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 第747章 新敵人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更新時間︰2013-06-04

龜茲**隊被突襲,損兵折將半數有余,此等消息,自然不能不傳遞回去。對此,趙詢派人向龜茲國王表示遺憾和痛惜,同時建議龜茲國王出兵復仇。與高昌國、趙軍一起,反擊烏孫人。

龜茲國,也是趙軍沒有立刻反擊,而是與烏孫國對峙,使得烏孫國兵力越聚越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烏孫國來襲,讓趙詢感覺到烏孫國對自己統治高昌國、焉耆國等地的危機,自然不會只是單純的將之擊敗了事。不將對方打怕打疼,打的這烏孫國不敢對自己不敬,趙詢如何放心身邊有這麼一只不安定的餓狼?

另外,這龜茲國也同樣是一個麻煩。現在烏孫國的出現,雖然對自己來說,讓自己處于不利的局面。但是,也未嘗不是為自己快速解決西域北方之地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幫助。正是因為這烏孫國,高昌國接受趙軍的速度快了數倍。也是因為這烏孫國,讓自己一直難以下手的龜茲國,再次浮于自己的眼前。

說真的,此刻的龜茲國王訶黎真的很不願再出兵了。出兵攻伐焉耆國,還撈到了好處。可是攻打高昌國呢?好處沒見到不說,還讓自己的兵力折去了一般。另一半,也被趙軍安置在高昌國境內。換句話說,這三萬將士,除了一萬三千陣亡,其余的,都也在趙軍的掌控之中了。而龜茲國,又有幾個三萬呢?

不過,現如今不管龜茲國王訶黎願不願意,都不能不出兵。趙軍已經將烏孫國大軍突襲龜茲**隊的消息傳遍整個龜茲國上下。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文官武將,無不要求出兵以報復烏孫國。

「趙軍真是步步緊逼啊!他們這麼一傳,讓本王根本無路可退。」龜茲國王訶黎苦澀的說道。

頓了頓,訶黎看向身側的相國白伊,悶聲道︰「白伊,你曾經見過趙王,難道我龜茲國的命運,真的要和高昌國、焉耆國一樣?我龜茲國對趙王的軍令,無不尊從,本王也願意向大趙稱臣。難道……」

白伊深深的嘆了口氣,哪里不清楚訶黎心在的不甘,但是,白伊更清楚趙軍現在的實力。這西域的趙軍,只不過是趙軍的一小部分而已,就此就能連滅十數個大大小小的國家。要是更多的軍隊調至此地,將會是什麼情景?

「王上,臣無能!這趙軍……」白伊很想說什麼,但卻無力開口。難道他想說,趙軍勢不可擋,不如讓出權利,降了吧?在趙軍境內,做一閑散勛王?

「罷了……還是不說趙軍了,眼前的情況你也知曉。整個龜茲國境內,都已經知曉。本王被趙軍逼到退無可退之地了,白伊,你說,如果本王不出兵,會有什麼後果?」

白伊聞言,臉色一動,急聲道︰「王上,切不可如此。別的不說,高昌國境內還有一萬七千將士,他們都在等著王上出兵為他們復仇。要是王上不予出兵,這些將士,只怕立刻就會倒戈與趙軍之下,成為趙軍攻伐我龜茲國的最好理由。」

「此外,現如今是烏孫國突襲我們,我們戰力道義的上風。如果沒有舉措,被人利用,攻伐王室,我們也不會得到百姓和官員的支持,尤其是將士們,只怕更不會全力為王上而戰。」

白伊算是看明白了,龜茲國王都之內的官員,大大小小被趙軍收買的不計其數。就是與自己同等而立的右相國黎庶,也是老早就趴在了趙王麾下。他相信,要是訶黎和趙軍對抗,只怕不等趙軍大軍殺至,訶黎已經被內亂給處理掉了。

訶黎臉色漲紅,冷聲道︰「本王步步退讓,趙軍步步進逼……白伊,如果本王和烏孫國一起呢?你認為我們還要……」

「王上,萬萬不可!」一听訶黎所言,白伊哪里不明白對方所言,當下大吃一驚,急聲說道。

「有何不可?你不會是去見了一次趙王,就失去了膽氣吧?亦或者,你也準備投靠趙王?」訶黎臉色鐵青的說道。

白伊苦澀的說道︰「王上,趙軍實力之強,你也是清楚的。我們根本沒有實力與之對抗。雖然現在烏孫國的出現,讓趙軍與之僵持。但是,如果戰敗趙軍後撤,這北部的諸國,都將成為烏孫國的轄地。而烏孫國,卻遠不是我們可以抵擋的。」

「和趙軍比起來,烏孫國的入侵,對我們損害更大。畢竟,趙軍還需要各國權貴穩定地方。而烏孫國,他們不需要。」

頓了頓,白伊苦笑道︰「另外,王上也是清楚的,我龜茲國境內,現在比之大半年前要繁盛的多,原因何在?還不是因為趙地的商人從遙遠的漢人疆域出現在這里?要是我們與趙軍敵對,這些商人就不會再來,到時候,生活依靠與這些商隊關系密切的子民,將生活無所依,一些權貴,只怕也……」

訶黎臉色頓時沉寂下來,被白伊這般一說,他也發現,他龜茲國現在,根本就是無路可逃,被趙軍一點一點的逼上死路了。訶黎感覺渾身的力氣在一點一點的流失,原本那想要借助烏孫國的力量將趙軍殺出西域之地的想法,此刻感覺是那麼的可笑。

雖然訶黎對局勢有著很清楚的了解,也明白與趙軍相比,他龜茲國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又有誰願意臣服在他人之下呢?尤其是身為一國之君王。

「罷了……出兵,希望趙王能看在我龜茲國為趙軍攻打焉耆國、龜茲國和這烏孫國之中所付出的血汗的情況下,對我龜茲國有所照顧吧!」連自己的部下大臣都不支持自己,訶黎忽然覺得有些心灰意冷。

其實,在這之前,烏孫國也派人秘密聯絡過他,希望龜茲國能與烏孫國站在一起,共抗趙軍,勝利之後,利益均沾。但此刻,訶黎明白,先不說烏孫國和自己聯合,能不能戰敗趙軍。就是戰敗了趙軍,那焉耆國和高昌國偌大的疆域,還會落到自己手中嗎?說不定,烏孫國會趁勢滅掉自己,也不是沒有可能。烏孫國整體實力,雖然不如龜茲國、高昌國和焉耆國三國合力,但也相差不遠。但憑一個龜茲國,如何和對方平等相處?

因此,在白伊將事實擺在眼前之後,訶黎也就不再苛求什麼。當即就將出兵的事情交由左右相國白伊和黎庶負責。

對于龜茲國的選擇,趙詢自然是心在暗喜,如此,也算是讓自己的勝算又大了一成。而對于烏孫國的主帥而言,則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拒絕了?混蛋!不識抬舉!等本帥戰敗趙軍,再與他龜茲國算賬。」突襲龜茲**隊,佔據細沙城的烏孫**隊主帥相力听聞自己派去的密使被龜茲國驅逐,一臉陰沉的怒罵道。

雖然烏孫國主帥相力如此說,但是,這絕對不代表這他可以無視龜茲國的存在。原本,在相力出兵之前,王國之內的大臣就建議將龜茲國拉入己方陣營,聯合高昌國一起,反擊趙軍。

讓烏孫國國王大臣感到可惜的是,高昌國敗得太快,快的讓烏孫國來不及做出相應準備。故而,在看到趙軍已經平定高昌國大部,即將拿下完整的高昌國的情況下,烏孫國只好出兵突襲駐扎在高昌國西部的龜茲**隊。

原本以為,能拉上龜茲國一起對戰趙軍。但現在,已經失敗。相力雖然對此極為惱火,但不能不重視。這龜茲國怎麼說,也有著四五萬將士,還處在自己側翼,對烏孫國而言,確實是一個威脅。

經過一番商議,烏孫國決定暫且不與趙軍產生沖突,畢竟,他們原本的目的,則是完成出兵高昌國,救援高昌國王高雅,獲取高昌國西部之地。現在,西部之地已經佔據在手,而高昌國王已經被滅,他們更是不用再付出什麼。當然,前提是要趙軍承認這高昌國西部之地,為烏孫國所有。

當然,這並不是說烏孫國對高昌國其他地域沒有想法了。只不過,趙軍勢大,且有著高昌國、焉耆國為後盾,龜茲國為盟軍的情況下,沒有弄清楚情況,烏孫國自然不願意直接開戰。

于是乎,烏孫國決定與趙軍談判。要趙軍承認高昌國西部十數城池為烏孫國所有。當然,他們也希望探一探趙軍的底細。

烏孫國的使者,趙詢沒有去見面,則交由司徒亮出馬。用張元靜的話說,對方根本就不夠資格面見趙王。當然,如果對方臣服,那另當別論。

雙方在瑯城會面,商談高昌國西部問題。一見面,雙方就起了矛盾。烏孫**隊突襲龜茲國將士,自然讓駐守的瑯城的龜茲國士卒極為不滿。如果不是趙軍將校壓制,只怕得知烏孫國使者入城的時候,這烏孫國的使者,就已經被城中守軍亂刀分尸了。

一開始,雙方就高昌國西部的疆域問題爭論不休。趙軍要求烏孫國撤出高昌國境內,因為高昌國已經成為趙軍藩屬。這高昌國疆域之內的事情,作為宗主國大趙,自然要全權負責。

烏孫國的人自然不願意答應,他們的要求則是,以瑯城為界限,瑯城西部的城池地域,則屬于烏孫國。而烏孫國承諾,將不會繼續向東,更不會與高昌國和趙軍引發沖突以及戰爭。

「瑯城為界限?你們不是在做白日夢吧。你們現在佔據的十三座城池,皆是高昌國疆域,這一點,誰也不能更改。如果你們想要強佔這里,那我們只能用戰爭來說話了。」司徒亮當下冷笑道。

烏孫國使者沉聲道︰「我知道這十三城是高昌國疆域,但是,這已經是歷史。高昌國前任國王高雅,已經將這十三座城池及其周圍的地域,割讓給我烏孫國了。」

旋即,烏孫國使者拿出一封印有高昌國王印的文書,往桌子上一放,冷聲道︰「這是高昌國王高雅的親筆國書,上面的王印,也不是假的。這國書,當不會是假的吧。如此,就是我們的理由。至于高雅為何割地與我烏孫國,這位大人應該最為清楚。此時此刻,在下也就不細說了。」

听聞烏孫國使者的話,司徒亮臉色有些難看。此刻,他已經證明,這烏孫國人確實是高雅以割地為條件拉攏來的援兵。而烏孫國使者如此說的模模糊糊,也是在給司徒亮施加壓力。

烏孫國的到來,是高雅為了地域趙軍而割地請來的。要是讓所有的高昌國百姓知曉,定然會引起不小的騷亂。要是烏孫國再以此制造流言,帶來的禍患更大。當然,這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在這談判之地,因為所談之地皆是高昌國疆域,所以,還有高昌國將校選出的代表參加,司徒亮不希望烏孫國使者口中再冒出什麼不利的話語來。

司徒亮陰沉著臉,冷聲道︰「此事事關高昌國王室,非我們這些人可以做主,此事,本官需要親自向新任高昌國王傳訊,也會向我大趙趙王請示。不過,高昌國前任國王做出的國書,如果損害高昌國利益,我想,不管是現任高昌國王還是趙王,都是不會接受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烏孫國使者臉色微微一變,但旋即就回復過來,雖然心在不滿,但也不好再發作什麼,不管如何,對方所言,也算是有理有據。而且,從對方口中可以听出,眼下這高昌國西部之地,暫時算是掌控在自己手中了。

哼,落到我們手中的東西你們還想拿回去?怎麼可能!烏孫國使者心在冷笑不已,對于日後的威脅,他並不在意。只要現在得到了,日後還會交出去嗎?雙方敵對,憑的不是什麼正義和道理,而是實力。

當然,雖然司徒亮表面之上臉色難看,對烏孫國拿出高昌國王的國書無言以對,但其心在,已經對整體大局做了行動方針。這烏孫國不能靠單純的談判議和來完成,因為對方根部就不懼自己。對于這樣的對手,只能用武力和對方說話。

司徒亮不再理會高昌國西部的問題,就是大廳之內高昌國將校準備駁斥也被其阻攔。不過,司徒亮並未就此罷手,「既然你們手中有高昌國前任國王的國書,此事暫且不談,既然你們此次來,是要何談,那就要有誠意。不知道你烏孫國此次何談,是不是有誠意的真心何談?」

烏孫國使者心里一吐,旋即笑道︰「當然,我烏孫國此次何談,當然是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決這高昌國西部的問題,避免你我雙方再起烽煙。和平解決,也能繞過這周圍的百姓不至于陷入戰亂之苦。畢竟,這西部十余城的百姓和周圍大大小小居民點的百姓,可是因為戰亂死傷無數。」

司徒亮明白,對方也是點出,在高昌國西部地域燒殺劫掠的是龜茲**隊,比之我烏孫國更甚。要不是我烏孫國此次出擊,只怕你趙軍也不能將龜茲國和高昌國的軍隊糅合在一起。

司徒亮冷聲道︰「不管你烏孫國次來是為何,但突襲我大趙盟軍龜茲**隊是鐵一般的事實,不知你烏孫國對此,可有說辭?」

烏孫國使者沉聲道︰「不知道貴軍希望我烏孫國如何做?這高昌國西部地域,我烏孫國是不會交給龜茲**隊的。至于突襲,那也是因為龜茲**隊站在了高昌國王高雅割讓給我烏孫國的地界上。」

烏孫國使者如此說,雖然讓司徒亮不滿,但是,司徒亮心在還是有一絲絲的暗喜。為何?因為在這里,還有龜茲國將校在列。雖然他們與高昌國西部之地無關,但此次被突襲,卻是龜茲**隊。烏孫國如此說,自然讓這些龜茲國將校義憤填膺。而司徒亮則希望,他們都站在趙軍這一面。

接下來,司徒亮從烏孫國使者的話語之中可以听出,對方根本無意與趙軍和平相處。此次何談,除了試探己方之外,更多的還是為自己拖延時間。

和趙軍一樣,烏孫國大軍也需要時間準備。趙軍則是希望後方穩定,龜茲國也能參與己方陣營。而烏孫國則是突襲高昌國西部,後方糧草輜重未能及時跟上。

鑒于此,司徒亮在與烏孫國使者談判之中,一邊據理力爭,一邊少做退讓,大有無可奈何之趨勢。讓烏孫國覺得趙軍一方現在並不能立刻揮動大軍與己方大戰,後方似乎也未能立刻安定下來,使得烏孫國使者愈發自大起來。

雙方的何談最終自然是不歡而散,並未達成任何有用的協議。總之一句話,司徒亮和對方的使者一樣,任何關乎重要之事,都是以自己不能做主,要後方決策為由將之拖延下來。所以,這簡簡單單的談判只是持續了兩日便罷了,雙方並未達成任何有效的協約。

對于司徒亮而言,此次談判,除了得到龜茲國殘部的軍心之外,更是下定了要對烏孫國動武的心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