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 第763章 司徒對戰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唐顯此人也算不易,憑借昔日落幕的衛軍將軍,成為一方諸侯,可惜,其所處位置不佳。」趙詢听聞南方傳回的消息後,也不由感嘆。

裴毅笑道︰「如果不是當初在青州遇到王上,或許,唐顯現在又是另外一種情況。」

確實,唐顯確實有兩下子,如果不死先在北方遇到趙軍,後有遇到兗州軍,或許,唐顯又是另外一種局面。不過,那些猜測終究是假設,不可能成為事實,敗亡的,終究消散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在唐軍滅亡之後,齊軍、漢軍、洛軍、蜀軍齊齊匯聚與荊州江陵府、江夏府一帶,在長江沿線對峙。特別是齊軍,在獲得了洞庭湖水師和江夏水師的重新歸附之後,立刻向南而行,以沅水、湘水為道,對江州東南部展開反攻。

因為江州原本就是齊王慕容成的昔日舊地,其在江州有著很深的根基。所以,在齊軍趁著水師發威之際,江州東部被蜀軍佔據之地,很快就被齊軍收復,繳獲蜀軍大批的糧草物資和兵甲器具,讓齊軍再次回復斗志。加上與趙軍交易琉球群島而源源不斷獲取的物資,現在的齊軍,終于不再為糧草而擔心,收復江州的齊軍,也穩住了自己的側翼。

而蜀王司徒徹要圖謀荊州,所以將原本攻伐江州的蜀軍北調。在他看來,江州之地自己已經佔據半數,剩余的半數,也堅持不了多久。誰曾想,其荊州未曾獲利,反倒將江州西半部丟失。

好處沒撈到,反而損兵折將,在江州西部,蜀軍折去了三萬余將士,但損失的糧草物資和兵甲器具卻是不少。原本,蜀軍的目標是江州,所以,大軍囤積的糧草物資和兵甲器具,大都存積在江州之地。然此次轉向北方,攻伐荊州,雖然大軍調動,但糧草物資和兵甲器具並未大規模調換存儲地。

所以,蜀王司徒徹此次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好處沒撈到,反而折了本。尤其是齊軍現在有水師之助,在江州這個遍布水網的地域,愣是讓蜀軍不能輕言反擊。讓司徒徹更為氣憤的是荊州之地,被司徒浩和司徒飛佔據也就罷了,竟然連日落西山,先前還被自己壓著打的齊軍也從荊州之上撕下一口肉。如此,對于自己只佔據荊州最西南的武陵府之地,如何心甘?

司徒徹直接大軍向北,直言自己的兩個哥哥和慕容成,荊州之地,以襄江、長江為界,南部歸蜀軍。否則,大軍壓境。

不得不說,雖然在武陵城與唐軍大戰幾近一月,蜀軍也折去了五萬余,但收攏唐軍俘虜之後,又補充了不少。不管如何,蜀軍在南方諸侯之中,兵鋒最為犀利。不管是洛陽王、漢中王還是齊王,此刻都不願意單獨面對蜀軍。畢竟身側還有其他諸侯在觀望。

林世文見司徒徹暴怒,大有大軍向北,同時對漢中王、洛陽王和齊王動武的趨勢,當即向司徒徹建議,聯合漢中王和洛陽王,先攻齊軍。畢竟,一個對手要遠遠比同時對上三個要好。再加上漢中王和洛陽王同樣姓司徒,先破齊軍才是最佳選擇。

蜀王司徒徹雖然因為接二連三的失利極為惱怒,但並不意味著他被怒火沖散了理智。當即就同意了林世文的建議,甚至將荊州全部交給司徒浩和司徒飛的好處都給出了。

江陵府,因為順利完成對荊州的攻伐,雖然仍有三府之地分別被趙軍、齊軍和蜀軍佔據,但對于司徒飛和司徒浩而言,他們已經對眼前的收獲很滿意了。在經過一番向西的磋商之後,二人決定大體之上以襄江為界限,漢中王佔據襄江西部,洛陽王佔據襄江東部。此外,二人還結成聯盟,共抗周圍諸侯,包括自己的弟弟蜀王司徒徹在內。

「二弟,這老五傳來的聯合之意,你如何看?」司徒浩臉色凝重的對司徒飛說道。雖然對于洛陽王和漢中王而言,他們的中心是北面的洛陽和長安,但他們二人都開始緩慢的將各自的權利中心分別向南移。畢竟,距離趙國邊界太近,他們都沒有安全感。

司徒飛皺了皺眉,冷笑道︰「聯合?他會有這般的好心?別忘了,當初他拉上我們南攻荊州,無非就是想讓我們替他牽制南下江州的唐軍。等我們將唐軍拉回荊州北方之後,這司徒徹可是立刻撒手不管,讓我們與唐軍死斗。」

「不僅如此,在我們佔據荊州襄陽府之後,他有撇下江州東部,轉而與我們爭奪荊州。如果不是因為唐顯死死守住武陵城,只怕這竟陵府、江陵府、江夏府都是他的了。」

「可笑,本想讓我們為他的踏腳石,他好坐收漁利。結果好處沒有,反而被齊軍狠狠反擊,磕掉一顆大牙。別忘了,月初,他可是大喊讓我們將長江兩岸的府縣讓給他,甚至不惜以武力脅迫。要不是我們和佔據江夏府的齊軍立刻做出全力應戰的動向,只怕現在送來的不是聯盟之書,而是戰書了。」

司徒浩也點了點頭,道︰「本王也是如此想的,這司徒徹分明就是想要對荊州動主意,但他一家難以應對三個敵人。所以,想拉上我們,先敗齊軍。等齊軍戰敗,那我們……」

司徒飛沉聲道︰「這般說,你的意思是,我們答應齊軍的聯盟之意,在荊州共抗蜀軍?」在數日之前,慕容成也派人前來與他們二人商議,在荊州結為同盟,共抗越來越強勢的蜀軍。不過,當初雖然考慮甚深,司徒浩並未答應。

司徒浩點頭道︰「雖然你我二人同為司徒姓,但卻再難以與司徒徹走到一起。你我二人,他絕對是向除之而後快,現在聯盟,不過是想要先剪除我們與齊軍同時反抗罷了。等到江夏府沒了,我們又怎能逃得了好?」

不僅如此,無論是司徒浩還是司徒飛麾下,都建議此刻與齊軍聯手,對抗南面的蜀軍。現在,蜀軍聲勢正大,而漢軍和洛軍此刻卻因為荊州之戰精疲力竭。至于東面的齊軍,同樣是南北受敵,與自己一樣。既然如此,就該弱弱聯合,對抗威脅最大的那一個。

武陵城,蜀軍在荊州的大本營。

「混蛋……」听聞漢中王和洛陽王已經與江夏府的齊軍結為同盟,以現在的界限劃分界限之後,司徒徹氣的當即破口大罵。

「立刻調查江州情況,既然荊州攻伐不利,就先對江州反擊。慕容成,本王倒要看看,江州你準備安排多殺偶守軍,你還能支撐江州大軍的消耗多久?」

「主上,從江州傳來消息,齊軍調動很迅速,江州西部與我們相對的地域,已經聚集了十二萬齊軍。」麾下的情報人員再次給司徒徹一個極為惱怒的消息。

原本司徒徹還在為先攻荊州還是先攻江州考慮,最後在麾下臣子的謀劃之下,決心先拿荊州動手,結果自己的那兩個與自己不對付的各個反而與齊軍結成了聯盟,在南面對抗自己。

現在,江州的齊軍也在這十余天的時間之中,迅速調動軍隊,在江州西部布防了。如此,對江州的攻伐,將會難上加難。原本因為齊軍的水師就給自己帶來了極大的難題,在听聞江州被齊軍奪回之後,可是發動了反攻的,因為傷亡太大,才同意麾下建議,先拿下長江河道,建立水師,再南下江州。

可從現在得到的消息看,江州齊軍也趁著這段時間,做好了準備,讓他的打算徹底成空。十余萬軍隊,再加上水師之利,司徒徹已經很明白,想要此刻從益州、寧州向東攻伐江州,只怕不付出慘重的代價是不可能的了。

「可惡……司徒浩、司徒飛,你們該死!」

蜀軍對齊軍的攻伐,還是源自當初雍軍的行動。但自此雍王司徒雷死去,雍軍一分為三之後,繼承了雍軍大部分勢力的蜀軍就繼承了昔日雍軍在南方的疆界。但失去漢中以北和雍州之地後,蜀軍還是受到了不少的損失,而新王繼位,兩個王子自立,使得蜀軍也有不穩的動向。

所以,在交州,原本被雍軍佔據大半,但隨之開始混亂起來。而在江州,也是屢攻不下。現如今,江州已經被齊軍收復,交州依舊是混亂之地。繼承雍王事業的司徒徹,不僅沒喲更進一步,反而開始敗退,如何能讓司徒徹不鬧怒?

要知道,他司徒徹是雍王的五子,而上面的兩個王子可都以其名不正言不順為理由,割據自立了。偏偏這兩個割據自立的家伙,反而獲得了大勝,這豈不是讓原本就讓下面因為全力交接而有所不滿人,更加對他不滿了嗎?

果然,在四月份,整個蜀軍治下,都開始盛傳司徒徹陰謀上位,並非正統。原因何在,君不見,昔日大王子和二王子,現在的洛陽王和漢中王都戰敗唐軍,取得了大勝,佔據荊州大部。而昔日的五王子呢?屢戰屢敗,連昔日雍王打下的地盤都守不住。一時之間,此等流言,傳遍蜀軍治地,蜀軍上下動蕩不安。

「查,狠狠的查,本王倒要看看,究竟是誰在散播謠言。」羞怒之下的司徒徹,恍然感覺,麾下文武臣子,看自己的眼光似乎都不一樣了,不僅有輕視之色,甚至有懷疑之色。

「主上,流言止于智者,徹查可以,但要私下清查,切不可弄得人心惶惶啊。」林世文一听司徒徹下達如此命令,當即就制止道。

「哦?你這話什麼意思?難道你也認為本王這位子來的不正?」司徒徹犀利的眼神絲絲的盯著林世文。

林世文沉聲道︰「主上,先王將大業交與主上之時,臣可是跟隨在側,豈會懷疑?現在這流言,分明就是擾亂我軍,讓我們陷入內部混亂之中,其心狠辣。如果主上大肆查察,定然會讓人更加懷疑,反而于事不利。如此,便上了敵人的當了。」

「自古以來,從未有過不失敗的將軍,也不會有一帆風順的諸侯。主上乃是一方諸侯,豈能因為一些流言而進退失據?」對于司徒徹此刻的表現,林世文也是理解的。畢竟,事關自己所處位置的正統性,不能不讓他感到憤怒。

經過林世文這麼一說,司徒徹慢慢沉靜下來。沒錯,自己繼承雍王之位,當初可是有雍軍文武重臣在側,皆可證明。

「可恨!究竟是誰,安敢如此?多虧相國提醒本王大意了。」

「主上,散播此等流言,其心甚是險惡。臣會協同諸位重臣,嚴明此事。想來,散播此等流言者,定然是其他諸侯而為。」林世文臉色凝重的說道。

「相國以為是哪一方?」司徒徹眼神暴虐,敢以自己的王位來當作武器,不論是誰,都要他好看。

「洛陽王、漢中王、齊王、趙王,皆有可能。洛陽王和漢中王對主上之位,一直虎視眈眈,現在又因為荊州而對立,自然希望我們內部出現問題。齊王慕容成與我們在江州、交州對戰,且有著昔日舊恨。至于趙王,他自然希望南方諸侯最強大的我們,陷入內部清算之中。但不管如何,主上不上其當,就已經消除了大半的威脅。」

司徒徹眼神一冷,道︰「不,不僅如此,單單如此,還不能消除禍患。看來,本王需呀一次勝利。雍王大業,本該由本王繼承,司徒浩與司徒飛竟然敢割據自立,就該承受本王的討伐。全力向北,本王就不相信,這司徒浩和司徒飛,能抵擋本王麾下的十萬精銳。本王也不相信,這荊州之地本王得不到。」

雖然林世文再三勸阻,但司徒徹還是決議大軍向北,對江陵府展開攻擊。于是乎,剛剛平息下來的江陵府,再次陷入戰亂之中。

在南方繼續混戰之時,北方大地,則在持續的改制之中。因為建立新國,昔日舊有的體系都將被替換。在新政策,新制度層層推進的時候,心官府也從各地查處不少問題。

營私舞弊,貪污受賄,各種各樣的問題層出不窮。對于這些問題,趙詢直接采用最狠辣的手段給以解決,那就是格殺勿論。短短幾年之中,趙軍內部就出現各種問題,趙詢如何不氣。現在新國新氣象,趙詢是絕對不允許這種情況繼續出現的。

另外,趙國境內,也開始鼓勵百姓向西遷移。為此,中書省通過了土地置換法。中原之地的百姓,可以用自己的土地,換取西域之地十倍的土地。以此,來鼓勵中原的漢民,向西遷移。

「大王,南方傳回消息,蜀軍開始對洛陽王和漢中王采取行動了。雙方已經在長江一線,展開大戰。」

趙詢淡然一笑,道︰「很好,樞密院做的不錯。這司徒弟兄,終于開始內斗了。如此,到讓本王送了一口氣啊。」

負責南方諸事。輪值的樞密使楊望清點頭道︰「是啊,如此一來,昔日雍王體系,就再也無法走到一起了,對我們的威脅,也降到低谷。」

「不錯,此次樞密院上下,皆有大功。」趙詢大笑著說道。

對于趙詢來說,洛陽王。漢中王和蜀王三人,對于趙軍的威脅是最大的。尤其是現在又佔據了荊州之後,這三人的威脅就更大了。畢竟,三人同出一家,有走在一起的可能。要是現在的三王走在一起,絲毫不亞于昔日雍軍對自己的威脅。雖然現在的趙國不懼怕,但是,一旦趙國大軍向南,則勢必會形成曠日持久的僵持戰。

齊軍和洛陽王、漢中王聯合,不是其他人的主意,是趙國樞密院從中策劃。自此從唐文那里得知唐顯要將江陵府、江夏府交給齊軍,而齊軍也佔據了江夏府之後,趙國樞密院就開始從中策劃將漢中王、洛陽王和齊王連在一起,對抗蜀軍。

事情果然成功,通過收買齊軍臣子,讓其向齊王建議。齊王果然實施了與漢中王和洛陽王結盟的策略,雖然齊王與昔日的雍王是死仇,但他也知道,他現在的情況是多麼的糟糕。

而蜀軍境內的流言,自然也是趙國樞密院策劃,安排細作所為。樞密院原本的計劃則是以此激怒蜀王司徒徹,好讓他對蜀軍內部展開清洗。當然,同時蜀軍境內的細作會獻上各種痕跡和證據。

然司徒徹並未上當,或者被林世文勸住,但樞密院並未就此罷手。因為他們清楚,就算蜀王司徒徹不會大規模清洗內部不堅定的文武臣子,但暗中嚴查還是一定的。于是乎,在蜀軍境內的細作,依舊為各個可能被利用的文武臣子,造出了不少痕跡,為蜀王內衛查出。

另外,司徒徹終于因為流言的原因,對司徒浩和司徒飛展開了攻伐。在樞密院研究司徒徹所處位置和秉性之後認為,司徒徹定然會被此流言激怒,下狠心對那兩個對自己有威脅的哥哥下手。事情果然成功司徒徹和司徒浩、司徒飛開始相互大戰起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