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 第755章 唐亡1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兗州軍歸附趙軍,在兗州軍之中,並未惹起太大風波。對于軍隊而言,其中兗州軍小半數是趙軍將士,特別是軍中精銳,大多數都是趙軍。而軍官將校,九成以上都是趙軍出身,對于歸附趙軍,他們並無異議。

而文官體系,也無太大波瀾。其中也是因為超過半數官員,都是從趙軍暗自派遣而出,主掌了兗州軍之下兗州和豫州的絕大部分權柄。

對于普通百姓而言,在兗州軍治下和在趙軍治下都一樣,只要能平靜的生活,他們巴不得兗州軍和趙軍之間,能和平相處,更不要說融為一體了。再者,趙軍的政策,比兗州軍要全面的多,好處也更多。

因為兩軍融合,風子鳴則坐鎮南方,處理兩軍融合諸事。另外,豫州是兗州軍從齊軍手中奪取,根基不牢。加之南方戰事臨近,故而風子鳴長期居于豫州境內。

收到從豫州東面荊州春陵府傳來的消息,風子鳴不由一怔,他也沒想到,這唐軍內部會出現這等問題,竟然在此等關鍵之時,內亂起來。

旋即,風子鳴就知道,這一定是其他諸侯對唐軍的詭計。自習查察了新進傳來的,位于荊州周圍的各個諸侯的詳細情報之後,風子鳴將懷疑的對象定為洛陽王和漢中王。也只有這兩人,才會在此事之上獲取最大的利益。

分析情報可知,現在的齊軍是自顧不暇,蜀軍忙于對江州和交州動手,現在巴不得唐軍與洛陽王和漢中王同歸于盡,自然不會在唐軍勢弱的時候挑動內亂,這樣,只會便宜那兩個對蜀王司徒徹不滿,恨不得取而代之的兩個哥哥。

與荊州想接的還有自己,但風子鳴知道,己方軍隊,根本沒有現在行動的意思。那最後,只能是漢中王和洛陽王了。至于究竟是誰,對風子鳴而言,已經不再重要了。

風子鳴清楚,現在的洛陽王,第一個行動不是立刻揮軍向南,而是拉攏向言和他麾下的一萬四千將士。但是,如此,唐軍就危在旦夕,而洛陽王就能很快從月前的大戰之中恢復一部分實力。一加一減,其中的逆差可就大了。這對于趙軍而言,並不是理想的結果。

故而,這叛亂的唐軍不能為洛陽王所有。一萬四千將士,絕非小數目,以唐軍現在的境地而言,不用洛陽王和漢中王聯合,洛陽王單獨就能拿下漢水以北的全部地域。

「既然如此,這一萬四千將士,就歸我大趙了。」考慮了一番得失之後,風子鳴召集幾個負責豫州及其駐軍的文武將校,說了自己的想法。

現如今駐扎在豫州的戰兵是新進輪調至此地的近衛八軍的第六軍,將軍吳尚對豫州周圍的情況並不甚了解,但其也清楚大趙現在的大體策略。其略帶擔心的道︰「風大人,如此,會不會將我趙軍也牽扯這荊州之戰中?現在荊州之地,不僅僅是唐軍、洛陽王軍隊、漢中王軍隊參雜其中,南面的齊軍和蜀軍,也是虎視眈眈。如果我們貿然插手,會不會將我們也陷進去,反而讓其他諸侯之間停止戰爭?」

風子鳴笑道︰「吳將軍所擔心的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如果我們出動出擊,確實會讓其他諸侯對我們產生提防之心,甚至產生變故。但是,我們並不是要出動向荊州進軍,而是進駐春陵府東部三縣的叛軍,要依附我們。而我們佔據這三縣之地後,並不繼續向東或向南開進,也無大規模調動軍隊之意。如此,在唐軍已經衰弱的情況下,其他諸侯都能看著這只受傷的獵物回復,甚至逃掉?」

聞言,吳尚不由松了一口氣,笑道︰「單單是接納這春陵府東部的唐軍叛軍,我們自然是沒有問題。原本吳某還擔心風大人準備大軍開進春陵府,以限制洛陽王呢。如果那樣,我們不僅要考慮西面荊州的問題,還要顧忌東面的楚軍和齊軍。」

風子鳴見其他幾人也沒有其他建議,當即就派出使者,前往春陵府東部的唐軍叛軍大營,商議歸降問題。當然,對于風子鳴而言,向言歸降,那自然是最後,如果不降,對己方也沒有太大的損失。就算唐軍沒了,趙軍也不懼怕任何人。

朝陽縣,春陵府東部大縣,現如今,這里戰馬嘶鳴,將士往來不息。不管是這里士卒將校的臉上,還是普通百姓的臉上,都帶著緊張之色。

唐軍叛亂主將向言,現在也開始頭疼了,一萬四千將士,前途何在,這都需要他來考慮。割據自立?向言想都沒想,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做將軍和做一地諸侯那是不一樣的。再說了,一萬四千將士確實不少,要是在五六年前,與趙王一樣,起于微末之際,到也可以有成事之機。但現在,已經沒了機會。

在斬殺主將後,向言很清楚自己現在的局勢,當即掌控了三縣之地,也接管了三縣的府庫。但是,統計之後,這三縣的糧食,只夠一萬四千大軍半月所需。至于兵甲器具,儲備也並不足。不過,好在這里處于與趙軍想接的邊界,守城器械到時齊備。可是,自己四面都是餓狼……

向言算是從此次叛亂之中吸取了教訓,叛變之後,將全軍打散從新整編了一番,好在將士都是老卒,對戰力的影響並不大。不過,他很清楚,自己這一萬四千將士,對上洛陽王的軍隊和唐軍,那是以卵擊石,畢竟,他根本沒有回旋的余地,也沒有一個穩定的後方,更沒有百姓基礎。

叛亂之後幾天下來,雖然沒有唐軍來平叛,但三縣之地的百姓,都面帶憂色,且各個不會輕易出門。甚至為了收攏這三縣的民心,向言直接免除了大部分賦稅,但依舊不能打消這里百姓對戰爭即將臨頭的擔心。

就在向言等將校對未來不知所措之際,他們迎來了一線希望。不過,這一線希望讓他感到有些棘手了。先是洛陽王的使者,來勸說向言率部臣服洛陽王,為洛陽王效力。如此,不僅能免除唐軍的鎮壓,還會得到重用。

接著唐軍的使者也來了,唐顯使者的到來,則讓向言有些驚訝。無論從什麼角度說,唐顯也不應該派使者,而是直接派遣大軍。不過,大軍確實來了,是支援春陵府防御北線的五千大軍,加之原本的北線七八千,合計一萬余,與向言手中等同。

唐顯的使者給出的條件是,赦免向言所部一切罪責,如果從新回歸唐軍,則獨領一軍,編制在一萬五千左右。此外,春陵府東部三縣,依舊劃為向言所部管轄。此外,唐顯的使者還用同位一軍的情義來拉攏向言。如果不是因為向言明白,唐顯無論如何也是不會相信曾經叛變過的自己,現在拉攏,也不過是因為無力鎮壓,說不定向言就在幾名昔日袍澤的勸服下直接回歸唐軍了。

還未等向言回過氣,趙軍的使者也來了,趙軍的使者此來的目的,自然是與前面兩個一樣。趙軍在三個諸侯之中,實力最強,無論是洛陽王還是唐王,都遠遠不如。但趙軍並未給出什麼好的條件。只答應接納向言所部,但是,軍中將校和普通士卒,都有經過核查和整編之後才會被用,被安排在各個位置上。

如果說單單是自己一人,向言絕對直接投靠了趙軍。對他而言,洛陽王是敵人,在這一兩個月之中,唐軍和洛陽王的軍隊大戰幾十次,雙方死傷數萬,向言如何會投靠洛陽王?

但另一個備選對象也不是什麼好主意,如果說其他人可以被唐軍赦免,但他身為叛軍主將,如何會被唐顯赦免?就算是此時赦免,那也是因為唐顯奈何不了自己。向言相信,一旦唐顯能拿捏自己,那麼,這叛亂的罪名,非是自己承擔不可。現在的他,可不願就著般的為唐軍去死。

趙軍倒是符合自己的選擇對象,另外,向言也想加入趙軍,做一個純粹的領軍將軍。但趙軍不僅沒有給出什麼好條件,反而對麾下將士有著嚴格的要求。向言是一軍之主,現在率領弟兄們叛亂,不能不為弟兄們考慮出路。故而,難以決斷的向言還是決定讓麾下的幾個將校前來商議。

「諸位弟兄,現在我們叛亂了,成了叛軍,你們可曾對我們今後的出路有什麼看法?」此刻能坐在內廳的,除了向言只有七人,這七人,無一不是向言的親信,可以說,都與向言,有著生死之交。

「向大哥,小弟我是粗人,對于這種事關大局的事情,實在沒什麼見解。總之,大哥說什麼,弟兄們做什麼就好。」一個年齡不在向言之下,身材壯碩的漢字粗聲說道。

「是啊,大哥但說無妨!」其余幾人也連聲說道。這倒也不是他們客氣,而是他們真的對這些大局之事不太擅長。要知道,他們之中,最高的也不過裨將,根本沒有足夠高的見識去指定什麼出路。

叛亂之後,這幾天他們也是提心吊膽,明白這日子並不好過。他們還只是副將偏將,整日都頭大如斗,那里還有心思去考慮這些。再者說,向言此時說此話,定然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也懶得多想。自此叛亂之後,這幾日也都以兄弟相稱,他們也相信向言不會害他們。

見此,向言沉聲道︰「既然如此,那我就說了。自昨日開始,我們這里來了三波使者,都是來勸降的。」

「三波?大哥,都有誰?想來應該有唐顯的人吧。此時此刻,他的日子也不好過。不過,我們絕對不能再投靠唐顯,普通士卒或許沒事,但我們弟兄,絕對沒有好下場。」幾人之中,一人沉聲說道。

「唐顯的人,洛陽王司徒徹的人,還有趙軍的人。唐顯給出的條件的是赦免我們的罪責,允許我們繼續統帥這一萬四千將士,甚至還將這東部三縣之地讓與我們。」

「哼……唐顯說的好听,赦免我們?那是因為此時此刻他忙著整頓內部騷亂,清理昔日神策軍的弟兄。另外北面大敵將近,他不得不如此。等到他有了實力,定然會秋後算賬。小弟以為,唐顯就不要想了。」

「是啊,繼續統帥這一萬四千將士,可是,這大軍所需糧草物資,可都要從唐顯手中獲得。一旦……至于這東部三縣,要是洛陽王軍隊南下,我們可就孤軍作戰了,唐顯絕對會讓我們去和洛陽王的人死拼,而不會派出支援的。」

向言點了點頭,道︰「我也是如此想的,既然如此,唐顯就排除在外。那只剩下洛陽王和趙軍了。洛陽王給出的條件與唐顯大同小異,我們繼續統帥麾下將士,並協助洛陽王軍隊佔據春陵府全境。」

「那趙軍呢?他們給的條件是什麼?洛陽王與我們是敵人,不知道殺死了多少我們的弟兄,投降他?哼……」最先開口的壯漢胡勇悶聲道。對他們而言,趙軍更具有吸引力。另外,趙軍現在與唐軍並無仇怨。

向言將趙軍的條件說了一邊,幾人之中,有人微微皺眉。按照趙軍所言,他們將失去他們現有的權勢,要在趙軍之中從新開始。麾下將士,也將被打散重編。如此,他們這擁軍萬余的將校,將失去左右的優勢。

「趙軍的條件太苛刻了吧,如此,我們投靠他有什麼用?」

「我倒認為挺好,我們弟兄都是敢拼敢打之人,難道還怕在趙軍之中得不到重用?」

「我也認為歸附趙軍更好,趙軍如此說,就說明人家真心實意的接納我們,最起碼,我是不擔心趙王日後因為我們的格格不入和擁兵自重而對我們下黑手。」

「不若依附洛陽王,不過,要他答應,我們不插手南攻唐軍?」

七人頓時因此而分為兩派,給出了兩種不同的答案。對此,向言到沒有其他的想法,這投降他人,自然要為自己考慮清楚。

「大哥,你的意思呢?」胡勇看著默不作聲的向言,出言詢問道。

向言看了幾人一眼,道︰「要是單獨我一人,我直接投靠趙軍。天下大勢依然明朗,趙軍佔據半個天下,只要他們準備妥當,隨時揮軍南下,一統天下,完全是沒有問題的。而其他諸侯現在在干什麼呢?互相拼斗,卻苦了地方之上的百姓。不過,這關乎一萬四千將士,我們當商議妥當,在做決策。」

「另外,我們現在是叛軍,無論投靠誰,他們都不會放心,也不會倚重我們,只不過是暫時的利用罷了。想要在新的地域立足,談何容易?難道投靠洛陽王,就能擁軍一方?我們的糧草物資呢?從何而來?當我們投靠了洛陽王,洛陽王讓我們進軍,我們有拒絕的能力嗎?難道那時候還有再選一次的權利?」

「這幾天,我看三縣境內的百姓各個面帶苦色,不由為這里的百姓擔心。我們能保護他們嗎?能為他們做什麼?這里的百姓,根本就不支持我們,甚至是,在他們看來,我們的叛亂,讓他們距離戰火又進了一步。」

「我在想,要是這三縣之地成了趙軍治地,那又會是什麼情景?這也是我們唯一能為這里的百姓做的。」

向言言罷,幾人頓時沉默,他們都明白,向言所言有理,不過,現在他們都是領軍數千的將校,進了趙軍,竟然要從新開始,手中的軍隊也要重新整編,他們確實心有不甘。

「好,既然向大哥都說了,那小弟願意與向大哥一起,投靠趙軍。如果我們在數年前擁軍萬余,我有信心拼上一拼,但現在……南方百姓苦于戰亂久已,我們就當為這里的百姓,做最後一件好事吧。」沉默少許之後,一人大聲說道。

其他幾人之中,或有心有不甘,但不管是向言所言,還是現在的局勢,都不容許他們耽擱太久。在一番商議之後,向言最終還是決定降趙。

決定一下,向言也不敢耽擱,直接派人將趙軍使者請來,進行商議。對于其他諸侯的使者,他也沒有直接拒絕,因為他需要時間,最起碼,要確保這三縣之地和這萬余將士完整的跟隨自己一起,歸降趙軍。

消息傳至豫州汝南,風子鳴淡然一笑,對此,他並不意外。只要這叛軍主將不是太笨,就該看清楚誰才是最好的歸附對象。當即,一萬趙軍戰兵就開近了春陵府東部三縣境內。在所有人不知所措之中,這唐軍叛軍就改旗易幟,成為趙軍的一份子。

這一萬余叛軍,最後願意加入趙軍的有八千,其余的,都厭倦戰爭,退伍歸家。對此,風子鳴也沒有阻止,這些,也是趙軍的一直以來的基本策略,對于降卒,任其自願。

在八千叛軍改旗易幟,並入趙軍之後,唐顯的使者和洛陽王的使者才發現,他們竟然被騙了。在得到趙軍給出絕不主動對其他諸侯動武的答案後,心底暗罵的離開了這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