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 第748章 降服

作者 ︰ 鞋子的無奈

更新時間︰2013-06-05

听了司徒亮的回報,趙詢也決心與烏孫國一戰。否則,這烏孫國會越來越過分。不將對方打怕,打退,只怕趙軍想要在這里立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反之,要是將烏孫國戰敗,這高昌國周圍和龜茲國周圍尚存的十余個小國家,都將一一臣服。

「主上,從我們在龜茲國的細作和烏孫國使者的話語之中可以知曉,這烏孫國曾經派人暗中與龜茲國王訶黎有過聯系。不過,好在龜茲國王訶黎並未與烏孫國站在一起,否則,我們的麻煩只怕會更大。」司徒亮凝聲說道。

趙詢冷笑道︰「龜茲國王如果不是笨蛋,就該明白,在我們趙軍之下可比在烏孫國之下要好多了。現如今這北部的高昌國和焉耆國都沒了,十余個小國也沒了。要是烏孫國佔據了這里,他龜茲國上下能逃得了好?」

「烏孫國佔據這里,可不會像我們這般以政策和經濟手段開道。他們西域諸國內戰,那可是以滅國為代價的。不過,這也給我們提了醒,龜茲國現在的情況,對眼下而言,確實是一個極具威脅性的存在。」

張元靜沉聲道︰「主公欲先對龜茲國動手?」

趙詢搖頭道︰「不,不是對龜茲國直接動武,此次對烏孫國必須采取行動,那麼,出兵要達到出其不意,所以,從龜茲國的方向出動,是一個極好的地點。」說著,趙詢在地圖山海關輕輕一點。

司徒亮和張元靜順著趙詢所指看去,不由齊齊暗自點頭,司徒亮道︰「這肥城位于細沙城後方偏北,四周皆有城池護衛,是烏孫國現在囤積後勤物資的地方。不過,就算是從龜茲國出兵,也要小心行事,畢竟,這要越過兩座城池。」

張元靜則笑道︰「我倒是認為極為可行,司徒兄你與烏孫國使者談判,讓對方以為我們此刻無力對它他們動手。而我們率軍進駐龜茲國,反倒可以讓烏孫國的人以為我們要整頓龜茲國。畢竟,雖然龜茲國使我們盟軍,但並非是我們治下。」

「不僅如此,我們甚至可以讓龜茲國傳出一些我們因為龜茲國王暗中與烏孫國聯系而大為不滿的消息。如此,就會讓烏孫國更以為我們現在忙著收拾龜茲國。當然,我們還要讓現任的高昌國王傳出國書,否決前任國王高雅割讓西部十三城的詔令。」

司徒亮道︰「如此也好,接下來就是突襲之戰了。烏孫國突襲了龜茲國,但說道突襲,我趙軍,並不比他們差。龜茲國之中,也能為我們提供向導。嗯……派軍進駐龜茲國,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不知此次,主上欲派何人前往?」

趙詢笑道︰「此次本王親自前往,雖說此次是為了烏孫國之事。但這龜茲國,也確實需要解決。不管如何,本王親至,也算給他這個龜茲國王一個台階了吧。如果識時務,那自然是最高,如果不識時務,本王不介意換一個國君。」

趙軍和烏孫**隊,各自據城而守,似乎就此進入和平時期。但是,不管是趙軍將士還是烏孫國將士,都在整軍備戰。雙方也清楚,就此打住,那絕對是不可能。在高昌國西部境內,沒有一戰,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不過,不管是誰,都在克制己方作戰的**,在積極的準備著……

而此時,趙詢帶著一萬與親衛軍和兩萬鎮兵,浩浩蕩蕩的開向龜茲國。當然,在行動之前,已經傳遞了趙王的軍令。

此刻,在西域境內,趙軍調至此地的鎮兵,合計也不過七萬五千余人,加上一萬余親衛軍,趙軍在這偌大的地域之內,鎮兵不足十萬。不過,在這大半年的調動和準備之下,此時在趙軍佔據的地域里,屯兵已經不下十萬。這些屯兵,大多都是流民、昔日各地降卒,特別是涼州的涼州軍降卒。

這些屯兵家無田地,在趙詢給于重獎的情況下,大多都願意遷移至此,在此地安家。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們之中,不少都是獨身一人。趙軍鼓勵這些屯兵在此安家,在此娶妻生子。當然,這些屯兵大部都開始轉變為地方守備軍,也就是府兵、縣兵和最基礎的鄉鎮村落之間的巡檢司巡檢。

所以,雖然趙詢一次調動三萬大軍,並不影響趙軍對地方的統治。焉耆國、高昌國和周邊的那些被滅的小國,已經習慣了趙軍的管轄。至于那些偏執狂,早已經被趙軍和地方守備軍清掃干淨。

對于趙王親至,龜茲國上下都開始不安。當然,他們不安的不是趙詢的到來,而是隨同趙詢一起趕來的三萬趙軍。

要知道,此刻龜茲國境內,也不過尚有三四萬將士而已。另外的三萬將士,也是龜茲國戰力較強的軍隊,已經在高昌國西部被烏孫**隊突襲,剩余的也被趙軍分化瓦解,逐步拉攏在手了。

沒錯,現如今在瑯城等五城駐扎的一萬七千與龜茲**隊,大都被趙軍掌控了。各部新任主將,也都被趙軍替換為歸附己方的將校。此外,各部也被趙軍以潰兵整編為由,徹底重新組合,將原有的編制,徹底打散。此外,這支軍隊的糧草物資,也開始有趙軍掌控的後勤司補發,使得他們也開始享受比在龜茲國境內高出不少的待遇。當然,他們自然是無法與趙軍相比。不過,也足以讓這些士卒轉換效忠對象了。

烏孫國佔據西部十三城之後,龜茲國這殘余的一萬七千余將士就已經與龜茲國斷開了聯系。加上趙詢刻意如此,故而,在被突襲之後的一個多月,這些龜茲國殘部,就被趙軍給用另一種方式吞並了。

對于這一萬七千余將士的境況,現在的龜茲國重臣和國王,都已經知曉。但是,他們對此也無可奈何。己方士卒被襲,陷入高昌國境內,對方提供支援,這也無可厚非,總不能讓這一萬七千余將士餓死吧。

因為趙軍此次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從側翼突襲烏孫國後勤重地肥城。故而,趙詢此次需要在表面上將龜茲國當作主要目標。所以,趙詢至龜茲國的消息傳至龜茲國王都之後,不少大臣都臉色巨變。焉耆國、高昌國境內,王室和大城的結局是什麼,他們自然很是清楚。

他們可不希望自己與焉耆國和高昌國內的大臣一般,死于「戰亂」之中。至于龜茲國王,同樣沒有好臉色,畢竟,趙軍來的目的,是他的國家。此外,更有盛傳,趙王此次來龜茲國的目的,與龜茲國與烏孫國暗中勾結有關。訶黎,不能不緊張。他與烏孫國暗中聯系,不可能一點風聲都沒有。

龜茲國王訶黎連忙叫來白伊,向其詢問此次趙王親至的消息。白伊那里知曉趙王此次為何直接大軍直奔龜茲國的確切消息?不過,听了訶黎的話,白伊也明白訶黎擔心什麼了。

「王上,此時此刻,只怕趙軍已經知曉王上曾經與烏孫國使者聯系的事情。不過,並未對眼壓戰局造成任何不好的影響。甚至是,王上也拒絕了烏孫國拉攏之意。趙王此至,絕非對王上下手,也不會對王都大臣下手。」听聞訶黎有聚兵自保,與趙軍死戰之意,白伊連聲說道。

白伊可是見過趙軍的厲害,他處理龜茲國政務,也從其他方面查知趙軍的強大。要是與趙軍起了沖突,就算趙王此次不是要動武,也變成無力拿下龜茲國了。到那時,必將血留成河。要知道,對趙王動武,那可是比直接與趙軍敵對更危險的事情。到時候,怒火上涌的趙軍將士,還不將龜茲國夷為平地?

「可趙王親至,大軍親臨,這……」訶黎臉色凝重,甚至有一絲絲的慌亂在其中。

「王上,趙王親至,是因為我龜茲國處在烏孫國和趙軍對峙之外。尤其是現在雙方局勢緊張,我們就是一個不安定的因素。趙王絕對不允許這樣的存在依舊存留在側,畢竟,誰也不敢保證,身邊會不會突然冒出一個敵人。」

「而王上與烏孫國秘密聯系的事情,自然也成為趙王提防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們那一萬七千余將士,才會被趙軍安頓在高昌國境內。畢竟,大軍被偷襲,損兵折將都能容忍,且還能與對方聯手,如何不能讓趙王提防?」白伊悶聲說道。

訶黎听著白伊略帶埋怨的話,心在郁悶無比。無論如何,自己也是在為龜茲國而努力,這難道有錯嗎?

「王上,此時此刻,我們龜茲國也該做出選擇,王上也該做出選擇了。如果王上決心不願讓出手中權勢,那自然是聯合烏孫國,與趙軍死戰。這一選擇,將我們與趙軍徹底決裂。趙軍對我們動武,則無需顧忌名聲。此外,烏孫國能不能從旁協助,趙軍會不會讓出利益與烏孫國,轉而全力針對我們,這都是未知之數。」

白伊深出了口氣,接著說道︰「就算現在將趙軍擊敗,如何應對烏孫國,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沒了高昌國、焉耆國以及周邊的十數個小國家,我們已經不足以對抗烏孫國。而且……而且進入西域的趙軍,只不過是大趙的一部分而已,要是此次戰敗,日後大軍來襲,那將又會是什麼結果,我們誰也不敢保證。」

看了看訶黎難看的臉色,白伊澀聲道︰「要麼……要麼就臣服趙王,讓出手中全力。憑借我龜茲國協助過趙軍攻伐焉耆國和高昌國,王上將得以保全。雖然沒有實權,但卻也得到大趙冊封的王爵。」

訶黎沉默不語,半晌,悶聲道︰「是不是絕大多數的大臣都想要本王投降趙軍?」

白伊沒有回答,但訶黎已經明白自己問題的答案了。在關乎全家全族性命之時,他的這些臣子,也不得不為自己考慮。白伊的沉默,也只不過是不便在他這個一國君王的面前直接訴說罷了。

訶黎長嘆一聲,苦澀道︰「沒想道,祖上基業,最終卻毀在我的手中!」

「白伊,你去與趙軍聯系,本王原降。希望趙王能看在我龜茲國多次效勞的份上,善待百姓吧。」看了看白伊,訶黎澀聲說道。他知道,此刻這白伊其實就是趙王,其實就是趙王的傳聲筒。要是自己拒絕,那越來越近的趙軍,只怕就不是慢吞吞的行進,而是大軍攻城了。

得到白伊的親自承認和龜茲國王的國書,趙詢這才松了一口氣。龜茲國,算是再者關鍵時刻被拿下了。當然,這並不就意味著萬事大吉了。要將這龜茲國完整的納入麾下,那才是最終的目的。

「張元靜,你們負責這龜茲國的政務諸事,一定要緩慢進行。這里不同焉耆國和高昌國,而此刻,大敵烏孫國再側,更不能引起什麼意外來。這龜茲國王和其麾下的大臣,都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對象,此次要緩慢而行,甚至是可以暫緩行動。我們此次主要的目標,則是懾服龜茲國,另外,突襲肥城,將烏孫國逼退。」趙詢並沒有因為龜茲國的順服而得意忘象,他很清楚此刻什麼事情更重要。

「主上放心,屬下明白。」張元靜當然也明白此刻的情況,「主上,此次是不是直奔龜茲國王都,如此,不僅在龜茲國上下,豎立我大趙的聲威,能逐步加強我大趙在此地的影響。另外,還能讓烏孫國認為我們此次的目的是這龜茲國。」

八月初,在龜茲國王送上國書,表示臣服之後,趙詢帶著大軍直奔龜茲國王都。當然,從焉耆國至龜茲國王都的城池,也都有趙軍接管。

龜茲國王訶黎親自至王都城外十里迎接,為趙詢牽馬,以示臣服。趙詢並未拒絕,一萬親衛軍浩浩蕩蕩護衛在側,在訶黎的牽引下,入了龜茲國王都。而龜茲國王都,也很快被趙軍掌控東門和北門。

當然,並不是趙軍無力掌控全局,但趙軍新至,自然不能無端接管對方國都。而趙詢的親至,趙軍如此做,才算一個合理的理由,並未遭到龜茲國王都之人的不滿。

不管是龜茲國王訶黎還是王都臣民,都被趙軍那彪悍的軍隊所震懾。刀槍如林,甲冑齊備,如同鋼鐵之林迎面而至。

原本訶黎和一些臣子對投降趙軍極為不樂意,尤其是訶黎,如何甘心將手中大權拱手相讓。但此刻,卻一下子熄滅了心在那僅存的一線想法。于是,只有恭恭敬敬的為趙王牽馬。

要是在其他時候,龜茲國王為他人牽馬,定然會引來臣子駁斥,但趙詢身邊跟著那氣勢雄壯的一萬親衛軍之後,所有人都鴉雀無聲,對自己的國王為趙王牽馬,沒有任何異議。

他們很清楚,此次隨同趙詢一起來的,是三萬大趙將士,而此地的一萬將士,就足以讓現在的龜茲國無力應對了,更何況三萬?當然,他們並不知曉,這兵甲器具犀利,將士魁梧,殺氣凜然的一萬騎兵,是趙軍之中最為精銳的親衛軍。也就是昔日趙詢的親衛營擴編而來。剩余的兩萬人,自然不能與這一萬將士相比,此外,隨行的三萬大趙將士,還有不少是步卒。

不過,對此趙詢並不擔心,他知道,就是自己身邊的一萬騎兵,已經足以震懾龜茲國王都的所有人。這一萬親衛軍上上下下所需要的消耗,足以供養三萬鎮兵了。

趙詢之所以沒有刻意去與龜茲國王親近,而是讓其牽馬,也是為了讓龜茲國上下明白,龜茲國的國王都已經臣服了,現在,龜茲國已經是趙軍的藩屬了。當然,此刻在普通百姓眼中,龜茲國是大趙的藩屬,而大趙,則是龜茲國的宗主國。他們並不知曉,趙軍的目的,遠不是如此。

對于普通百姓是否明白,趙詢不需要理會。此刻,他只需要讓龜茲國王都的人將龜茲國王臣服自己的消息散播出去,還方便自己的人在龜茲國境內的行動。當然,趙詢並未一直讓龜茲國王為自己牽馬,這只是向其他人宣示趙王威嚴而已。旋即趙詢就讓訶黎上馬,並排而行。

其實,這龜茲國對于趙軍的重要性,絕不是單單的為了突襲烏孫國。這龜茲國處于西域西部的中心位置,向西北,則威脅西北大國烏孫國。向南,則是直接斷去西域南部諸國的後路,換句話說,從龜茲國揮軍南下,則直接會出現在西域南部諸國的後方。與涼州西部的且未府形成東西夾擊之勢。要是再算上北面的焉耆國,那南部西域諸國都將處于趙軍的圍攻之中。所以,這龜茲國對趙軍整個西域策略,還是極為重要的。

也是因為此,趙詢並不想對龜茲國以武力的方式進行,以至于最後牽扯到南部諸國。也剛好烏孫國之事,也與這龜茲國有關,趙詢這才決心此次徹底解決這龜茲國問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逐鼎最新章節 | 逐鼎全文閱讀 | 逐鼎全集閱讀