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 第762章 唐亡3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趙王立國,天下皆驚。但相應的反應,卻並不是很大。除了齊王慕容成大罵趙詢不義之外,其余諸侯都默不作聲。

對于齊王的破口大罵,趙詢還是理解的。畢竟,這齊王是大燕的皇室成員,其佔據一個很特殊的名分。但是,隨著大趙的立國,他身上的皇室血統,將失去最後的一丁點作用。

當然,齊王能做的,也僅僅是口頭上的責罵,但實際上,卻不能做出一丁點的應對手段來。對趙詢而言,慕容成的怒罵,他完全不用理會,也沒有理會的價值。

用了半個月,才講立國諸事處理清楚,將各司衙門體系給搭建起來。至于其他的,他也沒有時間去理會和關注。而南方諸侯,在趙詢立國之後,各地的攻伐行動加快了許多,這讓趙詢都微微一怔。

「王上立國,對于諸侯而言,絕非好事,而且還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在他們看來,王上立國,就意味著要對南方進行一統,他們不能不著急。」樞密使司徒亮笑著說道。現在,司徒亮可是正二品大員,步入朝廷正統了。算起來,他也是當初和趙詢一起歷經多次大戰而至今日,從營兵首領幕僚到今日的正二品,也算功德圓滿了。

「哦?看來,立國還能讓南方亂的更快,戰的更猛了。」對此,趙詢也是希望看到的。南方越亂,對自己越有好處。

確實,在趙詢立國之後,南方諸侯的行動加速了許多。而在荊州,處于數路大軍圍攻的唐軍,終于還是沒能守住司徒弟兄的攻擊。

在趙詢立國之後,原本位于荊州南部的江州境內,與齊軍爭奪江州的蜀王司徒徹,也終于開始將刀叉此項了唐軍,也向在荊州這塊蛋糕之上分上一塊。

對于唐軍而言,蜀軍帶來的威脅可比北方的漢中王和洛陽王大多了。蜀軍不僅兵甲犀利,而且兵多將廣。但在北方,雖然漢中王和洛陽王已經佔據荊州北方,但是,其與唐軍中間尚且隔著一條漢江。此外,北方的漢中王和洛陽王也在為年前大戰的損失,慢慢的舌忝著傷口。

于是乎,唐顯當即調動境內軍隊,向南回防,以抵御住蜀軍的威脅。此外,唐顯認為,趙詢立國,與趙國相交的漢中王和洛陽王定然也要加強北方防線,對己方荊州的行動,應該暫時的停止下來。

然而,唐顯猜錯了。趙詢的立國,讓洛陽王司徒浩和漢中王司徒飛更鐵了心要加大對荊州的行動,無他,他們要更大的緩沖之地。正如唐顯猜測的那般,趙詢立國,對與漢中王和洛陽王的威脅太大,他們需要更大的回旋余地和戰略縱深。

然等到唐顯大軍難調之後,洛陽王和漢中王的聯軍就開始加大的攻伐之勢,原本修整的各部大軍也紛紛調動起來,壓向唐軍陣地。

聯軍大舉入侵,坐鎮襄陽的唐文並不害怕,因為聯軍沒有水軍,而襄陽的唐軍則掌控了萬余睡覺將士。擁有大小戰船近百艘,其他的不敢說,但是,據守漢水是沒有問題的。

故而,唐文也不主動出擊,也不越過漢水去攻擊聯軍,就以漢水為限,死死的守住漢水,雙方在漢水一線苦戰不休。雖然聯軍也開始在漢水上游修建水寨,建立水師,但依舊不是有完備水師的唐軍的對手。

然而,一條消息卻讓坐鎮襄陽的唐文渾身發冷。聯軍趁著在漢水以北大舉進攻之際,卻派出另一支大軍向東南而行,直接攻入春陵府與江夏之間的竟陵府之地。

因為唐軍都據守襄陽,所以,位于襄陽東部側後的竟陵府諸府縣很快被唐軍勢如破竹的殺了進去,大有佔據竟陵府全境的趨勢。

竟陵府位于春陵府和江夏府之間,位于襄陽府東南側,江陵府東北部,地勢很是關鍵。一旦此地被佔據,就等于一刀割在了荊州的腰部。不管是西北面的襄陽府還是南面的江夏府、江陵府都要收到側翼的打擊。對于唐軍而言,這是一個再壞不過的消息,尤其是,竟陵府無法運用水軍阻攔。

「不可能,敵軍是如何下去的?春陵府六成被趙軍佔據。雖然有四成被洛陽王的軍隊佔據,但是,其根本就不與竟陵府想接。這洛陽王的軍隊,是如何穿過趙軍之地而南下的?」听聞此消息,襄陽城的唐文當時根本就不相信。

隨後,探子傳來的情報才知道,洛陽王以春陵府剩余四成的地域,換取大軍通行的全力。

因為漢水的緣故,洛陽王和漢中王的大軍根本無法南下,而春陵府又有六成地域在趙軍手中。逼不得已之下,司徒浩用春陵府的剩余地域,換取了大軍南下的條件。司徒浩如此選擇,他也是無奈的選擇。除了要南下徹底擊敗唐軍之外,也是因為春陵府是其與趙軍的隔離地帶,原本規定,不得大規模駐扎軍隊。而春陵府東部區域在趙軍新政的實施下,變化很快,而西面的諸府縣百姓紛紛逃亡,使得剩余地域境內民生凋敝。見此,司徒浩干脆心一橫,就將其余的地域,換給了趙軍。

棗陽、義陽、竟陵等府縣先後陷落,讓襄陽的唐文怒罵之外,也開始為接下來的出路考慮起來。尤其是竟陵陷落,使得襄陽府有後路被斷的危險,甚至處于敵軍的南北夾擊之中。

消息傳至坐鎮武陵府,指揮洞庭湖水軍抗擊蜀軍的唐顯耳中時候,唐顯沉默了半晌,最後菜冷冷的吐了口氣,「撤!讓他們立刻撤軍。」

此刻,唐顯不得不讓襄陽府的唐軍撤出襄陽,尤其是水軍,雖然這個選擇對唐顯而言是痛苦的選擇,但,其也是無奈的選擇。

襄陽府是荊州的中心,無論是從地理位置還是從政治角度來講,這里都是荊州的要害。佔據襄陽府,才算是擁有荊州,失去襄陽府,也就相當于失去了荊州。唐顯其實是最不願意撤退的,他畢竟是荊州之主,堂堂唐王。

但是,心在緊迫的形勢逼得他不得不撤軍。竟陵府丟失,也就意味這襄陽府成為被敵軍四面包圍的死地,不撤軍,也只能與北方聯軍多僵持一段時間罷了。在襄陽府北面,東面和南面,都將士聯軍的大軍,事實上,自此竟陵失陷,北面的聯軍就已經對襄陽府構成了三面包圍的態勢,來自樊城、棗陽、竟陵等三個方向的聯軍,隨時都可能對襄陽府發起總攻。北面和東面的聯軍還好,但佔據竟陵之地的洛陽王大軍,才是最致命的,他們隨時都可以直接進攻麥城、當陽一帶,將襄陽府徹底隔離,斷絕襄陽府大軍的後路。

而在南部,蜀軍的攻勢也愈發猛烈,唐顯需要更多的軍隊來阻敵。襄陽府尚有一萬五千步卒和一萬水軍,這都是唐顯所需要的。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唐顯麾下重臣都極力主張撤退,盡早月兌離襄陽府這個死地。

「撤比不撤好,早撤比晚撤好!另外,襄陽府丟給司徒兄弟,他們也會因為襄陽府的利益分割而內斗,會留給我們更多的時間。」這是唐顯麾下頭號重臣範子宇的觀點。

雖然知道,襄陽府一旦丟失,也就正真意味著他唐軍再也無力翻身。畢竟,沒了襄陽府大義,別的不說,就是各地的大族豪紳也不會再繼續支持他,而地方百姓也會認為荊州換了主人了。

但是,面對如此嚴峻地形勢。面對蜀軍的越發猛烈的攻擊,唐顯不得不下令撤退,雖然他當初在襄陽府喊了無數次要和襄陽府共存亡之類的口號,盡管他離開之時下令唐文死守襄陽府。可是,他現在已經沒有其他的辦法。

等到听聞竟陵府敵軍開始向西行動,有準備堵塞漢水航道跡象之際,唐顯再也堅持不下去,當即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因為唐顯非常擔心竟陵府南部的江夏府和江陵府會被敵軍佔據,唐顯讓唐文退職江陵府據守,而水軍,則撤至江夏的夏口據守,封死漢水進入長江的入口。此外,其還下令將襄陽府境內的大船,全部拖走,不留給聯軍絲毫。

對于司徒浩和司徒飛而言,佔據襄陽府,就等于已經拿下了荊州大部,甚至已經有了拿下荊州全境的趨勢。原本,佔據襄陽府之後,漢中王和洛陽王確實要為襄陽府的利益分割而相斗。但是,現在他們卻沒有。

如此,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南面蜀軍的行動,讓他們二人不得不放下內部的利益劃分。雖然他們與蜀王司徒徹是親弟兄,但是,他們可不認為司徒徹會因為他們是兄弟而放過他們。

對于司徒浩和司徒飛而言,現如今唐軍被自己二人聯手擊敗,這荊州之地,已經是自己二人的囊中之物,但蜀軍現在卻也來攻伐荊州南部,分明就是趁火打劫。司徒浩和司徒飛一直都在防備司徒徹,現在如何還會讓他如意?當即也揮軍向南,準備畢全功于一役。在他們二人看來,只要佔據了荊州,就有了與蜀軍對抗的能力。

「混蛋!」得知襄陽府被自己的兩個哥哥聯手拿下之後,正在猛攻武陵城的司徒徹不禁怒罵一聲。

司徒浩和司徒飛能南下攻打荊州,還是他司徒徹引導而來。當初蜀軍和唐軍都將目標對準了江州。為了不讓唐軍在江州獲利,司徒徹才講司徒浩和司徒飛拉上,本意只不過是想讓他會和司徒飛與唐軍打個你死我活,自己好從中取利。誰知現在唐軍竟然一敗涂地,讓司徒浩與司徒飛獲利甚大。這也是司徒徹急急忙忙從荊州回撤,轉而對荊州采取行動的緣故。在這般下去,荊州可就與他蜀軍無緣了,他焉能不急?

武陵城是一座易守難攻地城市,背靠洞庭湖,當初齊軍在這里駐扎了多年,與雍軍相抗,修建了大量的堅固堡壘,盡管齊軍衰敗,但這些堅固堡壘卻沒有被拆掉,相反的,自此唐軍佔據這里,抗擊雍軍可能來的攻擊,也在此拼命的加固武陵城的防御。

也是因為武陵城,昔日齊軍的洞庭湖水軍才能擊敗雍軍的入侵。唐軍佔據荊州之後,一邊斷絕洞庭湖水軍的補給,一邊借著昔日在衛軍的關系,最終將洞庭湖水軍拉攏過來,在此地建立牢固的防御線。

唐軍憑借武陵城和沅水,愣生生擋住了蜀軍的多次猛攻。使得蜀軍在武陵城之外,不得寸進,讓司徒徹恨得牙癢癢。尤其是唐軍北部之地紛紛被洛陽王和漢中王佔據之後,唐軍依舊據此而守,分毫不退,讓司徒徹更是氣的大罵不止。

雖然武陵城堅固,但周圍的城池卻並不是如此,隨著蜀軍越聚越多,武陵城終于成為孤城。不過,憑借沅水和洞庭湖水軍,依舊讓蜀軍止步于此。

而在江陵府和江夏府,對于唐軍而言,情況並不樂觀。北方的漢中王和洛陽王聯軍步步緊逼,直撲江陵府和江夏府而來。在丟失襄陽府之後,唐軍上下,已經開始對堅守地方,不抱希望了。特別是失去大部疆域之後,唐軍的後勤補給,成為制約唐軍據守的最大難題。

畢竟,沒有糧草物資,再多的士卒,又有何用?雖然當初與趙軍達成協議,但依舊不能補充唐軍現在索要消耗的物資。

「唐軍,完了!」武陵城中,唐顯對自己的兒子唐文如此說道。

「父王……」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現在,也該考慮出路了。為父能做到今日之地步,已經滿足了。不過,你們弟兄還有這些孩子們,不知道陪著我一起在這里送葬。如今北方霸主趙詢終于露出了獠牙,有一統天下之意。為父有意讓你帶著家中其他人去趙地生活,做一普通人足矣。」

「父王,我們還佔據武陵府,竟陵府和江夏府,擋住敵軍……」

「還能抵擋多久?對于唐軍現在的情況,別人不了解,比還不了解?就是糧草物資就已經見底了,沒有糧草物資,這些地方如何堅守?你們還年輕,好好活著。父王準備將江夏府和江陵府交與齊軍之手,你們呢,直接入趙國吧。」

唐文也明白,自己的父親說的對。自己不怕死,可是,家中還有一大家人需要安頓。

「交給齊軍?為何不直接交給趙軍?」唐文有些不解。

「趙軍與這兩地並不相接,而趙軍現在還沒有南下之意。所以,趙軍是不會在此刻接手這兩地的。此刻趙軍要是接了這兩地,必然會讓司徒三兄弟聯手抗敵,這對于趙軍不利。所以,父王要將這里交給齊軍,讓他們繼續混戰。這也算為你們在趙國生活,打下基礎吧。」

唐文離開了,帶著家人悄悄離去,唐軍之中,除了範子宇知曉,其他人並不清楚。唐顯本意讓範子宇也一同離去,在趙軍之地更有出路。但被範子宇拒絕,欲與唐顯一起面對眼前的局面。

豫州的風子鳴得知唐顯的情況後,還是妥善安置了唐文一行,並未對唐文一行采取什麼手段。而唐文加趙軍並未為難自己,也將秘密運來的唐王積攢的金銀交與趙軍。

大戰持續不斷,北面聯軍佔據了江陵府,但江夏府卻沒有落入聯軍之手,而是落入了齊軍之手。當然,這也是唐顯的安排。這荊州之地本就是齊軍昔日轄地,所以江夏府在齊軍殺至之時,當即倒向齊軍,讓攻打江夏府的洛陽王軍隊不得不撤離。而洞庭湖水軍也退守巴陵,重新回到齊軍編制。

不過,對于洛陽王而言,現在他已經很滿足了,荊州之地已經被聯軍佔據了絕大多數,除了春陵府在趙軍之手,江夏府在齊軍之手外,只剩下一個武陵城還在唐顯手中對抗蜀軍。

為了能讓唐顯和蜀王繼續拼斗,聯軍沒有繼續南下,而是迅速在江陵府布防,做好防備齊軍的準備。

見荊州被司徒浩和司徒飛拿下,自己未落一點好處,惱怒之下的蜀軍對武陵城開始最猛烈的攻擊。將家人安排妥當,將洞庭湖水軍安排給齊軍之後,唐顯已經做好了與武陵城共存亡的準備。他是一地諸侯,他也對自己能做到一方諸侯很滿意,雖然不能成事,但他也不願意丟失一地諸侯的顏面。

不過,唐顯在最後之際,也自立為王,建立了唐國。不過,他僅僅如此罷了。自稱唐國國君的唐顯,並未大肆分封麾下將士,也沒有冊封王妃、世子,只是簡簡單單的立國,向世人宣告,有一諸侯自立一國。

「立國?最後的瘋狂罷了!本王要親手終結你!」司徒徹現在對唐顯是恨得火冒三丈。正是因為唐顯的據城死守,才讓他未得一功,眼睜睜看著荊州被他人奪去。

面對蜀軍的瘋狂進攻,唐軍也拼死反擊,雙方就在武陵城上下展開了最激烈的拼殺。在相互苦戰了五日之後,武陵城終于還是被攻破了。唐國國家唐顯,縱火焚燒唐王府,**而死。

自此,一方諸侯,荊州之主,立國不到半月的唐王唐顯,就此落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