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 第762章 立國2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兵部,掌六品以下武官選授、考課、主持武舉,以及軍令小軍籍和中央一級的軍函,但並不直接帶兵。所屬有兵部、職方、駕部、庫部四司。

其中兵部郎中一人判帳及武官階品、衛府眾寡、校考、給告身諸事;一人判簿籍及軍戎調遣之名數。員外郎一人掌貢舉、雜請。一人判南曹,歲選解狀。皆為尚書、侍郎之副;職方郎中、員外郎,掌地圖、城徨、鎮薦,烽候小防人道路之遠近及四夷歸化之事。凡蕃客至,鴻腫寺先詢問其國山,小風土,然後制成地圖上奏,並送副圖于職方司。殊俗入朝,則圖其容狀及衣服樣式通達于上;駕部郎中、員外郎掌輿輦、車乘、傳驛、廄牧馬牛雜畜之籍;庫部郎中小員外郎,掌兵器、鹵薄儀仗。

雖然兵部不直接帶兵,但其卻掌控這調兵之權。天下軍隊的一舉一動,都要在兵部手中調動。當然,在大趙,兵部和樞密院相互配合,先相互挾制。

在大趙,兵部還掌控這大軍後勤的撥給,軍官升遷的考核,軍法軍紀的督察等諸事,其權利非常重要。正所謂凡將出征,告廟,授斧鉞;軍不從令,大將專決,還日,具上其罪。凡發兵,降敕書于尚書,尚書下文符。放十人,發十馬,軍器出十,皆不待敕。衛士番直,發一人以上,必覆奏。諸蕃首領至,則備威儀郊導。凡俘馘,酬以絹,入鈔之俘,歸于司農。

禮部,掌天下禮儀、祭享、貢舉之政令,管理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禮部下設四司,儀制清吏司,掌嘉禮、軍禮科舉考試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凶禮事務;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精膳清吏司,掌筵饗廩餼牲牢事務。

原本的禮部,還掌控這天下的書院、學校。但趙詢將教育單獨隔離之後,與禮部拆解。但科舉之事,依舊是禮部負責。

在以前,對于朝廷的廣大官員來說,禮部也是他們接觸最早的,因為科舉考試,就是禮部負責舉行的。還有。所有的學校、私墅,都是禮部掌管的。會通過禮部,形成一個個勢力網。不過,在大趙,其教育一項,被單獨剝離。因為在趙國,施行的是新式教育,士農工商,算術,匠做等都在科舉之列,教育之內。負責禮儀的都是一些思想比較頑固、刻板之人,難以新式教育。

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隸並平議國家之禁令。其中刑部郎中、員外郎掌律法,按覆大理寺及天下上奏諸案件,為尚書小侍郎之副貳。凡是審理大案件,可用尚書侍郎之名義與都察院都察御史、大理寺卿組成「三司」共同參議。

其審定各種法律,復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有司衙門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的內部組織機構的設置是按省設司。刑部各司除分核本省刑名外,職掌他省及衙門的部分文書收發和某些日常政務。秋審處,掌核秋審、朝審各案;減等處,掌匯核各省及現審各案之遇赦減等事;提牢廳,掌管獄卒,稽察天下所監獄的罪犯,發放囚衣、囚糧及藥物等;贓罰庫,掌收放現審案內贓款及沒收各物件,並保管本部現銀及堂印;贖罰處,掌罰罪事;律例館,掌修訂法律。

工部,在大燕則掌土木水利工程和國家農、林小牧(軍馬除外)、淡業之政,以及諸司官署辦公所需紙筆墨之事。所屬有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其中工部郎中、員外郎,掌城池之工役程式,為尚書、侍郎之助手;屯田郎中、員外郎,掌天下屯田及在京文武官員之職田、諸司官署公田的配給;虞部郎中、員外郎,掌苑固小山澤草木以及百官蕃客菜蔬薪炭的供給和蚊獵之事;水部郎中、員外郎,管理河流過渡、船冊、溝渠橋梁小堤堰、溝汪的修絡溝通,以及漁捕小漕運諸事。

但在大趙,則與之不同。大趙工部職掌兵甲器具、攻城器械、新式器物利用之式,掌天下匠人,控天下鐵器作坊,陵寢供億之典。凡全國機器制造工程(包括軍器、軍火、軍用器物等),礦冶等事關國務諸事,無不綜理,並主管天下水利工程財政預算和統一度量衡。

故而,在大趙,工部是主管天下工匠的衙門,同時是研發兵甲器具、攻城器械和新式武器的衙門。此外,還負責各地工程建設的預算和新朝的統一度量衡單位。

商部,自然不言而喻,掌控天下商人,對商業進行引導。兵處理各種不足以引動地方官員或難以用律法分割的商業矛盾和糾紛,並負責商業牌照的頒發。

農業水利部,負責大趙田地、農業、水利建設、河道疏浚。控天下之田地,引農業之興衰,興水利之工程,防河道之險峻。具體則負責丈量田地,安頓百姓,引導農業、種植新式農作物,並與工部一起負責天下水利建設,河道疏浚、防治等諸事。

教育部,一目了然,負責教育諸事,掌控天下書院、學校。

九部尚書都是空置,現任最高官員,也皆是侍郎,以待功勞而提升。畢竟,現在大趙尚未一統,且各部尚書加上三省主官,合起來就相當于新朝宰輔,自然不能現在一下就全部安排。不然,日後功勞就難以安置了。

為了防止專權,新朝律令,三省三院九部官員,不得兼任和遙領其他任何實職,各部官員,皆有熟悉相應諸事的官員擔任。

此外,大趙的監察機構為都察院,其中,主官都察御史,一人,正三品;御史大夫二人,從四品。

由于御史台具有相當的權力,相當于整個帝國的監察機關,個置關鍵。趙詢則直接將原本從三品的督察御史提升一級,與九部尚書並列。且都察院直接向國君負責,繞開三省,如此,督察御史級都察院上下官吏才能無懼其他官員的阻礙和威脅,直言進諫,才能更好的發揮監察作用。

都察院下屬三殿前御史司、督查司、監察司三司。其中,殿前御史司則監察朝中百官、皇親國戚、勛貴。督查司,則分布諸州府縣,監察地方官員,有直接向皇帝密奏之權,其密奏,無需經過三省查看,直接面呈皇帝。此可謂是地方官員頭上的一把刀,地方官員自然會拉攏腐化他們。故而,督查司在各地的督察使都會不定期輪換。

監察司,負責天下牢獄諸事的核查,尤其是被判定死刑的案例,都必須經由監察司、大理寺和刑部三大衙門統一復查,才可定罪。此外,其還負責各地上告冤案的查察。

此外,其下還有六寺衙門。其長官為卿副長官為少卿。

大理寺,相當于現代的最高法庭,掌刑獄案件審理,由秦之時的廷尉發展而來。除卿、少卿外,還有大理寺承、大理正二人,司直六人、評事十二人、獄承二人等。

太常寺,設太常博士四人,太祝六人,奉辛郎二人,協律郎二人。下設郊社署、太樂署、鼓吹署、太醫署、太卜署。

光祿寺,轄太官、珍橫、良醞小卓醒四署,用掌郊祀、朝宴之膳食供設。

太僕寺,轄乘黃、典廄、典牧小車府四署,掌天子小王公車馬養護選擇之事。並與兵部一起,監管大趙在各地的牧馬場,掌管地方牧馬諸事。

鴻驢寺,掌典客、司儀二署,典客署掌外來使節小四夷君長朝見之禮、收貢、回賜,並有掌客十五人,司儀署掌高官凶喪眸葬營墓之務。

內侍寺,主管內宮太監和宮女的選拔,核查。

此外,還有宗人府,官員全為皇族,掌天子宗族譜蝶及外戚事務。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冊,按時撰寫帝王族譜,記錄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號、世襲爵位、生死時間、婚嫁、謚號安葬的事。凡是宗室陳述請求,替他們向皇帝報告,引進賢才能人,記錄罪責過失之機構。不過,趙詢沒有親弟兄,只能自己掌管,但其記錄皇室成員的一切,自己的已經有多個兒子、女兒,並不為此擔心。

大趙皇家學院,有大趙國君為學院宗長的書院,也是大趙最高學府。其下有經學,學習儒家經典,算是正統學說的聚集地;律學,法家學說,吏部、都察院、大理寺等官員都需要在法學院學習之後,方可就職;匠學,各種工匠、技師學系;水力學,水利工程學系。算學,學習算法之術;武學,也就是武備學院,是武將學習之地,此外,還有十余個各個不等的學系,囊括各個方面。

少府,轄中尚署,掌膀祀圭璧、天子佩飾;左尚署,掌車乘制造;右尚署,掌鞍轡、紙筆等︰織染署。掌冠冕小組綬小織仞小染色,有染坊使;掌冶署,掌玉器、金屬器制作;各署小監還有監作多人不計。

內務府,內務府主要職能是管理皇家事務,諸如皇家日膳、服飾、庫貯、禮儀、工程、農莊、畜牧、警衛扈從、山澤采捕等,還把持鹽政、分收榷關、收受貢品。內務府主要機構有「六司三院」,最重要的是廣儲司,專儲皇室的金銀珠寶、皮草、瓷器、綢緞、衣服、茶葉等特供品。內務府掌管皇家府庫,下轄皇家商號。

內務府下六司三院,三司,廣儲司設總辦郎中、郎中、主事、委署主事、書吏,掌內府庫藏,領銀、皮、瓷、緞、衣、茶六庫;都虞司設郎中、主事、委署主事、書吏,掌內務府武職官銓選及畋魚之事;掌禮司設郎中、員外郎、主事、贊禮郎、司俎官、司祝、司香、司碓、書吏、掌內廷禮樂及考核太監宮女品級;會計司,設郎中、員外郎、六主、委署主事、書吏,掌內務府出納及莊園地畝之事。先用宮女、太監,亦由該司與內侍司共同選拔、管理;營造司,設員同掌儀司,掌宮廷修繕工程;慶豐司,設員同掌儀司掌牛羊畜牧之事;邢事司,掌審內宮太監宮女刑獄案件;

內務府三院,上駟院,設兼管大臣、卿、堂主事、筆帖式、下分左右二司,有郎中、員外郎、主事、委署主事,掌御用馬匹;武備院設兼管大臣、卿、郎中、主事、委署主事、書吏,掌宮廷侍衛器械制造;奉宸院,設總理大臣、卿、郎中、員外郎、主事、良署主事、苑丞、苑副、委署苑副、筆帖式、書吏,掌皇家園林、行宮和祭天之地。

爵位,分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但趙詢尚且自稱王,故而現只有公、侯、伯、子、男五等,沒等三級,一級最高,三級最低。勛爵不領民,不治民,但其之罪責,直接有三司審理,享有不等食邑。當然,這些食邑不是將土地或地方百姓分封給他,而是領取相應等級百姓繳納的賦稅作為俸祿。

為了不致使勛爵越來越多,凡有爵位者,一代降一等。也就是說,不管其是幾等公,子繼承其位者,直接變成相應的幾等侯。不如此,日後朝廷會因為越來越龐大的勛爵拖累。當然,也會因為勛爵的數名太大,而導致勛爵的廉價。

前朝時期,官員俸祿形式主要有米、田兩種。在大燕,無論職事官或勛官、散官,均可按官品佔有不同數量的田地,職事官還可按品佔有不等數量的職分田。另外,京官每年還有祿米,按照等級的高低分發,高級官員還有貨幣形式的俸祿。

此外,大燕官員每十天休假一天。稱「常假」此外,還有各種節令假(如春節假七天)、定省節(三年探望父母一次,共三十五天)、婚假(九天)、喪假(視與死者關系而定時間長短)、病假(最長不超百日。過百日則解職)官員身體欠佳或年逾七旬可以退休,稱致仕,五品以上官員退休由皇帝批準,六品以下官員退休則由尚書省批準。五品以上官員退休享受半俸,有功之臣因皇帝特恩者可獲全俸。

但在大趙,官員的俸祿,全用大趙錢幣的方式進行發放,取消了土地和俸料。這也是勛爵不賜田地,直接賜予相應等級的錢幣作為食邑。

大趙定律,同品級的官員,基本工資是相同的,不會因為有的縣富裕,工資就很高很高,而有的縣貧窮,工資就很低很低。在基本工資之余,還有浮動工資,主要是根據朝廷的績效考核來發放的。績效考核成績好,獎勵就高,績效考核成績不好,獎勵就低口這樣一來,既可以限制土地兼並,又可以減輕官員的負擔。

無論是在大楚還是在大燕,地方州府縣都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府縣的官員要比下等的官員有更多的晉升機會,但在大趙,則取消了不同的府縣等級劃分,只要是屬于帝國管轄範圍內的州,地位都是平等的,哪怕是遠在萬里開外的西域諸府縣,其長官都享有和內地的州同等大小的權力。同時,在艱苦地區工作的州長官,可以獲得更多的升遷機會。這也是趙詢想要鼓勵官員能在艱苦的地方,更好的為民服務。

在大燕,朝廷中央軍隊為衛軍,地方之上為府兵,府兵為衛軍的預備軍。在大趙,中央軍隊為禁衛軍和鎮軍,地方之上則為府兵和縣兵。其中,府兵縣兵則為府縣的治安軍隊,相當于武警。其外,其也是中央軍的預備役。

此外,在大趙,不管是樞密院還是兵部,都無權直接調動軍隊。大趙軍隊直接接受皇帝的指揮。兵部只負責兵員的招募,訓練和指揮都不歸兵部。樞密院管轄。趙軍的所有糧餉、裝備,全部都由中央財政負責支出。地方官府和個人團體,都不得插手,違令者,格殺勿論。其中,禁衛軍和由親衛軍改編的御林軍的軍餉,直接有內務府撥給。

大趙軍隊按照地方情況的不同,分布在全國各地,和各個州府縣等地方官府,並沒有嚴格的聯系。各個不同的軍鎮軍將軍,每四年調整一次,任何一個鎮軍將軍,都不得在同一個軍,連續擔任將軍超過八年。

此外,大趙海軍隸單獨成一軍種,與陸軍並列,同時受皇帝直接指揮。

不管是海軍還是陸軍,武將升遷,必須如皇家學院武學學習,之後才會升遷調動。

因為大趙並未一統天下,所以,並未對地方州府縣進行其他的改制。只不過是將趙軍的制度,推平至各府縣。

雖然大趙並未冊封王爵,但是,東部突厥部落,其首領依舊被趙詢親自冊封為可汗。西域諸國降王,也依舊是王爵。不過,他們昔日是手握實權的一國之王,現在,他們只不過是一個只領著食邑錢財的勛王。

此外,因為大趙的強盛,在定州以北的室韋部落,也向趙王臣服,願為趙國藩屬。而趙詢也冊封室韋部落首領蒙兀為室韋大都督,統轄室韋部落。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