華社也已發了稿,各大媒體更是大張旗鼓大肆宣揚,其反貪的精神當然值得肯定,但也有許多報道其實並不準確。一些人甚至借機抨擊吳城,那就更沒道理。

個人覺得,對人的評價還應該客觀、公正。王和犯罪歸犯罪,做人做事歸做人做事,不要因為他犯了罪,就把他說得一文不值。在此,1992年9月起就跑城建新聞、與王和有過近2年接觸的我,想把自己所知道的王和寫出來,貼在這里,也許可以盡可能地幫大家了解他的全貌吧。

寫這些內容並非為王和翻案,目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幫助大家了解他的全貌外,還想表達這樣一層意思︰這麼一個兢兢業業、也有能力的人居然犯了如此滔天的大罪,實在是個遺憾,值得大家的反思。同時我也想對那些隨意抨擊吳城的人說︰總的看,吳城各方面做得還是很規範的,出了這樣的事,依然瑕不掩瑜。

一、王和的六個片段︰

第一次單獨見到王和,大約是1997年某個周六的午後,我去觀前采訪。經過觀前公園時就看到了他。觀前公園是吳城從寸土寸金的鬧市區新闢出來的,當時還沒全部結束,王和與工程負責人正在聊工程上的事。沒有路人注意他們,我就上去跟王和打了個招呼,說了自己的身份,王當時當選常務副市長時間不太長,叫他「王市長」他似乎還有點不習慣。我當時的感覺是,一個常務副市長休息天都不顧,一個人跑到工地上去,還真夠敬業的。

事實上,事後的觀察和眾多認識他的人私下聊起他時,也都對他的敬業精神贊賞有加。

1998年6月,靈岩山風貌整治一期工程結束,我們一起參加竣工典禮。乘著這個機會,電視台采訪了王和,讓他談吳城房價今後的走勢。當時吳城的商品房均價已從1996年底的1500多元漲到2000多元,但王和認為,因為土地拍賣等因素,吳城的房價肯定還會漲。當時我听了有點不服氣,電視台播出後,許多老百姓也很不服氣。大概有人提意見提到了市長任選平那里。後來任選平曾對媒體說,他看了某位市領導(指王和)那段話,說法沒問題。

事後的實際情況也證明,吳城的房價確實漲了不少,目前均價已漲到了4000多元。

有媒體認為,吳城的房價就是被王和炒起來的。其實,王和從中起的作用並不大。我們回過頭來看,吳城的房價之所以漲起來,一方面是取消了實物分房,大家都要買房子,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土地的拍賣,確實逐漸抬高著住房的成本;第三,後來的房子越來越注重綠化、環境,建設成本自然也越來越高;第四,那幾年吳城搞環古城風貌保護工程、內環快速路工程等項目,動遷了不少居民,而全國當時一刀切,改實物安置為貨幣安置,吳城幾千戶拆遷戶要房子,市場上的存量房卻很少,把房價一下就炒了上去,一些居民家拆掉2平方米的房子,賠到的錢還不夠買1平方米新房子,那時,許多人家都是談拆色變。吳城市政府發現這一情況後,立即研究建設定銷房,來保障動遷戶的利益,而建定銷房的負責人就是王和。

王和待人還是比較和藹的,至少表面上如此。1998年9月16日,我去市規劃局采訪,正好吳城電視台一套的記者也在,要采訪吳城一號街坊規劃。一號街坊位于吳城古城區西北角,面積26.25公頃,有居民2198戶,總人口6000余人。相對中心城區而言,一號街坊形成年代較晚,建築大多建于1949年前後,除桃塢中學舊址(今四中)和兩處控保建築、石幢弄南段外,古城風貌特征體現不明顯,環境髒亂差,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互相混雜,互相干擾,需要從整體上加以綜合整治改造。規劃方案提出,要把這里的居民全部搬遷,騰出的土地劃分成一畝多到幾畝的小塊,最終形成園林式居住區,總戶數控制在101戶。這一街坊改造的方案已經出台,並即將接受專家委員會的評審。但在那個怕拆遷的時代,這個規劃顯然會遭來許多不同意見,甚至叫罵聲,因此市規劃局工作人員不肯提供。

正在這時,王和來市規劃局辦事,我們跟王和一說,他立即對規劃局工作人員說,提供給媒體好了。于是我們看到了規劃的文本,我第二天在平面媒體中獨家發了出來,還做了當天的頭版頭條。

後來得知,王和到規劃局辦事,如果中午還沒辦完,就跟該局普通工作人員一起去食堂吃工作餐。

1998年11月24日,商報熱線接到大龍港部分居民來電,說底樓自行車車庫積水經年不退,發出惡臭,蚊蟲孳生,成了「臭水牢」讓他們實在不堪忍受。我立即趕到現場采訪,原來是底樓車庫地坪比外面的地坪低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受災的居民有140戶,24幢的積水問題已有10年歷史,積水最深的大約有三四十厘米,而且確實臭氣燻天,在車庫邊站了5分鐘,嗅覺不太敏感的我就感到頭昏腦脹。同時,采訪中我也得知,許多媒體已對這一情況進行過報道,但都沒能解決問題。

我立即對這一情況作了報道,並聯系了相關部門。但相關部門說,要解決這個問題難度很大,一時無法實施。這一年的12月28日,吳城在園區搞了一次輕軌一號線試驗段的開工儀式,王和作為分管城建的常務副市長,自然要參加這一活動。早有準備的我把發表的文章(復印件)裝進信封,乘儀式結束交給了他。事後我看到了他的批示,意思是要求相關部門盡快想辦法解決,落款時間是12月29日,可見反應非常快。

在王和的過問下,大龍港新村排設雨污水管的時間從1999年下半年提到了上半年。雨污水管所在位置比車庫地坪更低,因此,工程一結束,那100多戶居民的車庫積水問題就徹底解決了。

1999年2月27日,十分重視吳城旅游資源開發的任選平,帶隊調研石湖景區建設。後來,他和王和等人站在石湖東面的一塊地上,背對石湖、上方山拍照,他說︰讓我們立此為證,3年完成石湖景區開發。

給他們拍照的人當然不少,我也拿出傻瓜相機,把這一幕拍了一下來。

可惜的是,過了一年多一點,王和就被雙規了。這其中的一件大事是,雷厲風行的蕭宸調到吳城當市委書記來了。

1999年春,吳城重建部分古城牆。我們總編提議,能否讓讀者們寫一句有意義的話,刻在重新砌進城牆的城磚上,這樣,幾十年、幾百年後重修城牆,會記住這段歷史。

這個建議由我操刀。1999年4月18日稿子見報後,王和立即批示,這個建議很好,可以實行。于是,我們征集了幾十句話,交給施工人員。後來,這些有意思的話被刻在磚上,砌進閶門一帶的城牆里。但考慮到此時(拖了蠻久,2000年年中了)王和已經出事,而且報道後可能有人會因好奇而去挖城磚,所以我們沒做跟蹤報道。

1999年5月20日,第28屆世遺會召開在即,王和召集大家在市政府大院6號樓那個半地下的會議室開了個會,會上王和說,「三橫四縱四段」道路的改造快要結束了,各單位把管線問題都考慮好,不要等道路鋪好了又要挖開,這樣的「拉鏈路」老百姓會有意見,從現在起,新鋪好的路5年內不得挖開。于是會議一結束,我立即問王和,這個規定是否有依據,他說,有文字規定的。我就從這個角度做了個稿子,結果又發了頭版頭條。某報記者因為有事,會議沒結束就走了,沒听到這番話,只發了個小稿子。後來該記者對我說,今後開會再也不敢先走了。

好像就在那次會議上,王和還說起了自己家住桂花新村X幢X室的事,讓人感覺這副市長還真夠老實的,舉例還舉得這麼真實。

二、關于富海拍賣行

王和出事,他兒子王毅開辦的富海拍賣行就不能不提。

一開始知道富海拍賣行,是1998年的7月22日。就在這一天,富海拍賣行以9600萬元的價格,成功拍掉了竹輝路、人民路交叉口的一幢大廈——新藝城。當時商報沒有跑拍賣條線的人,而我一直留心公告,所以知道這一情況,就進行了報道。記得寫的是一位神秘人士拍走的。采訪拍賣行,只見到了總經理,一個女的拍賣師(名字我就不點啦)。

事後,其他拍賣行工作人員問我,知道不知道富海的老板是誰。我說不知道,那位工作人員就閃爍其辭,不肯往下說。我當時估計,這老板來頭一定很大,沒想到竟然是王和的兒子。

後來,富海拍賣行還拍掉了許多土地,並把新蘇國際大酒店(當時吳城市區兩家五星級賓館之一)連同周邊土地一起拍掉了,在業內震動很大。

出人意料的是,大概在1999年5月,吳城日報的分類廣告欄里,居然出現了「富海拍賣行注銷」的豆腐塊。業務這麼好,為什麼要注銷?我當時愣住了。後來才知道,原來富海拍賣行挪用城建系統某國有企業1000萬元公款作為注冊資金(當然是王和打了招呼,那家國有企業才肯借錢的),被拍賣行同行告發,注銷公司,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而那家國有企業的負責人陳某則被判了10多年的刑(這是後來開兩會時,我從市檢察院的報告里知道的)。

當然,有媒體說,富海拍賣行存在的一年多時間里,幾乎壟斷了吳城的拍賣市場,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要知道,能開到拍賣公司的人,肯定都有些來頭的,富海拍賣行能壟斷的,只能是城建一頭的拍賣業務,諸如土地拍賣等。在一年多時間里,富海拍賣行的業務在8個億,而那段時間吳城的拍賣業務總量應該在20億元以上。

曾有消息說,當時王和要是月兌掉常務副市長位子,專職做吳城城投公司董事長,前面的事情就不再追究了(當時上面應該還不知道那樁受賄8000多萬元的事),但王和錯誤地估計了形勢,認為兒子的公司已注銷,挪用的公款已經還掉,自己應該沒什麼問題了,不肯月兌掉副市長的位子,最終東窗事發。這個說法我也不清楚是不是真實,但我估計按照蕭宸的風格,有些不像。或者說,這個說法是之前董東平提的,不料董東平意外死了,蕭宸來了不買董東平的舊賬,所以王和才出了事。

1999年7月7日,世遺會順利閉幕,王和還接受了我們的采訪,他的觀點是,吳城盡管為世遺會投入了100億元,搞了許多基礎建設,但這些成果將永遠留下來,因此是值得的。

意外的是,一年後的這一天下午,王和就被雙規了。這距離這次世遺會閉幕剛好一年。第二天傍晚,我們主任就關照我,王和的名字不能再點了,因為他被雙規了,相關消息當天晚上已向老干部們傳達。

三、王和雙規經過︰

王和被雙規,涉嫌犯罪當然是根子。但直接的導火索,卻還在他的兒子。本節內容絕對是內幕。

原來,富海拍賣行注銷後,賺了幾千萬的王毅並沒有歇腳。8月7日,遠在川南的他打電話給王和,說是要做生意,讓王和往他香港的帳戶上打500萬元過去。

其時,有關部門早已在監听王和的電話。听到這樣的消息,有關部門判斷,王和一家有可能要潛逃,于是當即立斷,將王和雙規。

于是,有關部門通知某位市領導,讓他打電話給王和到市政府商量工作。當天正好是休息天,王和沒有叫駕駛員,自己開了車來到市政府。剛走進這位市領導的辦公室,守候在那里的省紀委工作人員就繳了他的手機,把他帶走了。有消息說他是被中紀委工作人員帶走的,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王和是副廳級干部,屬于省管干部系列,不歸中紀委管。

王毅後來打電話過來,自然一直無人接听。他連忙找市領導,市領導告訴他︰組織在找你爸談話。與此同時,公安人員根據王毅手機的信號,鎖定了他所在的位置,立即對他實行了抓捕。

在隨後的審理中,王和並不覺得自己有多大罪行。直到後來審案人員放給他看審問王毅的錄像,王毅讓老爸承認,王和才把所有的事情都攬了下來,據說目的是保兒子。

順便說一下,有媒體報道,王和家里被抄出來的百元大鈔有23公斤之多,這到底值多少錢?其實,一百張百元大鈔(一萬元)重量大約為0.1公斤(新鈔票輕一點,舊鈔票稍微重一點),這樣推算下來,23公斤百元大鈔大約為230萬元人民幣。

王和案件中,向王家行賄8000多萬元的顧某,我也是認識的。王和出事後,顧某(名字就不說出來啦)也曾被關了10個月(現已保外就醫),期間據說損失了2個億。而行賄8000多萬元,其實是王毅上門要的。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一開始,吳城市水務局在獨墅湖東面拍了塊地,面積150畝。後來水務局又不想要了,此時正好顧某通過王毅找到王和,說是要地皮開發房產,王和就讓他把那塊地皮拿去。那塊地皮原來是工業用地,要搞房產,得變換土地性質。而改變土地性質,一方面要市委討論審批,另一方面還要補交土地出讓金(房產用地的價格自然比工業用地高多了)。前道手續王和是做了,但後道卻沒叫顧某去做。結果,那塊土地讓顧某淨賺了1.6億多元。事後,王毅就找到顧某,說是要分點好處,顧問他要多少,王毅說了8000多萬,顧某就開了張支票,讓王毅拿走了。至于這筆錢是否是王和指使王毅去要的,就不得而知了。

審理案件的時候,那8000多萬元贓款到底算在王和頭上還是算在王毅頭上,各方意見並不統一(因為是一種新型犯罪),所以王和的案子拖了一段時間沒辦法判。

但是蕭宸的運氣好像特別好,沒幾天之後,中央紀委居然突然下發了《關于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認定官員家屬收錢視同本人受賄(因為行賄者也是看在官員份上才肯給錢的),這才解決了上訴爭議款項是否列入受賄數額。同時,據說紀檢部門和法院對王和的處理意見也不統一︰一個認為要判死刑,否則不足以平民憤;另一個認為不能判死刑,而應該判死緩,否則潛逃到國外的貪官就不可能願意回來。

現在,王和案一審是結束了,判的是死刑;但二審判決還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因為據說他檢舉出了一些同僚。而根據規定,在審清檢舉對象問題之前,王和的案子是不可以了結的……」

這是一封匿名文章,看得出是一位記者寫的,他對文中提到的幾位主要市委領導都談不上什麼尊敬,倒是對王和頗為惋惜。

文章迅速被多方轉載,由于是夜里發出,政府論壇沒有一個管理人員在線,于是直到第二天,市政府網站的管理人員才知道此事,他們自然不敢擅自處理如此「大事」,連忙上報。

一小時四十分鐘之後,一份簡單的報告呈上了蕭宸的辦工桌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宦海龍騰最新章節 | 宦海龍騰全文閱讀 | 宦海龍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